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有潜力吗?-乐刷收款码

小程序当开始开放群场景的时候,我就觉得是一个电商机会,大的例子就是:微商,这里所讲的微商是正规或者广义上的微商,微商基本都是强关系,需要吸取流量,需要内容和用户运营,而小程序是否可以完全的承载这些需求,内容电商、地推管控、社群经济,成为“腾讯电商”逆袭“淘宝天猫”一个重大的契机点。支付场景:微信是“抢时间”,让用户把更多的时间沉浸在微信上。支付宝则是“抢空间”,与线下巨头全面合作、加上地推铁军,让更多的线下消费场景先有支付宝。公众账号用户变现:公众号赋能,打穿微信的社交关系、内容体系、交易场景连成一体。其实在微信官方一直都没有提供什么方向,全部都是用户自己瞎摸瞎弄!1、内容电商在公众号推文中嵌入小程序码,用户扫描后立刻进入购买支付界面,购买公众号运营者自营或代为推广的品牌。小程序码已经数量无限,完全可以做到一个公众号一个推广码。小程序的数据分析正在迅速完善,假以时日完全可以做到效果评估。那么对一个品牌商来说,他只要合作一批公众号、每个号一个小程序码,那么由谁带来了流量、带来了多少流量、交易转化如何,统统可以尽收眼底,这个广告结算就异常简单了。2、微信群运营一直以来,群一直是微信的软肋,十群九死、难以持续活跃。但是小程序给群的活跃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因为可以抓取群的信息。社群经济就能玩起来了,不同的群、不同的推广效果、不同的销售转化,这些都可以评估。小程序在一步一步搞事情:5月8日,小程序开放群相关能力。5月10日,附近的小程序功能上线。5月12日,小程序数据助手发布。5月19日,可放置转发按钮,丰富基础能力。5月27日,小程序码生成数量不受限制,数据分析优化,模板信息升级。6月1日,公众号推文可以通过图文链接打开小程序。后来聊聊微商:从产品的角度看,微商们往往没有生产和库存、只做纯粹分销,他们卖的东西可能自己都没用过,结果完全无法为各种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商品品质负责。从运营的角度看,微商们大多手段简单粗暴,群发消息、狠刷朋友圈,看起来是利用关系营销,其实是迅速透支人脉关系、变成社交噪声、破坏微信的社交体验。如果说,“红包”是微信对支付宝的一次“偷袭珍珠港”。那么接下来,借由小程序武装升级的微信电商,可能就是对淘宝天猫的第二次奇袭。电商类小程序的爆发,以后人人都是一个店铺,人人都可以形成连接,不仅仅只是内容,更加是商品和交易方面的连接。朋友圈做流量运营,一个动态的商品详情页,微信群做用户运营,一个很好的用户沟通环境,再开放附近以及打通微信公众账号,其实现在好的公众账号+小程序,已经是电商场景了,而且这个爆发会越来越大!<p><b>整理网友回复</b></p>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微信小程序的优点和缺点。那先来说明微信小程序的优点吧,从网上可以查到很多关于小程序的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对用户使用上来说,确实方便,要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关掉,即用即走。这点比需要下载,还要占用手机内存空间的APP要好。主要的样式代码都封装在微信小程序里面,所以打开速度比普通的H5要快,接近原生APP。可以调用比H5更多的手机系统功能来进行开发,例如GPS定位、录音、拍视频、重力感应等,能开发更丰富的使用场景。在安卓手机上可以添加到手机桌面,看上去跟原生APP差不多,但仅限安卓手机,iphone就不行了。运行速度跟APP差不多,也能做出很多H5不做到的功能,开发成本跟H5差不多,相对来说开发成本比APP要低。那么小程序的缺点好不少,先从开发者的角度看一下有些什么缺点:1、程序大小限制刚刚开始研究不久我就发现,每次预览的时候,微信开发者工具都会提示你编译包的大小是多少。因为微信小程序要求编译包的大小不能超过1MB,1MB大概有多少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之前用Vue开发过一个OA系统的手机版,不包括任何第三方依赖,所有代码zip压缩之后是400KB。