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材料成本 苹果手机BOM成本

今天给各位分享苹果手机BOM成本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苹果手机材料成本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iPhone的成本有多少?

苹果手机材料成本 苹果手机BOM成本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asymco发表分析文章称,每台iPhone大约为苹果创造650美元的收入,据估计其毛利润率约为55%,这意味着销货成本(COGS)为293美元。asymco对这一成本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后发现,人工成本仅为iPhone售价的2%-5%。

手机的成本一般分为四大块(注:该成本结构中未包含研发、销售、综合行政管理费用。它们被视为固定成本,不分摊到单台设备的生产。):

1.物料成本(BOM)。这是设备内各种元器件的成本,这笔费用是支付给供应商的。

2.运输仓储成本。这是销售前运输和存储产品的成本。这笔费用是支付给物流公司和仓库的。

3.制造成本(包括人工)。这笔费用是支付给代工厂的。

4.保修成本。这是消费者退回无法再销售的产品时返还的货款。

通过拆解设备,我们可以分析出设备的物料成本。iPhone新机型的物料成本一直稳定在200美元左右。除去这部分,销货成本中还剩93美元用于其他三项成本支出。

据ABC电视台报道,iPhone生产分为141个工步,如果按每个步骤花3分钟计算,则人手的操作时间为423分钟,约合7小时。据报道,代工厂生产线工人的工资为1.78美元/小时,由此可估算出iPhone的人工成本约为12.5美元。如果每个工步的操作时间较长或较短,则成本也相应地变化。

尽管无法推测准确的成本,但以下线索值得注意:

-iPhone的制造成本很可能远高于其他同档次的手机,部分原因是产品设计,部分是所需的质量测试。

-每部手机的制造成本可能在12.5美元至30美元之间。

-iPhone的制造成本可能为手机平均制造成本的两至三倍。

-人工成本仅占总成本结构很小的一部分,为售价的2%-5%。

-141个工步中有些可能是自动化操作,但实际上自动化的成本高于人工且灵活性较低,生产流程更有可能采用人工加自动化的混合方式。

-即便假定制造成本为30美元,还有60美元需要分配到运输和保修费用,其合理性还有待考究

iPhone12成本2680元,比11贵两成,主要因为这3点

2020年正式迈入5G时代后,教授发现,手机是越来越贵了。如果将2020年和2019年的手机售价进行对比,能发现旗舰机普遍涨价不少。就苹果来说,相比前代iPhone 11,iPhone 12的起售价提高了800元。

与此同时,苹果还推出了尺寸更小的iPhone 12 mini,售价为5499元起,进而与iPhone 11保持了相同的水平。然而根据调研报告显示,iPhone 12单机成本其实增加了21%。

近日,国外调研机构Conterpoint Research对iPhone 12的物料成本(BoM)进行了分析。以128GB的iPhone 12为例,物料成本为415美元(约合人民币2680元),对比同为128GB的iPhone 11,涨幅达到了21%。若仅计算毫米波版本,差异更是达到了26%。

物料成本的增长,主要归因于处理器、5G基带和屏幕等关键元件。

首先是处理器成本的增加。iPhone 12采用台积电5nm制程的A14芯片,其拥有目前业界最强的效能,但代价是:苹果需要付出比7nm高出近乎两倍的成本。仅仅是处理器的成本,iPhone 12就增加了17美元(约合110元)以上。

iPhone 12另一项升级则是,全面使用OLED屏幕,从而支持高动态范围和更高的峰值亮度。从成本角度来看,从LCD到OLED的转变可以说是巨大的飞跃,整整贵上了23美元(约合149元)。

作为苹果首款支持5G网络的手机,iPhone 12的5G模组对于成本增加也做出了不小「贡献」。来自高通的5G调制调节器、射频模组、天线、接收器等等,合计比4G的iPhone 11成本增加了34美元(约合220元)。

一言以蔽之,搭载业界首款5nm制程的A14仿生芯片、启用高通5G基带、屏幕从LCD升级为OLED,这三大因素让iPhone 12成本上涨成为必然。除了物料本身的成本,苹果供应来源多样化也是导致成本上涨的原因之一。

在这样的前提下,为了保证iPhone 12系列起售价和iPhone 11系列持平,苹果也采取了措施来抵消这部分成本提升。其中最有力的措施便是「环保大法」——取消附赠的充电头和Earpods有线耳机。

