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好人”候选人公示,看看有你认识的吗?

助人为乐类
●蒋沁霖,男,1948年2月出生,杏林保安堂大夫。他慈心贵德,医者仁心,带着使命感与同情心为患者祛除病痛。他乐善好施,无私奉献,从医50多年来,接诊量突破60万人次,义诊2万多人次,为病人节省医疗费300多万元。他数十年如一日,慰问资助敬老院孤寡老人和福利院儿童,共捐赠物资40余万元,仅2017年9月一次性捐赠价值12万元物品,还常年坚持捐资助学并为学校捐赠价值30余万元的书籍,备受百姓敬重。
●李德宝,男,1962年8月出生,火花街道居民。他热心社区事务,把“大家”当“小家”,哪家的房子漏水,哪家的水管坏了,哪家的电灯不亮,哪户要搬家,都喜欢找他帮忙;哪家夫妻、婆媳吵架吵得厉害,他总想着法子调和。他还是小区的文明劝导员、监督员、巡逻员,他将“大家的事儿就是自己的事儿”这种理念坚持始终,并潜移默化影响了更多的居民,在小区里发挥着凝心聚气、睦邻亲善、润滑磨合的作用。
●李晓龙,男,1969年2月出生,邳州市运河街道李口社区居民。他曾是一名下岗职工,自主创业成功后,于1996年投资5万元在家乡建起全国首家青年科技园,将经营收入几乎全部用于拥军扶贫。1998年南方洪水泛滥,他向灾区捐款捐物10余次,共计3.5万元,收到国家民政部的感谢信;20多年来,他先后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价值300多万元。他还在邳州和苏州两地成立拥军学雷锋车队,免费为革命老兵、残疾人及其他弱势群体提供出行方便。他曾获邳州市优秀供销员、徐州市双十佳先进个人、江苏省首届关心国防十佳公民、全国助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谭秀琪,女,1940年出生,杏山花园居民。古稀老人发挥余热,利用自己掌握的传统手艺,无偿为社区儿童制作棉衣。20多年来,她共为社区居民做棉衣1000余套。无论小区里谁家有事,她总会伸出援手,她还与红十字会签订协议,离世后将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
●盛喜,男,1970年9月出生,永安街道办事处居民。盛喜十年来坚持为失学儿童捐款、为社区困难家庭募捐、为因病致贫的家庭献爱心。刚刚搬到湖光山色小区的那一年中秋节,他自筹1万余元为已上房业主送去了月饼、色拉油、挂面等物品,春节时又购买了3000盆吊兰和绿萝送给小区业主,每逢节日都会给社区困难人员和残疾人送去温暖,组织社区业主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为社区建设出一份力。
●王苏珍,女,1931年7月出生,锦绣嘉园居民。近二十年来,她坚持参与环保事业、宣传环保理念,利用节假日在云龙公园等景点的人口密集处向游客传递环保理念和文明建议,并义务捡拾垃圾,维护环境整洁。她不但自己成为民间环保志愿者组织“绿色之家”的成员,还积极带动家人参与环保事业。她曾在世界环保日自费购买1万多个环保布袋送给居民和过往行人,2006年植树节还发动全家捐款购买树苗108棵,为徐州市绿色环保事业作出了贡献。
●王文灿,男,1937年出生,和平街道居民。老人是一名退伍老兵,年轻时献身国防事业,退休后他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自己离世后捐献出遗体供医学科学研究使用。他的想法一开始遭到妻子、儿女的反对。经过十多年耐心的思想工作,终于获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通过社区、媒体的帮助,近日,老人与泉山区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献申请书,如愿以偿。
●王勇,男,睢宁县睢城镇北陵社区居民。2007年,他成立“睢宁义工联志愿者协会”,先后组织开展爱心公益行动百余次,常年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志愿者陪护孤寡老人,先后资助20余户特困家庭和30多位重病患者,连续多年为脑瘫儿童群体举办“爱心春晚”,积极为村级小学捐建“爱心图书室”,资助贫困学子,关爱特困家庭,发起“寒冬暖衣”冬季送温暖活动,为西南旱灾、汶川地震等灾区捐资捐物,开展“志愿者服务进社区”等公益行动。
●杨笑,男,1992年4月出生,徐工科技铲运机械事业部员工。25岁的杨笑,已有7年无偿献血史,累计献血超过3000毫升。2013年,他在无偿献血时签下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书。2016年3月31日,他接到红十字会电话,询问是否愿意为一名13岁的小女孩捐献造血干细胞,杨笑当场表示同意。一周后,配型成功,全面体检后,两人指标完全匹配。2016年8月19日,杨笑在徐医附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造血干细胞被送往苏州,为一位陌生的女孩送去生命的希望。
