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挖矿和pos挖矿有什么区别?

一、pow挖矿和pos挖矿有什么区别?

PoW 最初是作为一种反垃圾邮件的机制而引入的。这是一项非常划算的措施,通过要求服务请求者做一些工作——这意味着计算机需要处理时间——来阻止拒绝服务攻击和滥用其他服务(例如网络上的垃圾邮件)。从本质上讲,PoW 要求机器耗费电力(资源),以避免“无利害关系”的垃圾信息。

以类似的方式,PoW 被应用到了比特币协议。它让矿工们相互竞争,从而实现去中心化的信任。PoW 的工作方式,本文不再赘述。PoW 使人们能够以电子化的方式发送资金,而不必担心双花攻击。

PoW 将反垃圾邮件措施机智巧妙地引入到了 P2P 通信协议中,与货币激励相结合,是一种在用户之间建立信任的机制。

对 PoW 的质疑声

许多 PoS 共识机制的倡导者纷纷指责 PoW 浪费能源。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有证据表明现在的矿场大部分都在使用可再生能源,因此浪费能源这种批判是站不住脚的,至少我认为不是。

还有哪些其他方面的批判呢?在与 Ardor 社区的辩论过程中,他们提出了两个主要的讨论要点:

1、PoW 比 PoS 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

2、PoW 比 PoS 更容易中心化,还是更不容易中心化?

我个人认为,区块链重要的是既要提高安全性,又要保证去中心化。

PoW vs. PoS

我们已经讨论了什么是 PoW 以及它的工作原理。PoS 具有类似的目标,即允许用户在彼此不信任的情况下达成共识。然而,它的工作机制却大不相同。

PoS 没有矿工,也没有哈希运算,它不需要节点来挖矿。PoS 的代币持有者只需要质押一定数量的币,然后节点就可以验证交易了。很简单,对吧?

在 PoS 共识机制下,如果验证者试图双花,他/她会失去自己的质押代币。这就是激励大家不要乱来,以解决“无成本利益问题(Nothing at Stake Problem)”。

既然 PoS 不依赖能量消耗,那么它能比 PoW 更安全吗?

PoW 比 PoS 更安全吗?

长程攻击(51% 攻击)对 PoS 系统而言似乎更致命,而短期攻击(或双花攻击)则更容易发生在 PoW 系统中。

简单来说,PoS 系统存在长程攻击的问题。如果你能想到控制 51% 的网络意味着什么,你就会意识到,无论谁控制了网络,都无法被清除。从我拥有质押代币总量的 51% 的那一刻起,其他验证者就无法移除我的权力。更有可能的是,由于利益相关者获得奖励的频率更高(就像在 PoS 中,你质押得越多,轮到你出块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个利益相关者只会不断巩固自己的权力。

另一方面,PoS 对双花攻击的抵御能力相当强——验证者一旦行为不当,就会失去自己的质押代币。

在如何看待安全性方面,加密货币的目的起着重要作用。你的目的是在寻找一个长期的价值存储,一个能够实现智能合约的货币,还是一个更快、可扩展的网络?

因此,很难就哪个共识机制最安全得出明显的结论,因为安全性似乎取决于攻击的时间范围和这个加密货币的目的。

PoW 比 PoS 更去中心化吗?

在我看来,中心化的论点来自于安全性。事实上,它来自于安全性中非常具体的维度:无需许可、开放性和不可篡改性。

考虑到这一点,你认为 PoW 和 PoS,哪种共识机制更能促进去中心化呢?同样,这个问题视情况而定。

挖 PoW 的代币,你需要购买特定的挖矿硬件,你可以争辩说存在更高的进入门槛,这显然促进了中心化。另一方面,由于 PoW 网络具有抵御长程攻击的能力,攻击者需要持续花费精力来维持对网络的控制,因此从长期来看,篡改 PoW 区块链非常困难(不可篡改性)。

在 PoS 中,保护网络免受成功的长程攻击的唯一方法,似乎只有回滚区块链,这完全违背了不可篡改的思想(去中心化)。

PoW 和 PoS 似乎都提倡同等程度的无需许可、开放性和不可篡改性。因此,根据你的目的,你选择任何一种都可能有好处。如果你想要一个长期具有弹性且不需要回滚的网络,那就选择基于 PoW 的共识机制。如果你想要一个在短期内具有弹性,易于扩展,并能防止双花攻击的网络,那就选择基于 PoS 的共识机制。

pow挖矿和pos挖矿有什么区别?

二、PoC与PoW的主要区别是什么?Lava又是什么?

