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宝是干什么用的 唐代舍利宝函

今天给各位分享唐代舍利宝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舍利宝是干什么用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的十大之最

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

地宫27000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打破日本茶文化起源说

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地宫中发现的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2006年05月25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在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着的宝函是什么样的?

舍利宝是干什么用的 唐代舍利宝函

法门寺最早建于5世纪的北魏时代,东面是著名的古都西安。西安在唐代成为世界最大和最富庶的城市,而法门寺也在唐代成为规模宏大的皇家寺院,史书中曾记载法门寺塔下有地宫,地宫中埋藏的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舍利和无数珍宝。

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着金光闪闪的宝函。宝函一层套着一层,最外面套的是檀香木,但已经朽烂,接下来是金、银、玉、珍珠镶嵌的各种宝函,一共套了8层。这八重宝函的精致足以让人们欣喜,其中有6件是金银制品。

我国法门寺的“佛指舍利”是何物??

据新华网消息,法门寺佛舍利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佛指舍利,是佛教圣物也是国宝,其迎奉自有记载以来已发生多次。

据记载,法门寺历史上第一次启奉佛指舍利发生于公元555年,即元魏二年。其时,北方战乱频繁,政局不稳,社会上崇佛之风日盛。

隋文帝杨坚因出生于尼寺,对佛教有特别的感情,龙袍加身后大兴佛教,并对法门寺及塔进行修缮。虽然其迎奉之事史书无载,但隋代崇佛之风已为唐代的佛教中兴准备了社会条件,而且时为隋朝重臣的唐高祖李渊为“成实寺”(即今“法门寺”)“赐名”。

唐太宗李世民在平叛的过程中也与法门寺发生了直接关系,使法门寺成为一时名寺,并于修缮宝塔时(公元631年)开启地宫发现了佛舍利,随后在法门寺内供奉,同时也有了“三十年一开,开则岁谷稔而兵戈息”的说法。

唐太宗之子唐高宗崇信佛教,不仅为玄奘法师建大雁塔以储佛经,并于公元659年开创了开启法门寺地宫迎佛骨舍利到东都洛阳的皇宫内供奉的先河。这是唐代第一次迎奉佛指舍利。

唐代第二次迎奉佛指舍利是从武周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到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此时佛教的社会地位上升,遂掀起唐代第一个崇佛高潮。武则天命人到法门寺迎奉佛骨舍利。先迎舍利至西京长安崇福寺,后又迎至神都(今洛阳),置于明堂。后中宗派人造白石灵帐一铺入塔,供奉舍利。

唐代第三次迎奉佛指舍利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肃宗皇帝敕人迎请佛骨入长安内道场(皇宫)。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迎奉舍利有“兵革息”的祈愿。

唐代第四次迎奉舍利在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这时唐王朝经安史之乱遭受打击,德宗皈依佛教并奉迎舍利于长安,先在内道场供奉,再置京都诸寺。

唐代第五次迎奉佛骨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宪宗启塔,亲奉香灯。舍利在皇室供奉三日。其后又送长安各佛寺供奉。

唐代第六次迎奉佛指舍利在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这是一次声势浩大、供品最多、耗资空前的迎奉,也是唐代最后一次迎奉佛指舍利。当时从长安到法门寺100多公里车马昼夜不绝,长安城万人空巷,倾城参加。皇帝亲临安福门城楼顶礼迎拜,百官士庶沿街迎候。皇帝、皇后、王公贵族供奉了大量金银器、琉璃器、丝织品、法器。

随着公元874年法门寺地宫之门的封埋,自唐朝末年至公元1987年4月法门寺唐塔地宫被发现,时间过了1113年。

为促进中泰人民友谊,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法门寺佛指舍利于1994年11月29日赴泰国供奉,泰国广大佛门信徒瞻拜了85天。其时,泰国总理川·立派,副总理占隆·西蒙,空军司今西里蓬上将和专程到北京迎请佛指舍利的泰国外长他信·西那瓦,前空军司令、佛指合利迎请委员会主席恭·披曼蒂上将等各界代表上千人参加了迎请仪式。佛指舍利在泰国供奉期间,泰国国王和僧王都前往瞻拜。