●杨雪松,男,1979年出生,贾汪区青山泉中学教师。他热爱教育,支教偏远农村中学;他热心公益,无偿献血,积极做志愿者,10多年来共献血63次,他的亲人、同事和学生中的许多人受他的影响也加入了无偿献血的大军;他捐助过近百位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做的只是一些小事,现在很多人都在做,而且比我做得更好。”2014年,杨雪松当选“第二届感动徐州教育人物”。
●张凯,男,1941年出生,泉山区和平西巷居民。2007年3月5日,张凯发起成立了和平街道黄河老年骑游志愿者服务大队,10年多来,他带领骑游队积极参加全国、省、市骑游活动,全力支持社会公益事业,骑游一路、宣传一路,骑游队年平均志愿服务时间达数百个小时,骑游宣传上万公里,每年参与人数超过二百人,常年活动在公益宣传第一线。张凯带领骑游队志愿者积极支持文明城市创建,节假日到景点、公交场站向广大市民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相关知识,并捡拾杂物、劝导不文明行为,传播文明知识。
●张吉刚,男,1973年出生,云龙区民怡园社区居民。退伍后,他自主创业、服务社区、热心公益、回报社会,2008年5月加入中华骨髓库,2016年1月19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2016年徐州市首个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者。
见义勇为类
●姜宗福,男,1970年4月出生,新沂市高流镇高流村村民。2017年9月17日,姜宗福在骑车经过高流镇高双路时,看见骆青河里有两个小孩落入水中并苦苦挣扎。姜宗福毫不犹豫地纵身从4米多高的高台上跳入河中,经过一番努力,成功把两个孩子托举出水面。因为营救及时,两个小孩只是受到惊吓,并无生命危险,姜宗福腿部却出现多处骨折。
●聂学忠,男,1980年出生,贾汪区青山泉镇居民。2017年2月25日,冷空气来袭。去镇里办事的聂学忠途经子姚河,听到落水儿童呼救声,来不及脱下身上厚重的棉衣,就纵身跳进冰凉刺骨的河水中,经过十几分钟的摸索,将孩子从河底抱起,拼劲全身力气救上了岸。由于施救及时,孩子慢慢醒了过来,见孩子无生命危险,浑身湿透的聂学忠悄然离开。
●吴世成,男,1969年2月出生,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庄镇来安村村民。2017年5月1日早上约七时许,吴世成准备去地里干活,途中看见一老妇人跳入河塘内轻生。当时,水已没到老妇人脖颈,只有头部露在水面上,情况非常危急。吴世成急忙跳入河中,先用右手托住老妇人肩膀,让老妇人的头保持在水面之上,便于呼吸;然后抓住老妇人的后衣领,尝试将其拉上岸,可是老妇人不配合施救,不停挣扎。恰在此时,本村村民靖广新、靖大春两人路过,吴世成急忙喊他俩帮忙,在三人的相互配合下,老妇人最终获救。
●姚绍军,男,1955年出生,新沂市布尔玛花卉有限公司职工。2017年1月11日傍晚,姚绍军在回家途中偶遇两个孩子落水。冰冷的冬季,老人顾不得冰冷的脏水、脚不触底的深沟,毅然跳下去将两个孩子救起,并将他们送回家中。在此之前,姚绍军老人还分别救过三个落水儿童。老人的义举在当地传为佳话。
●袁兆好,男,1976年出生,睢宁县李集镇中心医院医生。2017年2月7日,大周村16组一位老人骑三轮车时不慎滑落臭水塘内,袁医生带领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抵达事故现场。他立刻疏散周围人群,保持空气通畅,随后将老人翻身至仰卧位,并轻置于岸边平地上,老人浑身湿透,散发着水塘里的恶臭味,嘴巴处不断有浑浊物排出。当时条件恶劣,没有吸痰器,袁医生为了挽救老人的生命,徒手将他嘴里的污物掏出来,并嘴对嘴进行人工呼吸,最终老人抢救成功。
●周金领,男,1972年出生,河南省虞城县人,泉山区福泉浴池搓澡工。2016年10月28日,一名女子跳进故黄河轻生,冰冷的河水迅速淹没了她。紧急关头,周金领奋不顾身跳进河里,将轻生女子救上岸。周金领的事迹经《都市晨报》报道后,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网、网易新闻、大河报、商丘日报等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进行了转发,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多次赴徐州进行跟踪报道,其事迹在徐州、商丘市民中引发热议,他被誉为“最美搓澡工”。
●张敬车,男,1955年7月出生,铜山区三堡街道胜阳村村民。2016年10月5日早8时左右,张敬车路经铜山区棠张镇,发现有母子三人落水,张敬车二话没说,跳入河中救人,并且在把三人救上岸后,运用掌握的急救知识,将处于昏迷状态的落水者救醒,此后,他默默离开现场。后被救母子通过各方打听找到恩人,特意到张敬车家中表示感谢,此时,村民才知道了他的义举。
●张久如,男,1947年出生,睢宁县古邳镇湖东村王沟组村民,乡村环卫工。两年前,他因为恶性肿瘤截去了左臂。2017年3月4日,张久如在危机时刻跳进冰冷的池塘,用仅剩的右臂将7岁落水儿童救上岸。
