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认识信用卡《如何让孩子讲信用》

认知信用卡(一)

如何教育孩子认识信用卡《如何让孩子讲信用》

前几天因为银行的一个催款电话,让我平静的生活渲起了波澜,也一度让我陷入恐慌。

也因为这个电话,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亲爱的老公身上承载的巨大压力,他是一个有担当的人,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因为经济方面的问题与人与机构产生矛盾,他面对事物的从容与淡定,让我疏忽了很多生活背后的艰辛!

原来 ——

这几年,花了二三十万的二胎的出生,紧接着六七十万的房屋的落成,还有去年他创业的失利,所有这些, 经济上的巨大压力,都是老公一个人在扛!

这次银行的催款,该是他多大的迫不得已!

逾期,这个不曾在我生命里出现的名词,这几日不断充斥着我的耳膜,让我想要认知他,了解他,破解他!

很幸运的是,我结识了一位90后称为江哥的小伙子,事实上也是一位我关注了很久、很有爱心、很有正能量的年轻人。我向他发出了求助——多日的催款已让我焦虑烦躁不已!

只因之前信用卡的负面信息,是我真真切切见识过的。

「 前年我的表弟,还有我二姐的小叔子,都是因为不正当的使用信用卡造成的负债。银行的各种催、各种恐吓,给其自己更给其家人带去的多大恐慌和精神压力 ,我都是耳闻目睹 并闻之害怕的 」

也让我一直以来的信用观念就是:没有经济实力,没有偿还能力,千万不要去碰信用卡!  在我看来,信用卡就是高利贷,就是银行那种利滚利让穷人背负巨额的罪魁祸首。对于信用卡,我一直都是避之而不及。

这次江哥的帮助,让我颠覆了对信用卡的全新认知:

001  信用逾期是不可怕的,暴力催收也是不合法的

002  哪些是正常的银行催收,哪些是属于暴力催收

003  逾期了我们要知道的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

004    面对催收,我们如何该如何与银行和机构进行沟通

以上这几点,只是我刚开始向江哥询问时,他给我的这个只有一次微信联系的、可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朋友的讲解和帮助。他的无私帮助无疑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还有这几日,他给我免费提供的 价值巨大的5节信用金融课程的学习。让我更深切的体会到:在这个离不开网络的互联网时代,学习信用卡、学习信用卡金融知识 ,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信用卡是如此的重要!

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信用卡?他有什么含义?

其一    信用分为两种——

一种是伦理道德方面的信用,指的是信守承诺的一种道德品质。

另外一种是经济方面的信用,简单地说,信用就是你在别人眼中的支付能力,再直白点就是你能从他人处借到多少钱,就代表了你有多少信用。

这个他人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银行,为什么在财富之路上要讲信用?

因为信用之于财富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一个资产很少的人想要快速的打造自己的财富,信用就是他最可仰仗的资本。

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信用,将自己的信用最大化,你才能在遇到机会的时候,使用信用资本帮你抓住机会。

其二    如何正确使用信用卡

那么,我们如何使用信用卡呢?我们要明白以下两点:

1)  一个接受过良好信用财商教育的人,通常也更具有自律性,有良好的金钱观、价值观  ,有理想,有目标等特征, 通常也更容易成功!

2)  信用卡里面的钱,是用来投资的而不是用来消费的,如果你是用信用卡来做消费,那么多少手续费都是一个漏洞。

如果说你用信用卡的资金来赌博,那么不管多少钱都是要亏掉的。假如你是为了要把这个钱花掉不还或者说拿去赌博,那么,神也帮不了你。

所以,金融是个杠杆,如果你方向对了,你很快就飞黄腾达。如果方向错了,你也立马就会进入万丈深渊。

人生是规划出来的,融资自然也是规划出来的。

以上这些,只是基于我对信用卡的一点认知。后面需要学习的还有好多好多。

总之,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怀着一颗空杯的心,像海绵一样充分的吸收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困难面前、在突如其来发生的事情面前,处之泰然,从容面对!