对于iPhone不再标配充电器,不少人认为,如苹果所说,此前购买手机都会配送充电器,用户手中的充电器已经不少,这样做可以减少垃圾污染,对环境有利。

确实,充电器的使用周期不短,用户购买新机后也还可以继续用原先的充电器。不过,除了iPhone 11 Pro用户,大部分苹果用户手中的iPhone充电头都是「祖传」5W充电器。

在安卓阵营快充功率已经冲上100W的今天,5W充电器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目前的使用需求。何况iPhone 12系列缩减了电池容量,虽然通过A14处理器降低了功耗,续航能力依然是硬伤。

好在iPhone 12全系支持20W PD快充,充电速度相较于5W充电器,整整快上了三倍。苹果这一举措也掀起了充电配件的升级热潮,第三方快充能让用户以更低的门槛,获得和原装相近的快充体验,更安全耐用。

在京东联合充电头网发布的20W PD快充销量排行榜上,绿联20W PD快充头仅次于苹果原装。

绿联20W充电头为iPhone 12系列定制,通过CQC+CCC双重认证,在满足基本使用场景的基础上达到了更高的品质安全标准。结合不到苹果原装的四分之一的亲民售价来看,确实很香。

回到成本增加的问题上,可能有小伙伴会提出:尽管iPhone成本不低,利润同样也不少。教授想把这个问题抛回给大家,为什么在同样的成本下,iPhone售价比安卓手机高出不少,却从来不缺购买者?

从厂家直接拿一台一万的手机会是多少钱

一部苹果手机的成本大概如下。

iPhone11ProMax(512GB版本)的BOM物料成本为490.5美元,约合人民币3462元,为其国行版定价12699元的27.26%。当然,这些物料成本只算了零部件的成本,没有算上研发和营销成本。另一组数据可能更让大家震惊,国行版定价12699元的iPhone11ProMax(512GB版本)最后装配测试和包装成本仅为21美元(折合148.24元人民币)。最需要人力的部分,收入占比非常低,仅为1.16%!

iPhone13、P50、Mate40、小米11Ultra硬件成本分析,谁最良心?

从这四个手机来看,涉及三个牌子:苹果,华为,小米。

除了mate40出的比较早,其他都是近阶段的手机。

下面来看看这四个系列的手机成本分析

一、小米11Ultra

1、屏幕采用最顶级的三星E4材质AMOLED屏幕,显示效果极好。据了解,一块好屏幕的成本高达350美元,在屏幕方面,小米11 Ultra做到顶级,成本也非常高。

2、处理器和内存方面的硬件,骁龙888+LPDDR5+UFS3.1,全部都是满血版,在性能方面达到最强。

3、相机和电池方面的升级,根据官方消息显示,小米11 Ultra的拍照和充电都有极大提升,此次全球首发三星GN2,是小米花两亿重金进行定制,此次小米11 Ultra首发三星GN2,也有独占期,换句话说,在一段时间内要想体验到GN2大底的拍照能力,只能选择小米11 Ultra。电池方面,此次11 Ultra全球首发超级快充电池,就是超级快充硅氧负极电池,这一技术可以让手机电池更薄、充电更快。拍照和充电都是全球首发,想必成本一定不会低。

二、华为mate40系列手机

作为华为最顶级的旗舰手机,Mate40系列研发的背后充满了艰辛。余承东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华为Mate40系列的研发时长达3年之久,投入资金5.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7亿元,而且这37亿的研发费用中并不包含5nm麒麟9000芯片。

1、麒麟9000是真的香,因为首先就是麒麟9000在各方面架构上都有很足的硬实力,同时还配备了5纳米的制程和5G SoC能力,从芯片强大的运算能力可以看出性能强劲是毫无疑问的,像功耗控制、5G网络速率等等“才是麒麟9000的根本优势”,所以说对于Mate 40 Pro而言,我们依旧要回归处理器看待,因为麒麟9000才是真的香,它真正给你带来超越旗舰的性能、功耗和网络方面的体验。

2、Mate40系列发布时,对拍照进行全面升级,也让华为Mate40 Pro摘得当时DXO桂冠,前置拍照综合得分104分,后置影像系统综合得分136分。

3、4400毫安的电池配合双快充加持,此处双快充是66W有线和50W无线快充,看到这个配置就知道,非常适合经常出差得商务党。

三、华为P50系列手机

1、高通888处理器成本800左右,麒麟9000处理器成本600左右;

