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夏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初心和使命不动摇,以缺氧不缺斗志、艰苦不怕吃苦的敬业精神扎根热土、无私奉献,不遗余力为当地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农信力量。
截至2020年6月底,该联社共发放各类涉农贷款7.81亿元,其中向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1864笔1.53亿元。金融服务惠及千家万户,乡镇、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和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
夏河县,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总面积627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之一。农牧村人口7.26万,占80.4%,促进农牧业发展、农牧村稳定、农牧民增收是夏河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也是夏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金融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夏河县农信联社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初心和使命不动摇,以缺氧不缺斗志、艰苦不怕吃苦的敬业精神扎根热土、无私奉献,不遗余力为当地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农信力量。
截至2020年6月底,该联社共发放各类涉农贷款7.81亿元,其中向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1864笔1.53亿元。全县共设立16个物理网点、6台ATM机、7个便民金融服务点、31个惠民终端网点遍及城乡社区,金融服务惠及千家万户,乡镇、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和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
图为夏河县联社工作人员向藏民介绍金融政策。
金融活水
润泽小微企业向阳生长
“只要我们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夏河县联社理事长柳彦飞道出了农信人与农牧民群众患难与共的“鱼水之情”。
奥尔金,藏族,是拉卜楞镇油江塘村的一位普通农民,最早在拉卜楞镇跑运输。偶然一次,一位外地游客问他,在哪里能买到正宗的糌粑,奥尔金当时一脸茫然。
糌粑,是藏族群众的传统美食,但是把它作为商品来售卖,几乎没有人做这个生意,他立即萌生了做糌粑买卖的念头。由于缺乏资金,奥尔金到夏河县联社办理了2万元贷款,从此奥尔金开始了他的糌粑生意,也与农信社结下了不解之缘。
13年前,奥尔金在夏河县联社贷了10万元,使他正式踏上了创业之路,做起了糌粑加工及销售,并在村里创办了第一个小微企业——夏河县拉卜楞章格糌粑有限公司。随着经营规模的逐渐扩大,夏河县联社对其扶持力度也随之加大,促使奥尔金的公司越做越大,公司效益更是蒸蒸日上。如今,糌粑年产量达300万斤,年销售额近400万元,年纯收入达到150万元,带动本村劳动力50多人,人均年增收3万多元。从奥尔金开始跟农信社打交道至今,已有十余载,夏河县联社为其累计发放贷款达720万元。
“农信社实实在在为我们老百姓服务,有了农信社的大力支持我们更有信心。通过这些年的信贷支持,全村大多数农民都致富了。”奥尔金由衷地表达着对夏河县联社的感激之情。
扶一个“章格糌粑”,富一方父老乡亲。夏河县联社支持的类似“章格糌粑”这样的领头雁举不胜举……
截至目前,该联社各项贷款达到9.43亿元,市场份额45%,存量和增量均居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其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8笔909万元,已发放小微企业贷款481笔1.56亿元;已投放“富民产业贷”16笔7400万元;“兴陇合作贷”27笔1545万元。
图为夏河县联社工作人员深入农牧户家中,了解信贷需求。
信用村镇
构建乡村金融全新生态
为进一步净化金融环境,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全面创建信用村镇,夏河县联社大力实施“整村授信”战略。
该联社与乡镇、村两委联合成立整村授信工作小组,先后在甘加等7个牧区乡镇选择28个村,按照“村委推荐—入户调查—审查评级—授信公示—集中用信”的工作流程,安排工作人员逐村逐户开展政策宣讲、发放宣传资料、信息采集、评级授信等工作。
看着授信公示牌,老百姓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直夸“党的政策好,农信社的服务好!”这是夏河县联社践行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图为夏河县联社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扶贫工作。
在小额农贷管理与发放过程中,夏河县联社力推福农卡制度,被评为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农牧户按照“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发放原则,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农牧村经济发展和自身特点的“批量营销、批量授信、批量发放、批量归还”的信贷管理新模式,净化了当地社会信用环境。
为适应农牧户融资需求变化,在支持家庭传统耕作农牧户和养殖户的基础上,将服务对象扩大到农牧村新型经营主体、工商户以及各类民营小微企业及企业主。
夏河县联社始终坚持为民服务解难题,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近两年主动下调贷款利率3次,让利于广大农牧民群众近400万元,充分体现了农信社“大信为农、相合共生”的朴实情怀,也深刻诠释了农信人服务“三农”的初心、农信社支持“三农”的使命。
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信用乡(镇)3个,信用村(组)153个,信用户8235户,已完成评级授信8235户,授信额达到4.12亿元,评级授信覆盖面达到100%,投放农户贷款3112笔3.12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980笔7039.20万元。
