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机的历史》pos机在中国多少年了

今天给各位分享pos机的历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pos机在中国多少年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收银机的历史发展

《pos机的历史》pos机在中国多少年了

一类收银机:部门分类数8-15个,单项商品管理数不超过500个,有日营业统计报表。它是指只能单机使用不可以联网,可以管理到几个到几十个部门,能够管理少量商品单品的收款机。这一类收款机的品种繁多,性能基本上相同,且价格相对较低。收银机处理程序固定在收款机内不可改变,收款机只能提供简单的统计报告,由于数据存储区较小,所以数据的保留不可能是无限期的,需要定期清除。

二类收银机:部门分类数30-99个,单项商品管理数500-7000个,有丰富的日,月营业额统计报表,可与电脑联网。可以单机运行也能够联网,可以管理到几个到几十个部门,可以管理一定数量的商品单品,还可以连接简单的外设,如条码扫描设备等的收银机。这一类收款机的品种也较多,价格和性能上有一些差异,个别收款机可以打印汉字。收款机处理程序固定在收款机内不可改变,收款统计报告既能从收银机上得到,也可以从联网的计算机上得到,收款机与计算机多使用RS232口联网通讯。

三类收银机:即POS机,由486以上电脑主机、9寸显示器、钱箱、高速打印机、标准键盘等组成,具备标准电脑接口。亦称PC—BASE型收款机,它的硬件基础是通用计算机的基本部件,生产时采用国际规范,标准化程序高。由于硬件能很好地支撑系统软件和满足各种需要的应用软件,特别是可运用较为成熟的汉字系统,实现国标字库的汉字输入、显示、打印等。第三类型收银机既有计算机的通用接口,可以连接多种网络,又有适用于商业环境的专用接口,如磁卡阅读器、钱箱、条形码阅读器外设接口,还具有针对商业环境的专用键盘,且每个按键都可重新定义。由于应用环境复杂,其抗干扰能力的要求、耐用性等方面远高于通用计算机。

请教:历史上第一台POS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发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收银机是在1879年,由美国的詹敏斯·利迪和约翰·利迪兄弟制造,其功能只实现营业记录备忘和监督雇用人的不轨行为。

到六十年代后期,随着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日本率先研制成功了电子收银机(ECR),电子收银机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技术性能和商业功能远远超过原型的机构式现金收款机,具有智能化、网络化多功能的特点,成为在商业销售上进行劳务管理、会计帐务管理、商品管理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到八十年代中期,功能强劲的商业专用终端系统(POS)产生,成为第三代收银机,POS与ECR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有着直接即时入帐的特点,有着很强的网上实时处理能力,POS将电脑硬件和软件集成,形成一个智能型的,即可独立工作,也可在网络环境下工作的商业工作站。

POS机是谁发明的?什么年代开始使用的?

从1879年美国詹姆斯·利迪和约翰·利迪兄弟发明的防止营业员收款舞弊的机械式收款机,60年代日本人发明的电子收款机,80年代出现的POS系统,到今天的税控收款机,收款机走过了一条从防止某些营业员对老板舞弊到防止某些老板对税务部门偷、漏税的道路。据调查了解,人们对推广税控收款机的态度大致分为几种:政府官员和税务高层人员说”好”;普通老百姓说”该”;基层税务人员认为”主意不错”,但怀疑能否管好;纳税户一些认为可以接受、一些强烈抵触;配套厂商及代理则非常着急,希望立即大规模推广应用。�

1974年中国第一台商用收款机的样机经北京市商业机械研究所研制诞生。1975年 第一台商用收款机样机被送到北京东风市场试用,显示了收款结算的优越性,但因其不能分类累计,不能提供随时查询的原始记录,也没有打印和硬备份功能,技术上先天不足,加上应用的大环境诸多条件不成熟,未能推广。样机被送进仓库。1981年商业部组织北京市商业部门率先引进日本OMRON公司528型收款机,分别用于北京市各大商场。由于该机功能较柜台现金结算器强很多,使用效果也较显著,商业部组织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商场推广。1992年机电部召开商业收款机配套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办公室与商业部科技质量局又在京举办了“全国商用电子收款机选型及POS系统展示会”,参展机型54种,厂家26家,包括八十年代末或九十年代初就看准中国商机市场并作了前期市场开拓的北京四通、广东京粤、深圳爱华、青岛电视机厂、中软总公司等一批较有实力的国营、民营电子企业。同时展示的还有商用票据打印机、条码设备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POS系统和商用工作站,参展的日本TEC和卡西欧,德国的西门子、美国优利和香港五奥环等外商港商表现了积极的合作意向。

关于pos机的历史和pos机在中国多少年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