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境外机《电脑外设设备》

回国 带了台笔记本电脑{电脑国外买的。牌子东芝,旧的 要申报吗 如果要该怎么申报 在国外申报 还是回国后

电脑境外机《电脑外设设备》

找了份资料,可以参看一下:

只有超出部分需要征税。如果一台电脑,是不用交税的。但你必须是国内居民旅客。

详情如下:

如果居民旅客从境外带回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因其完税价均为5000元,根据要求应向海关申报,超过5000元的部分按要求予以征税。

衡量商品价值的依据就是商家出具的正规发票。如果没有商业发票,或者商业发票显示的价格与海关估价相差五倍,则仍将以海关估价为准。而此前我国实行的出入境旅客可以免税携带一定数量的大件物品(如电冰箱、电视机等)的规定也即行取消,旅客携带的物品全部从价征税。

进境申报单需要填写的内容包括:居民旅客在境外获取的总值超过5000元的物品,非居民旅客拟留在中国境内的超过2000元的物品。出境申报单填写内容包括:需复带进境单价超过人民币5000元的照相机、摄像机、手提电脑等旅行自用物品;超过2000元的人民币现钞,或者5000美元外币现钞。

为保险起见,即便是5000元左右的电脑也需申报。如果不申报,在复入境时将被没收、罚款或补征税。

规定中所说的“进境旅客携带的物品价值”并非指商品的价格,而是以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为准。比如,在海关《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完税价格表》上明确规定,“微型计算机———便携式”每台的完税价格为5000元。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型号、什么品牌的笔记本电脑,海关都认定其完税价格为5000元。根据这份“完税价格表”,一台旁轴取景数码照相机的完税价格为2000元;一部手持移动电话的完税价格为2000元;一瓶普通香水的完税价格为100元;除了三角钢琴和超大电冰箱外,几乎所有物品的完税价格都小于5000元。税率根据商品品类不同分为10%、20%、30%三档,家电、数码产品的税率大多为20%。

如果所带物品超过5000元限值,如何计算所缴税款呢?所缴的税款应为超出规定总值的那一部分乘以税率。例如在境外获取了一个总值为10000元的数码产品,理论上应支付税款为:(10000-5000)×20%=1000元。

申报之后,按照旅客填写内容的不同,设“红色”和“绿色”两个通道通关,红色通道也称“申报”通道,是指须经过海关履行检查和检验手续后,方可放行的通道。选择红色通道的旅客,须向海关出示本人证件和《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申报单》。绿色通道也称“无申报”通道或“免验”通道,是指旅客携带无须向海关申报的物品或只出示申报单或有关单证后即可放行的通道。

按照规定,享有免验礼遇人员及随同成人旅行的16周岁以下的旅客可以免于申报。免验礼遇人员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率领的党、政代表团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政党领袖所率领的代表团及其随行人员;我常驻国外代表机构的,外交部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公署特派员、副特派员;重要的外国代表团或代表;持有我国驻外签证机关给予外交签证的外交官,联合国系统组织驻中国代表机构的正、副代表,助理代表以及其他外籍人员。

除了“按照规定享有免验和海关免于监管人员”外,从航空口岸出入境的每个成年旅客都应该填写申报单。未满16周岁旅客的行李物品可由随行成人在同一张《申报单》上进行申报,如该旅客无成人同行,则须填写《申报单》向海关申报。

那么海关制定的5000元这个额度,是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市面价格总值5000元呢?不是的。据了解,5000元这个额度是海关方面根据海关法审定的完税价格总值,而不是按照商场开的发票总值计算。例如市面购买一部数码相机需要5000元,而海关规定数码相机完税价格为2000元,由此看来购买一台数码相机并不超过海关额定的完税价格总值5000元收税界限,所以是不用收税的。但如果你同时还购买了诸如服装、化妆品等产品,那么就需要好好计算完税价格总额了。

其实,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在境外购买3C产品都需要交纳一定的税额,只不过是“标准”不同罢了。在新税收政策之前,我国海关实行的是按“量”收税政策,而现在,海关实行的是按“价”收税政策。所以,喜欢到境外购买自用物品的旅客就得好好“盘算”一下了。假如您在境外要购买超过5000元的3C产品,就得好好“盘算”在境内外购买,到底怎么样“划算”?例如,在境内买三部数码摄像机需要人民币15000元,而在境外则需要人民币14000元。根据海关的完税价格,境外购买的三部数码摄像机则是人民币15000元,超过海关额定的价格10000元,按照电子产品20%的税率,需要缴纳2000元的税额,那么一共得花16000元。那就不“划算”了。

怎么把自己的IP改为境外的?

你的本身的IP是不会改变的,看来你不懂代理上网的原理,代理也就说人家的电脑可以当做你的电脑来使用完成访问的工作,首先你的机器会向代理服务器发送一请请求,说我要访问某某网站,而代理服务器先去访问你提交的网址

在美国买电脑入中国境时交税吗?