●朱晓龙、蒋振国,男,1988年8月出生、1982年12月出生,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员工。2017年9月26日下午3时许,在明珠路和苏堤南路交叉口,一醉酒男子骑电动车闯红灯撞倒一名女士后,不仅没有救助伤者,反而辱骂和追打围观群众。朱晓龙、蒋振国挺身而出,奋力阻拦该男子行凶。该男子穷凶极恶,以电动车钥匙尖头朝外作凶器,向他们两人猛刺。朱晓龙、蒋振国两人均多处受伤,鲜血染红衣物,但却毫不退缩,将凶徒制服,交给赶来的民警。
●郑营营,男,1984年出生,贾汪区青年舞蹈艺术学校教师。2017年5月15日,郑营营驾车路遇急病患儿,主动驾车送患儿母子前往医院。为节省时间,他连闯两个红灯将患儿母子送达医院,由于护送和抢救及时,孩子很快脱离了生命危险。随后,郑营营自己主动接受交通违章处罚。
诚实守信类
●郭红,女,1971年8月出生,鼓楼区和谐敬养院院长。2010年,郭红创办了鼓楼区环城街道办事处和谐敬养院,承接了社区100多位空巢、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工作,2014年她接收辖区近260名残疾人员,给他们送去日间照料和家政服务。经过她的努力,敬老院被省残联命名为“残疾人心连心托养机构”省级示范单位,她本人先后被评为“巾帼创业先进个人”、鼓楼区“优秀创业领军人物”。
●郭飞,男,1970年出生,新沂市双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董事长。10多年来,每逢节假日郭飞都带着物品到部队、光荣院去拥军,花费资金近100万元。2009年,他创办了江苏第一家以军人和军属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学校对每年退役的部队士兵免费培训,并且优先录用退伍军人为驾校教练员,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他先后减免了千余名现役和复转军人的学费,还拿出10多万元帮助军烈属排忧解难,为20多名有驾驶特长的退伍战士提供工作岗位。
●李红星,男,1977年出生,新沂市窑湾镇个体户。李红星经过十多年的艰辛打拼创建了江苏尚鸣水产科技养殖有限公司。致富后,他不忘回报社会,近10年来先后拿出100多万元用于关爱敬老院老人、帮扶困难大学生、支持地震灾区、救助病残家庭等社会公益事业,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其事迹被中国人民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日报网、江苏文明网及徐州日报、扬子晚报等媒体报道。
●李林,男,1990年1月出生,徐州汇尔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秉持诚信为民经营理念,企业于2010年成功入驻天猫商城开设“汇尔康食品专营店”,推广销售徐州地域特色商品。2015年3月,他创立运营“京东·中国特产徐州馆”。2017年,他当选为鼓楼区第九届政协委员、鼓楼区工商联合会(总商会)委员,其经营企业先后获得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单位、徐州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徐州市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刘继忠,男,1949年出生,铜山区伊庄镇吕梁村人,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绿化荒山的“当代愚公”刘开田的儿子。父亲在世时,刘继忠跟着老父亲上山栽树,一干就是3年,将600亩荒山变成了青山。父亲去世后,亲朋好友来劝刘继忠,不要看管山林了,那里离家10几里远,生活不方便,也没有经济收入。刘继忠坚定地说:“我不能放弃父亲坚守30年的青山”。埋葬父亲后,他毅然搬到山上那间父亲曾经住过的房子里,吃住在山上,接过父亲的大旗,坚守青山,无怨无悔。
●庞浩,男,1985年出生,邳州市赵墩镇人。今年9月1日,庞浩收到微信转账80万元,经查实,是家住海门市四甲镇的杨先生一不小心,将这笔巨款误打到他的账户。庞浩二话不说,爽快将巨款退回,并谢绝了杨先生的酬谢。
●滕义松,男,1975年8月生,徐州南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滕义松秉承诚信经营理念,公司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国家3C认证,产品在定价及报价中遵循诚信原则,定价公开、公平,赢得了市场和广大客户的好评。公司生产的“南普”牌电机先后被评为“徐州市名牌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徐州知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公司现有员工520人,安置就业残疾人10余人。