今天,2002年2月23日,法门寺佛指舍利由西安启程赴台湾地区供奉,预计将赴台湾金光明寺、中台禅寺、佛光山等地供奉37天。

法门寺地宫与4枚佛指舍利

自公元874年初法门寺唐代地宫封埋至公元1987年5月重新发现,时间过了一个千年(相距1113年)。

当年考古发掘发现,法门寺塔唐代地宫的建制模拟帝王陵寝,坐北向南,其形状略呈长“甲”字形,为顶窑洞式石质建筑。整个地宫由踏步台阶、平台、甬道、前室、中室、后室、秘龛7部分组成,以石门相隔。地宫全长21.12米,面积为31.84平方米。这个地宫唐朝几代帝王都曾予以修缮,懿宗时又加以扩建。

据介绍,由地宫口拾级而下至一平台,经第一道石门进入甬道,甬道尽头是第二道石门。石门被两块石碑堵住,分别为有关地宫修建与供奉情况的《志文碑》与《物帐碑》。

打开第二道石门便进入地宫前室。于是,湮没了一千多年的佛指舍利出现了。根据发现的时间顺序,文物考古与宗教界人士将地宫内发现的4枚佛指舍利依次排列后命名为第一枚佛指舍利,第二枚佛、第三枚和第四枚佛指舍利。

其中前室为阿育王塔第四枚舍利,中室为汉白玉灵帐第二枚舍利,后室为八重宝函第一枚舍利,密室的是五重宝函第三枚舍利。4枚中只有一枚为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称之“真身舍利”或“灵骨”。其余三枚则称之为“影骨”。但“影骨”也称之“佛指舍利”,并受到与真身舍利相同的供养。

经鉴定,密室中发现的五重宝函第三枚佛指舍利为佛陀真身舍利(又称灵骨,此次赴台湾供奉的即是此枚);第一、二、四枚舍利为影骨舍利。

真身佛指舍利(灵骨)亦称“第三枚佛指舍利”,发现于1987年5月10日。因担心在遭遇法难时被毁,此枚舍利被秘藏在地宫后室正面墙根下的泥土中。舍利为五重宝函所包裹。第一重宝函为铁质,出土时已锈迹斑斑,呈深褐色。第二重宝函是一个精美的银质鎏金函,函身雕凿有45尊造像,所以被命名为“四十五尊造像顶函”。函身东侧下方錾刻有“奉皇帝敕造释迦牟尼真身宝函”。第三重宝函是一檀香木函。木质已朽,其顶及函身都有银质雕花包角。第四重宝函是一副水晶椁。椁顶嵌有黄、蓝宝石各一颗。在椁盖上雕着观音菩萨坐像。第五重宝函是一个壶门座玉棺。玉棺放在雕花棺床之上。玉棺之内供奉的舍利就是释迦牟尼佛真身灵骨(为左手中指)。指节其色微黄,有裂纹和斑点。

第一枚佛指舍利(影骨)发现于1987年5月5日凌晨一时。位于地宫后室的它是所有四枚舍利中受到最隆重礼遇的一枚,一共被八重宝函所包裹。依次为(从外向内数):第一重宝函是银棱顶黑漆檀香木宝函。第二重宝函是鎏金四天王顶银宝函。第三重宝函是素面顶银函,函顶和四面雕刻有佛像。第四重宝函是鎏金如来说法顶银函。第五重宝函是如意轮观音顶金函。第六重宝函是金筐宝钿珍珠装金函。第七重宝函是金筐宝细珍珠装珷玞石函。第八重宝函是宝珠顶单檐四门金塔。在金塔塔基上立一银柱,佛指舍利便套在银柱之上。这枚指舍利是四枚舍利中外表最美好的一枚。

