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用卡杂志》中国信用卡杂志2022 第5期 韩继续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信用卡杂志,以及中国信用卡杂志2022 第5期 韩继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办理pos机请添加微信18127011016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建设银行的主要荣誉
- 2、目前为止中国各银行信用卡的发行量有多少?
- 3、信用卡调研报告
- 4、《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怎么样?
- 5、中国银行信用卡账单日和还款日
- 6、中国银行中银私享荟什么级别
中国建设银行的主要荣誉
2003年,中国建设银行获得“2003年凭证式国债先进承销机构”荣誉称号。
2006年在由搜狐网理财频道主办的“2006年度银行网络评选”活动中,中国建设银行荣获“百姓最满意的银行服务”、“百姓最认可的银行”、“最具创新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龙卡获“百姓最满意的银行卡”、中国建设银行“汇得盈”外汇理财获“最受欢迎的外汇理财产品”等奖项。
2006年年底,中国建设银行被中华(海外)企业信誉协会评选为消费者“最喜爱品牌”。
2007年3月28日,由“我爱卡”网站、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主办,中国管理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等机构参与,经过知名经济学家和持卡人调研公司评选产生的“首届中国信用卡排名”中,中国建设银行龙卡大学生卡荣获“最受持卡人喜爱的大学生卡信用卡奖”。
2007年5月,中国建设银行被“胡润品牌榜”评为“2007中国最具价值十大品牌”。
2007年10月22日,国际知名的《全球金融》(Global Finance)杂志在美国华盛顿国家新闻俱乐部举行了盛大的颁奖仪式,中国建设银行荣获“最佳新兴市场银行奖-2007年度中国最佳银行”。
2007年,建设银行在《证券市场》周刊主办的“2007金牌理财银行”评选中,获得“金牌人气中资银行”称号。
2008年6月,在第六届“中国杰出营销奖” 金融类决赛中,建设银行报送的“高端客户资金管理经典模式——中国移动资金管理网络营销案例”一举获得最高奖项——“杰出营销卓越奖”,在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唯一获得该奖。
2008年7月1日,“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对外发布,建行位列第三位,中国石油和中国工商银行分别列第一、第二位。
2008年年底,建设银行获得“2008年中国最受尊敬银行”称号,建设银行个人存款与投资部被评为“2008年最佳零售业务领军团队”。此外,建设银行还获得“2008年最佳银行财富管理中心”、“2008年最佳风控私人银行”等奖项。
2009年6月25日,香港《资本》杂志2009年度“中国杰出企业成就奖”颁奖典礼在港举行,建设银行连续第二年获得内地银行业唯一的“中国杰出零售银行奖”。
2009年11月,由亚洲权威的社会责任分析评估机构“CSR ASIA”公布的“2009年亚洲可持续发展排名”中,建设银行荣登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排名第三位,列中资银行之首。
2009年11月29日,由《证券日报》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建设银行以良好的市场表现获评“金鼎奖”。
2009年12月12日,在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2009年第七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建设银行获得“卓越竞争力国有商业银行”奖项。
2009年12月,在由《旅伴》杂志举办的“2009最受商旅精英欢迎产品/品牌评选”中,建设银行以其全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荣获“最受商旅精英欢迎的银行”奖。
2009年,12月28日,在由《金融时报》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合办的“2009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暨首届‘金龙奖’”颁奖典礼上,中国建设银行获得“2009年度最佳营销银行”。
2009年,在《财资》(The Asset)杂志公布的“2009企业奖(The Asset Corporate Awards 2009)”中,建行荣获该奖项钛奖类别的荣誉。
2010年6月,建行获得由香港亚洲企业管治杂志(Corporate Governance Asia)颁发的“2010亚洲企业管治年度大奖”。
2010年6月,《亚洲金融》(FinanceAsia)杂志公布了“FinanceAsia Country Awards for Achievement 2010”的评选结果。建行一举摘得“中国最佳银行”(Best Bank in China)的称号。
2010年7月6日,在由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的“Interbrand2010年度最佳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建行名列第三位,荣列中资银行首位。
