信用危机的后果(关于信用卡危机)
信用卡可能带来的信用问题?

如果到期没有按时还,那么只要是逾期,银行就会如实上报人民银行,而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信用卡逾期后果是:
一、银行信用卡银行中心就会收取滞纳金和利息:
1、滞纳金按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的5%计算,最低收取人民,10元或1美金
2、同时银行还会收取整个账单的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
二、影响信用
1、逾期在一个月内,算逾期一次,只要逾期,哪怕一次,想提升额度就比较困难;
2、逾期连续3次或累计6次,会有不良征信记录,以后贷款、办信用卡会很难;
3、逾期超过一定金额和时间,银行会冻结信用卡。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信用卡缺点:
信用卡的发明像一把双刃剑,可以解决经济上的暂时危机,但银行发行信用卡的目的是赚钱,一旦超过无息还款的时间,就会收取高额的利息,一般是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
盲目消费刷卡不像付现金那样一张一张把钞票花出去,一刷,没什么感觉,几个数字,导致盲目消费,花钱如流水。
过度消费笔记本分期,数码相机分期,智能手机分期,在提前享用自己心仪物品的同时,自己还要考虑是否有能力偿还。
利息高如果你不会打理信用卡,导致最后还款日到了也不能如期还款,银行会向你收取高额利息。(贷记卡的首月最低还款不得低于其当月透支金额的10%)
需交年费信用卡基本上都有年费,但基本上都有免年费的政策,比如建行一年只要刷三次就可以免了;但是你一年没刷卡达到银行指定的次数,需要收取年费。
盗刷信用卡基本上默认是免密码刷卡消费的,这就很容易在丢失或被盗时被别人盗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损失;但其实信用卡同时也是可以申请凭密码刷卡消费的——这就要看你是怎样管理你的信用卡了,当然,很多人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注销了信用卡后没销户,被一些不法分子重新申请信用卡透支,白白损失,很不值得。
影响个人信用记录长期恶意欠款,自然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甚至被银行打入黑名单,以后要向银行贷款买房买车,就会有可能被银行拒绝。
注销麻烦央视曾报道过,曾有持卡人还清所有欠款注销信用卡几个月后仍收到银行账单,之后的事把他折腾得苦不堪言,这篇名为《还不清的信用卡》揭露了现今信用卡的弊端。
信用卡虽然有免息期,但只针对刷卡消费,套现没有免息期,而且还要收取手续费。
美国信用卡大危机:5000万人被关闭信用卡账号或消减额度
综合CBS和CNN的报道:在过去30天内,四分之一的美国人,约5000万,被消减了信用卡额度,不少信用卡账号甚至被关闭。
晴天送伞,雨天收伞,一直是借贷机构的金科玉律,在人们因为失业造成现金流紧张,400万人房屋断贷,1000多万人不能支付租金,期盼用信用卡度过难关时,美国信用卡机构收紧了放贷额度。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称:全国信用卡债务总额约为1.1万亿美元,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稳步增长。
而美国人是以一个靠信用卡支撑的国度,平均每个美国居民有两张信用卡,购物、水电、餐饮、 旅游 等几乎所有生活需要,都可以通过信用卡实现。
糟糕的是,非常多的美国人用信用卡进行分期购买 汽车 、房屋或其他贵重商品,他们每个月只还最低还款额度。
也就是说,美国人的消费都是透支与超前消费,他们手中的现金很少,都是靠着所谓的信用,借贷度日。
一旦他们的信用卡额度被限或账号被关闭,将对普通美国人的信用产生无法挽回的影响,这可能击断普通美国人的现金流,影响他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更有可能因为他们的违约,导致出现类似‘2008年次贷危机’的信用卡债务大危机。
CBS高级业务分析师吉尔·施莱辛格介绍说:事实上,在新冠病毒之前,拖欠信用卡付款的人数达到了七年来的最高水平,许多信用卡账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得到全额支付。”
舒尔茨补充说:目前,信用卡额度消减多少,并没有明确的数据统计,但也可以预估每个信用卡将消减数千美元。
