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超市火了,归功于新零售还是人工智能?-乐刷收款码

无人超市火了,归功于新零售还是人工智能?-乐刷收款码
                        “无人超市”在国内的爆红终究还是晚了一步,亚马逊在去年12月份就推出了新型概念店AmazonGo,日本的媒体在今年4月份便开始大肆渲染“无人收银系统”。只不过,无人超市在国内的爆红,得益于流量黑洞的马云爸爸、颠覆升级的新零售,以及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比国外来的更加直接。谁在拥抱无人超市7月8日,阿里的无人超市“淘咖啡”正式落户杭州,按照媒体描述的场景:扫码进店,拿了东西就走,支付宝自动扣款。“淘咖啡”仿佛是一把神奇钥匙,一不小心打开了一个万亿规模的新市场,原来形形色色的“无人超市”已经在上海、深圳等城市落地,缤果盒子、TakeGo、F5未来商店等无人便利店开始扎堆。为什么要普及“无人超市”,除了科技发展的“煽风点火”,控制成本大抵是能让人信服的答案。有数据显示,即便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零售业的毛利润仅为15%-20%,其中人力成本占到了12%左右,为了节约成本、解放劳动力、弥补用工短缺,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却也是料想之中的解决方案。尽管中国零售业的人力成本仅占7%左右,缓解雇佣成本过高带来的盈利压力,几乎成了零售行业每一个环节的诉求。欧尚、大润发、沃尔玛等线下连锁商超,以及哇哈哈、伊利等快消品巨头的动作,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降低人工成本的必要性。沃尔玛在今年6月初推出了自助杂货售卖亭,伊利、哇哈哈等纷纷联手深蓝科技无人便利微店,趋势不证自明。可“无人超市”真能如其所愿吗?有消息称,一个Amazongo店面的投入金额高达数千万美元,如果只是为了替代几个收银员的降本效应,付出如此巨大数量级的代价或许并不是一个正确选择;阿里的“淘咖啡”还只是一个概念店,噱头成分大于实际;缤果盒子还在小范围投放,能否经得住人性的考验尚不得而知,而深蓝科技的TakeGo还处于试验阶段......不过,海外曝出的坏消息是,Amazongo在实际测试中发现,在数百平米的无人超市里,一旦选购人数超过20人,店内的设备就无法正确追踪用户行为及选购的产品标签。相信国内的“无人超市”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只是被有意公关和谐掉罢了。无人超市有多少坑记得刚刚读大学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画这样一张饼:所有的商品都被贴上RFID标签,在超市购物时无需在收银台人工盘点,机器自动识别商品的RFID标签即可完成付费。然而终其四年大学时光,这种场景在实验室里都未曾模拟过,或许招生老师还会接着忽悠一届又一届的学弟学妹。不同于学院派的教授们,商业市场的弄潮儿们向来都是实干派,无人超市也好,无人便利店也罢,个中解决方案确实和RFID有些关联,并加入了人工智能的元素。亚马逊是这样描述Amazongo的:顾客只需下载AmazonGo的APP,在商店入口扫码成功后,便可进入商店开始购物。AmazonGo的传感器会计算顾客有效的购物行为,并在顾客离开商店后,自动根据顾客的消费情况在亚马逊账户上结账收费。其中涉及了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深度学习等技术,核心在于识别动作、商品和人,通过位置或姿势进行关联,亚马逊也形象地称之为“justwalkout”技术。深兰科技的TakeGo看起来比亚马逊走的更远,官方宣称应用了应用了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生物识别、生物支付等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比如说通过人自身的手脉识别,扫手就能进店。相比之下,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等无人便利店的解决方案要更加纯粹。除了“进门”的扫码技术,选购、跟踪、购买等大多基于RFID技术,付款方式也是大众习惯的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扫码支付。究其根本,亚马逊、TakeGo的人、动作、商品等识别跟踪技术和无人驾驶“师出同门”,但并没有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声明其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是应对十分复杂的场景,AmazonGo在20人进入时的系统错乱已经是例证。同样被高估的还有RFID技术,不仅是无人便利店的技术核心,也扮演了识别物的角色,但RFID技术本身就有诸多痛点,比如标签被撕毁后无法识别、存在较高的差错率、缺少行业标准等等。总之,这些技术不解决,无人超市的大规模普及仍然存疑。求救人工智能还是新零售?