高通骁龙888原成本在1000元上下,但是现在大规模量产了,成本得已控制所以在800元左右。

麒麟9000的成本早期也是高,但同样是到了量产后期了,成本在600左右。

2、屏幕为国产屏,成本不会超过300;

国产京东方的“小黄鸭”排列屏幕,总体处于中端水平。

3、存储组合因为也有被限制,成本会涨一些,大概也是300左右。因为华为没有买到麒麟9000的专属内存,只能曲线采用的高通内存方案。

4、摄像头模组贵点,可能会是500左右

5、其它国产配件,会在500左右。

物料成本加到一块就是:

高通版本2400左右,麒麟版本2200左右,两者同样的起售价是4488。

四、苹果13系列

近日,有外媒拆解了最新的iPhone 13系列,其中iPhone 13 Pro系列的物料成本也被正式曝光了。据了解,iPhone13 Pro的BOM总成本为570美元,约为3674元,作为对比,去年发布的iPhone12 Pro的BOM成本大约为548.5美元,折合人民币3535元,也就是说,iPhone13Pro的物料成本比上一代iPhone12 Pro贵了140元,同时也比三星 Galaxy S21+ 的 508 美元要高。

1、iPhone 13 Pro总成本增加主要是因为全新的 A15 处理器、NAND 闪存的涨价以及 120Hz AMOLED 显示屏成本的增加,再就是手机外壳的制造成本也有小幅提升。

2、由拆解图可知,其依旧采用了双层主板设计,在A15 仿生处理器上方叠加了 SK 海力士制造的 6GB LPDDR4X 内存,另使用了 NXP 恩智浦显示端口芯片、Skyworks 芯片,多种电源管理芯片(PMIC),屏幕供电使用了德州仪器的电源芯片。

3、iPhone 13 Pro系列在屏幕方面也有很大提升,最大峰值亮度达到了800nit,且支持120Hz刷新率,前面的刘海也相较于前代缩小了20%的面积;影像上,主摄升级1/1.68英寸的传感器,整体摄像模组都要比前代更大。可见,iPhone 13 Pro系列确实堆料很充足。

从发售来看,13系列这次本着加量不加价的原则,收到大家的好评,纷纷变态–十三香。但是,iPhone 13 Pro国行的售价也是7999元起步,最高的1TB版本达到了11999元,参照整个成本来说看就意味着iPhone13Pro手机的毛利率高达48%左右,虽然相较于上代来说确实是降低了,但相较与国产厂商来说却是偏高了。48%的毛利率在整个手机行业都是绝对的No.1,没有哪家厂商能达到这么高,哪怕华为都不行,更别提小米了。

2020,小米手机的毛利率为8.7%,综合净利不到1%。2021Q1,小米手机的毛利率为12,9%,毛利率上升了才过二位数,也就是苹果的四分之一。

如果从这个数据推算,小米11ULtra成本要4500+,比苹果13Pro的3500+还是要高的。

华为的毛利率高于小米,但其成本也得3000+,目前看论这四台手机的话,成本最高的应该是小米11ULtra。

所以从原料成本看,小米最良心!

当然以上数据是根据各方资料查阅过来估算的,除了物料成本之外,还有各项的其他成本,研发,仓储,制造,人工等也都是支出。

小米成本高,利润低,性价比最高,一直用小米,不喜华为和苹果

我觉得小米的机型性价比不错,性能这方面可以看看鲁大师的检测数据来对比看看。

亏爆了?iPhone 12物料成本仅2454元?

各大巨头的手机发售之际被拆解是必经的“命运”,BOM(物料)成本被曝光也是难免的,iPhone 12也没有躲过这样的命运。

日前,日本研究公司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对iPhone12和iPhone 12 Pro进行拆解分析。经过分析,他们认为 iPhone 12物料成本为373美元,折合人民币为2454元,iPhone 12 Pro的物料成本则为406美元,折合人民币是2671元。

具体来说,三星OLED屏幕和驱动芯片是70美元(461元),苹果A14处理器为40美元(263元),SK海力士DRAM内存和三星闪存是32美元(211元),索尼CMOS为8美元(53元),村田和太阳诱电电容器数美元左右。