5000万人信用卡消减额度的新闻,震惊了美国。这类似于中国有3.5亿人,房贷额度被消减或直接取消。
信用卡的危机魔咒
银行的脸,说变就变。
曾几何时,信用卡凭借其自身的便捷性、高额度、低利率、广权益,甚至博得了“花呗一代”的青睐,不少人选择“每个月的工资扣除固定房租支出后,储蓄或者投资生息,日常消费就靠信用卡,从中可以赚取微薄的息差”。虽然不多,但对于“1000元的衣服可以买,5元的邮费绝不能忍”的年轻人来说,再少也是钱,说不定就是赚出一杯奶茶的钱,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
但是好景不长,信用卡在经历了野蛮扩张期,增量放缓,不良率上升,特别是在经历了2020年一季度疫情的冲击后,一批用户无法正常还贷,即便信用卡在各家银行业务中占比很小,银行仍然承压不小。
信用卡似乎不那么香了:银行开始大面积降额限消,积分权益被砍的稀碎,各大投诉网站上用户怨声载道,声称自己的权益受损。那么,银行为何突然变脸?
世界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距今已超过60年;中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是中国银行,1985年推出了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在珠海诞生, 开启了中国信用卡产业35年的发展历程。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具有信用卡的特点)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46亿张,同比增长8.78%;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3张,同比增长8.36%。
“合计7.46亿张”、“人均0.53张”,单看这两个数据,其实没有多少概念,将时间轴延长至2011年,回顾近10年中国信用卡的发展情况,端倪可见。
可以发现: 2011-2014年可以称为信用卡的“疯狂扩张期” ,信用卡发卡量平均环比增幅4.31%; 2015-2017是信用卡的“刹车降速期” ,信用卡发卡量平均环比增幅下降为2.27%; 2018-2020Q1信用卡进入“平稳运行期” ,信用卡发卡数量平均环比增幅小幅回升至2.74%,整体增幅呈放缓趋势。
其中,2020Q1,信用卡发卡量环比增幅为0.32%,这是自2017Q1以来的最低值,人均持卡量也连续3个季度维持在0.53张的水平止步不前。
所以,在整个2020Q1中,银行卡授信总额增速放缓,逾 期半年未偿贷款总额增速、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比双双显著提升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信用卡面临的“增速放缓、不良率上升”的窘境。
窘境的出现,有其必然之处。
其中的不可抗因素便是来自于疫情的冲击,导致不少人降薪甚至失业,失去了基本的生活来源,还信用卡也自然成了问题,“被动逾期”较往常更为普遍。
除了疫情的影响,还有一个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表示,“通过POS机将信用卡进行套现,整个的资金成本是很低的,在这种情况下,信用卡套现逐渐演成一个‘黑产’。作为信用卡的管理部门,银行信用卡中心其实都是门儿清的,但是初期为了发展,对于‘黑产’都是采取一种默许的态度”。
“先发展,后治理”,信用卡的规模是发展起来了,趁着2020Q1信用卡数据所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了。
银行“变脸”,监管提示
陈嘉宁认为 ,现阶段,所有银行在信用卡方面已经有足够大的量,对于这种灰色的渠道、流量,需求量没有那么大,便会想办法进行整治,从而收紧风险。另外,银行可能还会承担来自监管的施压。
据广东银保监局官网最新披露的信息,在7月16日和17日,连续2天公布2起针对广发银行信用卡业务违规的处罚,也就是风险控制不到位,广发银行合计领到400万元的罚款,让整个银行业的信用卡业务为之一怔。
监管带头规范信用卡市场,银行们自然不敢怠慢,广发、平安、中信、兴业、浦发、招行、交通纷纷开始加紧风控升级。
首先是限制消费。
即银行根据持卡人的资金状况、还款及逾期情况,调整持卡人信用卡的额度,从源头“掐死”风险发生的可能;对于风险较高的持卡人,银行甚至可以直接关掉其信用卡。