图为夏河县联社举办整村授信签约仪式活动。
结对帮扶
携手贫困群众共奔小康
如今,大夏河畔的让吾曼行政村,道路硬化了、藏寨变靓了、贫困学子上大学了,晒太阳的老阿妈笑着合不拢嘴。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实事,一幕幕幸福繁荣的景象,交织着农信人与贫困户的深情厚谊,浓缩着农信社与帮扶村的点点滴滴。
唐尕昂乡让吾曼行政村是夏河县联社定点帮扶贫困村,现辖6个自然村,农户户数110户,共488人。
近年来,夏河县联社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帮扶村实际情况,坚持精准施策,全面落实“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强化“一对一”帮扶职责,狠抓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联社始终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的原则,完善“一户一策”“一对一”帮扶计划和“种养殖大户+贫困户+农信社”帮扶原则,帮扶责任人多次进村入户、实地深入调研、检查指导帮扶工作,先后遍访了辖内6个自然村15户贫困户。
图为夏河县联社理事长柳彦飞(左)深入基层调研扶贫工作,并慰问贫困户。
利用逢年过节、下乡调研等,该联社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促膝交谈,详细了解身体、生活状况,为贫困户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同时,为村委会购置办公设施,并改造硬化村委会院落。选派1名驻村帮扶干部开展全天候脱岗帮扶工作,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增进情感认同,夯实了脱贫攻坚社会基础。
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强化帮扶工作,先后为帮扶村累计发放扶贫贷款49笔462.16万元,全力支持贫困户异地搬迁、特色产业发展、贫困学子上学、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改造、生产经营、创业等项目。
图为夏河县联社工作人员为农牧民讲解金融知识和金融政策。
普惠金融
织密便民金融服务细网
依托乡村特色产业,结合牧区生态和人文优势,夏河县联社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惠民利民政策,多年来扎根农牧村镇,坚守偏远山区,服务农牧群众,支持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
图为夏河县联社工作人员为客户办理业务。
“以前缴电费特别费劲,尤其是冬天,冒着严寒、骑着摩托车、拿着电卡、裹得严严实实的,再去很远的县城,才能缴上电费。如今,不管是春夏秋冬,在家看着电视、聊着天就能用‘甘肃农信’手机银行缴电费了,而且还能打折优惠参加活动呢!”满脸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忠格尔说。
夏河县联社始终牢记普惠金融使命,着力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努力拓宽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充分发挥农信社点多面广的优势,依托“背包银行”流动服务、便民金融服务点、农金室,完成了全县65个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基本实现了农牧区“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乡(镇)”的目标。
2019年7月26日,夏河县联社“智慧公交”正式上线。智慧公交、普惠出行,充分体现了亲民、惠民、让利于民的责任担当,农信社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受到了地方党政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图为夏河县联社“智慧公交”正式上线。
近年来,夏河县联社深入贯彻落实省联社和监管部门普惠金融的政策要求,积极拓宽电子银行业务渠道,全面取消飞天系列借记卡及存折交易手续费,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了“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的优质服务,极大的满足了广大农牧民群众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
截至目前,该联社共拓展手机银行客户4591户、微信银行客户10743户,已建立便民金融服务点7个,布放各类自助机具6台,布放POS机具51台,代缴电费笔数2663笔、累计金额58.03万元,开通飞天E码通商户434户,电子银行替代率达到89%。
图为夏河联社工作人员为当地百姓宣传金融知识。
结语
“背包”精神,是农信人的群体记忆和精神图腾。
夏河农信人始终坚持发扬“背包银行”的优良传统,走街串巷、进村入户、调查摸底、上门服务,建立完善农牧户信息库,现场放贷,开卡揽储,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将农牧户急需的资金送到千家万户,为农牧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背包银行”,帮助农牧民实现了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存取款、放贷、转账、缴费、查询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富民兴陇使命在肩。
夏河县联社将在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各级监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在夏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践行普惠金融,履行社会职责,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与老百姓一起前行。
来源/甘肃省夏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主编/刘小萃新媒体总监/李博
编辑/马悦制作/王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