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创始人张文中再审心得体会《物美张文中是谁害的》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物美张文中是谁害的,以及物美创始人张文中再审心得体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办理pos机添加微信18127011016

依法改判张文中案有何重要意义?

物美创始人张文中再审心得体会《物美张文中是谁害的》

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原审被告人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再审一案公开宣判,撤销原审判决,改判张文中无罪。同时,改判同案原审被告人张伟春、同案原审被告单位物美集团无罪。

最高法:张文中案件,是人民法院落实党中央产权保护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政策的一个“标杆”案件。案件的改判,对于张文中及物美集团来说,洗刷了他们长期背负在身上的罪名,恢复了他们的名誉和财产;对广大企业家来说,看到了党和国家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进一步营造了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环境、发挥作用的空间,也将进一步增强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财富安全感,使广大企业家能够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人民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坚持“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法不溯及既往”等原则,对于罪与非罪界限不清,或者定罪证据不足的,应当依法宣告无罪。

本案中,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再审,充分听取了原审被告人张文中、张伟春及其辩护人、原审被告单位物美集团诉讼代表人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庭检察员的意见,依法改判张文中、张伟春和物美集团无罪,维护了企业家和企业的合法权利。

谁陷害物美和张文中?张文中案始末回顾

物美元董事长张文中相信大家都有所熟悉,12年前因为被判刑入狱,12年之后改判无罪,坐了12年冤狱,现在终于清白了。面对这张文中被改判无罪,网友们纷纷都在猜测谁陷害物美和张文中?张文中得罪了谁等疑问?

张文中坐了12年冤狱,这12年非常的漫长,直到现在终于洗脱罪名,还了张文中一个清白。但是网上对张文中案疑问不断,是谁陷害物美和张文中?谁是张文中冤狱人生的阴阳推手?

张文中改判无罪

张文中1962年生人,南开毕业后分配到了大庆石油管理局,1985年返回南开读经济学硕士学位,1987年进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宏观研究,期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的博士学位。后到斯坦福大学进行系统工程学博士后研究。他在美国理解了什么是市场经济,认识到“企业家是这个时代的英雄”,“创业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需要做的事情”。小平的92年南巡,更加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

张文中坐12年冤狱

1993年从美国归国的张文中创办了一家计算机公司——卡斯特公司,售卖自己开发的零售信息化pos系统软件。但因太超前没有市场,于是就亲自开办超市,就是物美,并把POS系统使用在物美超市中,成为中国本土意义上第一家真正的超市。

除了中国零售业pos系统的鼻祖,物美的信息化技术还创下了许多中国之最:中国零售业最早使用第三方物流配送平台的企业;中国最早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商品采购和管理的连锁企业;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民营零售企业,率先长了资本翅膀而飞速扩张,高峰时曾先后在全国布下400多个网点,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民营流通企业。基于此,2006年,《财富》杂志这样评价物美:“如果你想看一下零售业的未来,建议阁下省去造访沃尔玛的时间,为您自己买一张前往北京的机票,去看看物美。”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时冤案空降。2006年11月,受北京原副市长刘志华案牵连,张文中被调查。2008年10月,张文中被河北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涉嫌单位行贿、挪用资金、个人诈骗等罪名起诉,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50万。张文中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为何不是刘晓光、潘石屹,而是他?刘志华案,无疑是办案人员最喜欢的。一是涉案人员级别高,曾担任北京市秘书长、副市长;二是涉案人员涉及的重要人员必然多且面广;三是涉案人员草根出身,办案阻力小。所以对办案人员来讲,刘志华案是属于“既又还”的好案子,自然会精神抖擞、大显身手。而张文中之所以被要求协助调查,是因为2003年物美作为大陆零售民营企业第一股到香港上市,作为分管领导的刘志华曾代表北京市政府去敲钟。这在当时当然是支持民营企业的正面举措,但在过后办案人员来看,就是办案线索。

曾有这样的案例:某部委的处长在网上看到,一位部级干部参加一位民营企业老板追悼会,于是怀疑这位部级干部有问题,就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展开调查,果然查出这位部级干部的其他问题,最终把这位部级干部送进了监狱,还连带了不少人。为此,这位处长受到了表扬和提职,工作经验还得到了推广。人都是屁股决定脑袋,任何一件事,在不同角色的人来看,有不同的内涵及色彩。更何况刘志华已被双规,正需要证据。于是,有敲钟之缘的张文中便难脱干系了。