第二枚佛指舍利(影骨)发现于1987年5月9日,位于中室。这枚舍利供奉在一座汉白玉灵帐之中。灵帐如果可称宝函的话,则是地宫中最大的宝函。它高164厘米,约与人等高。灵帐造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汉白玉灵帐中空,内置一顶铁函是第二重宝函;铁函之内鎏金双凤银棺是第三重宝函。第二枚佛指舍利即在其中。

第四枚佛指舍利(影骨)于1987年5月12日在地宫前室发现,供奉在三重宝函之中。第一重宝函是汉白玉制阿育王塔,由塔座、塔身、塔顶、塔尖组成,塔身着彩。第二重宝函是塔式铜精舍,极精致、结构亦极复杂。第三重宝函是银棺,银棺上刻有佛弟子及迦陵频伽鸟,棺下为沉香木雕花棺床,第四枚佛指舍利即在其中。

阿育王宝函如何来到中国的?

马其顿人走后,当地的印度人民在孔雀族人的领导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并拥代月护王(前324–前300)为王,随后月护王又利用摩揭陀国内发生的人民起义,出兵消灭了难陀王朝,一统恒河流域,建立了对印度而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传到第三代领导集体手中时(错了,不是领导集体,是个人),印度史最伟大的国王阿育王(前273–前236)即位了。阿育王是个很少见的有征服欲的印度人,他即位之初就带兵四处征伐。最初的征服常常伴随着残暴的屠戮,前261年他征服了印度南部的大国羯凌迦,一次俘虏了15万人,他下令屠杀掉了10万人。巨大的杀戮所产生的阵阵快感弥散掉之后,阿育王感到了更为巨大的空虚,生与死的可怕命题开始折磨着年轻国王的内心。也就是这次屠城后,阿育王开始对前生的忏悔,在比丘的教化下,他作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世界所有大教的传播都离不开世俗王权的支持,因而一个统一强大的孔雀王朝皈依佛门,对佛教传播的意义不言而喻。阿育王亲自在都城华氏城组织了佛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结集,从此佛教这个新兴的宗教正式取代婆罗门教成为全印度最大的教派(这个过程是否与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有些相似呢)。

随着阿育王王朝疆土的扩张,佛教这一生机勃勃的新宗教被传播到更多相邻的地区中去。西北方向它传到了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脚下(帕米尔高原),东北达到与缅甸接壤的阿萨姆邦(这个名字中国人要记住,因为麦克马洪线就在这里),南面跨海进入斯里兰卡。前述的那次大结集就是由斯里兰卡的上座部比丘主持的,后成书《论事》,以印度南部文字巴利文书写,后来的小乘佛教以此为经典,并将它传入东南亚各国。

这就造成佛经翻译上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东南亚的小乘佛教经典多由巴利文记载,而北传至中国、日本的大乘佛教是由梵文翻译的。两种文字都属于坚涩难懂的古文,在现在的印度已少有人都读懂它,而当今世界可精通上述两种文字的大家,更是凤毛鳞角。不过,令我们感到自豪的是,当今世界上梵文、巴利文的权威还健康的活在北大的燕园之内,他就是年已94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

阿育王由于全力弘法,而在佛教徒中得到护法王的称号,他一生对佛教的贡献很多,以至于以他名字命名的寺院居然建到了中国来(对比之下,中国可没有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寺)。如果你有幸到浙江宁波一游的话,不小心在这里见到一处规模宏大、气势不凡的禅院叫“阿育王寺”,你一定不要感到太奇怪。实际上在南北朝以来佛教盛行之时,中国境内以阿育王为寺名的不下几十处,后来由于年久毁坏或重建更名,很多阿育王寺已不复存在了。