●郏尚辉,男,1979年出生,丰县顺丰快递公司员工。2017年2月21日晚,郏尚辉在离公司不远的地方发现一个钱包,内有现金6000多元、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证件。当时天上下着大雪,寒风刺骨,他在原地等待了半个多小时仍没有等到失主,最后决定把钱包送到派出所,派出所工作人员通过钱包里的证件联系到了失主。2月27日,失主送来了一面锦旗,当失主拿出红包感谢他时,郏尚辉婉拒了。他说:“锦旗我就收下了,红包我可不能要,因为拾金不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
●张倩,女,1986年出生,贾汪农行老矿支行行长。作为网点第一客户经理,她秉承“真诚沟通、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切实为客户解难事、办实事。2016年4月,得知客户李某有电子承兑汇票接收方面的困难,且出票方也不会操作,客户非常着急。张倩二话没说,自己开车跑到徐州出票方那里教客户如何操作,然后回到接收方这边又教客户操作,帮助客户解决了问题,也赢得了客户的认可。2016年9月-10月,张倩带领团队6次深入贾汪新城区某大型超市特约商户,持续跟进客户,客户最终被她们的真诚打动,成功安装POS机具,并就下一个连锁店达成合作共识。她先后荣获省分行“百佳女员工”和市分行“青年岗位能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敬业奉献类
●力德怀,男,1970年3月出生,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一大队大队长。从警20多年,他在每一个领域都把自己炼成了专家,人称“铁胆勇为多面手”。2016年,力德怀再创佳绩:挂牌督办案件数量、卷烟打假绩效、案查比武竞赛、案查绩效考核均列全省第一。2017年,他荣获第六届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刘杰,女,1973年10月出生,大马路小学教师。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她无私奉献,积极帮助青年教师成长。2009年,她建立“秋雨桐”网站,把自己对教育和生活的认识、理解、所思所感,把学生们的心声、成果以及家长们的要求、感受通过网络传达出去,截至目前,“秋雨桐”网站已经发表文章2728篇,回复4851条,点击61万余次。2014年4月,刘杰名师工作室建立了“自主成长团队”。
●李军,男,1970年出生,新沂市新安派出所民警。自1991年从部队复员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他25年扎根基层一线,每年出差的日子超过200天,最短一次也要十几天,有时几乎一个月都在外面出差办案。2016年10月22日凌晨两点,刚从北京出差15天回到派出所的李军,拖着疲惫的身躯,又值了一天的班。同事们看他脸色不好,想让他休息一天,可是他说:“所里人手本来就不够,我不能拖后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0月23日上午8点,值班民警看到李军脸色发白,昏倒在床上,经医院确诊,李军脑干出血,至今还在医院救护昏迷未醒。
●刘尧飞,男,1979年8月出生,邳州开发区科技发展局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他牢固树立“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理念,积极投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线,深入研究产业、促进项目建设,重点参与开发区、化工产业集聚区区域环评、搬迁环评和国家级开发区创建工作。他负责的开发区品牌创建工作,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等共计13项省级和国家级荣誉。他被授予邳州市拔尖人才、邳州市劳动模范、邳州市十佳文明职工、“最美邳州人”等荣誉称号。
●李自,女,1973年6月出生,新沂市万顺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女子高空保洁队队长。李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自从2001年从事家政保洁服务工作以来,她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熟练掌握了家政保洁的工作技能,成为徐州及周边区域获得高空保洁资质的第一位女性。她自创了“弧面清洁刮刀”等三种异型墙面清洗专用工具,在业内得到推广应用。2015年。她被授予“徐州市家庭服务业十佳能手”称号,2016年被授予“新沂市十佳文明职工”称号。