但刘志华案协助调查的人有许多,北京企业界大佬也有许多,其中就有于2017年1月16日故去的大哥级人物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刘晓光协助调查后虽然继续工作,但从此烙下了病根,直至病故。据说潘石屹也被叫去协助调查过,但只是问了问就放了。

然而,同是协助调查刘志华案,为什么张文中却被判刑了呢?张文中与刘晓光都是阳光硬汉,都是从政府体系出来创业的。但刘晓光的首创是国有企业,而张文中的物美是民营企业。结果刘晓光只是遭了罪,而张文中则被判了刑。知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人们看来都是光环无数,但国有企业的唐僧其实是被孙悟空的金箍棒画了一圈,有无限法力;而民营企业的唐僧虽看似敬业精心实则有心无力,不论面对强人还是权力,先天都是弱者。

张文中与潘石屹,同是民营企业家,做的生意也都必须与政府打交道,但二人的成长经历不同,性格也不同。潘石屹,童年受苦受难,求学多波折,工作多奔波,因此养就了隐忍、求全、乐观、灵活的人生态度,再加欢喜佛的亲和面孔,所以办案人员问话后旋即放人。

而张文中的成长经历及背景颇为“高大上”:一是名牌大学毕业,又在国研中心这种最高智囊干过;二是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理工科背景,讲逻辑和证据;三是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更强化了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四是生意正做得风生水起,且是纯市场化的B2C生意,不用求谁;五是当年正值44岁壮年,许多朋友都在重要岗位上;六是张文中作为92年下海创业的代表,比起80年代被逼创业的民企老板,更有理想抱负、家国情怀和雄心壮志,做事也更规矩——仅仅物美这个名字,就知道张文中做生意的初衷。

这就决定了张文中见了办案人员不会有惧。而且其作为知识分子的清高,对把每个人都当坏人的办案人员必然反感挂相而不屈。再者,其海外理工背景,讲逻辑和事实,爱较真劲儿:讲法律,他要办案人员拿证据;不讲法律,讲政治,张文中就拿党章说事儿。面对说什么都“头头是道”,面对如此“不配合”的人,必然引得办案人员大为光火。张文中由此不仅遭了罪,还获了罪,而且还成了案中案里的“铁案”。

另外一点,就是缺少江湖经验的张文中,对自己一向吝啬。据说物美在香港上市后,他还穿着“张着嘴”的皮鞋,这就是有情怀企业家的生活态度——他不会照顾自己,也就不懂得经营打点社会关系。而坐在张文中对面的办案人员呢?一是讲政治,二是找证据,三是要政绩,四是看良知。前三者确定无疑,但最后一点则“分人而定”。于是,办案人员久而久之,心肠越来越硬,借口越来越多,最后就成了职业习惯。接触到的所有人都有可能是涉案人员,是坏人,都是他们追求政绩的考题。历史上知名的“请君入瓮”典故就是明证。

物美张文中是谁害的

应该是被冤枉了,不过最高人民法院对物美创始人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再审一案进行公开宣判,撤销原审判决,改判张文中无罪。不论是线上采购年货,还是爆火的社区团购,如今的线下超市仿佛成了几十年前的“百货商场”,总带着一股古早味,好像随时都要被电商、新零售所击倒。正如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辞职时所说的那样,就算战胜了所有对手,但依旧败给了这个时代。

拓展资料

入选2020全球创始人大会最具影响力创始人50强榜单的“零售连锁探索者” 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曾在九十年代的创业热潮中弃笔从商,创立物美;又在企业发展的巅峰时刻蒙冤入狱,平反昭雪后又创办“多点Dmall”,入局数字零售。

虽然大半生都在和商超打交道,但张文中与物美的故事,却是由一个意外开始的。 创办物美 无心插柳柳成荫 许多人见到张文中,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便是:“为什么要做零售?”就连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也问过同样的问题,当时张文中回答总理说是“误入歧途”。 张文中也称自己“平时是一个连商店都懒得逛的人,本来对零售业也没有任何想法,从来没有想到要做零售业。” 这并非自谦。