在2010年年底揭晓的英国《银行家》杂志2010年度世界银行1000强排名中,建设银行一级资本总额在全球商业银行中列第15位,并以203亿美元荣列全球最赚钱银行第二位。
2010年12月3日,英国《银行家》杂志 “2010最佳银行”颁奖典礼在英国伦敦隆重举行,中国建设银行荣膺2010年度“中国最佳银行”。这是2005年该行上市以来第二次获颁这一素有“全球银行业奥斯卡”美誉的重要奖项。
2010年,中国建设银行被巴菲特杂志、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经济学人周刊联合评为2010年(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排名第7位。
2010年度品质旅行银行卡领袖奖 ,在由《世界》举行的2010年度旅游盛典中,建行龙卡信用卡获得“2010年度品质旅行领袖奖”。
2010年2月11日,第一财经发布了“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CBN Financial Value Ranking),建行被授予“2010年度最佳企业银行”。
2010年12月7日,在由《理财周报》杂志举办的评奖活动中,建行被授予“2010年中国最受尊敬银行”,同时,还获得“最佳房贷银行”。
2010年度企业银行 12月11日,第一财经发布了“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建行被授予“2010年度最佳企业银行”。
2010年度最佳用户体验奖在12月15日由网易主办,经济观察报、银行家、第一财经等杂志协办的“2010网易金钻奖颁奖盛典”上,建行龙卡信用卡荣获“2010年度最佳用户体验奖”。
2010年金融机构协作奖 在12月22日由公安部与中国银联共同召开的2010年打击防范银行卡犯罪工作座谈会暨表彰会上,建行信用卡中心荣获“2010年金融机构协作奖”。
2010年,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建设银行排名第十,品牌价值876.32亿元。 在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共同发布的2011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中国建设银行位列第8。
2010年,首次由中国境内媒体和世界研究机构联手进行的“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年度大奖”在北京揭晓,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的数名优秀银行业的金融机构入围排行榜。中国建设银行名列其中,在入选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被评为中国内地银行中最具竞争力品牌的商业银行。
2010年还获得了“中国红十字杰出奉献奖”、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最具责任感企业”、新华网“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杰出企业”等一系列荣誉和奖项。
2011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7月号公布了“财富全球上市公司500强”排名。建设银行以583.61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列全球第116位,较2009年提升9位,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2011年,建设银行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八位。
2011年,建行实施了15个重要公益项目,捐赠总额0.47亿元。
2011年4月17日,在由中国《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0中国金融营销奖颁奖典礼”上,建设银行荣获“最佳企业社会责任奖”。建行首席财务官曾俭华出席颁奖典礼,并就银行如何认识和履行社会责任发表主旨演讲。据悉,建行还同时获得了“金融产品十佳奖”、“最佳金融品牌营销活动奖”等三个奖项。
2011年胡润品牌榜发布,中国建设银行品牌价值2320亿元,居榜单第三位。
2011年12月,建行荣获“2011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之年度银行大奖。
2011年年末,建设银行再获中国杰出零售银行奖。
2011年11月,建设银行被香港《亚洲风险》评为“2011中国最佳风险管理银行”。
2011年11月,建设银行被美国《环球金融》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公司治理银行”。
2011年12月,在由《金融时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共同举办的“2011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颁奖典礼上,建设银行在众多金融机构中脱颖而出,夺得最高综合奖项——“年度最佳商业银行”。
2011年12月,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发布了2011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研究报告,建设银行位列“亚洲商业银行十强”之首,被评为“亚洲最佳稳健经营银行”。
