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智能座舱龙头公司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智能座舱龙头公司是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自动驾驶L3破冰 智能汽车这5大核心股即将爆发(建议收藏)

《智能座舱龙头公司》智能座舱龙头公司是谁

一、事件

深圳新兴领域的突破性立法——《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 汽车 管理条例》将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支持L3级自动驾驶通行。

此条例代表官方首次对L3及以上自动驾驶权责、定义等重要议题进行详细划分,正式出台后将为全国L3级自动驾驶准入政策提供标准借鉴。 这意味着无人驾驶接下来将迎来高速增长阶段。

二、何为L3?

L3 级自动驾驶是指在设计的运行条件内,可以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驾驶员以适当方式执行动态驾驶任务接管。本质上来说,即是驾驶员脱手驾驶(必要时需接管)。

条例对行业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

1)自驾场景的延伸;

2)确立责任主体。高级自动驾驶长期无法推行,不是技术上的困境,是责任主体无法确定。 此次条例明确了L3 级自驾系统开启的状态下的责任主体,即“因己方车辆发生违章或事故责任,第一责任人永远是驾驶员”(除质量问题造成交通事故) ;

3)明确相关服务收费的合法性

推荐两条主线:

1) 汽车 智能化下的“必选品”; 2)V2X的增量

1. 中科创达(300496)

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 公司主要产品分为软件开发、技术服务、软件许可和商品销售四种业务模式。 目前,公司拥有超过1000项自主研发的技术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公司保持与高通合作形成的卡位优势。 已发布高通8295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充分发挥SA8295性能,实现了低速辅助驾驶与座舱域的融合;公司新设的智能驾驶平台公司定位中端域控,高通已入股,持股13.11%,相关域控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实现量产。

在自动驾驶软件开发方面,公司已和多家主流芯片厂商展开合作。除高通外,公司在2021年起就在英伟达平台中提供车载视觉方案;此外,公司和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为地平线平台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软件支持。

2. 四维图新(002405)

国内导航电子地图行业的领先企业。 高精地图+芯片+数据合规+智驾Tier1 多驱动。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板块包括导航业务、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业务、车联网业务、芯片业务、位置大数据服务业务。 公司是国内首家获得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的企业。

高精地图“国家队”。 公司拥有世界先进的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技术,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库,以及全国最大规模的导航电子地图生产和更新网络体系。

公司技术已具备自动驾驶Tier1能力,可以为车厂提供完整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已经拿下凯翼、长城等头部车厂订单。

3. 德赛西威(002920)

国际领先的 汽车 电子企业之一, 主营业务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

公司深耕英伟达计算平台,已发布支持L3以上等级的域控制器, 产业链中域控制器德赛西威处于龙头 。同时作为 汽车 智能座舱电子龙头 ,长期受益于智能网联商机,公司产品结构、客户结构皆处于第一梯队。

且德赛西威与多家龙头车厂保持深度合作关系,如一汽丰田、长城 汽车 、吉利 汽车 、广汽乘用车、奇瑞 汽车 、比亚迪等,目前公司最新域控制器产品已经支持L3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将跟随智能驾驶行业高速成长。除了L3级别自动驾驶,公司在其他自动驾驶领域也正积极布局,2017年,公司在新加坡成立了研发团队, 专门开发L4和L5级自动驾驶和 汽车 网络安全的前沿技术。

4. 锐明技术(002970)

车载监控+ 汽车 EDR+车联网

公司致力于利用视频、AI、大数据及IoT等技术手段,发展交通安全及运输业信息化方向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在全球车载移动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二 。据2021年Berg Insight报告, 公司在车队视频管理系统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

公司与地平线为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合作正常推进中,双方在高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等领域进行重点技术和产品合作。

在国内市场, 公司的市占率很高,业务覆盖了80%以上地级市 ,在公交、出租等行业,同时也是比亚迪的供应商。

5. 千方 科技 (002373)

国内领先的智慧交通和智能安防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是智慧交通和智能物联网业务。

22年6月17日公司互动易回复,子公司联陆智能具备相应完整的以路侧感知雷达为主体的融合感知系统,公司目前已经布局多项无人驾驶前装相关技术包括 4G T-BOX 、数字钥匙等,已经与包括长城东风在内的多家主机厂达成合作,公司在无人驾驶领域主要参与方向为路端与车端两方面;