客观来看 ,银行的这种限制消费的举措,是正常的风控措施。因为信用卡本身就是以持卡人自身的信用为基础,当持卡人信用不佳,使得银行单方面承担风险较大,同时也破坏了持卡人与银行之间的契约,银行是有权利采取适当行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免受侵害的。
所以,当自己的信用卡被突然限制消费的时候,首先看一下自己是否按期还款,是否存在逾期行为。
通过黑猫投诉平台,有用户反馈,“本人是广发信用卡多年的老用户,办理财智金都正常还款,最近一年多信用卡无法分期付款,有商户消费限制,望广发银行能解除限制。”“老用户”、“正常还款”但仍旧被限制消费,甚至信用卡无法进行分期还款。
很多消费者甚至抱怨,信用卡越来越没意思了,变得有些“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如果用户反映属实,广发银行的做法实属欠妥,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对少数投机倒把之人固然简单凑效,但无形中却伤害了多数遵纪守法之人。 银行需要通过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进行区别对待,切实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还有就是信用卡的积分权益大幅“缩水”。
近期,“发卡先锋”广发、民生、兴业、华夏、中信等股份制银行重拳出击,开始调整信用卡积分累积方式,导致持卡人信用卡积分权益大幅“跳水”。
7月13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宣布调整积分规则;广发信用卡将102.69万户商户列入不累积积分名单;民生信用卡宣布取消拉卡拉等19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交易累积积分;城商行中,重庆银行刷卡交易积分累积缩水10倍,现在需要用以前10倍的积分,才能兑换同等的商品,积分的性价比骤降。
信用卡“黑产”既可以套取现金,也可以套取积分,用于换购商品,积分在其中扮演了部分“货币”的角色。
限制消费,主要是防止进行信用卡套现,降低损失概率和程度;而砍掉信用卡的积分权益,则是堵住投机者套取积分的路子,双管齐下,市场反应还是很迅速的。
监管除了对部分信用卡业务存在违规的银行进行处罚,也不忘对持卡人进行提示。6月30日,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提醒持卡消费者“应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理性消费、适度透支”。
相比银保监会对于银行的处罚,银行对于持卡人的限制,如果持卡消费者能够通过自律,降低信用卡逾期风险,其实是最好的方式;但目前来看,不少持卡人已经形成了不良的用卡习惯,通过外界施压或许更好。
针对信用卡市场上存在的套现行为,通过限制消费与降低权益积分,是否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至少公众从表面来看是“直达病痛”,出问题的是持卡人,对其采取限制措施,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但是 平安银行杭州分行总经理吕莹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吕莹认为,如果要考虑信用卡的合规与严控与否,是要看收单输出端严不严格,目前来看还是比较松的。很多银行还是以外包形式做收单,存在很大风险空间,在包装和对行业选择方面存在很大漏洞。
对于套现这种行为,吕莹表示,银行是不会去人为干涉,都是电脑甄别,已经实现自动流程化。银行采取的措施,限制消费也好,降低权益积分也罢,更多的是给人行银监来看,自己在信用卡风险把控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那么,银行如果想要真正去降低信用卡风险,注意力就不应该仅仅聚焦在持卡人身上,还是要从收单侧机构入手,没有“助纣者”,何来风险。
但这就涉及到银行愿不愿意了。 作为一名普通的持卡人,从心底里是希望监管机构和银行能够真正对信用卡市场乱象进行整治,让守规矩的持卡人得到应有的权益,不应该让他们越来越觉得信用卡没有意思了;当他们觉得信用卡没有意思的时候,可能会随时准备抛弃,投奔支付宝的花呗、借呗,微信的微粒贷,京东金融的白条、金条,以及各种物美价廉的消费金融产品。
“现在你不理不睬,以后让你高攀不起”,等到那个时候,银行势必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重获他们的信任。
信用卡的危机魔咒,何时可以真正破除?