什么是新零售,马云给出的定义是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而在新零售概念的背后,尼尔森和麦肯锡给出了更加实际的答案。尼尔森在《2016年度中国卖场超市购物者趋势报告》中表示,随着中国购物者的购物习惯日益成熟和网购渠道的进一步渗透,便利店和网购的渗透率分别从去年的32%和19%上升至38%和35%,这一趋势的变化随之带来的是对传统大卖场和超市的转型要求。麦肯锡在《2024中国数字消费者研究重新定义新零售时代的客户体验》中有着类似的观点,虽然全渠道成为新常态,但线下渠道仍是客户体验和销售转化的重要节点。以消费电子品类为例,93%的消费者会先在线上研究再到实体店体验;96%的消费者会在线下渠道体验或购买。由此来看,马云所希冀的新零售,绝非是借无人超市来取代线下零售店,而是为了弥补电商欠缺的线下体验。或许应该这样理解马云心中的“无人超市”,用户在无人门店里体验消费,然后通过电商平台下单,再利用物流送到用户手上,这样一来便打通了电商、物流、线下等一系列环节。新零售的本质是取消中间环节,而非单纯的降低人工成本。很明显,新零售的初衷并不是无人超市的扎堆者们所乐衷的,他们更多的是为了取代人工,以新的模式占领线下。那么,人工智能会是无人超市的靠山吗?在各家的解决方案中,被提及多的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识别技术,即通过深度学习教会计算机认识商品,消费者自助购买时,计算机通过店内摄像头识别商品的类别价格,消费可以实现自动扣款,无需消费者人为结账。可就目前来看,除了尚未商用的无人驾驶,这种视觉识别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仍然是空白,而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能够跑过无人超市短暂的火热周期吗?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无人超市会成为一种标配,但市场上的玩家也会一茬接着一茬。一个朋友的答案再次给无人超市泼了一盆冷水:现在外卖那么发达,干嘛非要出门去超市,即便心血来潮逛超市,重点在于逛啊。这一代创业者的优点是善于发现并抓住风口,缺点也恰恰是这种功利性。无人超市还有多远我不知道,但小区门口的自动售货机离饱和还有很远,何不借这个成熟的无人售货机器脚踏实地的教育用户呢。路要一步步走,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着那啥!<p><b>整理网友回复</b></p>百度金融更弦糯米改辙,翻云覆手就左右AT下好的无人便利店棋局在舆论场上,无人便利店的热度遭遇悬崖式下跌——一个月期间,无人便利店的百度指数已从7月9日的高峰值2366,跌落到7月31日的617。一种悲观的态度正在上扬——无人便利店是巨头的战场,创业者莫要轻易入场。持悲观态度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点:1.无人便利店的本质是便利店,便利店难以规模化扩张;2.仅是无人技术对便利店的体验提升有限。初,新零售评论君也这样认为。直到两个消息出现:百度金融独立运营,百度糯米副总经理傅海波升任百度糯米总经理。巴西的一只蝴蝶振动翅膀,尚能引发美国某个州的一场龙卷风。以今天百度667亿美元的市值:虽然仅相当于一个扎克伯格的身价,却相当于10个新西兰乳制品的年产值,非洲东部国家乌干达一个国家2024年的GDP估值,一个苏州市11年前的总出口量。百度对百度金融和百度糯米的调整,所产生的影响力甚至可以穿透整个创业市场,改变无人便利店创业风向。況一母所生,一良一贱百度糯米和百度外卖这对兄弟,一度共同承担百度O2O生态的希望。2015年6月30日,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甚至亲自出席百度糯米“会员+”O2O生态战略发布会,并宣布在3年内对O2O业务追加投资200亿元人民币。但在O2O被证明是一个伪风口后,百度糯米在百度的重要性被降级:从2015年底开始,百度糯米将许多城市从直营转为代理;架构上,2024年初百度糯米并入百度搜索业务;人事上,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在2024年3月兼任百度糯米总经理。百度糯米就此被打入冷宫。百度外卖更是有一段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光辉经历。背靠百度巨大的流量,2014年5月成立的百度外卖事业部,主要打白领外卖市场,到2015年第3季度北京的百度外卖专送订单就已达美团外卖的10倍、饿了么的6倍,据说百度外卖在白领市场份额超过33%。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百度外卖将成为百度的新增长引擎。李彦宏200亿元人民币要投入的,其中就包括百度外卖。但到2016年,随着美团外卖和大众点评合并后获超33亿美元的融资、饿了么从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拿到12.5亿美元的融资,百度外卖撑不住了。百度外卖配送费提价、许多城市从直营转代理,直到百度外卖在白领外卖的市场份额只剩7%。同为百度O2O生态的百度糯米,在共同经历起伏后却迎来不同的命运:历时几个月的架构变革之后,百度糯米终于迎来一位全职总经理;百度外卖则面临到底是卖给顺丰,还是卖给饿了么的选择。