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收单支付机构是怎么发家致富赚快钱的?

POS收单支付机构是怎么发家致富赚快钱的?

圈内流行一句话:要看支付机构多有钱,只要看支付机构的员工喝酸奶就知道了。一般人喝酸奶全部喝完,还把盖儿舔了;再有钱一点的,只喝奶、不舔盖;再有钱的喝酸奶,只舔盖儿、不喝奶;顶级壕则是只舔别人舔过的盖儿。加入支付行业,一般都能到顶级壕级别…为了更壕,支付机构往往会采取很多方式挣快钱。今天,小编以某款mPos为例,看客们也许能看出一些端倪。

正式开始:

小编委托在上海的业内朋友体验mPos交易。就这个mPos刷卡,联迪代工的型号M35的mPos,市面上基本都是这款。打开支付机构的APP,注册,绑定一张借记卡用来收钱。提示用作收款(具备收别人钱的功能)则需要简单注册一下,输入一个禽蛋类批发店名(希望给封顶扣率)和随意编的地址,系统提示:审核通过,立刻开通。

开始刷卡,消费169元,立刻收到扣费短信,提示扣款169。去APP查交易记录,有了:

也就是说,持卡客户花了169元。那么作为商户,能收多少钱呢?看商户扣率规则,原来信用卡要花1%的手续费。169块钱估计商户要被收过手费1.69,最后得到169-1.69=167.31元,雁过拔毛。

短信来了,果然只剩了167.31,真实分毫不差呀。

小编委托银行的朋友去发卡银行查证,这笔钱的1.69元,究竟谁去分成了?这是银行朋友查到的交易截图,有图有真相:

精彩美妙啊,这就这一会儿,个人mPos就成了家用电器商店了,在上海做的交易也变成了广东,总手续费才0.64元,严格执行了发改委0.38%的手续费标准。只是1.05的差价(1.69-0.64)转瞬归了支付机构的口袋。

这笔交易的实际情况存在的小问题,只有持卡客户自己知道,收单行、银联、发卡银行都不知道。细究一下,也许这就是市场上一直在打击的“套冒绕”。

细数问责,这里面可能有以下疑点:

1.商户入网未经核实;

2.被称作套现神器的mPos可随意购买和使用,用于个人套现;

3.商户类型进行了编造,注册信息变成了家用电器商店。

4.交易地点统一走广东,可能违反属地监管的原则。

在之前之后的日子里,只要缺钱就来刷点出来,无人问津,没有人管你在干什么。再想想这款mPos的出货量(2014年超过550万台),再想想各类终端正在走的交易,再想想境内2000万的商户交易规模,有多少是合规的,有多少没有编造信息?就是这样一个市场,每时每刻由庞大的群体冲高着支付机构的财富…

写到这里,小编觉得心慌慌,这就是支付行业,一个快速崛起、乱象丛生且充满投机的收单市场。引无数人投身其中,期待通过创业投机迅速实现日入数万、快速致富。也许只有支付行业,是能够单纯的脱离实体、按照持续不断走量来分成致富的,这合适吗、合理吗?期待从业者的扪心自问…

加微信:tpnews,了解更多POS知识,做一个牛B的代理商!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