因篇幅限制未能将所有内容附上,但感谢多位专业人士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及丰富案例,特别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平安银行杭州分行总经理吕莹,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
由于支付手段引发的危机有哪些例子
信用卡危机、数字货币危机。
1、信用卡危机。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信用卡市场涌现了大量信用卡发行机构,形成银行信贷过度竞争的局面。最终由于信用卡发行机构的不当管理,信用卡不良贷款逐渐凸显,导致许多信用卡发行机构倒闭。
2、数字货币危机。由于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特点,往往缺乏监管和规范,容易被用作洗钱、恐怖主义资助等非法活动,进而引发金融稳定风险。
信用卡越欠越多,倒卡窟窿越来越大,怎样才能脱坑?
说句真心话,信用卡越欠越多,窟窿越来越大,要想脱坑是很难的。很难,但不是没有办法,要想脱坑,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01、理清债务的来源及总额 。一定要知道信用卡是怎么欠下这么多钱的,是消费了还是投资失败了。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欠下这么多钱的,你想以后还清,我看是很难的。
知道是怎么欠下的,就不要在人为扩大这个金额。比如是消费无度造成的,那么就收紧自己的手,不能在无度消费。如果是投资项目开公司失败的,比如开公司,那么先看看这个项目或者公司有没有盈利的可能,不要死撑,也不要说坚持就是胜利,有时候坚持就是固执,快速斩断终结这个项目,避免亏损在加大。
02、弄清维持欠款的成本。 就是每月要想维持不逾期,需要多少钱来周转,需要多少的刷卡成本,这个很重要,重要到你后续是否要继续还款。
比如:你欠下50万元,如果自己用刷卡工具进行循环还款的话,理论上每月需要3000元,在和你的收入相加减,如果自己能承受这个刷卡成本,收入还略有盈余,那么,理论上你还是可以维持的,反之,你是维持不下去的。
03、寻找家人的救赎,快速还清欠款。 经过测算,自己的收入无法维持刷卡成本,收入短期内无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就要向家人说清楚情况,通过家人的帮助来快速还清欠款,不然,靠自己的力量,只会让窟窿越来越大。
如果家人也没有这个力量,这个时候就需要看看自己名下有没有可以变卖的资产,通过卖资产快速获得资金,用来偿还欠款。
04、开源节流,增加收入。 虽然我知道这个真的很难,但这个才是根本,没有收入,你怎么可能还清欠款,还要收入大于支出。这个具体怎么做,因人而异吧。
05、在以上4项都不凑效的情况下,主动技术性终止还款。 这个是认清事实的成熟表现,也是无奈之举,这个时候就不要想着征信会变坏,你的首要任务就是活下去,保持 健康 的身体,才能东山再起。
当然,技术性终止还款不等于不还款,只是暂时中止还款,因为你还了也是白还,没有任何的实质意义。这个时候需要理清自己手上的信用卡,将欠款金额超过5万的信用卡,通过部分还款,将欠款金额降至5万元以内,这么做是避免银行后期到公安报案,因为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案门槛是欠款金额超过5万。
之后就是安心工作,努力挣钱,攒够一张信用卡欠的钱,就打电话给银行,申请还款并恳请减免各种利息违约金,周而复始,直至还清。当然,这其中,银行会进行催收,你只需接听电话,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处境即可。