2011年12月,香港著名财经杂志–《财资》(THE ASSET)公布了“2011年企业治理奖”(Excellence in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wards 2011)奖项评选结果。建行一举荣获“社会责任及投资者关系类别”金奖。
2012年年初,建行私人银行荣获“2011年度最佳财富管理银行”奖。
2012年2月,建行凭借良好的服务荣获美国《机构投资者》杂志中文网站评选的“2011年中国最佳商业银行金奖”。
2012年2月,英国《银行家》杂志2月刊发布了“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排名”(The Top 500 Banking Brands),建行以154.64亿美元的综合品牌价值首次荣膺中国银行业第1位,全球第10位,并跻身“亚太区银行品牌十强”(Top 10 by brand value in Asia-Pacific)第1位、“全球零售银行品牌十强”(Top 10by Retail Banking)第8位。
2012年,建行荣获香港《财资》杂志“2011年度最具潜力中国企业”奖项。
2012年4月12日,新加坡《亚洲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2年零售金融服务卓越大奖和中国风险管理大奖颁奖晚宴”在北京举行,建设银行凭借良好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获评为“中国最佳流动性风险管理银行”。
美国《福布斯》杂志于2012年4月18日公布了全球企业2000强排名,中国建设银行排名第13位,较上一年上升4位。
2012年胡润品牌榜发布,中国建设银行品牌价值1820亿元,居榜单第三位。
2012年12月17日,由金融时报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共同推出的年度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揭晓。中国建设银行荣获银行类最高奖项——“年度最佳商业银行”奖,这是该行连续第二次荣获该奖项。
建行在英国《银行家》2012年世界1000强银行排名第6位,较上年提升2位。在美国《财富》全球500强中排名第77位,较上年提升31位。
2013年荣获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中央国情调查委员会、焦点中国网联合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品牌500强。
2013年4月18日,《福布斯》2013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出炉,中国建设银行仅次于中国工商银行,成为全球第二大企业。
2013年5月16日,中国建设银行获得《亚洲银行家》杂志“2013年中国最佳按揭及住房贷款业务奖”,该行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再次得到国际专业媒体的肯定。
2013年5月29日,由《银行家》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主办的“2013中国金融创新奖”颁奖典礼中,中国建设银行在众多金融机构中脱颖而出,荣获了“最佳金融企业形象奖”大奖。
2013年6月,中国建设银行行荣获首届“民生中国 中国养老金融服务最具领导力品牌”奖项。61
在中国证券报金牛理财网2012年度“金牛理财产品”评选中,建行投行“乾元“系列理财产品荣获“金牛银行理财产品”大奖。62
英国《银行家》发布了2013年世界1000强银行排名情况。按一级资本排名,中国建设银行位列全球第5,较上年提升1位。63
美国《巴伦周刊》发布的2013年全球最受尊敬的100家企业排行榜。中国建设银行凭借良好的经营管理、商业战略、商业行为、竞争优势以及利润增长等五项指标的综合排名位列全球第97,与上年保持一致,是唯一上榜的中资银行。64
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13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建设银行凭借良好的经营业绩位列全球第50,较上年提升27位。该行在《财富》中文版发布的中国500强中位列第9。65
2013年胡润国有品牌榜,中国建设银行以1900亿元品牌价值,排名第三。
目前为止中国各银行信用卡的发行量有多少?
有五家银行信用卡发行数量过亿张,招商银行1.51亿张、工商银行1.51亿张;建设银行1.214亿张;中国银行1.1066亿张;农业银行1.0282亿张。
拓展资料
1.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位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全资法人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国家试点银行。从体制外推进银行业改革。
招行自诞生以来,创造了中国银行业数十个第一:创新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张基于客号管理的借记卡——“一卡”;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银——“一网通”,第一张国际标准的双币信用卡;首个高端客户理财产品——“金葵花理财”,率先推出银行业首款智能投资产品——“摩梭智投资”,目前规模已突破百亿,打造中国财富管理领域“人”和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新模式;
