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设密码的银行卡安全吗?
“银行卡不设密码更安全”,这里所谓的“安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财产安全,而是指在信用卡被盗刷后持卡人可以比较有效地规避责任,减少自身的财产损失,而转由银行或商家承担更多的责任。也就是说,所谓的“不设密码更安全”只关责任分担,无关财产安全,充其量只是一个持卡人规避责任的技巧而已。 从法律上讲,持卡交易时只要使用了密码,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发生的损失银行概不负责。如果信用卡被盗刷,等到持卡人发觉后追究责任,由于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所以银行和商家都没有责任,损失只能由持卡人自己来承担。几乎所有银行的信用卡章程中都规定,“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法院也会据此进行判决。而凡未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则以持卡人签字的交易凭证为该项交易的有效凭证。对此,央行颁布的《银行卡管理条例》中,明确要求收单商户负担起核对信用卡签名的责任。若被盗刷,很容易查实签名的真伪,这时责任就转移到了刷卡的商家身上,相应的持卡人的责任就降到了最低。这就是这名业内人士所说的“不设密码更安全”的原因所在。 从事物的本来意义上讲,不设密显然更不安全,更需要持卡人悉心保管,一旦丢失也更容易被盗刷。 ,“银行卡不设密码更安全”出发点不是加强自身防范,而是出于一旦卡里的钱丢失,银行要负一定责任的侥幸心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事实上即使不设密码,发卡行也要根据人证物证和相关条件来承担相应的责任:首先,在规定的时间内挂失。目前大多银行卡章程中都规定,持卡人要在被盗刷卡后的24小时或是48小时之内向银行挂失;其次,及时报案。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也是重要的环节(现实中许多持卡人都是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银行卡账户资金被盗的)。第三,持卡人要举证。证明签名不是持卡人本人所写,这点做到很难,尤其通过网络盗刷的,举证更加艰难。 银行卡俗称电子“钱包”,是钱包主人就要好好保管,不能把责任全推给钱包制造商。由此看来,银行卡设密码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对持卡人有利,银行卡上资金是自己的。所以,千万不要被“银行卡不设密码更安全”所误导。

二、建行网上银行怎么没让我设置交易密码
我的建行网银以前用交易密码,上个月起就不用了,是建行简化了汇款程序。
三、建行网银交易密码设置不了
设置密码那一步,不是在登录网银那里的,是在你安装驱动以后,插入UK时,(建行的USB证书叫做UK,工商的叫U盾)就有设置密码那一步的。没有的话,把这个驱动卸载,然后重新下载,重新安装。
四、建设银行的信用卡可以不设密码直接刷过的吗?
其实,不光是建行的
信用卡
,所有银行的信用卡都是可以不设
密码
,直接刷过的。
在国外,信用卡消费都是只凭签名,不设密码的.在
持卡人
消费时,
商家
是要核对卡
背面
的签名笔迹的。
但是,因为国内的许多商家都没有严格执行这项规定,所以为了保障持卡人的用卡安全,国内银行才特别增设了密码。
在办理信用卡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选项:是否需要“密码+签名”。如果申请人选“是”,发下
的卡
就带有密码交易功能;如果是“否”,就没有这项功能。
但是,这项功能也不是不可更改的,如果持卡人对现状不满意,可以随时致电
客服
要求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