其实, 信用卡是个好东西,只是用的人缺乏基本的财商,又对自己的未来过于乐观,导致欠下巨额的欠款。 在使用信用卡消费或者投资之前,我们就要把事情往最坏的方面想,如果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我们该怎么办。
科学的信用卡额度使用应遵循721法则,即长期使用额度70%,20%额度用于循环还款,10%留在卡内。 但往往很多人一拿到信用卡就把额度刷完,从来没有想过,一旦还不起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要想玩好信用卡并不难,你只要记住三点:风控、融资、投资,看名词有点生涩难懂。
风控,你可以理解为凡事往坏处想,就是刷出的钱,没能按照既定预想的时间还进去,应该怎么办,这就是风控。
融资,你可以理解为你的信用卡额度能不能长期保持稳定增长。投资就是你从信用卡理刷出的钱能不能产生收益,不能产生收益,即便是消费也未尝不可,但是你的收入能否覆盖就是个大问题了。
总之, 信用卡是一个金融工具,要想玩转它,一定要学习点基本的财商,不然就是信用卡玩你。如果你还不能科学认识、使用信用卡,那么,你早晚都会掉进信用卡这个大坑里。
信用 社会 ,谁的手上都有几张信用卡,使用信用卡的时候,自我感觉天下我有,我就是“卡神”啊!一不留神,到了还款的时候,就会发现压力山大,“卡神”变“卡奴”。
01 关于我的故事,变成“卡奴”的悲惨人生
我就曾经陷入到信用卡危机。
那还是2015年,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看到身边的朋友们消费都刷信用卡,有时赶上信用卡活动,优惠力度不小,并且消费还能攒积分,就主动找银行申请了信用卡。
没有多久,几张信用卡就到手了。刷信用卡的感觉是真好,因为存在免息的使用期,买完东西不用马上付钱,所以买东西常有不要钱的感觉。以前需要掂量掂量该不该买的东西,信用卡一刷,就买下了,不带一丝犹豫。
更可怕的是,后来给我发现了信用卡套现的途径,两三张信用卡来回倒腾,就能从信用卡里套出一笔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这就让我的消费支出更是控制不住了。
2015年,股市有一轮大涨,当时想着,手边拿着银行免费使用的“现金”,何不去股市赚点钱?于是,就在股市里投入了几万块,转眼就遇到股灾,战况惨烈。
办完信用卡没多久,我就发现自己深陷债务危机了,膨胀的消费欲望,和失败的股市投资,信用卡越欠越多。
没多久,几张信用卡倒腾不动了,有时甚至出现逾期现象。使用信用卡不再美好,我也从“神”变成了“奴”,这让初入职场的我,慌了神。
02 “卡奴”的翻身攻略
信用卡的债务像是滚雪球,越滚越多,有时信用卡逾期还会征收一些滞纳金、利息等等,进一步加重了负债。
那时候我想,逃避不是办法,信用卡的钱逃是逃不掉的,不能等到银行找上门了,再去解决,那样就很被动了。
逼不得已,我选择直面这些债务,找了一个时间,好好的坐在书桌前,仔细分析自己的欠债情况,算清楚自己到底欠了多少钱,才能树立好目标,有计划的还款。
没有使用信用卡多久,我的债务状况就很混乱,几张信用卡都有欠款,有几笔欠款已经出现逾期,算了算逾期利息竟然达到18%。
我对自己的信用卡欠债简单做了分类,按照还款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并且为了方便计算,逐步把欠债集中到3张信用卡上,其余的信用卡逐步注销。
盘清的自己的负债状况,当初大概信用卡欠款有5万元左右,作为职场新人,我很难凭借自己的工资一次性还清。
我想了想,还是得向家人求助,虽然找家人借钱又丢面子,还会被责骂,但是信用卡的窟窿不堵上,只会越欠越多,之后就更难收拾了。
于是,我向爸妈承认了错误,并且借了3万块钱,把最急迫的几笔信用卡借款给还上了,剩下一些远期的,准备靠自己努力。
当然,必须承认我是幸运的,家人有能力为我提供一些帮助,如果没有借款条件应该这么办呢?