PoC与PoW的主要区别在于实现路径。PoC要求矿工事先计算一系列用于挖矿的哈希值,以阵列形式存储在硬盘中;抄参与挖矿活动时,矿工检索硬盘中的阵列,寻找出最符合出块条件的“答案”。PoC使用了一种极为缓慢的哈bai希算法,使得得到“正确答案”的瓶颈来自于存储容量、而非du芯片的运算速度。这一机制要求矿工仅需准备更大容量的存储空间,而非堆砌算力。Lava是一个基于PoC(空间容量证明)的去中心化数字加密基础设施zhi。而且Lava的愿景、团队和技术支持都是指向一个宏大的目标,致力于成为全球存储空间的信任之根与顶层索引目录。因此dao Lava 占据的是 PoC 挖矿+去中心化存储的绝佳赛道,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币圈的PoS挖矿和PoW挖矿有什么区别?

POW挖矿需要购买矿机,电脑越好,算力越高、挖矿时间越长,你获得的货币就越多。POS挖矿可以理解为持币的量和时间产生的收益,通俗来说就是放银行产生利息,区别于银行的是币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像CellETF的质押挖矿,把币放进去可以按日计算收益利息,非常省力方便。

四、POW & POS,傻傻分不清楚的共识机制

什么是共识机制?

我在开更的第一篇文章,就简单讲解了数字货币世界的16个最高频名词,其中一个就是共识机制,还记得吗?

为什么要有共识机制呢?

这就必须要解释一下在分布式系统中不得不了解的“拜占庭将军问题”了。

拜占庭将军问题(The 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可以总结为一句话:

在古代,11位忠诚的、不同位置的将军,如何排除叛徒的影响,对进攻或撤退达成一致。

当然,拜占庭将军问题并不是如今才提出的,我们大中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明了“虎符”这个神奇的方式来保障命令的正确执行。

在分布系数系统中,各个节点就是“拜占庭将军”,算法执行中的任意一个错误就是“叛徒”。

为了尽可能地排除错误、快速达成一致,来让系统有效地、正确地运行,便应运而生了各种“共识机制”。

————————————————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数字货币世界中常见的几种共识机制:

PoW,工作量证明 Proof of Work

PoW是比特币所采用的共识机制,最早是由Adam Back为了解决垃圾邮件的问题而开发的一个“哈希现金Hashcash”程序。

比特币采用的是SHA256的单向函数,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在太专业,我们只需要理解到“SHA256的结果很容易验证,但是要将其计算出来,需要不断尝试运算,直到匹配到某个随机数;技术上而言,任何新增区块都需要经过232394亿运算才能得到”的程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搜索SHA256去深入学习。

因此,只要矿工出示运算结果,那通过PoW,全网节点就认可了他所付出的成本,承认新的区块奖励属于他。

如此大量的运算相当浪费资源,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科学或实际用途,只是为了实践工作量证明机制、阻止攻击者伪装成节点来控制网络。

虽然在2009年时为了构建这种去中心化的、允许所有人可以免费参与的全球货币网络,没有更好的选择;但是发展到如今,已经有了其他不需要大量浪费算力的证明机制,比如我们下面就要提到的,PoS权益证明。

————————————————

PoS,权益证明 Proof of Stake

主要思想是:节点记账权的获得难度与节点持有的权益成反比,也就是说,一个节点拥有的币越多、时间越久,越容易获取记账权,也就越容易获取区块奖励。

实际上,最初的PoS是PoW的一种升级,根据每个节点的币龄,来等比例地降低挖矿难度,从而加快找到随机数的速度。

什么是币龄呢?

币龄=数量*拥有天数。

由于区块链中的每笔交易记录都会被标记时间戳,这个时间戳就可以作为币龄的证明,因此币龄也不可能被轻易伪造。

比如A从B那里收到10个币,并且持有了90天,那么,A就拥有了900的币龄;如果A卖了这10个币,这900币龄就被消耗了;

后来,为了彻底摆脱PoW这种依靠算力的共识机制,PoS引入了“利息”的概念;年利率是在PoS机制最初确认时就设定的,一般不会变化。

利息=(币龄*年利率)/365 ,如果利率是1%,在上个例子中,A就可以得到0.02466个币的利息。

如此一来,PoS区块链的作用过程就可以这样描述:

在初期,通过PoW机制,产生创世币;

在创世币达到一定规模时,PoS机制开始作用,交易时消耗币龄、获得产生区块的优先权,并获取利息,同时PoW机制由于消耗太多资源、浪费算力而逐渐淡出;

最终系统中仅剩PoS来维持正常运作。

目前大家所熟悉的以太坊,主要还是采用PoW的机制,不过正在转向PoS。

————————————————

大家了解了PoW和PoS,在遇到其他共识机制的时候,相信也会比较快得就能理解。

比如:股份授权证明DPOS,类似于董事会投票;燃烧证明POB;沉淀证明POD;能力证明POC;消逝时间证明PODT,等等。

就不在这里为大家一一展开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或知乎一下~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