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为何集体缺席?京企为何爆冷?44家科创板受理企业全梳理

随着高涨的A股,万众瞩目的科创板受理企业已达44家。“独角兽”为何集体缺席?北京企业为何成冷门?入选企业都有哪些特色?
文/记者赵天宇编辑/吉菁菁
新媒体编辑/聂淑芳供图/视觉中国
采访专家:
布娜新(财经专栏作家、新三板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彭玲(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魏翔(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员副研究员)
随着制造业前景向好,中国股市正不断攀升。4月4日清明节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强势收报3246点,创下2018年5月以来的新高。而万众瞩目的股票市场上,光速推进的科创板也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
从2018年11月5日上交会上“科创板”的概念被提出,到2019年3月22日晚,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了首批科创板9家受理企业名单,截至4月4日,这个数字已经达到44家。
设立科创板和试点注册制改革初衷在于:更好发挥市场对科创企业的遴选作用,支持科技创新类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同时,伴随科创企业发展,也能让国内投资者享受新经济成长的红利。
▲科创板50万的开户门槛已经引发了衍生出的“垫资生意”。(图片来自《新京报》)
除了“试点注册制”“持续盈利不再是上市唯一指标”等不同于以往的标准备受关注,记者梳理这44家企业时,也注意到之前被广泛关注的“独角兽企业”均未入选;而在企业分布上,作为全国科创中心的北京,截止发稿前,总共只有6家企业入选,出人意料的成为科创板的“冷门地”。
不盈利也可入选科创板从去年11月5日科创板提出到首批申报企业公开,整个过程耗时只有130多天,推进的速度可谓“光速”。
实际上,早在2015年12月,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曾经推出过一个全名叫做“科技创新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板块,成立初衷是为支持“四新”企业的发展,不过此次上交所开放的“科创板”,是新设板块,这意味着,科创板属于股票市场的大范畴,实行公开发行、连续交易等基本制度,与俗称“新三板”的全国股转系统和俗称“四板”的各地股交中心有根本不同。
随着“双创”概念的深入人心以及越来越多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出现,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已经无法满足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导致不少科技创新型企业选择到香港乃至美国上市,小米便是典型的例子:2018年7月9日,小米正式在香港主板上市,但仅仅过了半年,市值就下跌2000亿元,有不少人因此评论“雷军是不是太着急了”。
▲小米在港交所上市半年市值下跌了2000亿元
要留下好企业、创新型企业,增强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就必须在确保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科创板因此应运而生。上交所方面也表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增强市场包容性,强化市场功能的一项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举措。
与现行的A股市场相比,科创板试点了“注册制”,申请上市的科创型企业,原则上只要满足其中之一就可以上市,与之前的创业板、中小板相比,是否盈利不再是企业入选与否的唯一标准。首批公开的9家企业当中,由于技术研发周期较长等原因,江苏企业和舰芯片亏损高达26亿,但依然成功入选。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赵锡军认为,不盈利的公司也能上市,这充分体现了改革带来的变化。大河创投合伙人李荣阁则认为,关注底层技术而非应用落地的科技创业公司很难在短时间内盈利,科创板采用注册制的方式,由资本给技术定价,可以使这类公司更容易获得资本的支持,团队也可以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研发中。
▲首批受理的9家企业名单
知名院士潘建伟担任股东按照证监会给出的行业分类显示,44家已获“准考证”的企业中,属于计算机通信业的有14家,专用设备制造业12家,软件信息技术业7家,医药制造业5家,互联网服务业2家,研究和试验发展1家,另有铁路船舶、仪器仪表及化学原料行业企业各1家。
具体到研发销售内容上,不难发现,12家从事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企业当中,涉足芯片研发或应用的企业占比接近7成,且大多集中在长三角区域,以上海企业为最多,数量达到5家,去年中兴事件之后,芯片行业受到广泛关注,也被认为是评判自主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企业实力上来看,第六批、第五批受理企业的技术实力相比第一批、第二批提升显著,例如第六批受理企业当中,青岛海尔生物打破了国外垄断,获得行业内唯一“国家科技进步奖”;创鑫激光国内市场占有率12%,市场销售额国内排名第二。
也有不少企业的业务主线涉及人工智能和智能通信行业,例如做量子通信安徽科大国盾和做人脸识别的虹软算法等;主营猪瘟疫苗的武汉科前生物也成功入选,这或许与前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非洲猪瘟”事件有密切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入选企业科大国盾的股东为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潘建伟,科大国盾也是安徽唯一一家入选科创版的企业,科大国盾和2017年深陷“恐吓门”的九州量子公司有密切的资本关系。
