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飞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飞钱和交子的区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飞钱
-
2、在隋唐时期相继出现的“柜坊”“飞钱”具体指什么?在现代社会相当于什么?
- 3、“飞钱”是什么?
- 4、唐代出现的飞钱是古代的纸币么?
什么是飞钱
看大唐来的么?嘻~~
飞钱又称“便换”,是我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始于唐宪宗元和初年,有两种形式:一是官办,设于京城的“进奏院”;二是私办,大商人在各道或主要城市有联号或交易往来,代营“便换”,以次牟利。
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在隋唐时期相继出现的“柜坊”“飞钱”具体指什么?在现代社会相当于什么?
在隋唐时期相继出现的柜坊、飞钱分别相当于现在的银行、支票。
1、柜坊
唐代专营钱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称为柜坊。柜坊是由邸店衍生出来的,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已出现。
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早几百年。经营的业务是代客商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时,凭帖(相当于支票)或信物提取,为最早的银行雏形。
2、飞钱
飞钱是产生于唐宪宗时期的汇兑业务形式。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
扩展资料:
柜坊又称僦柜,设于邸店内。僦即租赁,柜坊是租用钱柜的场所,一般设在贷栈内代客保管金银贵重物品。
后来这部分业务被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经营代客保管金银钱币贵重物品收取手续费的专业柜坊。客商租柜时,金银验明两数,柜坊原封保存原封交回。
柜坊是中国金融业的萌芽,经过长时期的演化,逐步成为经营信用的金融组织。唐代长安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市场繁荣,西市沿今含光门迤逦西南一带,金融机构众多,柜坊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柜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飞钱
“飞钱”是什么?
由于朝廷有限的铸币量不敷使用,各地出现了飞钱。飞钱又称“便换”,就是用一张纸券,写明钱数,盖上图章,分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用飞快的速度发往目的地。双方所持纸券相合,核对无误,即会拿到现钱。
唐代出现的飞钱是古代的纸币么?
飞钱又称“便换”,正如字面意思一样,商人可以很便利的在异地换取金钱。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汇兑制度,飞钱产生于唐宪宗时期 (805年—820年) ,据《新唐书》记载:
“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和券乃取之,号飞钱”。
可知飞钱就是商人在甲地缴纳现钱并取得票据,而在乙地凭借票据取钱,这一点类似与如今的银行汇票,所以它并不是纸币,因为它并不能执行货币的流通职能。
唐代出现的飞钱并不能算作是纸币,根据现有的史料来看,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既没有流通也也不能用于交换,所以并不具备货币的职能,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纸币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在《新唐书·食货志》中对此有相关记载,(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唐朝时期,运河以及驿道连接了首都与偏远省份,为了加强地方与中央的联系,在各省都会设置进奏院,同时履行类似于国家的中转银行类似的职能。比如说外省的商人在都城贩卖了商品之后,将获得的利润存入本省的进奏院,之后进奏院写给商人一个收据,即“飞钱”。当商人们返回自己的省份的时候,向政府部门出示这个收据,获得全额付款。飞钱一般分两半,一半在商人的手上,一半在进奏院。
这个“飞钱”系统的应用可以说是一件皆大欢喜,省时省力的举措。对于京城来讲,大量的现金刚好可以满足京城的需求,增加了国家商业中心的货币供给,而对于地方的商人来讲,这样的系统免除了运输货币所要承担的风险以及费用。而用现代经济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飞钱也为省级机构无息贷款行了方便。商人在回到自己的家乡之前汇兑现银之前,进奏院就一直拥有这笔现金的使用权。然而并不是说飞钱就没有一点风险,作为“强势”的国家机关,也可能会拖延支付兑换飞钱,这样商人们也没辙。
关于飞钱和飞钱和交子的区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