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是怎样做出来的?

一、水晶是怎样做出来的?

  人造水晶是由水晶树脂、甲乙酮、消色促进剂等原料混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经化学反应后所形成的类似水晶的产品。

  【工艺流程如下】

  清理模具–打蜡、涂脱模剂–组合模具–配料–浇注–成型–开模–修整–打磨–抛光–包装入库 。

  【配方】

  (重量份) 水晶树脂 100、固化剂 1.5、消色促进剂 1.5 。

  【生产工艺】

  1、将玻璃钢模具的内面用海棉粘少许99牌上光蜡擦拭一遍,再刷上一层脱模剂,干后组装模具备用。

  2、按实际需要量依照配方比例将水晶树脂、固化剂、消色促进剂混合均匀后即可浇注进模具内,采用抽真空的方法,将料浆内的气泡抽掉。

  3、待料浆在模具内固化后,即可起模,拆除模具后产品要养护7-15天,待完全坚硬方可打磨抛光。

  【产品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

  1、模具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整修,需整修的地方刷涂胶衣树脂后,覆盖上涤纶膜,滚涂即可,固化后进行面层抛光。

  2、用软布在模具表面打上一层耐高温蜡,稍干后即擦亮如镜。 3

  、在打过蜡的模具面上,涂刷上一层脱模剂,涂脱模剂要注意涂刷均匀,千万不要漏涂,否则影响产品质量,甚至造成废品。

  4、待脱模剂彻底干燥后,用面层树脂(产品胶衣)刷在模具上,做一层表面层,表面层为胶衣树脂,可用任何一种胶衣装饰型耐高温树脂。

  5、将S—793耐高温不饱合聚脂树脂加入4—8%的固化剂搅匀,再加入3—6%的促进剂搅拌均匀(气温高促进剂加入量少,气温低促进剂加入量多)将混合好的料浆注入模具,稍加振动,抽真空排除气泡,静置约30分钟后,待原料自然固化后,先除去阴模,放出模具内的热量,待产品完全固化后再脱去阳模。

  6、将从模具中脱出来的产品修去废边,然后用清水洗去脱模剂,抛光成型即可包装入库。

  注:

  1、固化剂及促进剂尽量掌握精确,过多易发生炸烈、变形,影响产品质量发生收缩变型,用量过少又产生固化过慢,发生粘连等问题。配方比例是依照室温18摄氏度的配比,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具体的室温来调节配方的实际应用比例,即温度高降低甲乙酮及消色促进剂的用量,反之则增加其用量。增加与减少甲乙酮及消色促进剂的用量依据每升高5摄氏度温度减少0.5%的用量,反之则增加5%的用量。

 2、生产产品应注意室温,控制在18—22℃之间,温度过高易炸裂,过低易变形。使用玻璃钢模具要注意必需擦涂上光蜡及脱模剂,否则,难以脱模,造成废品。 ③脱模后的产品应静置反应7-15天,待彻底固化后再进行修饰,打磨、拼装。

水晶是怎样做出来的?

二、水晶怎么加工啊?

水晶后续可在加工坊合成高等级的驱赶武器,请密切留意您加工坊;水晶也可卖掉获取金币目前还没有,要等一段时间才有

三、水晶怎么加工

水晶是一种无色矿物。它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跟普通砂子是“同出娘胎”的一种物质。当二氧化硅结晶完美就是玛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胶体氧化硅晶粒小于几微米时,就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化学式为SiO2晶是石英的变种。化学成分中含Si—46.7%,O—53.3%。由于含有不同的混入物或机械混入的而呈多种颜色。紫色和绿色是由铁(Fe2+)离子致色,紫色也可由钛(Ti4+)所致,其他颜色由色心所致色。在水状针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磁铁矿、石榴石、绿泥石等包裹体;发晶中头发状的针状矿物的包裹体形成。含锰和铁者称紫水晶;含铁者( 呈金黄色或柠檬玫瑰色者称蔷薇石英;烟色者称烟者称为墨晶;呈浅绿色者称为石髓。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