在美国买电脑入中国境时,如果电脑价值不超过5000元,不需要缴交税金;如果超过5000元,超过的部分需要缴交税金。如果居民旅客从境外带回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因其完税价均为5000元,根据要求应向海关申报,超过5000元的部分按要求予以征税。 衡量商品价值的依据就是商家出具的正规发票。如果没有商业发票,或者商业发票显示的价格与海关估价相差五倍,则仍将以海关估价为准。而此前我国实行的出入境旅客可以免税携带一定数量的大件物品(如电冰箱、电视机等)的规定也即行取消,旅客携带的物品全部从价征税。

进境申报单需要填写的内容包括:居民旅客在境外获取的总值超过5000元的物品,非居民旅客拟留在中国境内的超过2000元的物品。出境申报单填写内容包括:需复带进境单价超过人民币5000元的照相机、摄像机、手提电脑等旅行自用物品;超过2000元的人民币现钞,或者5000美元外币现钞。

为保险起见,即便是5000元左右的电脑也需申报。如果不申报,在复入境时将被没收、罚款或补征税。

国际航班随机能带几个笔记本电脑

可以携带多台笔记本,但是有重量体积的限制。

旅客携带液体物品规定:乘坐从中国境内机场始发的国际/地区航班的旅客,其随身携带的液态物品每件容积不得超过100毫升(ml)。盛放液态物品的容器,应置于最大容积不超过1升(L)的、可重新封口的透明塑料袋中。每名旅客每次仅允许携带一个透明塑料袋,超出部分应交运。

以下物品可以随身携带:(超过100毫升,必须接受X光检查)

1、药物:只限旅程所需要数量,如糖尿病药物包等旅客必需的液态药品(需凭医生处方或医院证明)

2、婴儿食品:只限旅程所需要数量,如婴儿奶粉/牛奶 /母乳(需有婴儿随行)

3、非液态化妆品:如固体止汗剂、唇膏、粉末状粉底

国外购物入境需注意相关规定

若在境外购买大件电器商品,携带入境时海关会依法收税。其他禁止入境、限制入境、及需征税的物品规定请向海关部门了解。

国际航班随机能带几个笔记本电脑?

可以携带多台笔记本,但是有重量体积的限制。

旅客携带液体物品规定:乘坐从中国境内机场始发的国际/地区航班的旅客,其随身携带的液态物品每件容积不得超过100毫升(ml)。盛放液态物品的容器,应置于最大容积不超过1升(L)的、可重新封口的透明塑料袋中。每名旅客每次仅允许携带一个透明塑料袋,超出部分应交运。

以下物品可以随身携带:(超过100毫升,必须接受X光检查)

1、药物:只限旅程所需要数量,如糖尿病药物包等旅客必需的液态药品(需凭医生处方或医院证明)

2、婴儿食品:只限旅程所需要数量,如婴儿奶粉/牛奶 /母乳(需有婴儿随行)

3、非液态化妆品:如固体止汗剂、唇膏、粉末状粉底

国外购物入境需注意相关规定

若在境外购买大件电器商品,携带入境时海关会依法收税。其他禁止入境、限制入境、及需征税的物品规定请向海关部门了解。

笔记本电脑可以带上飞机么?

符合标准的笔记本是可以带上飞机的。

带有锂电池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的,经航空公司批准后可以装在交运行李或手提行李中的设备上。超过160wh的锂电池严禁携带。

携带相关要求如下:

1、持头等舱客票的旅客,每人可随身携带两件物品;持公务舱或经济舱客票的旅客,每人只能随身携带一件物品。每件物品的体积不得超过20×40×55厘米,上述两项总重量均不得超过5公斤。超过规定件数、重量或体积的物品,要按规定作为托运行李托运。 

2、持成人票或儿童票的旅客,每人免费托运行李的限额为:头等舱40公斤,公务舱30公斤,经济舱20公斤。持婴儿票的旅客无免费行李额。

3、每名旅客每次最多可携带2瓶(每瓶容积均不得超过500毫升)碳酸饮料、矿泉水、茶水、牛奶、酸奶、果汁等液态物品,并经开瓶检查确认无疑后,方可随身携带乘坐飞机,其它超出部分一律托运。

扩展资料:

带笔记本电脑坐飞机的注意事项

1、为了提高安检速度,笔记本电脑安检时最好事先取出电脑包,与其它包裹分开通过X光机的检查。

2、在电脑的光驱中不要放入光盘,不要外置U盘无线网卡等硬件设备。电源鼠标也最好与电脑分开放入X光机中检查,以免引起安检中不必要的麻烦。

3、不要利用笔记本电脑包来携带打火机。在机场都有吸烟处,大可保证烟民的需要,而托运和携带打火机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4、国内航班对于旅客携带电脑的台数没有硬性规定,但是对于电脑的电池有一定要求,携带两台笔记本以上的,最好将电池与电脑分开,并用泡沫纸类等绝缘材料将电池包装好。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民航局-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

中国民航网-关于重申民航旅客携带“充电宝”乘机规定的公告

百度百科-航空安检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