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社群规则才能玩活社群运营?-乐刷收款码

无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社群这种相对自由化的组织就更需要一定的规则来约束,当然这个规则不能太过严厉苛刻,否则就容易形成社群暴政。规则制度层面主要是规定我们这个社群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我们是运营交流学习的社群,大家整天讨论政治,发表反党言论或者成为一群老司机色情内容交流的营地那绝对是不允许的。无论任何时候都无绝对的自由,我们需要在遵守一定对着的前提下围绕社群所倡导的主题自由交流。那回归正题,到底应该如何设计社群规则呢?一、门槛无门槛的社群是难运营的,是容易死掉的。一个好的社群一定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入的,没有门槛的社群势必会导致社群用户良莠不齐。而且很容易出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现象。二、约束这里的约束包含制度规范,也包括社群运营过程中的行为引导机制,即我们希望社群成员发生什么行为所采用的手段或者措施。三、激励人都是逐利的,人都存在傲慢、贪婪、虚荣、窥视、色欲、懒惰等心理,这也是人性的集中表现。在社群运营过程中所有的激励机制都可以围绕人性的这六个弱点来进行设置。四、淘汰有进就得有出,这是保证社群活跃和延长社群生命周期的关键。一般当我们的社群活跃度下降到我们预设的底线的时候,就需要进行一轮成员的纳新和沉默用户的淘汰。<p><b>整理网友回复</b></p>什么才是真正的社群呢?用我自己的话来理解,社群是成员围绕一个价值点凝聚的结果,并不是一个产品,只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1.拉新用户第一种是拉新用户,对于成熟的社群来说,已经有自身的IP效应,能用少成本、快时间来驱动用户进行传播和引流。怎么操作呢?首先需要运营人员构建社群所需要的价值点,然后做好相应的打磨工作。有善于创造的内容的就去多输出点用户喜欢的内容;有善于用户维护的就去让用户获得情感需求,有条件的话好做到完全触达用户,然后让用户来关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众账户。通过引流之后利用内容的传播,就可以吸引一群人想要加入社群,然后再继续输出内容,增加一些运营手段,通过不断的刺激点来增加用户量级和社群影响力,好达到一定IP效应之后,就可以导入产品A、B、C等来帮助拉新用户了。这里大家可以看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大家应该很熟悉吴晓波,吴晓波有个社群叫做“书友会”,吴晓波本身也是个极具影响力的IP,而单一的输出肯定无法满足品质社群主体的需求,那么如果想要追求IP效应大化的话,粉丝经济必须进化成社群经济。就在不久前,中端服务酒店市场的开拓者亚朵携手吴晓波在杭州为共同创建的中国首家社群酒店—亚朵·吴酒店揭幕,也预示着社群经济的商业模式新人口已经开启。利用酒店本身的优势可以提供线下交流的平台加固社群的稳定性和多元化,而“书友会”的用户消费水平和亚朵用户群体具有极高的重合性,所以也奠定了合作的基础。2.活跃用户活跃用户:利用社群做好用户载体,建立用户传播触达点。首先也是通过社群建立之后,可以利用社群这个聚集用户多且直接触达用户的载体来进行内容的通知和扩散。因为对于一个粘度较高的用户社群来说,用户的参与度和配合度也是极高的,这样的话,社群用户的传播其实也是另一种营收。我们以微博为案例。微博是从2014年做起来的社群功能,但是一直没有火起来,可是微博却利用社群做起了新玩法。微博现在主要的两大活跃人群,第一个是高校用户,第二个就是八卦、自媒体。大家所看到的群是当时我在大学的时候在微博校园渠道时候参与的全国高校“绿植”活动,“绿植”活动是每年全国高校一起参与的一个线上传播,线下免费领取绿植的公益活动,这个活动的特色就是成本低、参与度高、用户面广。所以后来新浪为了把社群使用起来,直接把一个高校参与活动的用户自动匹配到一个社群里面,为了方便以后每一次活动的通知和传播,这就体现了社群的重要性。3.留存用户留存用户:对于低频消费行业,可以基于用户的关注点来利用社群运营留住用户。这个主要的步骤也是在社群完善之后,基于产品观念通过社群的方式来引导用户深入产品的故事线,去跟随产品活跃,通过活跃来探索产品目标,达到用户留存。近一两年国内房地产内集中掀起了一阵互联网热潮,而大家应该熟悉大的地产王国—万科也不例外,万科推出了“住哪儿”app,通过区域的规划把相同、临近的小区通过线上社区的方式来打造了一个属于万科彩色生活的社群。例如有人想找人一起锻炼,互相监督,就会在社群询问一下找找同伴,这样有相同想法的人可能就会附和并且一起参与,久而久之,万科社群户主的感情也会越来越好,用户粘度也会提高,不仅仅在社群内寻找同伴可能也会去增加其他功能的尝试,这样就相对于来说毕竟容易形成一个户主的闭环生态圈。4.转化用户转化用户:社群就是围绕一个价值点凝聚的结果,而终的目的就是价值的大化。一直以来都在说社群一定是基于产品,这个产品有可能是物、也有可能是人或者是服务。而做社区所耗费的人力、时间、财力都需要成本,那么做社群终的目的肯定要赚钱。大家应该熟知秋叶PPT,对于秋叶老师也是先从自己擅长的PPT方向来做一个有关于PPT课程的社群,后续才转化为付费、卖课程、卖书、做营销活动等,这些也是基于社群成熟之后把社群的价值大化的发挥。<p><b>整理网友回复</b></p>玩转社群运营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首先,你要有过硬的产品品质及令用户尖叫的产品体验,产品必须是刚需高频,要么是购买高频,要么是使用的高频,这个是一切的基础,你有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吗?如果没有就不要幻想社群的黄粱一梦了。其次,社群的精神情怀,在你的使命、纲领、行为中能否体验高逼格的魅力人格,你有灵魂人物吗,你能影响一批意见领袖吗?你是一个高感性群族人士吗?第三,互动运营,社群的价值需要运营,需要引导社群用户驱动的自运营、自传播、自组织,这些都需要高手的运营策划,对基本规则的制定与引导,你有运营高手吗?第四,载体,优秀的产品或服务固然是很好的载体,但局限于品牌类的社群恰恰是难度大的,情怀类社群也需要有很好的载体,一类是直接绑定具体的东西,比如钓鱼、读书、国学,这样兴趣着眼点可以比较明确,但范围会被限定,终导致吸纳的人数达不到某个规模,社群会慢慢枯萎掉;一类是从理想这类超现实的东西入手,可挖掘空间比较大,但必须落回到具体的东西来入手。后,社群运营的形式与可视化,社群运营中一切行为皆媒体、一切内容皆营销,你是否有自媒体达人或视频达人,让你的一切运营行为激励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或加入,产生更大的连接价值。对不起,如果以上几点你都不具备,那么奉劝你还是趁早死了自建社群这条心,但你可以选择投资社群、合建社群或借群下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