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造业计划”引领余杭工业投资蹄疾步稳

“新制造业计划”引领余杭工业投资蹄疾步稳

近日,从余杭区经济和信息化局传来令人鼓舞的消息,今年1-10月,余杭区完成工业投资82.94亿元,增幅7.1%,较三季度提升4.8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平均3.2个百分点,总体呈现增速逐步回升、投资质量提升、项目带动上升的积极态势。

春风动力年产5万台动力机车建设项目现场

老板电器吸油烟机面板钣金自动成型线

重点平台投资增速逐步回升

重点行业投资趋势向稳向好

从余杭区域看,重点平台投资增速逐步回升。其中临平新城、良渚新城保持100%以上增长,增长趋势稳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呈现逐步回升趋势。从行业看,重点行业投资趋势向稳向好。今年1-10月,余杭区完成制造业投资73.87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工业投资比重89.0%,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制造业各行业中,余杭区重点鼓励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纺织业(时尚)、通用设备制造和专用设备制造业(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投资呈现良好态势,增速分别为1389.7%、88.5%、81.3%、63.0%和38.2%。从项目看,重点项目投资带动作用明显。今年1-10月,余杭区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23个,完成投资34.75亿元,项目数量为历年最多。其中,新开工5亿元以上项目8个。杭州临平新城科创发展有限公司年组装2万套数字设备、浙江网易严选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台智能生活家电、杭州豪悦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成为工业投资新锐力量。

建“三张清单”、盯“三张报表”、强“三个保障”

经信部门全方位抓项目促投资

近期以来,余杭区经信局紧紧围绕“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尽快推进、建成项目尽快见效”要求,通过建立“三张清单”、紧盯“三张报表”、强化“三个保障”,大力抓项目促投资。

聚焦“三张清单”抓投资。强化对工业主平台的考核,提升各平台、镇街工业投资工作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一是聚焦目标清单。按照工业投资增幅年度目标任务,将目标任务逐一分解到各平台、镇街,建立目标清单,强化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确保完成年度工业投资目标任务。二是聚焦责任清单。成立专项督查组,定期开展督查,查短板、求突破,确保工业项目储备、开工、建设和入库等工作抓到实处。三是聚焦任务清单。坚持定期召开工业投资工作研判会,梳理项目推进的重难点问题,并建立问题台账和任务清单,通过上下联动,合力破解项目推进中的问题,有效促进工业投资。

紧盯“三张报表”抓投资。扎实做好从谋划招商、签约落地、前期办理、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全生命周期的项目服务,抓实抓细工业投资。

一是紧盯项目开工表。全面梳理工业用地出让项目、技改备案项目,制定并按月跟踪2019年工业投资项目表,抓项目开工,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重点跟踪12宗已到约定动工时间但尚未开工的项目,通过督查通报等形式,加大供而未动土地清理力度。

二是紧盯项目推进表。落实专人跟踪23个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工业投资项目,定期了解项目实施情况,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三是紧盯项目竣工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用地出让及批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严格落实土地出让合同违约责任追究的通知》,在原有的履约保证金制度、工业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基础上,建立并实施工业出让用地退出机制,明确已供未动工业用地、已开发的存量低效工业用地的退出流程和补偿标准,强化项目推进全过程管控,通过必要时追究违约责任,倒逼业主增强履约意识,切实推动工业项目落地。

强化“三个保障”抓投资。对照省、市、区及产业政策,梳理《余杭区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最大力度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企业投资信心。

一是强化空间保障。开展工业用地现状梳理及工业园余杭区提质扩潜研究,设立工业用地红线,实行“改一补一”“先补后占”,确保全余杭区工业用地总量不减少;明确每年新出让的工业用地占年度出让土地比例目标,加强工业用地价格动态管控,在“招拍挂”环节落实工业用地差别化价格政策,促进工业用地增量;鼓励企业开展“零土地”技术改造和厂房改造,提升工业用地容积率,提高工业用地使用质量。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减负政策,做到“应减尽减、应享尽享”;明确企业工业投资项目市区两级财政补助政策就高享受,加快政策落地速度,优化政策兑现流程,加快形成完善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扶持体系;加强金融要素支撑,做大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完善对列入省市级制造业重点项目的跟投机制,以及创新创业项目在社会风投介入后的跟投机制,形成“政府基金+社会资本”的产业基金群。

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把引进和培养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多层次人才发展队伍。完善人才安家补助、租赁补贴、购房补贴、人才公寓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优化子女教育等生活环境配套。

对当前工业投资再分析、再谋划、再部署

项目提速、服务提效多管齐下

10月8日,余杭区召开了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大会,吹响了加快推进新时代余杭制造业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的冲锋号。为此,余杭区经信局对当前我余杭区工业投资进行再分析、再谋划、再部署。接下来,该局将以“新制造业计划”为引领,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集中力量全力攻坚,推进落实促进工业投资的各项举措,冲刺四季度,实现“全年红”,为实现“新制造业计划”各项目标打下基础。

狠抓项目推进促投资,做到任务再部署、责任再明确、举措再细化。

一是新建项目抓开工。对新建项目,进一步明确项目开工时间节点,排定攻坚计划,抓紧项目前期工作,力促项目尽早开工、加快建设。特别是对于已供未动项目,进行全面排摸梳理,抓紧协调、力促开工。

二是在建项目抓进度。进一步加大在建项目监测跟踪力度,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缩短工业投资完成时限,促进投资项目早投产、早见效。适时开展工业投资进度大督查、大比拼,找差距补短板,找症结解难题,督促各地采取措施加快项目推进。

三是既有企业抓技改。对余杭区技改项目进行再排摸、再梳理,研究制订针对性举措,积极鼓励余杭区内企业开展多层次技改活动,力促技改投资有效增长。

狠抓项目储备促投资。着力谋划、招引、储备一批“大、好、高”项目,为工业项目推进、工业投资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抓增量项目招引落地。立足制造业招商,深化与“36氪”等招商平台的合作,加强与余杭区内制造业龙头企业联系,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强化行业招商、以商引商,坚持精准选商、精准招商,将有限的资源向优势项目倾斜。

二是抓签约项目落实落地。紧盯“双集中”项目及当年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围绕这些项目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开辟工业用地出让、技改项目备案等审批环节绿色通道,以“店小二”式精准化、常态化的协调服务,确保招商签约项目尽早落地、尽早开工。

三是抓存量项目培育发展。有针对性梳理、关注辖余杭区内重点骨干企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用地需求企业的发展动态,建立余杭区域项目转移承接机制。

狠抓服务提效促投资。建立健全部门协作、余杭区镇联动的工业投资推进长效机制,强化项目跟踪、全程服务,健全部门会商机制。依托“亲清直通车”“亲企办”等平台载体,构建政府服务企业“双向互通”信息平台,及时解决企业在项目推进、工业投资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在工商注册、土地摘牌、项目备案等重点阶段加强指导服务。

与此同时,加快政策兑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在《余杭余杭区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事前、事中补助,缓解企业项目投资过程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原标题:《“新制造业计划”引领余杭工业投资蹄疾步稳》作者:记者组稿/徐赣鹰编辑:金子)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