公司已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V2X车载系统并实现应用,携手百度,投资设立北京智能车联 科技 产业创新中心,致力打造中国无人驾驶Ⅴ2X生态和智能交通产业基地。

评论转发,是对作者的一种鼓励;

智能汽车先行者——中科创达

一、基本面情况分析

1. 公司基本情况

中科创达软件,主营业务是以智能操作系统技术为核心,聚焦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智能软件,智能网联 汽车 ,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产品化与技术创新。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软件开发服务、联合实验室、软件产品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拥有超过1000项自主研发的技术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在全球约3800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接近90%。

在智能手机时代,公司抓住了为手机厂商提供Android系统二次开发的机会,并绑定了高通等芯片公司获得了较好的客户基础,积累了智能OS底层大量技术。

除了在智能 汽车 方向,公司在智能摄像机,智能家居等领域布局也将保持持续景气。

智能 汽车 进入高速发展期,公司已经做了前瞻性布局,先后收购了芬兰的Rightware和保加利亚的MM solutions。Rightware具有奥迪智能仪表盘等标杆项目,公司以此顺利进入智能驾驶舱行业,MM solutions则是计算视觉 科技 企业,使得公司快速切入ADAS领域。

汽车 业务收入在公司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提升,由2016年的5.45%提升至2020年的29.31%。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02%。

2. 核心产品分析

公司致力于打造智能物联网产业全生态链,主营业务包括智能网联 汽车 、智能手机、智能物联网。

公司成立之初,以操作系统定制化开发为主,主要从事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Linux系统产品的开发及相关技术服务,随后由Linux系统拓展到Android系统,并开始与移动芯片厂商高通公司、Flextronics进行合作。

上市之后,仅从智能手机端向智能车联网端延伸,同时进一步从单一智能终端向多场景智能终端迈进,发展机器人、无人机、AR/VR、智能相机为代表的智能物联网业务。

2019年,公司重点布局智能网联 汽车 ,在 汽车 领域已经为40多家主机厂提供服务。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了物联网平台,扫地机器人、无人机等下游应用的持续爆发。

3. 市场前景

智能 汽车 是人工智能重要的落地场景,也是持续高景气的赛道。公司 汽车 业务快速增长,2015-2019 年复合增速达104.8%,收入占比也持续提升;2020 年,公司与各大车厂合作进一步深化,同时智能座舱持续迭代并推出 4.5 版本,与滴滴合 作研发智能安全驾驶产品,产品持续迭代更新。未来,随着智能座舱在中低端车型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司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2016年公司推出“核心板+操作系统+核心算法”一体化的SoM(System on Mudule产品,聚焦机器人、智能相机、VR/AR和无人机四大场景,2015-2019年收入复合增速达 93.5%。随着5G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物联网下游应用场景快速发展,公司布局完善且具备较强竞争力,未来高速增长可期。

2017年公司发布首款智能驾舱解决方案,随后公司产品持续迭代,目前已推出智能驾舱4.5 版本。2020 年,各大车企纷纷加码智能 汽车 ,智能 汽车 产业蓄势待发,公司与广汽、上汽、一汽、理想、大众、GM、丰田等头部车厂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均有提升。2020年3月,公司 月广汽合作成立联合创新中心;2020 年6月,公司与滴滴合作发布DMS、ADAS智能安全驾驶方案。

通过公司的推进布局可以看出,公司目前已经深度布局5G下游应用场景,在5G应用推进过程中,中科创达的各项业务均能持续受益。

4. 同行业对比分析

中科创达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技术和产品提供商,业务覆盖智能手机、智能 汽车 和物联网三大赛道。可比公司德赛西威是国内 汽车 电子领域龙头。但两者业务重合较少,中科创达主要是 汽车 智能化软件业务为主,而德赛西威是智能座舱硬件业务。

目前在智能操作系统技术和产品方面,竞争对手主要为诚迈 科技 、播思通讯、瞬联软件、叠拓、 FUJISOFT、Sasken、BSQUARE、Sky等,但中科创达已经形成绝对领先,技术创新能力强,客户群体稳定,与全球知名厂商保持稳定合作关系。中科创达有望在 汽车 智能化的路线胜出。