父母对孩子如何进行金钱教育

导读:我们应该从小就让孩子进行金钱教育,让孩子正确的面对金钱,下面分享对孩子如何进行金钱教育的一些经验吧。希望每个父母都能了解对孩子如何进行金钱教育!

关于金钱的一些事情,可能家长不太想染孩子过早的接触。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认为金钱是一个肮脏的东西,不过现在好多了,有些家长也是觉悟比较高,开始教孩子怎么样理财。的确,与其让他避让,倒不如正确引导他,因为接触金钱是无可避免的。

1、让孩子认识钱币

钱币、信用卡、账单……大多数孩子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当他看到爸爸妈妈用信用卡购买商品时,会觉得信用卡充满了魔力,误以为卡里的钱就好像天上掉下的馅饼,永远也用不完。

学龄前的孩子可能还无法理解信用卡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所以,让他认识钱币是第一步。在孩子面前,爸爸妈妈最好多多使用现金消费;数钱的时候,不妨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吧!这样能教会他学数数、学运算,还能培养他的基本生活能力。当然,用现金并不意味着放弃使用方便的信用卡,爸爸妈妈可以在每次收到银行账单时,告诉孩子账单和信用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他慢慢懂得这张小小塑料卡片的实际意义。

2、关于零花钱和记账

通常来说,给学龄前的孩子每月5~10元的零花钱比较合适。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先制订一个“消费计划”。如果是年龄稍长一点的孩子,可以试试让他简单地记一下账,一来可以养成节俭的习惯,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二来可以养成细心的习惯,初步培养理财能力。

3、和孩子谈论商品的价格

从一根棒棒糖,到一件价格不菲的童装,爸爸妈妈都可以让孩子知道它们的价格。这样他就会理解为什么我们可以一口气买下好几块巧克力,却得存一阵子钱才能买下上百元的玩具,他也会渐渐了解周围各种物品的价值。

有空的时候,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逛商店”的小游戏,你和他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运算能力,也能让他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钱币。

4、父母之间的经济共享

另外,爸爸妈妈之间最好能做到经济透明化。夫妻之间对经济问题的互不信任或互相欺瞒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他会模仿父母的举动,在金钱问题上撒谎,长此以往难免形成扭曲的金钱观。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爸爸妈妈一定要认真对待哦!对孩子必不可少的“金钱教育”

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学会理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是非常好的做法,若是教育目的一样,但是方法不当的话,这样也不行,这会影响到孩子的思维模式,比如说为了更合理的消费,家长会对孩子说“买不起”来敷衍。其实孩子会不知道吗?你只需要告诉他,钱要留着买更有用的就可以了。

孩子往往受父母花钱的方式以及对金钱的看法而产生对金钱的第一印象,可能在有意无意间决定了孩子长大后与金钱的关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给孩子造成金钱误导。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1、别轻易说——“我们买不起”

案例:一天,6岁的明明跟着妈妈去商店。在玩具柜台前,明明盯着橱窗里的那个变形金刚擎天柱停住了脚步。妈妈见状,就对明明说:“那么贵的玩具,我们家可买不起!”拉着明明就走。

专家解析:明明妈妈的这句话的潜台词让孩子费解:是今天买不起,还是永远买不起?或者是不想在这上面浪费钱?。其实,明明妈妈完全可以列一个每月开支计划(哪怕是比较粗略的),帮助孩子清楚地明白愿望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别,比用“买不起”来搪塞更有说服力。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善于察言观色,通过父母的解释后会放弃。所以,对孩子进行金钱和责任方面的教育,永远不会太早。

提示:平时,全家人可以坐在一起,把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列出来,排除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愿望。然后每月划出一笔钱,轮流帮助大家实现愿望。这样的好处在于,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实现愿望的机会,而节约和等待将会增添得到心仪礼物时的兴奋。

2、别开口说——“要啥只管说”

案例:爸爸妈妈平时不管去哪买东西,总忘不了给宝贝女儿添个芭比娃娃,或者是游戏机。即使妈妈带女儿逛玩具商店时,也都会对女儿说:“你想要什么,只管对妈妈说!”