招行成立32年来,始终坚持“因你而变”的经营服务理念,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在英国领先的金融杂志Banker发布的2019年全球银行品牌1000强榜单中,招商银行的品牌价值位居全球第9位,在全球排行中位列第19位。;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招商银行连续8年强势入榜,2019年名列世界第188位。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招商银行境内外分支机构逾1,800家,在中国大陆的130余个城市设立了服务网点,拥有6家境外分行和2家境外代表处,员工8万余人。此外,招商银行还在境内全资拥有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控股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招联消费金融公司50%股权;在香港全资控股永隆银行有限公司和招银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基金管理、人寿保险、境外投行等金融牌照的银行集团。
信用卡调研报告
信用卡调研报告1
按照3月9日晚部门紧急会议的通知要求,为提升支行对信用卡业务的重视程度,提高我们服务基层的质量和效率,扭转信用卡业务当前不力局面,我对本人包点的四个支行进行了走访,宣导信用卡开门红激励政策,广泛听取了他们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调查,西门客户结构以对公机构客户和房贷客户为主,但与往年信用卡业务发展迅猛势头相比,近年来发展遇到瓶颈;东街因位于城乡结合部,客户结构以个人客户和个体户居多,对公客户较少,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强劲;立业路是这四个行中唯一的信贷功能行,客户结构以对公客户和房贷客户为主,信用卡业务发展中规中矩;红发类似东街,客户结构以个人客户为主,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也不错。
二、开展走访活动情况
按要求,我走访的四个支行,均与行里主要领导、负责分期业务的客户经理和信用卡专管员一一进行了交流,除了把其他行好的做法介绍给他们以及针对他们在发卡、分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外,还对该网点周围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向他们介绍了我行最新信用卡营销商机的工具,同时重点宣导了信用卡开门红旺季营销方案中的激励政策,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普遍反映信用卡开门红旺季营销激励政策很得力,接下来会加大对信用卡业务营销拓展,同时也反映和提出了一些问题,发表了一些意见。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主动营销、联动营销的少。通过走访了解到,因网点指标多,而人手又有限,基本都是靠客户主动来网点办理的,结合自身特色分析和主动出击营销的少,同时在产品联动营销方面也缺乏意识,想法不多。
二是网点员工年龄偏大。通过走访了解到,有几个行的领导反映网点员工大多都是老员工,年轻人少,因老员工对新事物、新业务的接受态度和消化能力都较年轻人慢,面对新时代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新要求,存在一些不适应,比如一些新的营销商机的工具不能很好的运用。
四、几点建议
一是培训宣导少。一方面今年产品培训少;另一方面是一些政策宣传不到位。要培训的知识和要宣导的政策,没有传达给特定需要的人,同时信息传导也存在不连续。比如在沟通交流中了解到,很多行长、客户经理都对钉钉不了解,对最新有哪些新的卡种,有什么特色,怎么去营销,年费是多少,多大额度刷多少次能免年费,那些卡种能办套卡都是知之甚少,其实这些都有现成的营销单页。
二是客户体验不好。在沟通交流中了解到,比如分期通客户,本是系统提示过来的,支行也将此商机分配给客户经理了,客户经理打电话好不容易说动客户过来网点办业务,最后却因多头授信被拒有没办成,造成了很不好的体验,他们建议系统针对这种明知会被拒的客户系统能不能不要提示!
三是营销贷后分离。在沟通交流中了解到,一些网点提出有些是系统预提示过来办卡的,经办人与他们也只是一面之缘,同时经办人也是按照规定的动作都做了,但最后出现逾期不良了,却需要他们来催收并负责,这样肯定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建议这种形式的进件能不能由分行催收团队来负责。
四是客户取号提示额度。在沟通交流中了解到,针对预提示过来办卡的客户,网点普遍反映客户如果去取号是能看到额度的,如果额度低了,客户可能马上就不办了,如果提示额度很高,但最后又没有办批到这么多,客户也会过来投诉,他们建议叫号机能不能不要提示额度。
五是信用卡活动少。如果说预提示是客户来信用卡办卡第一道关口,那么信用卡活动就是客户激活使用信用卡最后一道了,他们建议从多店面、多区域的多开展一些信用卡活动。
信用卡调研报告2
多卡持有者超七成
《中国银行业》杂志对持卡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31%的受访客户持有2张信用卡,持有1张占比为29.6%,持有3张的占比为20.6,持有4张、5张以及6张以上的客户占比分别为8.0%、5.8%和4.8%。