我们的这个手机版OA实现了大概10个的功能,只有PC版的1/6不到,没有用任何图片资源,所有的图标都是用font-face实现的。小程序这个1MB的大小限制就注定了你的程序只能是一个简化版,大家可以去看看现在已经上线的微信小程序,如滴滴出行、京东购物、卷皮折扣等等,全都是简化版。2、没有消息推送我们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微信小程序不能主动进行消息推送。虽说现在很多app没事推送各种广告确实挺让人神烦,但是完全不能做任何消息推送也不行啊,毕竟这可是刚性需求。比如我们准备做的OA系统,没有消息推送弊端真的非常多,比如,有会议待开,有审批单待签,有论坛帖子@到,所有这些东西都完全无法通知用户了,那么作为一个OA系统,连提醒功能都没有,做手机版的意义就已经大打折扣了。同样的,社交类APP,购物类APP都有很多对消息推送存在刚需的场景,小程序里面,这些都实现不了了。3、不完善的语法其实微信小程序的语法和Vue是非常相似的,以至于小程序刚刚内测的时候,有人还去知乎上提问说小程序的底层是不是Vue实现的。可是,实际看了小程序的开发文档之后你就会发现,小程序的指令实在是太简单了,目前除了数据绑定、条件渲染、列表、模板、事件、引用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功能了。而反观Vue的开发文档,你会发现两者是天壤之别。API太过繁杂会增加了很多学习成本也不是好事。可是像小程序这么简单的API,提供的功能肯定是非常有限的,自然也带来了很多开发上的不便。比如,在Vue里面,你可以用很多不同的变量往同一个元素上面绑定很多不同的class,在小程序上就没这么简单了。4、没新意的架构其实没有新意的架构并不能算小程序的缺点,只是模仿优秀者,而且模仿的还很像,这并不是很么坏事。可是,作为腾讯的力推产品,大家自然对它各个方面的期待都更高一些,就好像苹果公司这几年的发布会,虽然也在一只推陈出新,可是毕竟都不是什么划时代的设计或功能,于是大家纷纷表示苹果已经不是原来那个苹果了。对前端开发来说,如果小程序的架构和Vue、React都类似,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从Vue和React转来用小程序呢?5、不突出的性能小程序刚刚开始内测的时候,很多人猜测小程序是不是和ReactNative以及Weex一样把类似HTML的各种标签渲染成了手机端原生组件,从而使程序的运行流畅度大大提高。然后目前来看,事实并不是这样,在Android手机的开发选项中开启“显示布局边界”之后,你就可以发现,其实小程序说白了还是一个webview,而且很多人在体验过小程序之后也发现,界面的流畅度和浏览器相比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提高。6、更封闭的体系小程序的整个体系是封闭的,从代码编辑器到调试环境到运行环境,全都是腾讯出的,而且目前来看全是闭源方案。包括后期的上线审核,可搜索的关键字设置等等方面,全都是腾讯一家说了算,颇有苹果的作风。做过iOSAPP的同学应该是对苹果的行事风格有体会的,说要下架你的APP就下架,招呼都不打,你想去找他沟通,几天没人理你。除了在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其它方面好面临较多需要解决的问题:1、流量不足小程序刚刚提出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机会来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觉得有微信这个超级流量平台,小程序的流量肯定会非常可观,可是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小程序不能在朋友圈分享,只能在聊天场景分享,可是大家回忆一下,一般人在聊天的时候会经常给别人分享APP么?另外,小程序没有所谓的应用市场,也就没有排名和榜单,只能搜索,而且除了个别非常知名的APP或品牌名称,比如京东,其他的APP只能精确搜索。