“独角兽”企业集体缺席不过,略显遗憾的是,之前被认为会试水科创板的超级独角兽企业,例如蚂蚁金服,借贷宝等,目前来看依然踪影全无,呈现集体缺席的局面,这与之前预测的有一定差距,导致不少网友失望的认为“含金量还不够高”。
2017年,科技部曾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知名十大独角兽有蚂蚁金服、滴滴出行、小米(已上港股)、阿里云、美团(已上港股)、宁德时代(已上A股)、今日头条、菜鸟网络、陆金所、借贷宝。其中蚂蚁金服估值已达1500亿美金,今日头条(字节跳动)一家企业,估值就高达750亿美金。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过‘三个面向’,因此科创板主要面向的还是真正的高精尖企业,真正拥有‘金刚钻’的企业,超级独角兽的优势更多体现在市值和估价上。”财经专栏作家,新三板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布娜新对记者说,目前受理企业尽管已经有40多家,但总体来看样本量还很少,即便超级独角兽企业缺席,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北京入选企业落后沪苏粤在44家企业分布上,地域特征十分明显,大多集中在沿海城市,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居多:其中,上海数量最多,达到了11家。其次是广东和江苏,各有7家企业;北京共6家;浙江4家。北上广深+长三角的企业总共有35家,占比接近80%。其余省市的情况为,湖北、福建、山东各2家,四川、安徽、天津、黑龙江各有1家。
从今年3月“中国科创企业TOP100”榜单数据来看,北京以38家企业独占鳌头,上海则以22家紧随其后。北京的38家企业当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及互联网等多行业都有涉及,是产业业态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更是有较大领先优势。
然而,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在首批获准入市的9家企业当中,并没有出现北京企业的影子,目前44家获准入市的企业当中,来自北京的企业只有6家,这与38家入榜“科创TOP100”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北京为何成了科创板的“冷门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员副研究员魏翔分析认为,这与北京目前城市定位和营商环境都有关系,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拥有全国最好的产业布局、丰富的科研和人才储备,这让北京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也让北京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
魏翔解释说,科创板企业少并不代表北京科创企业真实实力不强,相反这更说明北京在这方面产业水平较高,并不需要通过进入科创板来获得融资,而是瞄准A股市场更高的目标。“另一方面,目前科创版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加入科创版意味着更严格的监管和企业审核,并不一定符合所有企业的利益。”
布娜新则认为,科创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位置高于其他版块,企业质量肯定要“高精尖”,在这方面,北京的企业位居全国前列,也是未来支持科创板发展的主力区,任何证券市场也不会错过北京,因此受理企业只能说明符合标准,还需要市场给予最终确认才可以。
遥感公司成京津冀首家入选企业在3月27日公布的第二批入市科创板企业当中,来自北京的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空间)上榜,这是北京地区首家获准入市科创板的企业,也是京津冀地区首家企业。
▲(图片来自《新京报》)
说起世纪空间,普通公众或许并不知情甚至有些陌生,但说起著名的“北京二号”高分辨遥感卫星,很多人一定会有印象,这是我国在民用航天领域,核准的第一个商业化建设座项目,而这颗卫星的运控方就是世纪空间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世纪空间是中国第一家与国际技术领先卫星系统研建机构合作,并自主拥有和独立运控商用遥感卫星系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为基于自主运控自有遥感卫星的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及销售和空间信息综合应用服务。
“二十一世纪是比较早做遥感产业化应用的大公司,在业内可以说是领头羊地位”,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彭玲博士告诉记者,除了产业布局早、技术水平领先以外,世纪空间也获得了不少政府层面的资助,作为首家北京企业入选创业板,应该说是实至名归的。
唯一研究性企业入选从4月3日晚公布的第七批名单来看,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为第一家“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的科创板申报企业。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美迪西是一家专业的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企业,主要为相关医药企业的新药研发提供药物探索与发现、药学研究、临床前研究等全方位服务。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32364万元,同比增长超过30%,归母净利润5898万元,增长近47%。