与持卡数量相对应的活卡数量统计显示,受访客户经常使用的信用卡通常保持在1-2张。47.2%的客户经常使用1张信用卡,而经常使用2张信用卡的客户占比为36.4%,经常使用3张信用卡的客户占比为11.8%,经常使用4张、5张以及6张以上信用卡的客户占比分别为3.2%、0.6%和0.8%。
信用卡办得多≠用得多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年度《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13年银行信用卡活卡率为57.8%,2014年银行信用卡活卡率为58.7%,尽管活卡率在逐年上升,但与发卡量的增速相比,增速缓慢。活卡率与信用卡中心的盈利之间关系密切,业内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对于一家银行的信用卡部门来说,150万张活卡是经营基础,200万至250万张可以保证收支平衡,超过300万张以上,信用卡部门的创收能力将会持续得到保障。
银行在进行发卡量统计中,如果信用卡不能被用户经常使用,那么这样的发卡量统计并无太大意义,这也不难看出为什么有些银行的发卡量很大,但是信用卡中心却不能够实现盈利的原因,其根本就在于发行的信用卡中不乏闲置卡和僵尸卡。
那么究竟是哪些类型的信用卡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数据中探寻到一些究竟。
消费者青睐高额度卡
调查显示, 37.4%的消费者选择经常使用所持信用卡的原因是额度高。高额度一方面令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时容易激发较强的消费欲望,但另一方面对于银行来说,其潜在的风险也在不断放大。如何授予有吸引力的额度,深入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并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这其中的度值得银行去琢磨把握。
优惠激活刷卡动力
调研显示,激活信用卡的消费者中,53%的人主要是因为刷卡优惠,24.8%的人是因为开卡回馈。持续使用信用卡的消费者中,34.6%的人表示开卡并经常使用的信用卡具有优惠多、免年费的优点。
综合激活信用卡与持续使用信用卡的两大原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客户更在乎信用卡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实惠,比如额度较高,消费者的资金利用效率也就大大提升,而开卡回馈与消费优惠更是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非常看重的消费体验,在手里持有多张信用卡时,选择激活和使用哪张卡,关键就看哪家银行的优惠更实在,额度更高,还款更方便。
信用卡消费已成生活习惯
数据显示,逢消费必刷信用卡的消费者占比达到41%,平均每周刷卡两次的消费者占比为26%,平均每周刷卡一次的消费者占比为19%,平均每月刷卡一次的消费者占比11%。前三者合计占比达到86%,说明信用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
分期还款遭受冷遇
在信用卡市场上,刷卡手续费是我国信用卡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这一收入具有最基本的活卡规模要求,随着刷卡手续费的利润被压缩,信用卡分期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点。
然而,调查结果并不是那么乐观,消费者常用卡的分期频次数据显示,53%的消费者从未分期过,20%的消费者平均每年分期一次,12%的消费者平均每个月分期一次,10%的消费者平均每个季度分期一次。
尽管银行看重卡分期业务,但消费者却不怎么感兴趣,从调研的结果来看,阻碍消费者分期有五大主要原因。44%的消费者认为银行费率阻碍了其信用卡分期,18%的消费者认为信用卡分期流程繁琐,13%的消费者认为适用范围阻碍其分期,11%的`消费者认为商品价格阻碍其分期,7%的消费者认为商品种类阻碍其分期。
在上述五大原因中,费率和操作流程占比最高。消费者对费率的预期与银行希望的利润点具有明显的矛盾。
临近还款日还需及时提醒
逾期还款,这是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经常出现纠纷的一个话题。本次调研针对还款时间、还款方式、计息方式、收费标准等展开调研。
随着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利用网络渠道还款的方式占比较大。数据显示,消费者利用手机银行、网银、第三方支付还款的比重分别为28%、23%和12%;采用绑定借记卡还款的比重为19%。
先进的还款工具并没有让信用卡还款逾期率得到有效遏制,央行[微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337.33亿元,环比增长17.65%。
数据显示,57%的消费者表示信用卡逾期还款的主要原因是忘记还款日,29%的消费者是因为关联卡余额不足,12%的是因为转账支付存障碍,还有2%的是因为其他原因。
在记者调查过程中,有消费者反映称,一些银行的账单日与还款日相差将近半月之久,临近还款日却没有任何提醒,是导致还款逾期的主要原因。
对此,39%的消费者认为银行的提醒还款日为5天,34%的消费者认为银行的提醒还款日为3天,17%的消费者认为银行的提醒还款日为2天,8%的消费者认为银行的提醒还款日为1天,2%的消费者认为银行的提醒还款日为4天。
除了还款提醒时间,部分消费者建议银行的提醒内容应写明还款总额、已还金额及未还清差额,以便消费者及时了解自己的还款状况。此外容时容差还款也被多数消费者认为是合理的还款方式。
