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农产业链金融一起来转和分享#

乡农行走,枝江。

到武汉,再乘坐高铁从荆州出来,突然想起来大意失荆州的关二爷,只是年代已经很遥远了。

继续上路,一路到湖北的西南端:枝江。再过去,就是湖南地界了。

夜色如水

枝江有鱼

「乡农行」大意失荆州一路向西
一路东来西去

枝江因为离广东很近,所以土地规模化比较早。

农村改造的现状是:开始土地集中,住宅统一,土地租赁,开始有人建设标准农业大棚,一般是半亩的标准+灌溉设备。而旧村改造后,移民村土地集中,村民大多是临时租赁,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

当地农民一般有土地4-5亩,收入2-3万,农资投入3000元/年。在农业生产上,农资需要确保及时性,可以通过预售来解决,一般通用肥不赊销需要现款现货,而推广的新产品可以赊销让农民进行试用。农资还有一个问题是物流配送的及时性,尤其是100公里以内的短途运输,量可能不大或者随机,所以需要备货车一辆,自提或者小货车送农资。

作为一个区域市场,枝江跟各地都类似,有闲置的旧粮库。这些粮库改造成为自营仓库存放化肥:差不多存量为40吨,20吨一个堆头,一层5袋围圈叠放,20层是0.5吨,最小单位是0.5吨,堆头是20层-40层。基本上这是化肥的堆放特点。

当地化肥生产家比较多,产品比较分散,集约化比较弱。在这个基础上,区域网点重叠,但是产品不重叠,存在整合的可能性。这里大户的种植作物是茶叶、水果,要能够通过解决农产品销售来推动产品。而一般推广和宣传方式也是:宣传单页、会议营销、推广会。

农药的渠道下沉比较深,区域价格差异大。而且大户赊销,散户现金。村店一般是村里的人多年经营,不会倒闭。村级网点,一个镇4-5家或者10家村店,有些村店就是村里的杂货店,很简陋,摆满了产品和东西。柜台上乱乱的,依稀还有以前的网络和POS机,但看着颜色好似很久没有用了。店主虽然是50多岁的中年人,用的却是很时尚的iPhone6手机。除了那好久没用的POS之外,再就是这客户档案簿了。

在农村,不仅仅要销售农资,还要提供农化服务,比如购买后的售后服务、农技团队、农技师或者农技专家提供服务;目前的现状是零售点的土专家提供服务。

而这个店主也说到,要做村级网络点就要打造成以服务为导向的“服务点+体验店+零售点”。有时候,方向地头的人也能够看到。

离开的时候,一位六十多的老大爷来买种子和化肥,问了问他的手机是个老年机,没有卡,从怀里掏出一堆百元票子付款,付完又装回怀里。小半袋青豆种子200多,一袋化肥100多,来一趟300多花出去了。

站在田头,突然想,要做三农应该安安静静的,两三个月的时间,住下来,认真做田野调查。

只是,现在的人太浮躁了,没有人能够有这样的心境,包括我。

据说,昨天的月亮好大…

独立|专注|视角

WeMedia联盟成员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