5. 股东情况分析

截止2021年底,公司十大流动股东显示,社保一一零组合和社保四零六组合维持不变,外资加仓,易方达减仓退出十大流动股东,整体变化不大。

目前有135家机构持股中科创达,机构持仓占比较高。

6. 资本运作

从2015 年开始,中科创达逐步发展智能车载业务,连续三年,基本保持每年1-2家收购的节奏,2016 年收购国内的爱普新思和慧驰 科技 ,获取了慧驰 科技 在 汽车 前装市场信息 娱乐 系统雄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以及爱普新思广泛的市场份额同时增强车载IVI技术能力。

2017 年收购芬兰的Rightware;Rightware总部位于芬兰,是全球领先的 汽车 用户界面设计工具和嵌入式图形引擎软件产品供应商,

2018 年收购保加利亚的公司MM Solution AD。MM solutions AD是一家领先的移动和工业图形图像技术企业,拥有 16 年的图形影像系统与架构深入经验。该收购提高了公司的图像视觉研发能力、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研发能力,公司在全球嵌入式视觉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市场竞争地位得到提升,助力了智能网联 汽车 、智能视觉、智能物联网业务的发展。

7. 管理层分析

董事长赵鸿飞,技术出身,同时具有多年项目并购经营,1998年至2006年,任恩益禧-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有限公司工程师、项目经理;2006年至2008年,任北京北大青鸟商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

目前公司在全球约3800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接近90%。

公司在2020年8月14日发布了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人员包括副董事长邹鹏程、董事王焕欣及212名中层管理人员,激励范围比较广泛。此次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的时间范围长达四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70%,80%,90%,100%,以此股权激励有利于团队稳定,留住核心人才。

二、财务分析

1. 收益分析

公司近三年营收稳定增长,增速不断提高,扣非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收益效益较好。在2020年全球疫情的情况下,公司依旧保持高增速。

2. 现金流量

公司上市以来现金流整体稳定,2020年现金流大幅增长,主要为定增的现金收入,2020年定增总额17亿元,增发价82.36元。

3. 偿债能力

上市之后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一直保持在1-2之间,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且资金利用率较高。2020年流动比率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定增资金入账,短期流动资产大幅增加所致。去除这部分资产后,公司流动比率依旧维持在较好水平。

4. 盈利能力分析

上市以来,公司毛利率、利润率和净利率均逐年提高,公司盈利能力较强。

5. 历史 分红情况

中科创达分红额度不高,股息率偏低。主要原因是中科创达目前属于高速增长的成长型企业,资金利用率较高,分红低是正常现象。

6. 研发投入

公司上市以来研发投入逐年提高,近三年研发占营收比例高于18%。

7. 三费情况

公司上市以来三费稳定,并未出现大幅变动的情况。

8. 财务防暴雷分析

3-5年营业收入、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应收账款周转率之间整体趋同,未发现异常波动。

3-5年未出现黑天鹅情况,投资者互动效率较高。

近一年深度研报数量10篇。

3-5年毛利率稳定,对比同行业公司没有明显的偏差。

近3年货币资金稳定,公司负债率低,没有出现负债大幅变化的情况,货币资金和短期负债没有出现同向上升情况。

商誉4.29亿。

隐形负债分析:诉讼0,担保0亿元。

现金流和利润增速匹配,现金流稳定,应收账款稳定。

未出现频繁更换审计所的情况。

三、估值分析

公司由于基本面较好,业绩增速快,上市以来一直获得不错的估值,近期业绩公布,同时股价跟随指数回踩,PE-TTM已经回落至近三年估值中位数附近。

结合公司业绩来看,当前中科创达PEG为0.93,低于1,近三年PEG一直处于1左右,估值合理。

根据净现金流折现模型估值,中科创达折算PE为73.5,低于当前PE-TTM,但考虑到中科创达的属于高增长成长股,折现后估值较低属于正常现象。

全球 汽车 智能座舱企业对比来看,中科创达市值全球最高,虽然估值水平略高,但考虑到中科创达业绩高增速,且短期PE-TTM已经回落,未来伴随着持续高增长,估值进一步回落的概率较低,短期股价合理。

技术面来看,中科创达近期的大幅下跌和市场抱团股杀跌有关,但中科创达本身属于高成长高景气度的优质赛道个股,是真成长股。近期跟随市场下跌股价有望回落至估值中位数下方,属于成长股的错杀。