另外,所谓的线下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老实说,我想不出来有什么线下场景一定要用户扫描一个二维码进入小程序才能进行下去。如果只是付款,完全可以直接扫码支付,如果是注册会员,完全可以扫码之后只显示一个注册页面。小程序的入口就是这么模糊。2、功能太弱就算有些用户经过重重阻碍,终于扫面二维码进入了小程序,他接着就会发现,小程序的功能由于其编译包大小的限制,往往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对比一下京东的原生APP和京东的微信小程序,我们不难发现,京东的微信小程序版基本上把京东APP里面80%的功能都看掉了。如果你是个技术男现在只是想买一条手机数据线,你可能可以在小程序上搜索数据线,查看某条搜索结果的详情,感觉不错就买了。可是如果你要是个妹纸想买条裙子,小程序显然不能满足你反复比较挑选的需求。微信小程序刚刚推出的时候,有人说微信除了小程序,很多APP都可以卸载掉了,还举例说比如天气APP和计算器APP。可在我看来,这两个APP都不可能被小程序取代。天气APP重要的就是天气信息的主屏幕提醒,小程序做不到。计算器都是各个手机系统自带的功能,小程序更没有机会。就算手机系统不自带计算器,用户是希望在主屏幕上点一下打开,还是希望先打开微信,然后切换到发现选项卡,再进入小程序栏目,后选择计算器功能?3、“用完即走”微信小程序提出了一个概念叫“用完即走”。这个想法听起来好像很人性化很替用户着想,可事实上这个需求是非常“小众”的需求,甚至可以说是伪需求。用户只对一些低使用频率,又非用不可的APP才有这种需求,比如旅游类APP。首先旅游类APP的使用频率低,用户不太可能每个星期去旅游,另外你不用好像也确实不方便。再比如某些酒店的会员APP,你在住酒店的时候用它可以带来很多切实的方便和优惠。可大家在深入想想,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旅游类APP是只用一次还是在一小段时间内频繁使用?显然是后者,那我们为什么不在这一小段时间内安装一个旅游的APP,过了这一段时间之后再删掉?毕竟全功能的APP在各个方面来说都更好用。<p><b>整理网友回复</b></p>小程序非常有潜力,是微信未来的重点产品。微信小程序推出群共享功能之后,今天又接连发布了附近的小程序功能。进一步完善线下场景服务。附近的小程序,顾名思义,就是有小程序的商户,可以将门店小程序或普通小程序展示在“附近”。当用户走到某个地点,打开“发现→小程序→附近的小程序”,即可将目前所处地的附近的小程序收入囊中。第九程序之前一直提到,微信小程序的目的就是为了链接完善线上服务与线下场景。而“附近的小程序”就是一种典型的线下场景集合。用户点开附近,可能会出现公众号关联的“门店小程序”和普通小程序。在门店小程序中,其今天还推出了“卡券投放”能力,线下商户获取这一能力后,用户可以在“门店小程序”中领域商家的会员卡、代金券或者买单券。这一行为其实类似于支付宝口碑所做的商户营销系统。对于一直想要吸引线下流量的小程序来说,此举也是打通了线下消费场景和线上营销。那么微信小程序到底能不能真正打通线上服务与线下场景呢?截至目前,小程序触及用户的方法大致分为四种:首先是二维码,线下商户可以通过扫二维码展示想要传递的内容、活动和信息,但用户基本上保持用完即走的状态;第二种是通过微信的搜索框,提供精准的服务或者内容,类似于查天气、查快递、找服务,或者电商、商品售卖之类的,用户获取信息更多;第三种是通过微信群分享。在微信版本更新后,用户可以将小程序页面分享至群消息、或者聊天页面中,群好友也可以通过所分享的链接点击进入获取服务;第四种则是新推出的“发现”页面,利用LBS功能,用户可以发现附近小程序,商户也可以更多的接入店铺营销会员优惠系统。从无需开发,公众号即可创建门店小程序开始,微信已经让小程序不需开发成本了,微信想要彻底完善线上服务与线下场景,让用户真正感觉便利!还需要更多的商户参与进来,共同发展。我们拭目以待!<p><b>整理网友回复</b></p>27号凌晨,微信又为小程序进行升级,增加了模板信息发送次数、增加用户画像如性别、年龄、地区,使用的设备等新的功能,更加方便商家、电商等进行服务。