百度外卖与百度糯米共同的出身、截然不同的命运,暗合百度甩掉O2O,但紧抓物联网的战略。百度糯米之所以好运,据说是因为百度糯米将扛起物联网下的广告重担:百度糯米将成为大型分发入口,通过手机百度、PC搜索、百度地图等不同渠道,帮助本地生活商家做转化。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尽管百度在O2O上的投入产出比不及期望,但百度也并非一无所获。在互联网几个巨头里,百度在金融上的布局算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早在2008年2月百度就推出了百付宝,但直到2015年12月14日成立了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反观其他切入互联网的巨头:2013年10月京东金融就已独立运营,2014年10月蚂蚁金服就已成立。腾讯的金融事业群虽还未独立,但从2014年起就开始与支付宝进行春节红包大战。在对Fintech的整体重视程度上,比起阿里巴巴、腾讯,甚至京东,百度晚得不只是一两步。晚生的百度金融还存在先天不足。阿里巴巴、腾讯,甚至京东在推动消费信贷上都有着先天优势——阿里巴巴、京东是电商+支付,腾讯是社交+支付,百度金融拥有的只有海量搜索数据。在这种先天条件下,2016年Q1-Q4,百度钱包激活用户数还能实现6500万、8000万、9000万、1亿阶梯式的增长,完成账户体系从0到1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百度外卖、百度糯米。当然,还有百度投资的Uber中国。完成从0到1的建立后,百度钱包接下来要做的是,寻找一个更好的增长引擎,从1到10,甚至100,全面赶超腾讯移动支付、支付宝。但下一个增长引擎,在哪里?无人便利店的创业良机那么,现在是无人便利店创业好时候,跟百度有什么关系?新零售评论君在文章开头讲过,看衰无人便利店的观点主要在于认为便利店难以规模化、仅靠无人技术并不能提升用户体验。这两种观点的核心都是将无人便利店与普通便利店划了等号。事实上,仅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有人便利店与无人便利店,感受上确实没有太大差异。这就如同亚马逊已经实现无人仓储,京东的仓库还完全依靠人力搬运时,并不影响我们在京东下单。只有企业自己明白,两者的运营效率和扩张成本的差距。无人便利店、无人仓库发展的核心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是AI发展的基础。在无人环境下,照明、空调、监控等如何控制、运营,是构建无人环境的重要支撑。其中无人便利店既需要基础的物联网支持,同时还直接涉及扫码开门、人脸识别、智能收银等用户数据。既有基础数据,又有用户数据、金融数据,在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向物联网时代的转型过程中,这些数据几乎掌握着现有的互联网公司能否从移动互联网跨入物联网的命脉。这使得无人便利店成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必争的战场。而相较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无人便利店之于百度有更重要的意义:在百度外卖卖掉、百度糯米转型之后,无人便利店是目前唯一能承担百度钱包增长引擎,又符合百度人工智能整体战略的标的。与在2016年底月活跃账户超6亿的腾讯移动支付(微信支付+QQ钱包)、2016年实名认证用户达4.5亿的支付宝相比,激活用户仅1亿的百度钱包,让百度和百度金融有足够的理由紧紧抓住无人便利店这棵大树。如同阿里巴巴自己不做超市,但会投资盒马鲜生;腾讯不做便利店,但其投资的京东要做100万家京东便利店一样,确定放弃O2O生态的百度不会自己做无人便利店,其选择的路径很有可能是在创业市场寻找足够多的投资标的。<p><b>整理网友回复</b></p>说句实话,如果仅仅是靠无人来开拓一种新零售的格局,依照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我估计能亏的他回家的路都不认识==!不是我吹,也不是我贬低谁谁谁,之前不是有很多类似的试点经营,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说,近很火的无人超市,我还是比较倾向是人工智能的一种提现!马云的无人超市就是运用人工智能而火的,虽然还有一些不足,至少提供了无人超市的可能!<p><b>整理网友回复</b></p>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未来的空气和水,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无人超市归功于新零售,其次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创客宝就是基于互联网思维为商家提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服务的一站式分享创业云平台。   关键词: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