1993年,张文中刚刚取得斯坦福大学系统工程学的博士后学历。彼时,国内受邓小平南巡讲话鼓舞,创业热潮正旺。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纷纷主动下海创业。 张文中的导师也给了他同样的建议:“你应该回中国创业。在这样一个时代,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企业家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就这样,张文中听从导师的建议回到中国,创办了一家名为“卡斯特”的信息技术公司。

在某次召开的连锁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张文中作为IT行业代表参会。会上,张文中得知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0%都是流通企业。 当时的他已经意识到,流通业是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叫供应链,而供应链决定了消费者日常消费水平,也决定了工业产值。 传统观念认为零售业几乎不存在科技含量,但张文中回想自己留学时见到的美国头号零售商——沃尔玛,正是因为配备私有卫星系统,才得以占据行业首位。

张文中案件是怎么回事?案件的真相是什么?

张文中1994年在北京创立物美商城(后重组称为“物美投资”),2006年中纪委开始对张文中进行调查,2008年9月,张文中因涉嫌单位行贿、挪用资金及诈骗被起诉,河北衡水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18年。

宣判后,张文中、张伟春、物美集团均提出上诉。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9年3月30日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对张文中单位行贿罪、挪用资金罪定罪量刑和诈骗罪定罪部分,对物美集团、张伟春定罪量刑及对张文中、张伟春违法所得追缴部分;撤销一审判决对张文中诈骗罪量刑以及决定执行刑罚部分;认定张文中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与其所犯单位行贿罪、挪用资金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

2016年10月,张文中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诉。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12月27日作出再审决定,提审本案,并依法组成五人合议庭,于2018年2月12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再审中,张文中、张伟春及其辩护人、物美集团均认为各自行为不构成犯罪,要求依法改判无罪。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庭检察员认为,原判适用法律错误,导致定罪量刑错误,建议依法改判张文中、张伟春、物美集团无罪。

2018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原审被告人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再审一案进行公开宣判,撤销原审判决,改判张文中无罪,同时改判原审同案被告人张伟春、原审同案被告单位物

百亿私募“野蛮人”被捕!曾苦战物美系,多次突袭上市公司董事会

作者|武占国

来源|野马 财经

人生总是充满了戏剧性。2018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对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案进行公开宣判,撤销原审判决,改判张文中无罪,原审判决已执行的罚金及追缴的财产,依法予以返还。

一年后,曾经和物美集团旗下新华百货颇有瓜葛的百亿私募大佬崔军却被逮捕,令人唏嘘。6月26日晚,上海宝银官网信息称公司第一大股东崔军已经被批准逮捕。

本世纪初,崔军还在资本市场中摸爬滚打,刚刚 展露头角 。当时,张文中已是民营商业百货业内大佬,创立的物美集团成为香港内地民营百货第一股。2006年,张文中受让宁夏国资委持有的新华百货股份,成为新华百货实控人。几个月后,张文中却因诈骗、单位行贿和挪用资金罪而被捕入狱。

2008年,在中国资本市场“野蛮人”一词对投资人来说还很陌生。崔军却已经用行动在进行市场知识普及。他通过私募资金成为赛马实业(现已更名为“宁夏建材”,600559.SH)第二大股东,准备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改组董事会。虽然最终由于股价走高,崔军未能完成入侵,但是动静却着实不小。

此后,崔军一发不可收拾,先后针对华北高速、招商银行、中百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发起挑战,最终都因为股价高企或大股东性质导致崔军全部以失败告终。

据悉,崔军一直想相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样,通过股权收购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最终进入公司的决策层。

“我们想打造一家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巴菲特旗下公司),使它能创造每年赚30%的神话。”崔军曾雄心勃勃地对《中国证券报》表示。

几次挑战上市公司大股东控股权失败后,崔军仍不甘心。2012年,崔军与成健成立上海宝银, 成健 负责筹资,崔军继续着他的中国巴菲特梦想。

因此,新华百货一役,成为崔军重要的转折。如果按上海宝银成健团队的说法, 成健 负责募集资金,崔军负责投资研究。那么最终二人反目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宝银系”与“物美系”对于新华百货的股权之争。