我认为,如果没法借到钱,我们应该拉长信用卡的还款期限,而不是等着被征收滞纳金。在分期付款之前,我们要先对各家银行的政策进行了解,找利率最便宜的银行进行分期。
而关于分多少期也是有学问的,既不能把还款期限拉的太长,这样利息负担很重,也不能缩的太短,超越自己月工资的还款能力。一般来说,将自己的月收入的50%用于还款,已经非常勉强了。
刷卡一时爽,还款泪两行,心态上必须接受信用卡还款得有一个过程,如此才能不急躁,不惹出别的麻烦。
道理说起来也简单,想要解决信用卡债,开源节流应该是卡奴们的必然选择。
使用信用卡的这段时间,我确实买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消费上大手大脚。为了还清剩下的2万元,我转变消费观,可买可不买的,坚决不买;可花可不花的钱,坚决不花。
过度消费 刷信用卡预付资金 没钱还款 进一步举债,只会让债务陷入恶性循环,为了还债必须从源头上减少债务。
那段时间,为了省钱,我养成了记账的习惯,通过计入日常的开销,逐步了解自己收入和支出的来龙去脉,知道了钱去了哪里,并且有意识的控制钱的去向,控制过度消费。
而在开源方面, 我主动承担单位的加班任务,通过增加工作时长,换取加班费。当然你也可以做些兼职赚外快,但是一定不要急于求成,选择高风险的项目。
如果你是因为购买苹果手机、 时尚 奢侈品成为“卡奴”的,此时也可以通过变卖部分商品增加收入,这些商品暂时还与你的收入不符,先把信用卡窟窿堵上,才是正途。
非常幸运,在家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我大概用了一年的时候把信用卡的欠款还清了。自从踩了这个坑,我对信用卡的使用日渐谨慎,当初办的一大堆信用卡,只留下了2张供日常使用,剩下的全部注销。
当然也有的朋友并没有这么幸运,他们的信用卡欠款更多,还款周期得拉得更长才能解决债务问题。此时,找银行协商也是一个可供选择的办法。
我们可以主动找到银行谈判,表明自己的还款态度,争取对自己更有利的还款方式,要求银行减免一部分费用。
银行发行信用卡的目的可不是把借款人逼上绝路,而是为了赚钱,看到你的态度,相信他们还是愿意做出一部分让步,让你尽快还款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也欢迎在留言区一起探讨。
我觉得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在利用信用卡过日子,这样真的不可取,信用卡 是银行基于我们的信用给予的免息刷卡的福利,我们需要善待信用卡,合理刷卡才能有更好的信用。
我来说两个案例,第一例是我亲戚的,孩子上学的时候她在陪读,之前上班赚的一点钱在用,开始的头一年她老公还在上班,后来也失业了。就这样两个人没有任何来源了,这个时候女人以前在上班的时候办了好多张信用卡,正好全部拿出来用了。整天就是倒腾信用卡里的钱,她也知道用了信用卡的钱肯定是要还的,于是她就利用分期和最低还款的方式拖着卡债。
就这样在两年时间她的信用卡卡债到了10万左右已经无法周转了,再不还就要上征信了。她焦急万分来上海求助亲戚,后来大家凑钱帮她还了她的卡债,然后夫妻俩都找了工作,这样每个月赚的钱大部分拿来还债。女人跟我说的时候还在摇头说真不能这么套信用卡,会成为无底洞的,到后来就无法承受了。
还有一个案例是我在一个社区看见的,欠了13万卡债的女人说无法面对了。之前一直隐瞒着拆东墙补西墙的倒腾,还喜欢买买买,然后到了周转不过来的时候她只好将欠债的事情跟家人坦白了。虽然女人父母没有帮她,好在有个靠谱的老公愿意办她,帮她还了卡债,但为了防止女人继续欠债,男人要求女人写了借条,然后写上每个月还多少。
女人还算争气,她为了想要高薪努力准备终于重新找了份收入比之前高的工作,然后每个月省吃俭用将大部分的工资都交给老公了。所以说欠了卡债周转不过来的时候一定要先停止继续刷信用卡了。好好理一理到底欠多少钱,然后寻求家人亲戚和朋友帮忙还卡债,然后自己好好攒钱来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