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和万事达乐了中国消费者 可想挑战银联还有多道坎

Visa和万事达乐了中国消费者 可想挑战银联还有多道坎

【欧洲时报网】本月,Visa和万事达(MasterCard)进入中国银行卡市场,这似乎为一场长期斗争画上了句号——他们终于可以在中国打入一个由一家得到政府支持的服务提供商主导的行业。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竞争将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服务。但对于想要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的Visa和万事达来说,想要达成目标却不那么容易。

消费者拍手降费好用才是王道

目前,中国本土的银行卡组织仅有银联一家。同时扮演着裁判员和运动员双重身份的中国银联,一直成为业界诟病的话题。

按照WTO的裁定,中国应该在2015年8月29日前开放外国外卡组织进入中国市场。去年10月份,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已经决定“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但细则今年4月才面世。

银行卡清算市场向外资开放以后,单一带有VISA、万事达等卡组织标识的银行卡在境内POS机上无法受理的局面将成为历史。未来,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JCB等,都可能通过其会员银行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信用卡。

《北京晨报》报道,对于中国持卡人而言,境外卡组织的进入将打破银联垄断,他们将享受更多的选择和更低的服务费用。因为放开准入不仅对银联的冲击较大,也将倒逼整个清算行业的发展,“卡组织多了,竞争会激烈起来。提高清算效率和服务水平,都将成为这些卡组织竞争的核心实力。”

比如一直被诟病太贵的餐饮行业刷卡费率,就可能因为卡组织之间的竞争而下降。此前在中国内每刷一次卡,提供刷卡机的商户都需支付一笔手续费。其中,提供POS机的银行或银联的子公司“银联商务”拿走20%,银联拿走10%。

境外卡组织进入中国清算市场之后,消费者将可以用一张信用卡通行中国和海外,省去多卡的麻烦。中国消费者目前在国内用银联卡,在欧洲和美国则分别使用万事达和Visa的双标卡更多一些。

这也是境外卡组织的目标。Visa和万事达现在只能做中国持卡人的境外业务,他们最期待的是通过在境内发行人民币信用卡占领市场,从而带动这些持卡人在境外的刷卡消费。

(网络图片)

境外卡组织犯难“中国标准”让成本剧增

《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已于6月1日生效。按照规定,无论是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以申请成为类似于银联的银行卡清算机构,但中国央行去年11月宣布的一条单独规定让Visa和万事达倍感头疼。

FT中文网6月16日报道,从今年起,所有在中国发行的银行卡必须遵守《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3.0)》(PBOC3.0)——应以基于金融IC卡芯片的有卡交易方式为主。分析人士表示,这是一个难题,因为这个技术标准与国际支付标准EMV(Europay、MasterCard和Visa的首字母缩写)不同。Europay于2002年与万事达合并。

芯片卡正在日益取代安全性较低的磁条卡,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封装在世界各地的借记卡和信用卡上,这些芯片的基础就是支付卡标准。

过往的双标卡都是磁条卡,未来银行换发新卡要使用芯片卡时,卡片应用规范将拦住境外卡组织。因为技术标准不同,而一张芯片只能采用一个规范。

中国标准的支持者则表示,该标准包含了EMV标准不支持的额外特色功能,比如对近场通信技术的支持,该技术能实现“非接触”支付。

要达到新的技术标准,Visa和万事达必须改变卡片的生产方式,这可能带来巨额成本。

“我不认为(技术标准要求)会阻止(Visa和万事达)进入市场,但这是一招缓兵之计,”咨询公司Ovum的金融业科技分析师吉勒斯·乌巴格斯(GillesUbaghs)说。

“这将影响外国公司,但事情还没有最终敲定,”曾任万事达中国区总经理、目前是第一资讯(FirstDataCorp)大中华区总裁的陈启彰(JamesChen)表示,“这个难题或许能够解决。问题是,留给Visa和万事达的空间会有多少?”

中国+海外“双线作战”银联地位或难撼

就算境外卡组织进入中国清算市场,银联在中国市场的“墙角”也不是那么好挖。

北京《环球时报》6月2日报道,截至2014年底,各银行已在华发行49亿张借记卡和信用卡,零售支付总额达42万亿元,较2013年高出1/3。同年中国80%的借记卡使用银联结算体系,占总交易额的72%。中国的银行确实发行Visa、万事达和美国运通的信用卡,但接受它们的中国商家寥寥无几。

曾任万事达中国区总经理、目前是第一资讯(FirstDataCorp)大中华区总裁的陈启彰(JamesChen)表示:“Visa和万事达需要打造它们在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过去,它们只是以销售办公室的方式开展运营。它们并没有真正的地盘。”

由于银联对商户收取的费用远远低于西方的银行卡企业,外资企业成功抢食中国银联主导地位面临的障碍会很多。银联收取的刷卡手续费低至0.04%,万事达的某些卡在英国的手续费则为0.60-1.85%。

“中国费率这么低,将令外资企业极难进入,因为基于中国的费率,业务将不会增长,”毕马威中国合伙人JamesMcKeogh说。

另一方面,Visa和万事达希望通过进入中国来“曲线”带动持卡人在境外的刷卡消费,这一目的的实现恐怕也没那么容易。因为银联正在反向抢占它们的“底盘”。

近年来银联国际业务高速发展,截至2014年末,银联已在境外150个国家和地区铺设受理网络,境外可用银联卡的商户超过1300万户,ATM近120万台。

用银联通道在境外刷卡是免收货币转换费的,加上银联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砸重金搞促销,这让很多双标卡持卡人在境外刷卡也用起了银联通道。

根据支付行业简讯《尼尔森报告》(TheNilsonReport)的数据,中国银联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提高迅速,其占全球消费交易金额的比重已从2012年的6%提高到去年的10%。

(编辑:陈思科)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