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选型知乎 mcu都有哪些品牌
本文目录一览:
1、PIC单片机选型
- 2、求教选哪种单片机,单片机选型?
3、pic单片机为什么那么少见知乎
- 4、有关于51系列单片机的选型问题。 1.有哪些厂家 2.分别有哪些系列,每个系列有什么特点 3.常用的请推荐几个
- 5、沁恒微芯片很垃圾
PIC单片机选型
方法:
单片机的选型是一件重要而费心的事,如果选型得当,则做出来的产品就会性价比较高,且工作稳定;反之,则可能会造成产品成本过高或影响产品正常运行,甚至可能根本就达不到预先设计要求。一般来说,总的选型原则是:
(1)“芯片含有(功能或数量)略大于设计需求”,“设计需求尽可能(用)芯片完成(少用外围器件)”;
(2)“选大(大厂)不选小,选多(供应量多)不选少,选名(名牌)不选渺(飘渺,不知详情的厂子),选廉(廉价)但要好(质量保证)”。具体要从单片机应用的技术性、实用性和开可发性等方面来考虑:
1、内存
单片机FLASH的容量根据程序的大小确定,FLASH容量必须大于代码量。举例来说,如果你的代码量大约50 KB,那么建议你选择FLASH容量为64 KB或128 KB的单片机。
2、速度
单片机的运行速度首先看时钟频率,一般情况对于同一种结构的单片机,时钟频率越高速度越快。如果你的设计对速度要求很高,那么要选择一个运行速度较快的单片机。例如,一般情况下,电机控制应用大多采用100ksps或更高的采样速率,因此当单片机用于电机控制时,时钟频率要足够高。总之,在选用单片机时要根据产品需要选择时钟频率,不要片面追求高速度,时钟频率越高功耗也就越大。此外,单片机的稳定性、抗干扰性等参数基本上跟单片机的运行速度成反比。因此,要尽量寻找可以在很高的时钟频率下运行而功耗又不高的单片机。
3、外设需求
如果你的设计需要ADC、SPI、GPIO、USB等之类的外设,那么你需要寻找一款集成所有这些外设的单片机。因为,使用一个具有上述外设的单片机显然比使用一个普通的单片机及外围加一个单独的ADC更为经济。此外,外设集成于单片机同时也意味着更低的功耗,因为没有可以产生功耗的外围电路,也没有用于连接外围电路的能产生功耗的敷铜,只有单片机本身产生功耗。
4、方便的开发工具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开发工具可以极大地影响你所设计的产品的功耗。很多公司都已经开发出了具有代码优化功能的编译器,所以当你编译代码的时候,编译器会告知具体编译信息,你可以根据编译信息优化代码以降低功耗。举例来说,如果你的设计需要用到ADC、UART和GPIO等外设,你就需要初始化这些器件,但是设计中使用UART是有条件的(仅用于调试时显示结果),此时编译器会提示你禁用这个外设以降低功耗。必须得说这种智能化的开发工具对开发者来说是一种福音。
5、未来需求和兼容性
设计者在设计产品时需要考虑产品未来可能需要升级等之类的问题。例如,若需要给设计增加某些功能,那么可能需要增加内存、外设等,还可能需要加提高单片机的运行速度。因此,在单片机的选型上需要在当前设计需求以及未来设计上寻找平衡,以满足不同程度的要求。
6、成本
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功能完善,而且要满足成本要求,如果无法控制成本,再好的设计也是枉然。因此,需要尽可能地降低单片机甚至整个产品的成本。
7、工作电压(VCC)
单片机的工作电压是指可以让其正常工作所需要提供的电压。工作电压越高,单片机的功耗也就越大。因此,为了降低产品功耗,必须要尽可能地降低工作电压。
除此之外,我还要建议设计者根据具体产品需求选择合适芯片架构。若仅是个简单的控制应用(如照明系统、电子玩具等),那么并不需要一个像ARM那样具有复杂架构的芯片。此外,对于低功耗设计,单片机必须具有睡眠模式,基于中断操作的睡眠模式/低功耗模式的使用是降低功耗的一个标准的行业惯例。
最后再来一句老生常谈:不要拘泥与芯片是否先进,单片机只是一个工具,真正的功夫在于你的专业知识,要用最合适的芯片做出最合适的产品。
求教选哪种单片机,单片机选型?
首先,动作快稳定精准,这个的关键绝对不在于MCU,而在于你的机械部分,随便一个低端的MCU发出控制指令的速度肯定都比你
的机械反应快多了。
其次,要实现can通讯,建议用专门的can控制器,因为一般带有can功能的mcu,都是比较功能比较强悍的,用来作这么点事情,有点太大才小用。
至于mcu,用个avr好了,便宜又好用。
avr可以直接输出pwm哦。
pic单片机为什么那么少见知乎
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吧。
PIC的单片机,个人使用后,觉得它适合工控类产品。目前本人将它用于价格低廉的汽车电子产品上。个人了解,汽车行业,还是以飞思卡尔为主流单片机。(开发新产品,国内很多车厂的技术人员都会问我,你们使用的是不是飞思卡尔的(CPU))。所以在汽车行业上,microchip 的PIC争不过飞思卡尔。(说个题外话:飞思卡尔被NXP收购,而microchip却收购了Atmel 和 Micrel,有点颠覆)
51系列单片机,作为单片机起源,在现今的社会,更是大有泛滥之势,价格低得难以想象。所以,教育行业、消费类产品(玩具、家具等),被51单片机包圆。PIC根本抢不了这市场。
而另一个要命的是,PIC单片机编程软件兼容性差,编译器之间升级换代,根本就是不同的软件。前面学会的都没用,得重新学新的编程软件。
另外PIC 的一些设计,确实不够好:
像什么 116位编译失败啦、硬件堆栈层限制啦、除法运算1000周期啦……
有关于51系列单片机的选型问题。 1.有哪些厂家 2.分别有哪些系列,每个系列有什么特点 3.常用的请推荐几个
1,你stc89c52rc这个不错,是台湾宏晶的,价格和性能不错,
2,你觉得资源不够用,你可以选其它型号,ROM和RAM都会到64K,1024B;
3,51系列太多,台湾新茂、PIC、ATMEL、PHILIPS等
4,高一点的ARM7,MSP430、AVR
5,再高一点就是ARM9
6,现在后机还有双核MCU
沁恒微芯片很垃圾
还是不错的,没有特别垃圾。
价格55元,这个价格买一块mcu开发板,还带调试器,感觉还是合理的,发货配置上,有一块开发板,一个调试器,还有两颗芯片,开发板还有一个产品质保卡,这个也算是比较放得心了。
内核部分采用riscv架构,指令集为RV32IMAC,这些基本上都是标准的MCU的配置,当然没有支持F(单精度浮点),D(双精度浮点),更不用考虑DSP扩展,或者一些加密指令扩展,或者向量V扩展了,对于基本的单片机功能,集架构完全是足够的。
作为MCU选型方案中,SRAM和FLASH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估参数,配置了20KB的SRAM以及64KB的Flash,封装引脚为48pin或者64pin。
在目前的情况下来看,沁恒的这个芯片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认可,抛开国产芯片的角度上来看,新的riscv架构做的芯片,在生态建设上确实还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