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干什么的(唢呐行业说的行话)
为什么说唢呐是乐器之王,是音乐界的流氓?

因为唢呐的音色实在是太“尖锐”了,而且唢呐的声音有十分强力的穿透力,每一次唢呐响起的时候都能够盖住其他乐器的声音,好不夸张大的说唢呐的音色和响度可以和一个交响乐团想抗衡,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唢呐从来没有当做“配角”,一般出现唢呐的时候都是独奏或者是主奏,所以才会有“乐器之王”和“音乐节流氓”的绰号。
其实很多人对于唢呐有很深的偏见,认为唢呐只能在结婚或者丧礼这种场合使用,是登不上乐器的大雅之堂的,但是唢呐所带来的那种独特的音色是其他很多乐器都不能够比拟的。很多人说唢呐流氓就是因为不管一个练琴房里面有什么样的乐器,只要是出现一个唢呐其他的声音都会被完全的盖住,而且如果是在群演的时候出现一只唢呐,那么大家也都会被唢呐所吸引而忽略其他的乐器。
毫不客气的说唢呐吹出来的音色在所有的西洋乐器里面没有任何一种乐器可以与之相抗衡,所以“乐器之王”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唢呐带给人的感觉就是它不仅仅是一个乐器,也像是一本书一样可以书写一个人的生死离合。
如果想要知道唢呐有多么巨大的威力看看电影《闪光少女》就知道了,在这个电影中最经典的一幕就是西方乐器和古典民族乐器之间的对决。原本两方还能处于均衡的状态,但是唢呐一出,西方乐器整个节奏就出现了紊乱,在这种强有力的音色下没有人能够在安稳地弹奏自己那一部分的乐章。虽然在很多人眼中唢呐总是最“土”的一种乐器,总觉得它的嗓门太大,音色太锐利,但是这就是唢呐的特别之处,也是它不同于其他乐器的美。
民间乐器唢呐是怎么演奏的?
民间唢呐
人们婚丧嫁娶,操办红白喜事的礼仪由来已久,早成为民间传统的一大习俗,尤其在农村广为盛行。那些陈旧的仪式,古老的民情,不知延续了多少年,让人追忆起来,仿佛就在昨天。
老百姓有句俗话:婚事乃人生之大事,该喜该贺,即便是白事也要权当红事办,热闹气氛不能少。因此,当年的唢呐匠、鼓乐手十分走俏吃香。远的不说,南充城的一伙唢呐艺人就红火过好一阵子。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例,城郊的农村人家,凡逢年过节操办喜事,谁家都想图个闹热,争面子,讲排场,请来唢呐匠和鼓乐手,吹吹打打送嫁妆、跟花轿、闹洞房,以及喝喜酒、回娘家等一系列喜庆娱乐活动,少则也要闹上十来天。操办丧事的风俗习惯更多,倘若祭奠长辈,铺排场面更不亚于红事。无论吊丧、送丧,都不离锣鼓吹打。更有甚者,请来戏班、打玩友、唱孝歌,亲朋好友陪同艺人们通宵达旦。
提起民间唢呐,年长的艺人们常有“胡琴三担米,唢呐子一早晨”的说法。其实,民间唢呐跟其它民族乐器一样,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况且,民间唢呐曲牌数以百计,即便是流传甚广且常用的曲牌也足够吹鼓手操练三年五载。吹鼓手是民间的习惯称呼,其实他是唢呐匠与鼓乐手的合称。他们由社会业余器乐爱好者组成,也有民间艺人参与。凡有人请,只须邀约5人(吹唢呐2人,敲锣鼓3人)短暂合伙,因此吹打水平参差不齐。譬如在民俗文化“跟花轿”的礼仪中,有的唢呐艺人吹的《蚂蚁上树》、《南瓜花》、《伴妆台》等曲牌 ,一听那口风与技巧,便知是祖传老手。但敲打背鼓、镲子、铛铛锣的伙计,则多数是操练过三五天的半罐水,只图锣鼓敲得响,跟着唢呐节奏走,并无多大技巧可言。要说办丧事那三吹三打的仪式中,民间唢呐可谓是独擅胜场。大凡鼓锣一响,三吹唢呐曲牌《普庵咒》、《水落音》、《将军令》必不可少。用他们的行话说,能驾驭此套曲牌的唢呐艺人,无一不会师传的换气功夫。相比之下,在祭奠、送丧等仪式中,唢呐所吹的哀乐曲牌《闹山河》、《哭皇天》就显得简而无华。
时代在变革。如今,操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各有所好:礼车游城、旅行结婚、集体婚礼、植树吊唁、孝歌仪式等等。不过,在偏远山村的农家人依旧眷恋着传统的习俗,甚至把“抬花轿、送新娘”礼仪视为一项古为今用的娱乐活动,别具一格地搬进了城市,吹吹打打,披红挂彩,让群众一睹民俗文化之风采。
唢呐曲谱唢呐曲谱:唢呐曲牌中常用的有:[春来到]、[大汉东山]、[小汉东山]、[大桃红]、[小桃红]、[大开门]、[小开门]、[大风入松]、[小风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龙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驾令]、[山坡羊]、[红绣鞋]、[唢呐皮]、[娃娃]等。
一枝花;小开门;小放牛;喜庆丰收;十八板;山坡羊;六字开门;啦呱(二重奏);哈哈腔;凤阳歌绞八板;百鸟朝凤;婚礼曲;二人转牌子曲;普天乐;百鸟朝凤;欢庆胜利(协奏曲);二人转牌子曲;一枝花;大得胜(吹打乐);抬花轿;十样景(二重奏);天府好;庆丰收;塔塔尔舞曲;小放牛;龙腾虎跃(吹打乐);河北梆子腔;喜庆丰收;丰收;小开门;送新娘。
唢呐一响顺口溜是什么?