专家解析:这肯定要宠坏孩子的。这样做的结果,会让孩子觉得,钱总是会有的,价格从来就不是问题。只要提出要求总会得到满足,那么孩子以后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将很难获得动力。当父母偶尔对孩子的要求说个“不”时,孩子早已不能接受了。其实,花钱和爱孩子是不能划等号的。

提示:父母最好不要随便送孩子礼物。即使带孩子去商场时,也要事先约定好只买购物单上列出的东西。孩子开始时可能会哭闹,但大多数孩子的适应过程都比父母想象中要快。

3、别猜测说——“你又要买玩具”

案例:嶙嶙去小朋友家串门之后,告诉妈妈:“邻居燕燕的.玩具可多了,房间里有好几个芭比娃娃,还有一大盒的泥人呢。”这时候,敏感的妈妈马上说:“你是否又想买新玩具了,你的玩具已经够多了。”

专家解析:对于父母来说,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买一两样东西,而是一听到孩子说这些话,就过于敏感了,条件反射式的害怕: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贪婪。其实,可能孩子只是单纯地在描述她所见到的邻居家的情况。父母如果急切地否定孩子,会让孩子感到受挫、委屈。不如平静地听完孩子究竟想说什么,问问她有什么想法。而不是急于告诉孩子,你在想什么。

提示:生活中对金钱不要过分强调,也不要毫不在意。即便你还没有正式向孩子传递有关金钱或理财方面的信息,他们也将不可避免地从每天的生活中接收到“金钱”的信息。所以,当父母在与孩子进行“金钱”方面的交流,其实并不是一件易事。

4、如何解释更好

不掩饰“垂涎三尺”:当邻家买了辆气派的新车时,别当着孩子的面,刻意隐藏对美好事物的欲望。而应让他知道不是所有想要的东西都能买得起,这并没有什么错。

没有大不了的“郁闷”:账单又来了,当孩子看到这一幕时,要用轻松的语气告诉他,最近钱花得太快了,这并没有什么,就像你遇到不开心的事一样。

我的意思不是钱:“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钱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些话在特定的语境里并没有错,但不能用来吓唬孩子。一旦遗失孩子对此可能有不正确的理解是,要用准确、简单的话加以解释。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树立一种钱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获取,用正当的方式来获得,而不是只能靠不劳而获,或者其它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获得金钱。孩子对金钱的认识,父母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给孩子讲金钱教育的方法

实际上,孩子接触新事物的速度已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想,社会的飞速发展也正在要求他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从小对他进行适当的金钱教育,还是很必要的!

让孩子认识钱币

钱币、信用卡、账单……大多数孩子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当他看到爸爸妈妈用信用卡购买商品时,会觉得信用卡充满了魔力,误以为卡里的钱就好像天上掉下的馅饼,永远也用不完。

学龄前的孩子可能还无法理解信用卡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所以,让他认识钱币是第一步。在孩子面前,爸爸妈妈最好多多使用现金消费;数钱的时候,不妨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吧!这样能教会他学数数、学运算,还能培养他的基本生活能力。当然,用现金并不意味着放弃使用方便的信用卡,爸爸妈妈可以在每次收到银行账单时,告诉孩子账单和信用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他慢慢懂得这张小小塑料卡片的实际意义。

和孩子谈论商品的价格

从一根棒棒糖,到一件价格不菲的童装,爸爸妈妈都可以让孩子知道它们的价格。这样他就会理解为什么我们可以一口气买下好几块巧克力,却得存一阵子钱才能买下上百元的玩具,他也会渐渐了解周围各种物品的价值。

有空的时候,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逛商店”的小游戏,你和他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运算能力,也能让他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钱币。

