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信用卡的发展历史150字
一、简述信用卡的发展历史150字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成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货消费的凭证,开展了凭信用筹码在本商号或公司或汽油站购货的赊销服务业务,顾客可以在这些发行筹码的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这就是信用卡的雏形。

二、信用卡的发展历程?
世界信用卡发展历程
中国于2004年决定创立自己的银行卡品牌之前,全球共有六大国际银行卡品牌,即美国“VISA”、美国“万事达”、美国“运通”、日本“JCB”、美国“大莱”和美国“发现”。缘何全球六大国际银行卡品牌中美国占有5席,其他国家或地区中除日本占有1席外均无独立的国际化银行卡品牌?中国能够继美日之后拥有自己的国际化银行卡品牌吗?美国银行卡品牌的实践一定是中国的发展方向吗?通过比较美、中银行卡品牌的发展道路与特色,不难对上述问题给出答案。
美国银行卡品牌的发展历程
先来说说美国银行卡品牌创建的历史。美国银行卡始于20世纪40年代商户发行的“赊账卡”。当时,一些商户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向资信比较好的顾客发行了一种可以标志顾客身份的赊账卡片。该卡仅作为身份识别之用,商户和顾客之间定期结账。
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大莱、美国运通等非银行专业发卡公司向持卡人发行“签账卡”,并在消费时为持卡人提供担保,由这些专业发卡公司作为中介为商户和持卡人提供结算服务。例如,1950年大莱发行了“大莱签账卡”,后来成为美国第四大银行卡品牌;1958年运通发行“美国运通卡”,后来成为美国第三大银行卡品牌。到了1985年,西尔斯百货公司推出“发现卡”,1993年把其转让给添惠发现卡公司,后来添惠发现卡公司被摩根斯坦利兼并,发现卡成为美国第五大信用卡品牌。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银行由于其自身的信贷优势,开始在商户和持卡人之间提供支付清算服务,并发行了具有循环信用功能的信用卡。在此期间,大部分发卡银行不能跨州经营,只能自己发展商户、自己发卡,一家银行在全国性信用卡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很小。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起以及金融业务创新的发展,VISA、万事达等区域性的银行卡联盟或组织开始出现,专业经营信用卡网络,并很快将其信用卡网络扩展到美国全境,成为美国两个最大的银行卡品牌。此后,VISA、万事达随美国经济、文化等各种力量在全球的扩张而发展成为世界前两大银行卡品牌。
20世纪90年代,美国借记卡市场快速发展,VISA、万事达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开始向借记卡领域渗透,实现了其银行卡品牌在借记卡市场的延伸。
其他国家银行卡品牌的发展状况
目前,除日本拥有JCB这一独立的国际化银行卡品牌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均无与美国抗衡的国际化银行卡品牌。然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将银行卡交易纳入本国的支付清算体系,保持着对境内银行卡清算网络的控制力。例如,法国建立了CB银行卡联合组织,负责运营法国的银行卡交换与清算业务,阻止国际银行卡网络公司向法国内部的延伸;新加坡有负责国内银行卡交换与清算的NETS网络;澳大利亚拥有银行卡转接与清算组织Bankcard;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国则联合组建了欧洲支付联盟;台湾地区则有负责商户信用卡交易转接与清算的NCCC,等等。
中国信用卡发展历程
1979年10月,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了为其代办”东美VISA信用卡”协议,代办东美卡取现业务。从此,信用卡在中国出现。
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标志着信用卡在我国诞生。
1987年2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在国内首家推出ATM服务,打破了国内存取款必须到银行的传统做法。
1987年3月,中国银行加入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成为国内该组织的第一家会员。国际支付组织开始进入中国卡市场。
1988年6月,中国银行发行外汇长城万事达卡(国际卡),该卡可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商户使用,中国信用卡开始真正走向世界。
1993年,***总书记提出实施以银行卡联合发展为目标的”金卡工程”,以改善用卡环境,实现设备共享、资源共享和市场共享。
1997年10月30日,由人民银行组织和发起,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邮政储汇局共同参与的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
1998年12月24日,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系统正式投产运行。
1999年3月26日,由人民银行牵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共同参与的CFCA(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工程正式启动。
1999年7月,首家具有中介性质的个人征信公司–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2000年7月1日起,上海正式启动”个人联合征信”制度。
2000年6月29日,CFCA正式运行。
2002年1月10日,首批银联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五大城市推出。
2002年3月26日,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正式成立。
2002年5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
2002年6月25日,银联公司正式成为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会员。
2002年11月,银联同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合作建成外卡信息交换接口。该接口的建立,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银联商户能够接受万事达卡外卡消费。
2002年12月,银行卡联网通用”314”目标已全部实现,且绝大多数发卡商业银行系统内异地交易成功率都达到了80%以上,超额完成了任务;在100 个城市中同城平均跨行交易成功率达到75%以上;在推广普及”银联”标识卡城市中,各商业银行均全部完成了标准化改造和异地跨行业务开放工作,实现了”银联”标识卡在这些城市内和城市间的跨行通用。
2003年6月底,中国已有发卡金融机构91家,在近6亿张的发卡总量中,借记卡5.44亿张、信用卡2499万张;银行卡账户人民币存款余额已达9941亿元;可以受理银行卡的商店、宾馆、饭店等特约商户约20万户;各金融机构装备的自动柜员机总计5.3万台,销售点终端机31万台;全国受理银行卡的电子化业务网点发展到14万个。2003年上半年,通过银行卡的交易总额达7.57万亿元,其中购物消费金额为1321亿元,转账交易金额为1.7万亿元,存取现金5.74万亿元。
2003年12月31日,花旗、汇丰银行获得银监会批准,在内地发行双币信用卡。外资银行迈出进入中国银行卡市场第一步。
2004年1月18日和9月8日,银联卡分别在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实现受理。
2005年1月10日,中国银联正式开通银联卡在泰国、韩国及新加坡的自动取款机(ATM)和商户POS受理业务,此举意味着银联卡继在香港、澳门地区实现受理后,首次在真正意义上走出国门。
三、业务员下来办理信用卡对他个人有什么好处?
一 该业务员的工作,办理信用卡成功与否是他的工作成绩的表现,可以增加他的收入 二 在办理信用卡的过程中他可以接触各类人等,也许发展的过程会成为他的朋友…… 三 办理信用卡的过程中,他可以接触很多一般人看不到的资料,他可以(如果他想的话)做一些事,比如也许可以给哪家房产公司,家具商,电器商,然后这些人的广告就会有的放矢。
当然做违法的事也是不能堵截的。四 办理信用卡的过程中他甚至如果敏锐的话,能从一些现象中看出经济的走向。五 其他未尽事宜,大家多想想
四、信用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描述正确的是()。
A,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