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怎么关闭特约商户扣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怎么关闭特约商户扣款每次扣我052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如何关闭农行特约扣款

《怎么关闭特约商户扣款》怎么关闭特约商户扣款每次扣我052

1、用户可以通过拨打电话或者登陆官方公众号寻找农行客服人员,请求关闭特约商户,若时间条件允许,也可以直接前往农行柜台进行办理;

2、用户可以查看农行流水上的扣款信息,寻找是哪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授权了特约商户的扣款,然后再登陆该支付平台取消授权即可。

以上就是关闭农行特约商户扣款的两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扣的款项并非发往用户所授权的商户,那么用户的账户很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用户需要保存好流水记录作为证据,并联系银行和公安部门进行处理。

特约扣款简介

特约扣款指的是某些商家和用户达成协议,商家向用户按时提供某种商品或者服务,随后商家就可以直接在用户的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账户上进行划扣,比如说如果用户购买了自动续费的网络视频会员,那么就属于和商家签订了特约扣款。

怎么关闭特约商户扣款

1、以华为p10手机为例,首先先打开手机界面,然后点击手机界面中的“支付宝”图标。

2、在打开的支付宝的界面中,点击“我的”选项。

3、在打开的我的操作界面中,用手指往下面拉动界面。

4、在下方的界面中,点击“芝麻信用”选项。

5、在打开的界面中,点击“信用管理”选项。

6、此时打开一个新的界面,然后往下面拉动界面。

7、在出现的界面中,点击“授权管理”选项。

8、在打开的“授权管理”的操作界面中,点击“支付宝”选项。

9、在出现的点击“解除授权”按钮,然后下方出现的界面,然后选择“不想使用该服务了”选项,然后点击“完成”按钮即可。

支付宝理财特约商户扣款怎么取消

支付宝取消理财特约商户扣款,操作流程如下:

一、先打开手机上的支付宝,点击右下角的设置选项。

二、点击设置之后我们找到支付设置。

三、进入支付设置之后我们找到下面的一个免密扣款按钮点击进入。

四、挨个查看我们的签约服务商。

五、点进去看消费记录。如果有扣款消费记录的不想签约。

六、点击关闭这个服务即可。

操作环境:

品牌型号:iPhone13

系统版本:iOS15.4

app版本:v10.2.56

【拓展资料】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致力于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简单、安全、快速、便捷”的支付解决方案。

支付宝借呗改成信用贷。12月2日,支付宝发布公告表示,支付宝与中国银联在2020年开始基于条码互联互通业务展开密切沟通和探索,并陆续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西安等多个城市实现收款码扫码互认。

2003年10月18日,淘宝网首次推出支付宝服务。

2004年,支付宝从淘宝网分拆独立,逐渐向更多的合作方提供支付服务,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2004年12月8日,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22年2月,支付宝公布“支持中国女足发展工作小结”:已累计向中国足协拨款2.5亿元。

2005年2月2日,支付宝推出“全额赔付”支付,提出“你敢用,我敢赔”承诺。

2008年2月27日,支付宝发布移动电子商务战略,推出手机支付业务。

2008年10月25日,支付宝公共事业缴费正式上线,支持水、电、煤、通讯等缴费。

2010年12月23日,支付宝与中国银行合作,首次推出信用卡快捷支付。

2011年5月26日,支付宝获得央行颁发的国内第一张《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内又称“支付牌照”)。

2013年6月,支付宝推出账户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通过余额宝,用户不仅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无任何手续费。

消费支付宝特约商户扣款怎么取消?

取消消费支付宝特约商户扣款的办法:用户可以直接登录支付宝客户端,按顺序点击【我的】—【设置】—【支付设置】—【免密支付/自动扣款】,查看对应的需要解约的代扣记录,选择解约即可,关闭特约商户扣款后,就不会再次进行自动扣款。

如果是支付宝笔笔攒和蚂蚁星愿扣的,注销功能取出来就行了。要是银行卡被扣款的话,这时候要考虑是不是借过网贷或者个人信息被泄露,问一问银行的工作人员,若是还查不出什么,就挂失银行卡,数额较大选择报警。

需要注意的是,若代扣详情页面没有显示“解约”或“关闭服务”,则需要用户联系代扣的商户进行操作。支付宝目前已经不单单是一款简单的支付工具,它集支付、理财、投资、保险、生活缴费、公积金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关于怎么关闭特约商户扣款和怎么关闭特约商户扣款每次扣我052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