警惕“伪科技公司”上科创板目前,已经有44家企业获得科创板“准考证”。随着科创板的加速审批,科创板的申报竞赛逐渐掀起高潮。怎样才能让真正拥有硬核科技的公司上科创板,防止伪科技公司?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认为,科创板的关键词应该是“创新”,因此也应该鼓励各行各业的创新型企业登陆科创板,而不仅仅局限在国家处于战略考虑重点关注的六大产业里。
在目前的入选企业中,也有一些企业因为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或科研投入比重较低而受到外界质疑,认为有“虚假科创”之嫌,例如北京木瓜移动,不仅主要业务为“海外广告营销”,且投入研发比例仅为0.71%,与公司对外宣传“超过50%的员工是研发技术人员,每年约40%的费用支出投向研发领域”严重不符,这样尴尬的数据,在44家企业当中位列倒数第一。
附:44家企业名单和主营业务
第七批:
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研究和试验发展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专用设备制造
恒安嘉新(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乐鑫科技(上海):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北京龙软科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成都苑东生物制药:医药制造
广东紫晶信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第六批:
上海申联生物:专业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深圳创鑫激光:从事光纤激光器及核心光学器件的生产销售,目前国内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二
苏州天准科技:精密测量仪器等工业视觉装备
青岛海尔生物:提供生物医疗低温存储产品
上海晶丰明源:电源管理驱动类芯片的研发半导体
上海聚辰半导体股份:芯片
第五批:
上海澜起科技:芯片
上海优刻德科技:互联网云平台
苏州博众精工:精密工业仪器制造,工业自动化
第四批:
深圳传音控股:手机制造销售
天津赛诺医疗:医药
上海安集微电子:集成电路设备制造
哈尔滨新光光电:光电产品
杭州当虹科技:智能视频4K
上海中微半导体:半导体设备
北京木瓜移动:出海大数据营销产业
北京交控科技:交通设备信号控制
北京中科星图:智慧地球大数据服务
第三批:
福建福光:光学镜头销售
杭州鸿泉:智能辅助设备
第二批:
深圳光峰科技:全球领先激光显示科技企业
安徽科大国盾:量子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
微芯生物:主要面向肿瘤、代谢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三大领域进行新药研制
贝斯达医疗: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虹软科技:视觉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智能手机行业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拥有自主运控遥感卫星
华兴源创:工业自动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特宝生物:从事重组蛋白质及其长效修饰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
第一批:
武汉科前生物:猪用疫苗龙头
武汉安瀚科技:自主研发“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并实现商业化。
宁波容百: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江苏天奈科技:全球最大碳纳米管制造商之一,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销售额及出货量均稳居国内首位。
广东利元亨: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锂电池、汽车零部件、精密电子、安防等行业提供高端装备和工厂自动化解决方案。
江苏北人:提供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
苏州和舰芯片:事集成电路制造环节中的晶圆代工业务
上海晶晨半导体:无晶圆厂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专门从事集成电路研发设计
山东睿创微纳: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与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技术开发的集成电路芯片企业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转发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阅读更多权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动,请下载“科学加”客户端。苹果用户可以在Appstore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安卓用户可以在应用宝、360手机助手、豌豆荚、华为、小米等应用市场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