●侯瑞淑,女,1968年出生,丰县华山镇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侯瑞淑多年来把爱心献给全体学生,成为孩子们心中喜爱的老师、最受欢迎的少先大队辅导员。她以绿色少年科学院、红领巾小记者团为依托,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科技实践和科技传播活动,为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服务。她依托农村教育资源、嫁接乡土文化,大胆实践探索,通过“访党、读党、宣党”系列活动,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她特别关爱孤儿、特困生和留守儿童,使许多面临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孙绪峰,男,41岁,中共党员,丰县王沟镇单楼卫生院医生。他指导村级卫生室管理高血压病人3886例,糖尿病病人706例;对每一份村管患者档案逐审核查,并定期下村指导和不定期随访;3年来,他直接参与老年人体检累计1.5万人次。2017年9月8日,他作为江苏唯一一名基层乡村医生,被中国医师协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联合授予“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
●谭英刚,男,1973年2月出生,邳州市远通公交公司司机。2017年3月16日下午,谭英刚驾驶C2T650公交车环线行驶,到达北立交桥时突感心脏不适。由于镇北一路车流、人流密集,他强忍痛苦,驾驶公交车通过一座立交桥、两道红灯,穿过车流人流交错的复杂路段,将公交车安全停靠在下一个站台上。车子刚停下,他瞬间倒了下去。他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成功维护了车上几十名乘客的生命安全。其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后,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
●王玲,女,1971年6月出生,泉山区屯里社区保育员。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十余年来把寄养在家中的4名孤残儿童当作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精心呵护,全心全意为孤残儿童服务,不仅在孤残儿童心中树起慈母般的形象,而且得到了徐州市福利院员工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张峰,男,1975年10月出生,中国蓝天救援队丰县组组长。为让蓝天救援队丰县组能及时接到救援任务,他将蓝天救援全国电话及本人的手机号码在丰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进行了报备。一旦接到任务,张峰立即在微信群发出通知,迅速集结队员,安排专人拉运救援装备,直奔灾难现场。他除了参加丰县救援活动外,还参与沛县、邳州、微山、淮安等地的各种灾害事故救援行动,减少了因灾害和事故造成的财产和生命损失。
●张含振,男,1973出生,沛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从警近20年来,张含振先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00余人。这些成绩缘于张含振的“强迫症”——不管是民生盗窃还是刑事重案,只要接手,他就废寝忘食、不破不休,用他自己的话说“案件不破,总感觉心里有块石头悬着,那种滋味别提多难受了”。2008年因打黑工作突出,他被授予首届“感动沛县”十佳新闻人物。2016年,他被江苏省公安厅表彰个人二等功,被徐州市公安局分别授予“十大铁军卫士”“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张岩,男,1978年出生,中共党员,市环境卫生管理处雁群生活垃圾填埋场场长。他在基层一干就是十几年,每天和垃圾打交道,不怕脏、不怕累,始终坚持“脏了我一个、洁净千万家”的环卫精神,每天早来晚走,保质保量完成垃圾填埋作业任务和机械的维修保养。一次,在指挥操作渣土装卸运输时,不慎摔断锁骨,仍然忍痛硬撑了三天。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全国优秀环卫工人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类
●杜凤举,女,1972年10月出生,贾汪区汴塘镇汴东村村民。丈夫外出打工,她用单薄的臂膀撑起整个家庭,既要照顾年过80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婆婆,又要抚养3个年幼的孩子,同时利用空闲时间烙煎饼补贴家用。杜凤举几年如一日,每天为老人洗脸、做饭、洗衣服,从不嫌脏喊累。夏天天气炎热,她每天给老人擦洗身子,以免生褥疮;冬天天冷,她经常推着老人出去晒太阳。老人生病住院时,她倾尽全力为他们治病,在老人身上花钱她从不心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两位老人容光满面,心情舒畅。
●郭德友,男,1951年5月出生,泉山区庞庄街道张小楼社区居民。他用自己的双肩担负起自己父母和岳母的晚年生活,无微不至照顾老人,让他们安然走完生命的旅程。2012年妻子又患上了脑瘤,治疗后留下严重后遗症,导致半身不遂生活无法自理。严重的病情和治疗的痛苦使妻子几乎失去生活信念,他用真情感动着妻子,多年来陪伴妻子治病,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