信用卡调研报告3
和去年一样,网易财经今年继续调查统计了各大银行信用卡收费与服务情况,今年,网易财经统计了各行信用卡的年费、挂失换卡费、账单罚息以及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容差容时”规定情况。
1 、年费
网易财经今年对各大银行的人民币标准卡年费进行了统计,各行年费规则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最贵的是浦发银行的180元/卡/年,最低的是宁波银行与广发银行的40元/卡/年,有8家银行的年费标准都是100元/卡/年。
但由于各家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大力推广以及此前多年来培养形成的消费者习惯,各银行依然保持了往年对信用卡年费的免费措施,只要持卡人在年内刷卡消费达到一定次数或者一定金额,均可免除当年或次年年费。
2 、挂失换卡费
由于普通消费者在挂失信用卡的同时也会办理换卡业务,因此换卡工本费其实也变成持卡人的挂失成本。今年网易财经在调差挂失费用时将银行公布的挂失费与换卡工本费合并计算为总挂失换卡费。
统计发现,挂失换卡费用最高的为兴业银行,为70元;而工商银行则最低,为20元。
3 、容差容时与罚息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通知要求,从2013年7月1日起,各成员银行要为客户提供信用卡“容差容时”服务,即允许持卡人在还款时有一定宽限期或小额不足额清偿。经过统计发现,除了工商银行意外,其他银行都根据规定给予持卡人一定的“容差容时”。
由于工商银行对于持卡人信用卡账单未全额还款收取利息时只以未还款部分作为基数来计算利息而不是“全额罚息”,因此该行称暂时不提供“容差容时”服务。所谓全额罚息,即持卡人在未还完当期账单全部金额的时候以账单全部金额为基数,以账单期内每笔消费的各自入账天数为计息期间来计算利息。根据网易财经的调查,与去年一样,除了工行外,其他银行仍都推行全额罚息。
除工商银行外,其他银行都已经提供了“容差容时”服务,其中容时最长的为建设银行,建行给持卡人在账单最后还款截止日的基础上提供5天的还款宽限期,最短则为农业银行的2天,其他银行均为3天。容差方面,大部分银行提供的均为10元,即如果持卡人当期账单金额在还差10元以内未还完,银行都视为已全部还款,不计收利息,未还完部分自动滚至下一期账单中。高的有四家:农业银行标准为账单金额的10%,普卡最高100元、金卡最高200元;光大银行与南京银行标准也都为100元;账单金额较大时,中国银行的标准是最高的,为账单金额的1%,最低10元,并不设置上限。
信用卡调研报告4
美国人是靠信用卡过日子的直到今天,这句话仍不过时。Wind数据显示,美国人均持有2.9张信用卡,这是中国2016年一季度人均持有信用卡数量(0.3)的十倍左右。而且两国人民消费习惯表现出明显差异:七成美国人愿意承担利息,选择分期还款;而挖财信用卡管家的数据显示,仅有三成左右的国内用户愿意承担利息,选择分期还款。
“这主要是由用户的储蓄习惯、提前消费的意识共同决定的。”随着这几年国人提前消费意识增强,特别是80后、90后等消费主体对“先享受后付钱”的接受度提高,中国信用消费市场有望进一步发展。
但是具体到信用卡市场,中国信用卡人均持有量略有下滑,信用卡仍渗透率未能提升等尴尬。金忠认为,近几年移动支付、消费金融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支付消费方式迅速崛起,预期中的信用卡增量用户部分被互联网金融吸引。
“提前消费”扩大信用市场
钞票不是万能的,有时还需要信用卡。但是,如果消费者不在免息期内全额偿还信用卡账单,就要为余款支付高额利息,利率从9%到30%不等。
根据美国整体居民还款习惯统计数据,近7成的美国居民并没有一次性清偿信用卡余额的习惯,更有近三成消费者只偿还最低还款金额或略高于最低还款金额,并为此支付高额的利息费用。
但是中国信用卡市场,虽然过去两年信贷规模保持了24%的高速复合增长率,但是人们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完全扭转。
以近半年为观察区间,挖财信用卡管家发现,仅有三成用户愿意承担利息、分期还款。而且与美国有近三成消费者“只偿还最低还款金额或略高于最低还款金额”不同,中国仅有2%的用户愿意为此承担高额的利息。
专家分析,这与中国居民的储蓄习惯和提前消费的意识有关,随着储蓄习惯改变和提前消费意识增强,整个信用市场将扩大。
储蓄习惯方面,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世界上收入储蓄水平最高的十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列第三。2008年以来,中国居民储蓄已累计增加35万亿。仅2015年,中国居民新增储蓄的存款就超过了4万亿元。
而美国则与此反差巨大,成为同期储蓄最低的国家之一。前述数据统计,超过62%的美国人的储蓄账户存款不足一千美元,甚至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根本没有储蓄账户。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人对于储蓄的重视程度才逐渐上升。“低储蓄使得发生超预期的紧急支出时,美国居民需要以分期或者最低还款的形式处理信用卡债务,发卡行也从中获得利息收入。”专家表示。
而在提前消费意识方面,以80、90后为代表的年轻族群更注重生活品质,消费模式也开始由保守消费向提前消费转变。