宁波太白山麓的这个阿育王寺,是目前保存下来唯一的一处。它始建于东晋,相传这里也有阿育王分送的佛骨舍利(唉,佛舍利还真是多唉,北京的八大处也有个舍利塔,我十一去的时候还正在搞佛骨开光的仪式呢),所以建塔留念,继而成寺。在南宋的时候,宋宁宗将境内的佛寺规定了等级,其中有五个级别最高,成为皇家寺院,在当时称为“中华五山”或“中华五刹”(相当于现在佛教四大名山),这其中就有宁波的阿育王寺,可见这个寺院保存到现在并非偶然。另一个中华五刹可能知道的人会更多一些,就是出了济公和尚的杭州灵隐寺。

是民间修建的,还是皇家修建的?

佛真骨舍利子、阿育王塔,这些名词向来都是与御赐有关,绝大部分的考古也证明了,舍利子等往往出土于拥有王室背景的寺庙、塔。但是,为何这座北宋地宫的碑文上以及丝织包袱上全都是“大娘”、“三娘”、“四郎”之类的老百姓的名字?这座塔究竟是民间集资,还是拥有皇家背景?

根据历史记载和碑文记载,塔内地宫及其供养品均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长干寺住持可政大师募集、民间信徒供奉的。但这么高等级的圣物全为“三娘”、“四郎”供养,不能不让人怀疑。

据宋代李之仪所撰的《天禧寺新建法堂记》云:“天禧寺者,乃长干道场葬释迦真身舍利。祥符中建塔,赐号圣感舍利宝塔。至天圣中,又赐今额”。“祥符”为宋真宗的年号,“天圣”为宋仁宗的年号。建塔时,未来的宋仁宗赵祯在当皇子时还曾受封为升王,兼任江宁府尹,这座高等级的塔应该与他有密切关系。但是地宫内为何没有他或者宋真宗的一点痕迹?这又是一个谜。

尘封千年铁函 「阿育王七宝塔」现身

由明成祖朱棣所建的大报恩寺底下的地宫,发掘出的铁函,终于在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地库开启。铁函藏有「七宝塔」的说法得到证实。在考古学家揭开丝绸,令人惊喜的千年「鎏金阿育王七宝塔」现身在世人面前。

据南京日报报导,南京市从地宫出土的碑文拓片,上面写有「金陵长干寺塔藏真身舍利石函记」。铁函高1米3,长宽各0.5米,经推断,很可能出自宋代长干寺地宫。

报导指出,铁函中间是一个塔,塔心为鎏金,下面包裹着两层丝绸,丝绸上面被淤泥和铜钱压住,考古人员必须先把丝绸上面的东西清理掉,把丝绸的平面形状结构了解清楚,保持完整性,才能完全打开看到塔的真面目。

铁函揭秘

为了打开「中世纪七大奇观」的南京大报恩寺底下千年铁函,中国顶尖考古学家们6日齐聚南京。

在考古学家揭开两层铁盖后,铁函现出一个包裹着丝绸的锥形物体,内装一座外表簇新的七宝塔。虽然仅能看到一小部份,但仍然能够看到丝绸包裹的塔,表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在现场灯光的照射下,七宝塔散发出幽幽的蓝光。

据专家推测,七宝塔之下应该还有金棺银椁,而碑文中所记载的佛祖顶骨、舍利也可能就在其中。

碑文记载

碑文中提到,建造佛塔地宫的年代是大宋大中祥符四年,也就是西元1011年;铁函出自金陵长干寺的地宫中;「铁函内有进呈感应舍利10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用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口函安置。」

据南京大学史学家蒋赞初考证,1960年,考古人员在镇江甘露寺铁塔地宫发现舍利,同时出土的石刻表明金陵长干寺原本有21粒佛祖舍利,其中11粒在唐代被移置镇江。按照这个说法,长干寺所剩10颗舍利刚好和碑文记载的相符。

法门寺游玩攻略

旅游指南

1.开放时间

每天8:00—18:00

2.门票

120元(可参观法门寺院、法门寺博物馆和合十舍利塔三个景点)。

3.交通

从西安出发:

