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理财骗术 网络理财陷阱

本文目录一览:

  • 1、网上理财都是骗局吗?

  • 2、网络理财常见骗局有哪些
  • 网络理财骗术 网络理财陷阱
  • 3、如何识别网上投资理财骗局
  • 4、网上理财课程是骗局吗?

网上理财都是骗局吗?

不一定是:但要注意这几种骗局:

(一)“公安防护”类APP近日,家住锡山区的刘女士报警,称其于5月21日接到一个自称是通信局的电话,对方告知其曾在北京某移动营业厅办理的电话卡涉案,并称接到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要将其的银行卡冻结。随后,电话又转接到自称是北京延庆公安局,对方让其添加了一个QQ号,并发了一张警官证照片给刘女士,让其点开对方提供的所谓“最高人民检察院”网页链接下载一个“公安防护”的APP。不知有诈的刘女士按对方要求先后从四张信用卡以及支付宝借呗套现等方式转入该APP约22万元。不久,刘女士发现被骗,于是报警。

(二)投资荐股类APP今年4月,家住梁溪区的张女士使用手机上网时无意点开一个叫红星杯赌王争霸赛的页面,内有老师讲课,称比赛结束后可购买强势股票。随后,一自称“管理员”的网友加张女士微信并发了一个“红赛牛”的股票APP投资软件让其注册软件账户。于是,张女士通过手机银行先后向对方提供的账号转了27.5万元购买所谓的“牛股”。然而,张女士不久后发现买的对方推荐的股票都亏钱,想把钱转出来,对方则让其等到6月10日再转。6月10日,张女士发现该股票软件打不开了,损失共计27.5万元。

(三)投资虚拟货币类APP今年5月底,家住梁溪区的周女士在一微信理财群里获悉了投资比特币的信息,并在群里“老师”指引下注册了APP账号然后开始投资,购买一手比特币保证金是1000美元,以此类推,可买涨买跌,如果购买的比特币行情与购买方向相同,就赢了,反之则输了。至7月5日,周女士共“盈利”20余万元。7月6日,周女士发现无法登陆平台,经咨询“客服”告知其本金和盈利都爆仓了,周女士损失共计73万元。

(四)网络贷款类APP6月13日,家住梁溪区的朱先生在家中接到一自称“某氧气贷”网络平台工作人员电话,问其是否有资金需求。随后,朱先生添加对方微信,并按对方提供的网址下载了“某氧气贷”APP操作申请贷款。期间,对方以需要交保证金、手续费等理由让朱先生转账8.1万余元到指定账户,但一直未放贷款。不久,朱先生发现上当遂立即报警,损失共计8.1万余元。

(五)游戏博彩类APP近日,江阴市民季先生来到华士派出所报警,称一微信好友在4月初向其推荐了一个名为“恩佐娱乐”的网站,并号称该平台是大平台,信誉好,回报效益高。随后其又向季先生发送了一个网页链接,并让其下载该APP。截至5月中旬,季先生通过自己银行卡向该平台共注入88万元,虽期间提现17万余元,但随后发现平台无法登陆,损失共计70万余元。

网络理财常见骗局有哪些

网络理财常见骗局有非法集资和新型传销两种:

1、非法集资:“P2P”平台承诺高额利息收益,投资资金全入个人腰包。一。他们的诈骗行为都是通过吸引投资者作为新手刚开始不清楚市场,并且首次投资会有大量优惠或者返现活动,投资者会有占便宜的心理,与此同时他们就会忽略这个公司和这个产品的合规性,这些平台跑路都是没有企业注册信息与经营信息的空壳公司。

2、新型传销:打着官方旗号、承诺高息收益,促销返利诱人上当。

为吸引投资,这些投资项目和传销组织往往会打出冠冕堂皇的旗号。据警方介绍,很多非法集资的实施者和传销组织都会假借国家、区域或者行业的发展政策,编造或者伪造项目名称,以此来虚构“投资产品”和“发财机会”,增强迷惑性和说服力。要警惕宣传中借用的国家政策或者疑似国家政策的说法,增强辨别力。

扩展资料:

网络传销犯罪特征:

1、虚拟性,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非法传销者利用网络这一特征,借助高科技、电子商务等名义,遮人耳目,大搞空手道。上述案例中,会员得到的仅仅是虚拟的网络空间(所谓的电子商务包,也不过就是租用该公司的服务器空间),从传销传统的实物产品发展为纯粹以发展会员获得奖金为目的,有些付费方式都是网上支付,完全“电子商务化”了。