别用“买不起”来敷衍孩子

为了合理消费,有些爸爸妈妈会用“买不起”之类的借口来拒绝孩子买玩具的要求,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你不妨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

我们有比玩具更重要的东西要买呢!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我们有时也会忍不住买下一些预算外的物品(尤其是大减价的时候),更别说是孩子了。与其带孩子逛商场前再三强调今天肯定不买玩具,还不如给孩子些零用钱,让他自由支配。这样他会在使用过程中慢慢懂得:必须作出合理的选择才能更好地管理金钱。

关于零花钱和记账

通常来说,给学龄前的孩子每月5~10元的零花钱比较合适。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先制订一个“消费计划”。如果是年龄稍长一点的孩子,可以试试让他简单地记一下账,一来可以养成节俭的习惯,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二来可以养成细心的习惯,初步培养理财能力。

父母之间的经济共享

另外,爸爸妈妈之间最好能做到经济透明化。夫妻之间对经济问题的互不信任或互相欺瞒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他会模仿父母的举动,在金钱问题上撒谎,长此以往难免形成扭曲的金钱观。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爸爸妈妈一定要认真对待哦!

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别轻易说–“我们买不起”

案例:一天,6岁的明明跟着妈妈去商店。在玩具柜台前,明明盯着橱窗里的那个变形金刚擎天柱停住了脚步。妈妈见状,就对明明说:“那么贵的玩具,我们家可买不起!”拉着明明就走。

专家解析:明明妈妈的这句话的潜台词让孩子费解:是今天买不起,还是永远买不起?或者是不想在这上面浪费钱?。其实,明明妈妈完全可以列一个每月开支计划(哪怕是比较粗略的),帮助孩子清楚地明白愿望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别,比用“买不起”来搪塞更有说服力。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善于察言观色,通过父母的解释后会放弃。所以,对孩子进行金钱和责任方面的教育,永远不会太早。

提示:平时,全家人可以坐在一起,把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列出来,排除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愿望。然后每月划出一笔钱,轮流帮助大家实现愿望。这样的好处在于,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实现愿望的机会,而节约和等待将会增添得到心仪礼物时的兴奋。

别开口说–“要啥只管说”

案例:爸爸妈妈平时不管去哪买东西,总忘不了给宝贝女儿添个芭比娃娃,或者是游戏机。即使妈妈带女儿逛玩具商店时,也都会对女儿说:“你想要什么,只管对妈妈说!”

专家解析:这肯定要宠坏孩子的。这样做的结果,会让孩子觉得,钱总是会有的,价格从来就不是问题。只要提出要求总会得到满足,那么孩子以后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将很难获得动力。当父母偶尔对孩子的要求说个“不”时,孩子早已不能接受了。其实,花钱和爱孩子是不能划等号的。

提示:父母最好不要随便送孩子礼物。即使带孩子去商场时,也要事先约定好只买购物单上列出的东西。孩子开始时可能会哭闹,但大多数孩子的适应过程都比父母想象中要快。

别猜测说–“你又要买玩具”

案例:嶙嶙去小朋友家串门之后,告诉妈妈:“邻居燕燕的玩具可多了,房间里有好几个芭比娃娃,还有一大盒的泥人呢。”这时候,敏感的妈妈马上说:“你是否又想买新玩具了,你的玩具已经够多了。”

专家解析:对于父母来说,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买一两样东西,而是一听到孩子说这些话,就过于敏感了,条件反射式的害怕: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贪婪。其实,可能孩子只是单纯地在描述她所见到的邻居家的情况。父母如果急切地否定孩子,会让孩子感到受挫、委屈。不如平静地听完孩子究竟想说什么,问问她有什么想法。而不是急于告诉孩子,你在想什么。

提示:生活中对金钱不要过分强调,也不要毫不在意。即便你还没有正式向孩子传递有关金钱或理财方面的信息,他们也将不可避免地从每天的生活中接收到“金钱”的信息。所以,当父母在与孩子进行“金钱”方面的交流,其实并不是一件易事。