(1)西安火车站乘坐游2路可直达,每天8:00发车,下午15:00返回,一天一班,单程票价18元;

(2)8:00~11:00,每逢整点在大唐芙蓉园西门有发往法门寺的免费班车;

从宝鸡出发:

(1)宝鸡汽车站西站,从7:00~15:30,每小时一班,发往法门寺,时间约2小时;

(2)宝鸡机场街汽车站有直达法门寺的班车,票价单程19元,一天三班,发车时间为:9:00,、11:30、16:00

4.旅游小贴士

(1)在法门寺旧址和舍利塔之间有招手即停的游览车,车票20元。

(2)在法门寺新山门有直达太白山的班车,在此购买太白山森林公园的门票,可以免车费,该线路如果人少会 停开。

(3)去法门寺旧址的路上会有人兜售香烛,如果搭话的话,会一直纠缠不放,最好不要理睬。

(4)下车后会有人推销18元的“法门寺东方佛都”门票,不要购买,这只是个私人开放的小景点。

(5)入口处会有人搭话说带你从后门翻进去,只要60元,不要相信,因为进舍利塔地宫要检票。

(6)游览法门寺切记从法门寺旧址进旧址出,因为班车车站都设在旧址附近。                         (7)不乱涂乱画

一、法门寺

法门寺,又称法云寺,位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据传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68年),周魏以前原名也叫“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二、旅游景区

1.珍宝馆

法门寺珍宝馆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东距西安110公里,西宝、法汤高速公路贯通,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法门寺因安置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为华夏王朝所拥戴而成为我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唐代尊奉法门寺佛指舍利为护国真身舍利,曾有八位皇帝每三十年开启一次法门寺地宫,迎舍利于皇宫供养。

2.唐代地宫

1987年4月3日发现法门寺唐代地宫,在地下沉睡1113年的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宝藏――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李唐王朝最后完成的大唐佛教密宗佛舍利供养曼茶罗世界以及数千件李唐皇室供佛绝代珍宝得以面世,这批文物包括:四枚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佛指舍利;唐皇室供奉的一百二十一件(组)金银器;首次发现的唐皇室秘色瓷系列;米至古罗马等地的琉璃器群;上千件荟萃唐代丝织工艺的丝(金)织物,其中包括武则天等唐皇帝后绣裙、服饰等均是稀世珍宝;这些奇珍异宝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极为罕见的。

3.收藏文物

(1)舍利

在1987年5月5日至12日,舍利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

舍利。这三枚都属于“影骨”,和“灵骨”放置在一起是为了保护后者。“灵骨”色黄而有似骨质的颗粒分泌物,经专家鉴定,这一枚就是真身佛骨。法门寺也随着真身舍利的出土而成为佛教的胜地。

(2)金银器

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的金银器多达120多件(组),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这些金银器多是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动而专门制造的礼器,做工极为考究,多刻有錾铭,为判断物主、断代提供了方便。其中还出土了许多的茶具,比如茶碾、茶碗等等,与今天日本茶道的器具几乎完全相同,证明了日本茶道来源于中国唐代。

(3)琉璃器

琉璃即是今天的玻璃,中国的琉璃加工技术长期受西亚地区的影响,风格多是伊斯兰式的。由于难得,琉璃器同金玉之类一样珍贵。地宫中的琉璃器多是盘、碟、碗等承托器皿。共有20余件。

(4)瓷器

在法门寺地宫开启前,对秘色瓷一直有各种说法,有认为秘色指的是一种釉色的隐秘,也有人认为是对一种颜色的叫法。地宫物账碑中记载,以及十三件秘色瓷器珍品的出土揭开了这个谜团。