自小程序上线以来,平台不断对它进行升级及功能的补充,我们也看到了张小龙在这方面的布局。自小程序1月9日推出到今日,微信团队进行了几十次的更新。以下举两个时间比较近,意义又比较重大的。4月24日,微信公布公众号群发文章支持添加小程序卡片消息,这样公众号和小程序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5月10日,微信开始推出附近的小程序。通过你的位置,可以找到在附近的小程序服务,比如附近的酒店、肯德基、星巴克等等,点击小程序就能下单。怎么搭建小程序?这里给大家介绍如何使用公众号来注册并认证小程序,当然这里的条件是有企业类型的认证号的公众号,暂不支持个体注册小程序。第一步,登录公众号,找到小程序栏,点击小程序管理,就可以看到;第二步,验证管理权限之后就选择相关的资质;第三步,填写小程序的信息,邮箱需要没有绑定过个人微信或者其他公众号,然后就是设置密码。第四步,通过邮箱激活账号,然后设置管理员。这样小程序就建好了,通过平台的审核之后就可以上线了。以上方法是针对不懂技术的人建设基本的小程序,如果自己懂技术或者有技术团队,可以通过小程序开发工具开发适合自己的小程序,如此可让小程序功能更齐全,服务也更到位。<p><b>整理网友回复</b></p>肯定有潜力。小编的日语语法汇总自荐一下。虽然还是小程序乐刷收银通。<p><b>整理网友回复</b></p>在提问的同时已经上线几百个小程序了,5000块一个,穷不了谁,想干就干吧。我们开发好多个了,把它理解周围广告牌,越早看到你的人越多,因为现在广告牌少。负责任的说现在每个布点200流量,新老占比9:1。<p><b>整理网友回复</b></p>我觉得潜力还是有的,看腾讯会不会时不时地封?<p><b>整理网友回复</b></p>个人感觉有;就目前来说可能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但是未来可能会突然爆发,就像微信公众号一样!个人见解,仅供参考!<p><b>整理网友回复</b></p>小程序当开始开放群场景的时候,我就觉得是一个电商机会,大的例子就是:微商,这里所讲的微商是正规或者广义上的微商,微商基本都是强关系,需要吸取流量,需要内容和用户运营,而小程序是否可以完全的承载这些需求,内容电商、地推管控、社群经济,成为“腾讯电商”逆袭“淘宝天猫”一个重大的契机点。支付场景:微信是“抢时间”,让用户把更多的时间沉浸在微信上。支付宝则是“抢空间”,与线下巨头全面合作、加上地推铁军,让更多的线下消费场景先有支付宝。公众账号用户变现:公众号赋能,打穿微信的社交关系、内容体系、交易场景连成一体。其实在微信官方一直都没有提供什么方向,全部都是用户自己瞎摸瞎弄!1、内容电商在公众号推文中嵌入小程序码,用户扫描后立刻进入购买支付界面,购买公众号运营者自营或代为推广的品牌。小程序码已经数量无限,完全可以做到一个公众号一个推广码。小程序的数据分析正在迅速完善,假以时日完全可以做到效果评估。那么对一个品牌商来说,他只要合作一批公众号、每个号一个小程序码,那么由谁带来了流量、带来了多少流量、交易转化如何,统统可以尽收眼底,这个广告结算就异常简单了。2、微信群运营一直以来,群一直是微信的软肋,十群九死、难以持续活跃。但是小程序给群的活跃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因为可以抓取群的信息。社群经济就能玩起来了,不同的群、不同的推广效果、不同的销售转化,这些都可以评估。小程序在一步一步搞事情:5月8日,小程序开放群相关能力。5月10日,附近的小程序功能上线。5月12日,小程序数据助手发布。5月19日,可放置转发按钮,丰富基础能力。5月27日,小程序码生成数量不受限制,数据分析优化,模板信息升级。6月1日,公众号推文可以通过图文链接打开小程序。后来聊聊微商:从产品的角度看,微商们往往没有生产和库存、只做纯粹分销,他们卖的东西可能自己都没用过,结果完全无法为各种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商品品质负责。从运营的角度看,微商们大多手段简单粗暴,群发消息、狠刷朋友圈,看起来是利用关系营销,其实是迅速透支人脉关系、变成社交噪声、破坏微信的社交体验。如果说,“红包”是微信对支付宝的一次“偷袭珍珠港”。