中科创达中长期看好,短期强支撑位为96-103区间,此区间内估值偏低,且支撑较强,短期回落将形成极佳的操作机会。

智能座舱谁是头部玩家┃进击的新势力

随着人工智能向 汽车 行业的渗透,智能座舱早已不是陌生的词汇,但最先让消费者对智能座舱有直观体验并让这个词大肆流行起来的并非传统车企,而是以特斯拉、蔚来、小鹏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

当电动 汽车 的三电系统取代传统 汽车 发动机、变速箱之后,智能座舱便越来越成为电动 汽车 差异化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屏幕越来越多、联网设备越来越多、语音功能越来越多、实体按键越来越少成为各大车企发展智能座舱的共同趋势,同时每家车企对其也有各自的理解。即便同为互联网跨界而来,蔚来、小鹏三家头部造车新势力对智能座舱的理解也各有千秋。

蔚来:人情味

蔚来是三家新势力中唯一将车载智能交互系统实体化的企业,一块千万级像素的AMOLED屏幕、憨态可掬的造型和丰富的表情设计构成的智能交互助手NOMI是整个座舱的设计中心,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带来智能化便捷功能的同时,提供人性化的 情感 陪护。上车时NOMI 会主动打招呼;听音乐时 NOMI 会跟随节奏摇摆;点击大屏时 NOMI 会低头看你;下车时NOMI会摆手再见……在NOMI让座舱具有了人情味。

此外,蔚来的座舱做了诸多针对女性的专属设计。中控屏下留给鞋包的超大储物空间、配备双LED暖色补光灯的超大化妆镜,还有可放倒 160 度、前后大幅度滑动 210mm的女王副驾,随时可以让车内变成私人休息空间。

在生态方面,蔚来除了集成了百度地图、QQ 音乐、喜马拉雅、爱奇艺等功能应用外,还为用户专门打造了 NIO Radio。继NIO APP和NIO HOUSE打通线上线下社区之后,NIORadio在车内通过声音创造了第三种社区连接方式,既可以让用户彼此连接和互动,又能为用户打造专属内容。

可以看出,蔚来对于智能座舱的思考并不在于功能有多丰富,而在于能否满足用户的 情感 需求,是否贴合蔚来的品牌调性,也正如蔚来创始人李斌所说:“做 汽车 ,最难的是服务用户。”

小鹏: 科技 感

从P7的“智能音乐座舱”到P5的“智能第三空间”,小鹏在智能座舱领域的 探索 走在了行业前列。得益于核心技术全部自研的开发方式,小鹏得以率先打造出了硬件开放的车载生态系统,这也让小鹏的智能座舱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可玩性。

小鹏XmartOS车载系统上的第三方应用可以像智能手机一样,调用车辆上的数据和硬件能力,从而实现不同的应用功能。例如可以用方向盘控制 游戏 的狂野飙车、令人热血沸腾的声浪模拟、尽情嗨唱的移动KTV,以及“可见即可说”的全场景语音,不仅实现了对音响、氛围灯、麦克风等影音 娱乐 配置的调用,还实现了对包括灯光、方向盘、电动踏板等在内的车辆控制硬件的调用。

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拿来主义”下的新功能搭载上车层出不穷,但对不同功能之间进行整合优化,将不同硬件融合打通,则需要深度的自研。从P7上市之后的表现来看,硬件能力的开放并没有影响车辆的使用,更没有出现安全问题,这对企业的研发能力是巨大的考验。

刚刚开启预售的小鹏P5继续突破对车辆空间的原有定义,将其打造为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之外的智能第三空间,创造了X-Play 娱乐 场景、X-Sleep睡眠场景、X-GO户外场景、X-Life生活场景以及X-DIY自定义五大场景,即使在车内,也能连接并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智能座舱的定义再次做出了自己的 探索 。

小鹏 汽车 产品规划部副总经理江卫忠表示:“事实上当前业内对于智能 汽车 的终极形态并没形成一致看法,但 汽车 座舱向智能第三空间的转变则是必然趋势。”

理想:家庭风

作为一款六座SUV,理想ONE则选择了将“家”的概念贯彻到底,将车辆看成是家的一种延伸。因此,在座舱的打造上也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可移动的舒适的“家”。