一项针对都市青年的调查显示,有57%的受访者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人称自己“不会因为负债消费担忧”。可以预见,随着年龄结构变化的持续,消费主体向80、90甚至00后迁徙,未来的“先享受,后付钱”的需求也将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
消费金融抢食信用市场
但是从中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看,却略有下降,大多数银行仍面临信用卡渗透率未能提升的难题。
在居民储蓄习惯改变、提前消费意识增强的这几年,恰逢中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后者场景更为丰富且门槛更低,迅速抢食了部分信用份额,那些预期中的信用卡增量用户被互联网金融给“截和”了。
例如“京东白条”、“天猫分期”相继推出,个人消费者在不使用信用卡的情况下就可以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服务,后者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信用卡功能,市场上还出现了挖财信用卡管家等围绕普通用户立信、护信、增信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同时,许多消费金融产品的门槛已远低于信用卡的申请门槛,惠及更多的群体和领域;再次,深化在不同场景中的特定消费金融产品,可以给予特定的利率优惠等特权,这些都是当前信用卡所无法比拟的。
由第三方研究机构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突破千亿元,较2013年60亿元、2014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预计未来几年,该数字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可达到3.3万亿元的水平。
可以说,这是中国信用卡发展三十年后遇到的一个关键挑战。一方面是中国信用卡产业已经出现过于粗放、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另一方面,银行信用卡的线下消费佣金收入,因消费金融的崛起而大幅缩水。
有信用卡专业人士分析,在央行对信用卡定价规则松绑的背景下,未来各行对信用卡会进行精细化运作,可能产品功能的设计上也会更多样化。而且努力站稳线下的同时,还要近一步拥抱互联网,与消费金融争夺线上用户。
“信用卡业务与电子渠道和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在提升金融覆盖面、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银监会副主席曹宇也在去年底撰文说,信用卡借助互联网,可以更广泛的人群和地域便捷地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怎么样?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是1994-02-21在北京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双贝子坟路7号院1号楼101。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000100015816N,企业法人李茜梅,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中国金融电脑》、《中国信用卡》的出版与发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一般经营范围:计算机软硬技术的开发、销售;办公用品、工艺礼品、邮币卡、数码视听产品、家用小电器、运动休闲商品、饰品箱包、日用百货、纪念品的销售;组织会议;设计和制作印刷品广告,利用自有《中国金融电脑》、《中国信用卡》杂志发布广告;财务管理。(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2961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中国银行信用卡账单日和还款日
您可以通过中国银行手机银行、信用卡微信公众号、缤纷生活APP、网上银行、柜台、客服热线等渠道查询您的信用卡账单日、还款日及交易情况。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
诚邀您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或中银跨境GO APP办理相关业务。
中国银行中银私享荟什么级别
中国银行中银私享荟是高端级别。根据查询相关信息,《中银私享》创刊于2011年,是中国银行第一本具有商业品味的高端生活财经杂志,《中银私享》面向中国银行全球最顶级的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客户、中银财富管理高端客户、中国银行白金信用卡会员,致力于服务尊贵的中国银行顶级客户,向客户提供银行最新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和服务资讯以及世界各种顶级品牌的最新资讯。杂志定位高端、奢华、时尚,全方位涵盖最新的时事、财经、生活、消费等专业资讯,推崇中国银行所坚持的世界级时尚元素和时尚气息,引领客户品质生活和尊贵消费理念。
中国信用卡杂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信用卡杂志2022 第5期 韩继续、中国信用卡杂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