那么接下来,借由小程序武装升级的微信电商,可能就是对淘宝天猫的第二次奇袭。电商类小程序的爆发,以后人人都是一个店铺,人人都可以形成连接,不仅仅只是内容,更加是商品和交易方面的连接。朋友圈做流量运营,一个动态的商品详情页,微信群做用户运营,一个很好的用户沟通环境,再开放附近以及打通微信公众账号,其实现在好的公众账号+小程序,已经是电商场景了,而且这个爆发会越来越大!<p><b>整理网友回复</b></p>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微信小程序的优点和缺点。那先来说明微信小程序的优点吧,从网上可以查到很多关于小程序的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对用户使用上来说,确实方便,要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关掉,即用即走。这点比需要下载,还要占用手机内存空间的APP要好。主要的样式代码都封装在微信小程序里面,所以打开速度比普通的H5要快,接近原生APP。可以调用比H5更多的手机系统功能来进行开发,例如GPS定位、录音、拍视频、重力感应等,能开发更丰富的使用场景。在安卓手机上可以添加到手机桌面,看上去跟原生APP差不多,但仅限安卓手机,iphone就不行了。运行速度跟APP差不多,也能做出很多H5不做到的功能,开发成本跟H5差不多,相对来说开发成本比APP要低。那么小程序的缺点好不少,先从开发者的角度看一下有些什么缺点:1、程序大小限制刚刚开始研究不久我就发现,每次预览的时候,微信开发者工具都会提示你编译包的大小是多少。因为微信小程序要求编译包的大小不能超过1MB,1MB大概有多少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之前用Vue开发过一个OA系统的手机版,不包括任何第三方依赖,所有代码zip压缩之后是400KB。我们的这个手机版OA实现了大概10个的功能,只有PC版的1/6不到,没有用任何图片资源,所有的图标都是用font-face实现的。小程序这个1MB的大小限制就注定了你的程序只能是一个简化版,大家可以去看看现在已经上线的微信小程序,如滴滴出行、京东购物、卷皮折扣等等,全都是简化版。2、没有消息推送我们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微信小程序不能主动进行消息推送。虽说现在很多app没事推送各种广告确实挺让人神烦,但是完全不能做任何消息推送也不行啊,毕竟这可是刚性需求。比如我们准备做的OA系统,没有消息推送弊端真的非常多,比如,有会议待开,有审批单待签,有论坛帖子@到,所有这些东西都完全无法通知用户了,那么作为一个OA系统,连提醒功能都没有,做手机版的意义就已经大打折扣了。同样的,社交类APP,购物类APP都有很多对消息推送存在刚需的场景,小程序里面,这些都实现不了了。3、不完善的语法其实微信小程序的语法和Vue是非常相似的,以至于小程序刚刚内测的时候,有人还去知乎上提问说小程序的底层是不是Vue实现的。可是,实际看了小程序的开发文档之后你就会发现,小程序的指令实在是太简单了,目前除了数据绑定、条件渲染、列表、模板、事件、引用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功能了。而反观Vue的开发文档,你会发现两者是天壤之别。API太过繁杂会增加了很多学习成本也不是好事。可是像小程序这么简单的API,提供的功能肯定是非常有限的,自然也带来了很多开发上的不便。比如,在Vue里面,你可以用很多不同的变量往同一个元素上面绑定很多不同的class,在小程序上就没这么简单了。4、没新意的架构其实没有新意的架构并不能算小程序的缺点,只是模仿优秀者,而且模仿的还很像,这并不是很么坏事。可是,作为腾讯的力推产品,大家自然对它各个方面的期待都更高一些,就好像苹果公司这几年的发布会,虽然也在一只推陈出新,可是毕竟都不是什么划时代的设计或功能,于是大家纷纷表示苹果已经不是原来那个苹果了。