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由来》信用卡由来的资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信用卡由来,以及信用卡由来的资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办理pos机,申请pos机,24小时秒到pos机请添加微信18127011016。【免费包邮不要一分钱押金】
信用卡的来历是什么?拜托各位大神

信用卡最早产生于美国的商业、饮食业。1915年,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业为了扩大销售,招揽生意,方便顾客,采用一种“信用筹码”,其形状类似于金属徽章,后来演变成为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物消费的凭证。这就是世界上较早的信用卡之萌芽。 五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个人消费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以及电脑、通讯技术开始在银行中的普遍应用,为银行发展信用卡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1952年,美国加州富兰克林国民银行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到1959年,美国共有60多家银行发行信用卡到了六十年代,信用卡在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也盛行起来。从七十年代开始,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发行信用卡业务,如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七十年代末,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人把在国外流行的信用支付方式——信用卡带到中国。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国内的一些银行开始涉足于信用卡业务。1978年,中国银行广州分行首先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了协议,开始代理境外银行信用卡业务。 经过代办,摸索经验,1985年,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发行了珠江卡。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长城信用卡,填补了中国金融史册上的空白。中国人民银行在1988年进行银行结算制度改革时,把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型的结算方式,纳入了新的银行结算制度体系,从而为我国信用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信用卡的历史最早在廿世纪初,信用卡的发源地(美国),不过当时的卡片是金属制成的,发行对象有限,而且仅限于某些场所。例如美国通用石油公司在1924年针对公司职员及特定客户推出的油品信用卡,当作是贵宾卡送给客户做为促销油品的手段,后来也对一般大众发行,由于效果良好,吸引其它石油公司跟进。其它的业种如电话、航空、铁路公司也随之仿效,信用卡的市场开始活络。 信用卡的发展曾受二次重挫,一是美国经济大恐慌时期,许多公司因呆帐及信用卡诈欺蒙受损失,二是二次大战期间,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下令战争期间禁使用信用卡。不过,这些却挡不住信用卡的发展。 那时信用卡的使用地点有限,直到1951年大来卡问世,才粗略具备现代信用卡的雏型。持卡人消费时出示这张卡,不需付现,而由大来卡公司替持卡人垫钱并向商家索取手续费(merchantdiscount),每月再向持卡人收费。其业务范围也从原先的餐馆逐渐扩及饭店、航空公司等旅游相关行业及一般零售店。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Express)则凭借其丰富的旅游经验,在1958年开始发卡,并将业务范围扩及美国以外的地区。 这时敏感的银行家也感受到信用卡的便利,在1950年代有近一百家银行加入发卡行列,却因为业务量有限、仅限于本地、而且没有向持卡人收取年费,入不敷出,许多银行纷纷退出,仅有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在利润边缘求生存。而这些存活的银行开始求新求变。例如位于洛杉矶的美国商业银行(Bank of America)于1959年开始将信用卡推广到全加州;同样位于加州的圣荷西第一国家银行(The First National Bank of SanJose)也于同年计算机化。这期间,银行则另提供循环信用付款方式,持卡人付费较有弹性,银行也多了利息收入。尔后,持卡人逐渐习惯利用循环信用,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开始蓬勃。
信用卡是怎么来的?
信用卡的由来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
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成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货消费的凭证,开展了凭信用筹码在本商号或公司或汽油站购货的赊销服务业务,顾客可以在这些发行筹码的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这就是信用卡的雏形。
据说有一天,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一家饭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忘记带在身边,因而深感难堪,不得不打电话叫妻子带现金来饭店结账。于是麦克纳马拉产生了创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1950年春,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一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DinersClub),即大来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来俱乐部为会员们提供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可以记账消费。这种无须银行办理的信用卡的性质仍属于商业信用卡。
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1959年,美国的美州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行了美州银行卡。此后,许多银行加入了发卡银行的行列。到了六十年代,银行信用卡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信用卡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也盛行起来。从七十年代开始,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发行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是怎么产生的?