唢呐一响顺口溜如下:
1、千年琵笆,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唢呐一响全剧终,初闻不识唢呐音,再听已是棺中人。黄泉路上人消沉,望乡台上忆前尘。孟婆一汤忘今生,奈何桥上渡残魂,来生再做华夏人。
2、百般乐器,唢呐为百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千年琵琶,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唢呐一响全剧终,曲一响,布一盖,全村度老小等上菜,走的走,抬的抬,后面跟着一片白。
3、棺一抬,土一埋,亲朋好友哭起来,鞭炮响,唢呐吹,前面抬,后面追,初闻不知唢呐意,再闻已是棺中人。知两耳不闻棺外事,一心只蹦黄泉迪,一路嗨到阎王殿,从此人间不留恋。
扩展资料
唢呐经典曲目:
1、《百鸟朝凤》
这首曲子在1953年的时候受到了热烈欢迎,后来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将曲子进行了改版,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使人们在听曲子的时候可以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景象。
2、《凤阳歌绞八板》
这是一首著名的鲁西南鼓吹乐曲,这首曲子的引子旋律开阔悠扬,起伏较大,表现山东人的热情朴实、豪爽泼辣的性格特征。
人们为什么会说唢呐是“乐界流氓”?
之所以说唢呐是乐界的流氓,主要是因为唢呐的构造导致音色非常嘹亮,且穿透性强,唢呐一出,其余乐器就像没声了一样,甚至可以强过一只乐队,而且唢呐的音色可以大喜大悲,情感丰富,从出生吹到入土。因此称唢呐为乐界流氓,真不是盖的。
看过徐璐出演的一部电影,里面正是一所音乐学院,主要分为我们的民乐,和西洋乐两个阵营。最后为了争夺比赛表演机会,进行乐器pk。开始小提琴钢琴还好好的,谁知道唢呐一出,可谓是让所有乐器闻风丧胆,成了配角,没见过唢呐和别的乐器共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那场面,你绝对能懂唢呐的流氓之处。
唢呐的流氓之处,第一就是超级超级亮的音色,且穿透性极强。和别的乐器共奏,怎么也无法掩盖唢呐的声音,唢呐往往也是作为独奏,没办法,实在是太流氓了。
唢呐的流氓之处还在于他可以从满月吹到头七。无论是人生的大喜还是大悲,他都可以派上用场,让别的乐器无地自容。唢呐可以说是唯一能让鞭炮为他进行伴奏的乐器,唢呐可以叫醒所有装睡的人。
唢呐的其他流氓之处,就是独一无二的气势。网上有人开玩笑说,唯一能打败黄飞鸿的方法,就是把BGM里的唢呐音关掉,可以看出唢呐的气势有多强了。钢琴的优雅,小提琴的委婉,吉他的悠扬,二胡的凄惨,在唢呐面前都是过眼云烟,唢呐一出,马上就可以决定这场演奏是喜是悲。
唢呐最流氓的地方,就是你把任何曲子拿来让唢呐演奏一遍,马上就能忘记最初的声音。唢呐就是这么流氓,不过我挺喜欢。
唢呐是乐器之王,是音乐界的流氓,为什么这么说?
由于唢呐的音色实在是太“尖锐”了,并且唢呐的响声有十分超强力的穿透力,每一次唢呐传来的过程中都可以盖住其他乐器的响声,好不好浮夸大的说唢呐的音色和音调能够和一个交响乐队想匹敌,恰好是由于那样的特点唢呐从来没有作为“龙套”,一般出现唢呐的情况下都是演奏或者是主奏,因此 才会出现“乐器之王”和“音乐会无赖”的外号。
实际上很多人对于唢呐有很深的成见,觉得唢呐只有在婚姻或者葬礼这种场所应用,是登不上乐器的人生巅峰的,可是唢呐所产生的那些特有的音色是其他许多乐器也不可以相比的。很多人说唢呐无赖便是由于无论一个练钢琴教室里边有什么样的乐器,只需是出现一个唢呐其他的声音都是会被完全的盖住,并且如果是在群演的过程中出现一只唢呐,那麼我们也都是被唢呐所打动而忽视其他的乐器。
毫不客气的说唢呐吹出的音色在所有的酉洋乐器里边都没有任何一种乐器能够与之相匹敌,因此“乐器之王”的名称便是这样来的。唢呐带来人的感觉便是它不仅是一个乐器,也好像一本书一样能够撰写一个人的存亡离合器。
假如需要了解唢呐有那么极大的杀伤力看看电影《闪光少女》就知道,在这个电影中最经典的一幕便是西方乐器和古典风格中华民族乐器中间的对战。本来双方还能处在平衡的状态,可是唢呐一出,西方乐器全部节奏感就出现了紊乱,在这种强大的音色下没有人可以在稳定地演奏自己那一部分的乐章。尽管在很多人眼里唢呐一直最“土”的一种乐器,总感觉它的嗓子很大,音色太锐利,可是这就是唢呐的特别之处,也是它不同于其他乐器的美。
丧事语言顺口溜,唢呐进场怎么说,大师告知,谢谢
唢呐进场
白布上扬
全场哭的泪成行
供品呈上
香火点亮
最后一面要见上
面对逝人
心痛难忍
只有拿哭来泄狠
说走就走
丢下我们
你怎么会那么恨
生不留名
死未留声
默默养育几代人
确实辛苦
真的痛苦
愿你踏入天堂门
做仙也别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