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机违法案例( POS机违法案例:揭示商家与POS机违法勾结)

pos机违法案例( POS机违法案例:揭示商家与POS机违法勾结)

POS机以其快捷、便利的付款方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必须设备。然而,一些商家利用POS机,进行违法行为,给消费者带来直接损失,严重影响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

以下是4个具体的POS机违法案例,揭示商家与POS机违法勾结的原因以及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1. 刷卡虚增消费

一些商家通过设置线上POS机、虚拟POS机等方式,将顾客的消费金额篡改到高于实际消费金额,利用消费者的不知情,多收取高额手续费。如某地一家酒店,将客户实际消费金额3720元,篡改到11072元,并多收取高额手续费,在多个受害者报警后,涉案人员已被抓获。

消费者应当在刷卡后核对交易金额,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拒绝交易并报警,同时可以向发卡行投诉要求追回经济损失。

2. 非法刷卡收费

一些商家通过未经顾客授权或者明示收费,向顾客刷卡收费。如某地一家快递公司通过非法手段向消费者刷卡收费,涉案金额高达上百万元。

消费者可以通过选择有信誉、有口碑的商家进行消费,同时保留好所有消费凭证,如发现商家进行非法刷卡收费,应当立即联系发卡行申请撤销交易,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3. 私自浏览消费者账户信息

一些商家通过伪造消费信息、偷窥消费者输入密码、非法复制银行卡等方式,偷取消费者账户信息和密码。如某地一家理发店,在顾客刷卡支付后,非法浏览顾客账户余额,涉及2名消费者账户信息的泄露。

消费者应当注意保护个人银行卡信息和密码,刷卡时要对商家的POS机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如发现银行卡信息被盗,应当马上联系发卡行挂失银行卡。

4. 私自提高信用卡额度

一些商家私自提高顾客的信用卡额度,达到超过限额刷卡收费的目的。如某地一家美容院,将顾客的信用卡额度私自提高至15万,多次盗刷顾客账户,涉及金额高达20多万元。

消费者应当随时留意个人信用卡额度的变化,如发现额度异常增加,应当立即联系信用卡发卡行查询和申诉,同时报案处理。

总结

POS机违法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消费者应当在日常消费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有信誉的商家、核对交易信息、保护个人银行卡信息和密码,如发现异常,应当及时联系发卡行处理,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政府和银行机构也应当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及时查处,保障消费者权益。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