2、欺骗性,利用网站作为传销平台,比传统意义上的传销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该些传销网站多打着远程教育、培训个人创业、电子商务的旗号吸引人,掩人耳目,遮盖其发展会员(下线)牟利的本质。

3、隐蔽性,与传统传销相比,网络传销隐蔽性更强。发展会员都是在网络上进行,会员必须通过网站才能加入传销,并且使用的用户名都是假名或者代号,并且都有各自的登陆密码,彼此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或即时通讯工具(icq)来完成。工商部门查处时,根本无从查证公司网站的真实信息和会员的真实身份,仅凭网络上的信息要追查上线几乎是不可能的。

4、跨地域性,互联网传播具有跨地域性,使得传销突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即使在一国内,也是遍地开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理财陷阱多坑你没商量

如何识别网上投资理财骗局

1、识别网上投资骗局:没有第三方托管的不去

“其次,假P2P网站没有第三方资金托管。正规的P2P平台都有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托管借贷资金,平台自己不做资金池。投资人在给账户充值的时候,会显示出第三方支付的页面。而假平台没有这个步骤,钱直接充值到个人账号或它包装的一个企业账号。”

2、识别网上投资骗局:超常促销的要小心

网金宝跑路事件中的受害人吴先生介绍,在网金宝网站突然关闭之前,网站运营一切正常,促销活动力度特别大,只要充值就100%中奖返现。充值时,吴先生将资金打入一个以个人名义开立的账号,没有看到第三方支付的界面。

然而端午节回来,就发现网站再也打不开,客服电话完全没有人接听。花果金融相关负责人介绍,恶意骗钱的P2P网站有三大特征。“首先是畸高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和强大的奖励措施。这是诱骗投资人上当的最有力手段。

随着中国P2P行业发展不断深入,从2014年各大平台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逐渐回归正常状态,大部分项目的年预期年化收益率已经降到14%以下。现在营销方面也没有那么激进了,大笔返现的很少见。”

3、识别网上投资骗局:资金投向模糊的别信

“第三个特征,就是标的项目额的大小和详细程度。骗子网站上,一个标的融资金额可能高达上亿元,每个标的具体投向写得很模糊。正规P2P网站都是借给小企业主或农牧民,标的金额通常只有几千元到几万元,资金将如何使用也写得很清楚。”

4、识别网上投资骗局:千万不要相信天上可以掉馅饼

洁身自好,提高自我修养和素质。别总是想着不劳而获,通过投资就可以一夜变富豪。我们要知道财富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获取的。也不要做一些坑蒙拐骗的行当去骗取别人的钱,有这样的心都不行。

网络骗子行业山外有山,有一天你也会被更大的骗子骗的。总之要时刻想着天下只会掉陷阱,不会掉馅饼的。有好的发财之道,人家早就去发财了,还要告诉一个与你毫不相关的人,让你发财。

扩展资料

2011年5月初,在一个饭局上,经商的雷女士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刘某原。对方自称是“中国电信长沙分公司某业务经理”,代理电信黄页广告业务,公司马上要统计了,其业务量还差一点,一旦完成,公司便会发放高额的回扣和奖励。

刘某原劝说雷女士,先出100万元在黄页上投放广告,帮他冲业务量,等其他公司投放广告的资金到位后,他就会把100万元本金连同13万元提成都给她。

刚开始,雷女士很谨慎,不愿借钱。为打消雷女士的疑虑,刘某原向她出具了借条并盖上了“公章”,又将个人名下价值100万元房屋的“房产证”作抵押,最终从雷女士手里借走了99.9万元。

过了一个多月,雷女士不但没有收到回报,而且刘某原也失联了。发觉情况不妙,雷女士拿着“房产证”去相关部门查询,竟然是假的,她马上向警方报案。

2017年8月4日,民警在浏阳市某小区将刘某原抓获。据其交代,他以需要完成电信公司业务量为由,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先后骗取包括雷女士在内的多名被害人200多万元。

参考资料:人民网-投资理财套路多带你发财别轻信

网上理财课程是骗局吗?

网上理财课程是骗局,这些“理财网课”中常见的招数有以下几种,值得警惕。

1.利益诱饵。商家用突出的业绩作为诱饵,宣扬“理财网课”的效果。“手把手教你行情分析,让你知道何时买入、何时卖出”“只用3个月,我从一个理财‘小白’成长为公司理财师”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