理想ONE的座舱中最抢眼的莫过于集成了车辆信息、车辆控制、车载 娱乐 于一身的高清四连屏。数字仪表屏提供核心驾驶安全信息,中控屏集成导航、音乐等丰富的功能,副驾屏为副驾乘员提供专属 娱乐 和资讯,并配备独立蓝牙音源,独立的功能控制屏则告别了多级菜单,为用户提供便捷安全的控制选项。每一块屏都有属于自己的“用户”,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家”的概念同样体现在理想的智能语音系统上。全车语音交互系统在前后排布置多组高灵敏度麦克风,通过音频算法定位车内不同位置乘客,三排乘客都能与车辆进行语音交互,按照唤醒位置执行对应功能,并可进行多人交互。

在理想的应用生态中,除了常规的导航地图、音乐、视频等应用软件,还特别为孩子准备了小猴启蒙、凯叔讲故事等儿童类内容,充分照顾了不同家庭成员的需求,让出行与家庭产生了紧密联系,为理想ONE扣上了“奶爸神车”的光环。

新旧较量

作为 汽车 与消费者的高频触点,智能座舱已成为传统车企向出行服务公司转型的必争之地,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在大力投入。当很多传统车企还停留在追求更多功能、更炫的UI设计等表面功夫的时候,新势力车企凭借自身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已经真正进入了以用户的使用场景出发,让智能座舱从好看进入了好用、实用的阶段。

传统车企软件开发能力不足,也没有互联网公司广泛的应用生态,现阶段在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众多软件开发上还不具备独立开发的能力,只能通过与 科技 巨头合作,大量上车的AliOS、鸿蒙OS均由阿里、华为直接提供,这样做虽然可以快速弥补短板,但同时也意味着同质化的问题,很难让品牌拥有差异化的智能体验。

但对造车新势力而言,由于本身就由互联网行业跨界而来,软件开发与数据运营本身就是他们的老本行,蔚来、小鹏等都选择自建技术团队,在底层操作系统上进行定制化开发,形成自己独有的操作系统。不仅如此,自研意味着对数据的绝对掌握,通过数据的积累和分析,然后以OTA的方式不断优化迭代,新势力已经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道路,将传统势力甩在了身后。

可以介绍一下国内现在都有哪些智能座舱吗?

1.北京汽车智能健康座舱

2020年3月,北汽发布Hi·Me智能健康座舱。该智能健康座舱将健康体检、智能语音助手、环境感知技术融为一体。用户可以通过特定的语音指令唤醒智能助手小北,也可通过语音命令让小北操作空调、影音。另外小北也可以调用环境感知系统,将环境温度、空气洁净度、视觉和嗅觉舒适度提供给用户。当检测到车外污染严重时,智能助手小北会将空调切换到内循环模式阻挡车外有害物质,配合CN95级空气滤芯和负离子净化系统使车内空气保持洁净。

2.延锋智能座舱

2020年6月17日延锋推出概念型款智能座舱XiM21[6]。该智能座舱在为用户提供独特丰富体验的同时,以智能表面、智慧大脑、智慧空间这几个前沿技术阐释了下一代智能座舱所具备的基本能力。XiM21的智慧表面将集成显示、触控反馈、装饰、灯光及传感器等隐藏式功能汇集一体,可以完美的代替现代座舱里的各种机械按钮开关,使车内内饰达到的极简科技感。智慧大脑会通过人们的不断使用学习人们的个性化用车习惯。另外智慧大脑能通过收集天气状况、驾驶员状态及乘客人数等数据自动调节车内温度。智能空间则是XiM21的智能伴侣板可以通过一个双速电机驱动的长滑轨与车内的多排座椅进行互动,同时座椅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滑轨进行移动,从而达到柔性的空间配置。当然这些配置都可以根据车主的使用喜好被智慧大脑记录下来,以便日后车主用车时自动调节空间。

3.华为CDC智能座舱平台

2019年8月9日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推出华为操作系统——鸿蒙OS。其中鸿蒙OS车机系统是专为CDC智能座舱平台量身打造。华为将基于智能手机芯片+鸿蒙OS,打造智能座舱平台,除了提供娱乐服务,还会将手机和汽车互联后形成“硬件共同体”共享算力,让汽车在受到本身资源限制的情况下通过鸿蒙OS的手机互联实现汽车硬件的附加升级。如系统可以调取华为手机芯片NPU的AI算力和车内摄像头,去实现一些需要神经网络加速的计算机视觉应用,如人脸识别、情绪识别、疲劳检测和车内多模交互等功能。

智能座舱龙头公司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智能座舱龙头公司是谁、智能座舱龙头公司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