如何解释更好

不掩饰“垂涎三尺”:当邻家买了辆气派的新车时,别当着孩子的`面,刻意隐藏对美好事物的欲望。而应让他知道不是所有想要的东西都能买得起,这并没有什么错。

没有大不了的“郁闷”:账单又来了,当孩子看到这一幕时,要用轻松的语气告诉他,最近钱花得太快了,这并没有什么,就像你遇到不开心的事一样。

我的意思不是钱:“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钱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些话在特定的语境里并没有错,但不能用来吓唬孩子。一旦遗失孩子对此可能有不正确的理解是,要用准确、简单的话加以解释。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树立一种钱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获取,用正当的方式来获得,而不是只能靠不劳而获,或者其它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获得金钱。孩子对金钱的认识,父母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金钱观的教育也是不同的

3-6岁

建议家长对幼儿进行游戏教育,让孩子从小认识钱币,了解找零钱。当孩子稍大一些后,可以带他去购物,并和他讨论所购物品的价格。

几乎每个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带孩子购物时,如果不给孩子买他要的东西,他就会生气耍赖。为避免此类事情发生,最好在出门之前就和孩子讲好“条件”:只买一样。这样,孩子就会在整个购物过程中仔细考虑他要的东西。对于孩子的过分要求,即使你买得起,也应该对孩子说“不”。慢慢地,孩子会知道,不是他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此外,还应教会孩子学会给予。要让他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学念书,都有温暖的家,都能穿漂亮的衣服。让孩子去接近、去关心、去帮助在困难中的孩子。

7-12岁

孩子在7岁左右已能懂得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自己作出决定。这时候可以开始给孩子零用钱。家长一定要记住,给孩子钱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去炫耀家庭的经济地位或解决生存之必需,而是要让孩子学习如何使用与管理金钱,这是给零用钱的最重要的目的。当孩子手里拿着有限数目的金钱时,他就会学着取舍。

有些家长把零用钱的多少与孩子的成绩高低或做家务多少联系起来,也有些家长给零用钱没有限度,孩子随要随给,这样做究竟好不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反思给孩子零用钱的目的,这就是:让孩子学习如何使用与管理金钱。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做法,都是不足取的。

孩子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应该努力学习,这是他们的责任。如果在学习和做家务之类的事情上付钱给孩子,某种程度上说是在“贿赂”孩子,这是不利于孩子建立正常的责任感的。给钱没有限度,肯定不能让孩子学会如何使用与管理金钱。

零用钱还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会节省的机会。有一对夫妇,丈夫是律师,妻子是教师,生活还算可以。他们每周给女儿5元零用钱。夫妇俩每月都把一定比例的钱存起来,他们也鼓励女儿这样做。女儿说,她的一部分零用钱用来买漫画书和学习用品,省下的存银行。“等我长大了,我要拿我存的钱买一幢房子、一辆车,还可以用它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13-17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掌握怎样控制消费。父母到底该不该给孩子买他企盼已久的新款名牌运动鞋呢?这是许多家长都会遇到的典型问题。

如何决定,不仅取决于你的收入水平,还取决于你和你孩子的价值观。香港一位姓韩的保险业女士开始反对给她的孩子买那么贵的名牌运动鞋,不过后来,她改变了主意。她说:“实际上,名牌鞋更耐穿,而且样子确实好。”让韩女士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孩子已逐渐学会了合理支配手头的金钱。她和孩子关于物品性能价格比的讨论,开始起作用了。

当孩子向家长要钱时,家长不要总是有求必应,要多少给多少。孩子不那么容易拿到钱,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与自尊。如果家长不赞成孩子穿名牌服装,那么就对他说“不”,并向他说出你的理由,这样,有助于当孩子独立面对奢华诱惑时,理智地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对十几岁的孩子进行金钱观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他们的经济独立意识。做父母的不妨自问:“当我的孩子成人时,他能够处理好自己的经济问题吗?”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现在开始帮助他,引导他,为时不晚。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