信用卡,俗称“透支卡”,就是说用户不用先存钱,便可凭卡内的有效信用额度,享受先消费、后还款的超前消费方式。这样就可以让那些“月光族”继续消费,提升消费能力。有这样一个笑话,两个男人从酒吧里走出来,其中一个嘟囔着:没有它,没法过;有了它,也不好过!另一个男人深有同感,附和道:是呀,女人就是这样。第一个人大笑:我说的是信用卡。信用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曾经说过“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用”这一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中国民间商品交易中,常出现“赊账”等方式,“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就是一个例子。在古代,消费信贷的表现形式是高利贷。由于高利贷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在一些地方被政府明令禁止。从19世纪开始,西方消费信贷得到较快发展,1850 年后,制造商开始将昂贵的高档商品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销售。
19世纪中叶,一名叫摩理斯的男子发明了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以标榜“先享受,后付款”的消费理念,这就是最早的信用卡。早期的信用卡由零售商、百货商店、石油公司、航空公司发行,发行的对象是企业销售对象,包括经常业务往来的顾客和有业务发展潜力的顾客。信用卡不仅能够证明顾客的身份,也是吸引和稳定顾客、提高营业额的方法。这种卡的收益远远好于预期,逐步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套用。然而这种卡片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它只能在一家店铺消费而不能通用。
关于现代信用卡的雏形,较为公认的说法是1951年出现的“大莱卡”。据说有一天,美国商人弗兰·麦克纳马拉在纽约的一家餐厅吃饭,结账时发现身上没有现金。通达的老板解围说:“我知道你信誉一向非常好,下次来一起付吧。”这次尴尬的用餐经历,让麦克纳马拉产生了创建信用卡的想法。1950年春,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斯耐德合作,投资1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莱俱乐部”(Diners· Club)。世界上第一家信用卡机构就此诞生。
按照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斯耐德两人构想,能够在商户与客户之间,创造一个提供付账服务的第三方。他们希望能够从商户那里获取一些费用以实现发卡机构的盈利,而不是从消费者那里收取费用,增加消费者的负担。他们向一些餐馆老板咨询是否能够支持这种做法,结果只有一个老板表示支持,而多数店家对这种新的消费模式并不认可。虽然支持者寥寥,但麦克纳马拉与斯耐德仍坚持探索和尝试。两人将目标首先锁定在了曼哈顿的餐饮业,经过和餐馆老板们屡次艰难的谈判,他们终于说服一批餐馆接受了这种模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些商户愿意尝试使用他们的信用卡。最早的一批客户是一批销售经理,他们很快接受了这种信用方式。因为这可以使他们方便了解手下推销员应酬花销的支出,控制销售成本。在餐饮业打开局面之后,大莱卡很快普及到了旅游业等其他领域。至1951 年,大莱卡会员已突破4万人,美国的很多主要城市都有接受大莱卡的商户。而大莱卡公司先替持卡人垫款,并向商户收取手续费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归纳起来大莱俱乐部的运作和盈利模式是:(1)大莱俱乐部与不同的商户签约,以确保大莱俱乐部发行的信用卡允许被使用,大莱俱乐部按照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7%)收取商户手续费;(2)大莱俱乐部向消费者发行信用卡以供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使用,大莱俱乐部收取持卡人年费(18美元);(3)大莱俱乐部向商业银行贷款,以向签约商户支付消费者赊账消费的资金,在持卡人归还赊账消费金额后,大莱俱乐部再将这部分资金归还银行。大莱卡推出不到一年,仅在1951年3月一个月,就处理了300万美元的交易金额,获利6万美元。到了1956年,大莱卡的年交易额超过了2.9亿美元,获利4000万美元。
1958年,美国运通公司推出了运通卡。与大莱卡不同,运通公司是美国的百年老店。它于1850年由快递业务起家,二战以后已是知名的大公司,其当时最赚钱的业务是通行于全世界的旅行支票,当时,许多银行已推出了银行卡,在运通公司擅长的旅游业领域,大莱卡也在积极扩张着市场。在此形势下,运通公司早有开展银行卡业务的打算,却因担心会影响其旅行支票业务而犹豫再三。
据说,当听说大莱卡正在计划设立一个像运通一样的国际性旅行服务网络,并要发旅行支票时,为了防止其对自己业务的蚕食,运通公司的总裁终于下定决心开展信用卡业务。不管最初的决策是如何达成的,运通公司凭借其良好的声誉以及广泛的客户群,很快在这项业务上打开了局面。在运通卡发行时,签约入网的商户便有17万多人。此后,随着美国旅馆联盟的15万卡户和4500个成员旅馆的加入,运通卡逐渐被美国主流商界所接受。
同样是在1958年,甚至早于美国运通公司,美洲银行也推出了他们的第一张信用卡。但美洲银行没有进行大规模宣传,而是在加州一个中等城市弗雷斯诺市(Fresno)进行了一个市场测试。美洲银行给弗雷斯诺市几乎所有的家庭寄去了总计6万张美洲银行信用卡。有别于以往只有少数富人可以使用信用卡,弗雷斯诺市的普通家庭也享有了这种卡片,且一夜之间有了几千美元可以支配。在测试的第二年,人们用美洲信用卡购物的金额就达到了59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35亿美元。
与大莱卡不同的是,美洲银行的信用卡增加了信用滚动功能。持有美洲信用卡的消费者,不仅可以像使用大莱卡那样付账,而且在月底收到账单时不必付清全部欠款。如此一来,卡上未还清的余款将自动滚入下个月。银行则收取这部分余款的利息,信用卡也由此多了一种盈利方式。事实上,美洲银行的信用卡集两种产品于一身: 如果每月付清欠款,这种卡就和大莱卡一样,但相比大莱卡,持卡人还多一个选择,那就是可不还清全部欠款,让余款作为信贷开始滚动。美洲银行信用卡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信用卡用户的构成,而且其开创的“滚动信贷”的模式一直作为信用卡的核心特征保存至今。
信用卡的由来
你好,信用卡最早的信用卡出现于19世纪末。
19世纪80年代,英国服装业发展出所谓的信用卡,旅游业与商业部门也都跟随这个潮流。但当时的卡片仅能进行短期的商业赊借行为,款项还是要随用随付,不能长期拖欠,也没有授信额度。
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成为第一家发行信用卡的银行。
信用卡由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信用卡由来的资料、信用卡由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