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是什么意思

一種音樂形式,也是歌曲的名字,運用于鋼琴
一、k40和10s怎么选?
还在抢1999的红米K40?小米3月10日发布了骁龙870旗舰小米10S,升级哈曼卡顿对称式双扬声器,33W有线充+30W无线充+10W反向充支持,1亿像素主摄+OIS光学防抖加持,8+128GB内存组合起步价3299元,顶配12+256GB 3799元,于是有网友私信问我,到底是继续闷头抢K40,还是加1k上小米10S?
这篇文章我就跟大家聊聊,Redmi K40与小米10S如何选。
1,屏幕素质对比
K40和10S均为1080p分辨率,不过K40采用的是120Hz高刷直屏,新一代三星E4材质响当当,屏幕素质更优,小米10S依然延续小米10的曲面屏材质(但也达到了三星E3等级),刷新率90Hz稍显逊色。
列出参数对比,二者屏幕水平一目了然:K40触控采样率达到360Hz,峰值连读1300尼特,自动亮度8192级,支持MEMC动态补偿,屏幕得到DisplayMate A+认证,这是业内手机屏幕的至高殊荣之一。小米10S的采样率仅为180Hz,最高峰值亮度1120尼特,支持HDR10+,DCI-P3广色域,虽然屏幕素质也很好,对比之下就显得成绩平平了。
小结:如果你更在乎屏幕观感,性价比更高的K40是首选;如果你选小米10S,屏幕观感也不会差,曲面屏握持手感也能找回一些分数。
2,电池续航与快充
K40的电池容量4520mAh,比小米10S的4780mAh少了260毫安时,不过也在主流旗舰电池容量的及格线之上;两款手机均支持33W有线快充,但小米10S还支持30W无线充电和10W反向充,这也是与Redmi机型拉开差距的主要项目。
如果你之前用的手机支持无线充,很显然10S才是替代旧手机之选,以前的无线充周边配件不浪费;但如果有没有无线充无所谓,K40也足够撑一两年。
3,硬件性能和功能细节
这一块儿二者区分并不大。都是骁龙870处理器,LDPPR5运存,但闪存稍有区别,K40用的是UFS3.1,10S延续UFS3.0,实际上这个差别带来的性能差异并不是很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散热,小米10S采用VC液冷散热,打游戏散热效果更好。 除此之外,小米10S拥有哈曼卡顿专业调音的对称式双扬声器,比K40的双扬声器音质更佳;
其他方面,像红外遥控、NFC、WiFi6,双频GPS,双模5G支持,二者都搞的很全面。比较明显的区别是K40采用了侧面指纹,10S是常规的屏下指纹,介意的朋友可以按需选择。
4,拍照实力
后置摄像头素质是Redmi K40和小米10S的“分水岭”,毕竟米10同辈,小米10S的1.08亿像素HMMX主摄,1/1.33英寸,f1.69,比K40的索尼IMX582 4800万像素主摄(甚至K40 Pro的IMS686 6400万像素 1/1.73英寸f1.89)要强。
此外小米10S支持OIS光学防抖,超广角1300万像素比K40的800万像素好;而K40的后置模组有500万像素长焦微距镜头,相比之下10S的200万微距+200万景深有点“凑数”既视感。
总体看,10S的拍照实力还是胜过K40,但普通用户拍照也就那么回事,追求极致拍照性能选10S,差不多就行,K40对日常拍照也完全能够胜任。
5,外观和手感
说到底,K40要比10S差一个等级,塑料材质中框就是体现点之一。不过前屏后壳的观感各有特色,K40与米11神似,米10S则是米10至尊的亲戚,非要按照外观选,哪个有眼缘选哪个。
之前说过小米10S曲面屏握持手感不错,但影响手感的除了机身棱角曲线,也包括重量和薄厚,小米10S与米10系列一脉相承,重量依然在200克以上,208g比红米K40系列主打的196g轻机身要重,此外,K40的厚度7.8mm,10S的厚度为8.96mm,因此如果你想追求轻薄手感,选K40更明智
最后聊聊内存组合如何选:
目前两款机型最值得入手的款型为:K40 8+128GB 2199元,小米10S 8+128GB 3299元。其实省200用K40 6+128GB也算够用,不过2021年了,运存8GB起步不亏,闪存容量方面128GB已经是基本配置,我自用的必须256GB起步,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和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内存组合。
另外,如果你嫌弃骁龙870、追求极致处理器性能,那么搭载骁龙888的红米K40 Pro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选
二、NFC是要被遗弃成为历史的节奏么
原文在这里
下周开始,在伦敦搭乘公交车可以直接使用iPhone和Apple Watch支付车费,英国成了美国后第二个可以使用Apple Pay的国家。按照苹果公司CEO库克的说法,手机支付的目标“是手机要取代你的钱包”。
除了苹果的Apple Pay之外,有消息称三星Pay本周也已进入最后测试阶段。国产手机厂商不甘示弱,以魅族Mpay为代表的国产手机方阵提前布局。
据悉,就国内市场而言,手机厂商基于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各种“pay”因产业链过长、支付场景欠缺阻力重重,也导致不少国产手机厂商弃用。相比之下,二维码支付发展顺风顺水,渐成主流。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预测,苹果入局之后,Apple Pay的商业模式或会带动安卓手机厂商加入NFC的竞争中。
NFC还是二维码?国产手机“摇摆不定”
一周前,在魅族MX5的发布会上,魅族公司CEO白永祥宣布魅族MX5的mTouch指纹识别,除了最常用的解锁外,其与支付宝钱包已经实现打通,可以直接用指纹加密进行支付宝支付了,无需输入多次密码。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并未提到NFC。大约半年前在MX4pro发布会上,白永祥曾宣布该机支持指纹识别及NFC移动支付,而彼时Apple Pay在国内还并没有太大动静。
前后相隔半年,魅族旗舰机型的NFC移动支付消失不见了。而半年前,小米4发布也因缺失NFC功能引发争议。
NFC为何纷纷遭国产手机弃用?