其中韩国零部件占比26.8%,欧洲零部件占比21.9%,美国零部件占比21.9%,中国大陆和台湾零部件占比15.7%,日本零部件占比13.6%。

其实,从BOM成本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要知道,从苹果的定价来说,iPhone 12的起步价是799美元(5256元),iPhone 12 Pro是999美元(6572元), 两者相差高达200美元(1316元),但其中两款产品物料成本相差仅33美元(217元)。

在除去物料成本后,iPhone 12剩余的价格是426美元(2803元),iPhone 12 Pro则为593美元(3901元)。 即使去除物料成本后仍然相差167美元(1099元),因此这就引发了争议。

反观,iPhone 12国行的价格是6299元(64GB)、6799元(128GB)和7599元(256GB);iPhone 12 Pro国行的价格是8499元(128GB),9299元(256GB),11099元(512GB);iPhone 12 Pro Max国行的价格是9299元(128GB),10099元(256GB),11899元(512GB)。

另一家分析机构Techsights也对一台iPhone 12 Pro 512GB进行了一轮拆解和估算,根据他们的估算,物料成本大约为514美元(3380元),相对来说更高一些,不过溢价也非常多。

而去年Techsights拆解的一台iPhone 11 Pro的物料成本约为469美元(3085元),与iPhone 12 Pro相差45美元(296元)。这是因为iPhone 12不仅拥有5G外挂基带,处理器也是5nm工艺的A14处理器。

与此同时,iPhone 11 Pro Max(512GB版本)的BOM物料成本为490.5美元,约合人民币3493元,不到其国行版定价12699元的1/3。

有媒体曝出新闻后评论表示,每卖出去一台iPhone 12 Pro,苹果就赚了将近4000元,iPhone 12相当于赚了2803元。

苹果作为手机巨头,一直没有逃过被拆解的命运。上半年,iPhone推出的iPhone SE一经发售就“卖疯了”。

有分析机构拆解新款iPhone SE之后发现,这款新机的 BOM 成本不会超过 1500 元,而其售价3299元相比这个成本价,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

因此,供应链消息人士认为,按照苹果毛利一般保持在20%左右的惯例,这款手机还有持续降价的可能,以便苹果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之后,国内电商各种平台的大促下,的确iPhone SE的价格不断刷新“下限”,让人直呼“真香”。

除了苹果,小米也没能逃过被拆的命运,据分析机构techinsights拆解分析爆料,小米10(12GB+256GB,顶配版),其物料成本BOM(Bill of Material)价值约合440美元(约为3088元人民币)。

但是这个结果不由得让网友表示雷军之前说的“交朋友”是骗人的,因为3088的成本下,售价为4699元。

实际上,BOM成本反应的仅仅是一部分成本,成本还包括: 元器件采购费用、各种税、代工厂加工费、生产损耗、研发费、售后、销售费用、高通专利费、公司运营成本等方面。

之前雷军就专门发出长图澄清,所以仅靠BOM成本并说不通。雷军强调,做高端旗舰机的投入非常大,小米10卖3999元是真的交朋友。

经过对比,iPhone 12的物料成本占比大约46.7%,iPhone 12 Pro的物料成本占比大约40.6%,小米10的物料成本占比大约65.7%。相比来说,小米的确在性价比上要高得多。

一款手机风风光光被推出的背后,是巨额的投资。 余承东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华为Mate40系列的研发时长达3年之久,投入资金5.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7亿元,而且这37亿的研发费用中并不包含5nm麒麟9000芯片。

反观整个市场,其实苹果的毛利率一直都很高, 历史 上基本一直保持40%左右,三星次之,大约是17%。雷军曾表示,小米毛利率一直保持在8%-9%。

笔者认为,高端旗舰机, 一般前期成本包括研发、采购、生产损耗、专利费、增值税等要远高于物料成本,所以单纯从BOM上看溢价过高是正常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定价一直也是一场博弈,高端定位的产品一向都是利用高价格进行包装,从心理学上来讲低价会给人品质下降的错觉。高端产品一般在下一代产品出现后,价格会雪崩式的大幅下降,这是前期成本回收的信号。

良好生态和口碑,的确可以让消费者更愿意购买相应的产品。你怎么看待手机厂商的定价?

出品 21ic中国电子网 付斌

关于苹果手机BOM成本和苹果手机材料成本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办理pos机添加微信18127011016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