对前端开发来说,如果小程序的架构和Vue、React都类似,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从Vue和React转来用小程序呢?5、不突出的性能小程序刚刚开始内测的时候,很多人猜测小程序是不是和ReactNative以及Weex一样把类似HTML的各种标签渲染成了手机端原生组件,从而使程序的运行流畅度大大提高。然后目前来看,事实并不是这样,在Android手机的开发选项中开启“显示布局边界”之后,你就可以发现,其实小程序说白了还是一个webview,而且很多人在体验过小程序之后也发现,界面的流畅度和浏览器相比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提高。6、更封闭的体系小程序的整个体系是封闭的,从代码编辑器到调试环境到运行环境,全都是腾讯出的,而且目前来看全是闭源方案。包括后期的上线审核,可搜索的关键字设置等等方面,全都是腾讯一家说了算,颇有苹果的作风。做过iOSAPP的同学应该是对苹果的行事风格有体会的,说要下架你的APP就下架,招呼都不打,你想去找他沟通,几天没人理你。除了在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其它方面好面临较多需要解决的问题:1、流量不足小程序刚刚提出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机会来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觉得有微信这个超级流量平台,小程序的流量肯定会非常可观,可是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小程序不能在朋友圈分享,只能在聊天场景分享,可是大家回忆一下,一般人在聊天的时候会经常给别人分享APP么?另外,小程序没有所谓的应用市场,也就没有排名和榜单,只能搜索,而且除了个别非常知名的APP或品牌名称,比如京东,其他的APP只能精确搜索。另外,所谓的线下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老实说,我想不出来有什么线下场景一定要用户扫描一个二维码进入小程序才能进行下去。如果只是付款,完全可以直接扫码支付,如果是注册会员,完全可以扫码之后只显示一个注册页面。小程序的入口就是这么模糊。2、功能太弱就算有些用户经过重重阻碍,终于扫面二维码进入了小程序,他接着就会发现,小程序的功能由于其编译包大小的限制,往往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对比一下京东的原生APP和京东的微信小程序,我们不难发现,京东的微信小程序版基本上把京东APP里面80%的功能都看掉了。如果你是个技术男现在只是想买一条手机数据线,你可能可以在小程序上搜索数据线,查看某条搜索结果的详情,感觉不错就买了。可是如果你要是个妹纸想买条裙子,小程序显然不能满足你反复比较挑选的需求。微信小程序刚刚推出的时候,有人说微信除了小程序,很多APP都可以卸载掉了,还举例说比如天气APP和计算器APP。可在我看来,这两个APP都不可能被小程序取代。天气APP重要的就是天气信息的主屏幕提醒,小程序做不到。计算器都是各个手机系统自带的功能,小程序更没有机会。就算手机系统不自带计算器,用户是希望在主屏幕上点一下打开,还是希望先打开微信,然后切换到发现选项卡,再进入小程序栏目,后选择计算器功能?3、“用完即走”微信小程序提出了一个概念叫“用完即走”。这个想法听起来好像很人性化很替用户着想,可事实上这个需求是非常“小众”的需求,甚至可以说是伪需求。用户只对一些低使用频率,又非用不可的APP才有这种需求,比如旅游类APP。首先旅游类APP的使用频率低,用户不太可能每个星期去旅游,另外你不用好像也确实不方便。再比如某些酒店的会员APP,你在住酒店的时候用它可以带来很多切实的方便和优惠。可大家在深入想想,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旅游类APP是只用一次还是在一小段时间内频繁使用?显然是后者,那我们为什么不在这一小段时间内安装一个旅游的APP,过了这一段时间之后再删掉?毕竟全功能的APP在各个方面来说都更好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