●刘其云,女,1955年1月出生,鼓楼区徐矿城社区居民。29年来她尽心尽力照顾着双目失明、卧床不起的弟弟和年迈的母亲,10000多个日日夜夜,她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无悔付出,她的事迹在社区群众中传为佳话。
●马文英,女,1948年出生,云龙区大龙湖街道赵武村村民。丈夫重病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马文英二十年如一日,喂饭喂药,端屎端尿,不离不弃,陪伴丈夫走过了艰难的人生道路。她用无私的爱唤起丈夫生活的信心,用勤奋的双手挑起家庭的重担,给了丈夫一个完整的家。
●彭德文,男,1963年9月出生,邳州市德文学校校长。为解决周边地区留守儿童的上学难问题,2014年,民营企业家彭德文投资2000万元创办了德文学校。彭德文对困难学生减免学杂费,给予生活补助,帮助他们顺利学习,健康成长。更值得称道的是,彭德文不仅热心家乡教育,还心系公益事业。他经常去看望敬老院里的老人,把那里的老人都当亲人一样去对待,长期捐款捐物,播洒爱心,温暖社会。十几年来,他为敬老院捐助数百万元,先后被授予邳州市十佳孝老爱亲模范、徐州市敬老模范户等荣誉称号。
●戚广华,女,1952年出生,碧水湾小区居民。她悉心照顾公公、婆婆十余载,无怨无悔。婆婆去世后,2010年80多岁的公公又卧床不起,所有的吃喝拉撒全靠戚广华一人来伺候。由于老人双手抖动厉害,无法正常吃饭。每次到吃饭时,戚广华要一勺勺喂老人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现在,老人皮肤光鲜,衣着整洁,全身没有一个褥疮。
●孙亚男,女,1958年11月出生,民安社区居民。10年前,孙亚男的丈夫突发脑溢血,入院治疗多日未能康复。为让丈夫重新站起来,孙亚男每天按照医生给的营养食谱,变着花样给丈夫做饭,一点一点地喂进他无法咬合的嘴里。在孙亚男的精心照顾下,丈夫的病情开始有所好转,慢慢地能站起来了。个头不高的孙亚男,经常搀扶着丈夫或推着轮椅,让丈夫到户外活动。为了给丈夫减轻疼痛,只要有空,孙亚男就给丈夫做全身按摩,疏通血脉。功夫不负有心人,丈夫终于能够自己扶着椅子或拄着拐杖行走了。
●吴晓茹,女,1963年出生,煤机厂退休工人。12年来,她照顾失明的丈夫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小姑子,无怨无悔。2004年,吴晓茹丈夫因病失明,生活无法自理,公公、小姑子也因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婆婆也住进医院,吴晓茹没有退缩、没有抱怨,每天起早睡晚,家里医院两头跑,抽出时间还要去看望小姑子。照顾亲人的间隙,吴晓茹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舞蹈,2012年9月24日她登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同年10月2日又去参加了中国梦想秀的表演,她的表演得到评委和老师的肯定和赞扬。
●邢星海,男,1948年5月出生,泉山区奎园社区居民。邢星海从9岁起开始照顾因病导致聋哑的哥哥,60年如一日演绎手足情深。哥哥婚后,他更肩负起照顾母亲以及残疾嫂子及侄子、侄女的重任,生活起居事无巨细,精神陪护无微不至。哥哥经历三次大病,都在他的精心护理下脱离危险。沉重的家庭负担没有让邢星海沮丧或抱怨,而是将更多的爱心奉献给社区的孤寡老人、困难老人、失独家庭,用行动诠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
●杨淑珍,女,1973年出生,新沂市新店镇北涧村人。婚后第三年,丈夫突发疾病成为植物人,随后公公又瘫痪在床,婆婆整日流泪,双目几近失明。面对接连而至的厄运,她没有逃避,而是选择默默坚守。多年来,她悉心照顾公婆、丈夫,耐心教导年幼的儿子。端屎倒尿、喂饭喂药、浆洗衣物便是她的日常生活。贫困的生活、繁重的劳作早已将她的腰脊压弯,她却从没有一丝后悔和退却。
●王玉久,男,1972年9月出生,徐矿集团夏阔坦矿业公司员工。2015年以来,他坚持“背”着老娘来上班。他用自己的双肩担起了“忠孝两全”的重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真正内涵。
●王丰,男,1968年9月出生,丰县中等专业学校教师。2003年妻子程素芹被确诊为尿毒症。十几年来,他不离不弃,承受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带着她奔波于徐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妻子每两天要做一次透析,一次要四个小时,十几年来他一直陪伴左右,风雨无阻。他曾想把自己的肾移植给妻子,但最终因妻子血液抗体过高,无法进行手术而未能如愿。王丰说:“只要她活着,我就要筹钱为她治病,要让她开心每一天,永远都不会放弃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