2015年,几乎与“宝万之争”发酵的同一时段,“宝银系”看上了民营企业股东控股的新华百货(600785.SH)。

2015年12月9日,新华百货发布公告称,上海宝银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股份已至32%,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且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继续以“要约收购”等方式继续增持新华百货的股份。

在此之前,“宝银系”旗下上海宝银、上海兆赢两个平台对新华百货进行了六次举牌。

截至公告当时,新华百货非 社会 公众股的持股比例已超70%。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 社会 公众股东持有的股份,不得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公司总股本的25%,否则就得考虑退市问题了。

于是,面对75%的红线,双方的动作都比较谨慎。在崔军疯狂扫货的时候,新华百货原第一大股东物美集团及一致行动人北京绿色物流信息也进行了多次增持,并在2016年12月8日时,夺回了第一大股东的席位。

对于物美集团而言,当然不希望新华百货退市。对于崔军而言,也一直说“不排除要约收购”。

谁曾想,“要约收购”这招,物美控股用上了。

2018年7月20日,物美控股提出向新华百货全体股东发起部分要约。物美控股称,因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要约收购不以终止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为目的。当时,市场普遍认为物美控股意在巩固控股权。

当年新华百货一季报显示,第一大股东物美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共计34.93%,第二大股东“宝银系”持股比例为32.98%,二者持股比例仅相差不到2%,股权危机并未解除。

很快,物美公布了要约收购的进一步方案,拟要约收购不高于新华百货已发行股份总数6%的股份。直到9月初,该要约收购落地。物美控股最终要约收购约5.1%的股份,“物美系”总持股比例达到40%。

如此以来新华百货非 社会 公众股合计接近74%,距离75%的红线只有一步之遥,几乎“封死”了“宝银系”后续可能的增持计划。

“物美系”与“宝银系”,当时还在公司分红、修改章程等事宜上博弈几个回合。在大股东、二股东斗法的情况下,新华百货第三大股东索性借机减持了部分股份,落袋为安。

然而,与物美系针锋相对的“宝银系”在此之后却沉默了许多,大股东崔军也未就此事发表观点。双方围绕新华百货的控股权争夺战,似乎也沉寂了下去。

直到最近“宝银系”内部闹的这则蹊跷事情,媒体仿佛又记起新华百货这桩股权争夺战。这场股权争夺战似乎也迎来了拨云见日的一天。

两个月前,4月22日,上海宝银公告显示,公司第一大股东、法定代表人崔军因涉嫌职务侵占罪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现已被全国通缉,原高管王敏也被公司开除。第二大股东成健表示会协助公安机关对其他涉案人员追责。

当时,却还有另一种声音称“立案侦查”属于造谣。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上海宝银原高管王敏称,他们已经向相关部门报送材料。成健4月15日通过伪造法人签名、公章等更改了公司私募基金在中基协的后台密码,企图用伪造公章骗取公司财产和基金财产,已经触犯刑法,还勾结被开除员工王丽萍在网站用伪造公章发布虚假公告。

据天眼查显示王丽萍是“宝银系”旗下三家公司的法人代表。

当时双方互相指责涉及到的关键人物王丽萍向野马 财经 表示:“我在一个月前就离职了,关于他说的网站密码什么的,我在离职的时候已经全部不再接触了。你们尽可能的去了解事实真相,我也希望有一天可以真相大白,别伤及无辜。”

成健团队则对崔军指控表示,崔军挪用宝盈创赢旗下9000万元资金,用以举牌新华百货。去年10月,投资人发现基金巨额亏损后,审查了崔军的相关信息,并前往公安机关报案。

6月26日晚,上海宝银官网表示,崔军已经被批准逮捕。并称“2018年11月28日,虹口公安分局对崔军涉嫌职务侵占的行为立案侦查。从经办民警询问案情进展了解到,2019年5月14日崔军被虹口公安分局刑事拘留,2019年6月19日崔军被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而这次,王敏已不再像上次那样言辞激烈,她表示公司负责人崔雯雯(崔军女儿)并没有接到公安机关的书面通知。当时王敏却明确表示崔军没有到案,并且称公安机关根本没有以崔军挪用基金财产立案。

物美张文中是谁害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物美创始人张文中再审心得体会、物美张文中是谁害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