首先要了解NFC是什么。NFC是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装载这一功能的手机,可以用做机场登机验证、大厦的门禁钥匙、交通一卡通、信用卡、支付卡等等。
该技术曾经一度被看好,但目前业界却用“惨绝人寰”来形容。目前手机支付的主流方式是微信和支付宝,尤其近年伴随电商的发展,二维码支付发展顺风顺水。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魅族新款旗舰机MX5则放弃了NFC移动支付,开始从指纹上下功夫。根据魅族介绍,其魅族“mTouch2.0”不但打通了Flyme自有的账户支付体系,而且已接入国内最大的支付平台“支付宝钱包”,可直接使用“mTouch2.0”加密的“mPay”支付生态。魅族副总裁杨颜表示:“未来还要继续加大与微信的合作。”
其实魅族应该算是国产手机厂商的一个缩影。虽然国产手机厂商正在“跑步进场”,直接参与移动支付竞争,发布移动支付产品的趋势正在形成,但另一方面,国产手机却仍在左右摇摆徘徊。选当下主流的二维码支付还是NFC,这是个问题。
对此,移动支付网特约分析师慕楚认为:“国产厂商没有足够的推动力来推动NFC支付这块巨石,并且安卓阵容的对抗赛这么激烈,多加一美金的NFC成本就可能少了几万的购买者。”
Apple Pay入华表现备受期待
与国内手机厂商相比,基于NFC技术的Apple Pay则高调很多。
去年9月,当苹果发布iPhone6时,Apple Pay成了此次发布会上真正的亮点。在行业内,当苹果开始发力移动支付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就说明移动支付领域即将得到更广泛的重视,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变化。
从目前在英国和美国看到的变化是,Apple Pay使用方式很简单,用户将不需要输入PIN码,而是使用TouchID。
以英国为例。该服务发布后,下一周开始,用户将能够在全英国超过25万个支付终端上使用Apple Pay,包括HSBC和渣打在内的英国8家主要银行也将支持Apple Pay。不过,服务发布初期,单笔交易金额将被设定在20英镑(约190元)的上限。
有关Apple Pay入华,坊间传言四起。对此,苹果方面不予置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还是块“硬骨头”。
虽然难,但业内对Apple Pay却是翘首期待的。慕楚分析:“目前Android Pay并没有给手机厂商带来利益,甚至损害了其利益。但这些手机厂商也不会放弃以苹果做榜样。只有Apple Pay到了国内,才能带动国产手机厂商进一步试水。魅族Mpay、华为荣耀钱包等,玩支付,手机厂商跃跃欲试。”
产业链过长支付场景欠缺
无论是以魅族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对NFC左右摇摆,还是Apple Pay入华时间表一变再变,都与NFC的产业链条过长等问题有直接关系。
NFC上游是复杂的芯片供应商,在中游手机厂商需要面对上游供应商的合作,同时需要跟银行、商户和手机消费者的多重关系进行整合。在手机拼低价的当下,手机厂商自然对于这一新技术谨小慎微。
TMT观察者郝小亮介绍,NFC支付不同于扫码支付,推广难度颇大,既需要银联提供终端支付设备支持,又依赖于运营商的网络支持。
仅以NFC接收器为例,它是Apple Pay支付手段的必要一环。目前在我国,仅有一些公共交通设施能够使用NFC手机进行刷手机支付。而据郝小亮介绍,目前银联方面改造一台符合银联闪付标准的POS机需要300-500元的成本。
与之相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了改变人们的支付手段,不惜十多亿的投入,其后线下支付的手段才从线下商家中慢慢铺开。由此可见NFC的推广难度之大。
此外,郝小亮认为支付场景和用户习惯的养成也是最主要瓶颈。
不过在慕楚看来,苹果入局之后,Apple Pay的商业模式让安卓手机厂商启发很大。“手机厂商对手机钱包的热衷度不断提高,NFC与指纹虽然不能马上成为标配,但会助推NFC的发展,让手机厂商更热衷于为自己的旗舰手机添加N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