(5)丝织品

唐朝时中国的丝绸织物已发展到一个高峰,地宫中的丝织品就成了很好的佐证。这些物品多是历代皇后所供奉的,其中还有武则天的“武后绣裙”一件。

(6)佛经

法门寺现在所指法门寺中最早的佛经是武则天时的“千佛碑”所刻《大般涅槃经》,但现已无存。唐武宗时的灭佛运动焚毁了许多法门寺的藏经,但收集、修补佛经的工作一直在进行。真身宝塔半壁坍塌后,藏经得到了清理,所藏经卷有《毗卢藏》的全部资料、《普宁藏》的全部题记和《秘密经》的目录。

(7)佛像

明代的13层宝塔上共有88个佛龛,每龛一佛,到1939年整修时只剩下68尊。后经清理共有98尊佛像,许多都装有佛经,为明代和民国的装藏

4.合十舍利塔

148米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于2009年5月9日落成。造型如同合十的双手,中间镂空部分是一座传统形式的唐塔。塔前铺设了一条长达1230米、宽108米的佛光大道,一些源于佛教经典题材的景观小品及金色菩萨像点缀在大道两侧。大道两头分别是可容十万人的朝圣广场与山门广场。

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的弟子从其遗体灰烬中拣出1块头顶骨、2块肩胛骨、4颗牙齿、1节中指指骨和众多珠状舍利子。唐代时,这枚指骨舍利曾被6次迎请至皇宫供奉(著名的八帝六迎,每三十年一次,据说在当时三十年是一个时代,三十年一现有送走一个不好的时代迎接一个崭新时代的意思)。公元874年最后一次迎请供奉后,这枚舍利被密封珍藏于扶风法门寺塔下地宫,直到1987年重新面世。

5.佛光大道

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道,同时又是景区的景观主轴。

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等景观,它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佛光大道接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 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这样一轮回即为一大度。同时佛教中讲究因缘所生法,大道内两侧的10尊菩萨是为佛之因,佛是为菩萨之果。在佛光大道上穿行,感受由菩萨之因到佛之果的成佛过程,二侧菩萨表一佛,佛在中间,佛即是我们自己,佛在我们心中。位于佛光大道东侧的林荫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共由八组景观雕塑组成的佛陀圣迹,其主旨表现人间佛陀,人间佛教。此佛陀像非圣化之佛陀像,按不同的年龄做出不同的模样,体现佛陀由凡入圣的伟大精神;而西侧的林荫道中为您呈现的八组景观雕塑则为法界源流,其主旨接释迦涅磐后佛教的发扬光大,如汉传佛教净土宗、禅宗、中国八宗、藏传佛教、南传佛教等。

6.佛学院

法门寺佛学院自2004年11月11日正式开学以来,在三宝功德力的加持下,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关心下,在佛教界各大刊物和佛教在线等佛教新闻媒体支持下,在学诚大和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辛勤努力下,一年多来,法门寺佛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正规开始走向正规,佛学院的软件、硬件已达到中上级佛学院的水准。

2007年12月,陕西法门寺佛学院获得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宗函【2007】384号)批准,该学院由陕西省佛教协会主办,法门寺承办,陕西省宗教事务局负责行政监督管理。陕西法门寺佛学院是西北第一所汉传佛学院,国家宗教局指示按高等佛学院筹办。

7.佛光阁

法门寺佛光阁位于法门寺的新文化景区内,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座佛文化体验宾馆。按五星级标准投资兴建,拥有近200间客房。房间装饰典雅、别致,设备齐全,设计独特,禅修房中设有专门为参禅者打坐的禅台。 讲经堂、 禅茶室、素食餐厅、书吧等具有佛文化特色的设施一应俱全。

唐代舍利宝涵是什么?

舍利宝涵

就是 古代盛放 僧人舍利子的 盒子

一般分为好几层

材质 一般包括  木料  铜 铁 银  金 水晶 瓷器

所谓的 金棺银函

著名的 法门寺 舍利塔地宫出土 舍利宝涵

关于唐代舍利宝函和舍利宝是干什么用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办理pos机添加微信18127011016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