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电子信用卡怎么用

使用方法如下:
用户在结账时只需持手机靠近POS机,即可熄屏唤起支付页面,在手机上进行指纹验证后就能完成200元以内的小额支付,如消费金额超过200元,也只需在POS机上再行键入信用卡密码就能快速完成付款。
中信电子信用卡是中信银行独立开发的一款即申即用的创新产品,该产品暂无实体卡片,可通过绑定快捷支付进行线上消费。
中信华为钱包电子信用卡加载的指纹验证支付使用了金融安全芯片,指纹信息管理、加密、验证、存储程序均运行在芯片的安全操作系统中,安卓系统和第三方应用软件都无法访问该区域,保证了指纹的运行环境安全。
扩展资料:
2015年9月,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携手华为推出全终端手机支付应用的中信华为钱包电子信用卡,此次跨界合作,将使手机成为用户最可靠的移动银行卡包,让用户获享更快捷、更方便、更安全的无卡支付体验,同时也是中信银行信用卡开始布局移动支付的标志性举措。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吕天贵表示,此次与华为的合作整合了双方的优势资源,将中信信用卡在支付领域的领先优势与华为在NFC终端技术方面的特长巧妙结合,实现了金融产品与移动互联技术的跨界创新。
参考资料来源:中信电子信用卡-用卡指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信银行携手华为推电子信用卡 布局移动支付
中信银行的老板是谁?
你好,现在的中信银行老板是朱鹤新,创始人是荣毅仁。
中信银行原称中信实业银行,创立于1987年,2005年底改为现名。中信银行是中国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之一,总部位于北京。主要股东是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西班牙对外银行斥资5.01亿欧元(约50.2亿港元)购入中信银行5%的股权,还可选择增持中信银行的持股比例至10.07%。2007年4月27日,中信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中信银行为中国大陆第七大银行,其总资产为12000余亿港元,共有16000多名员工及540余家分支机构。它是香港中资金融股的六行三保之一。1984年底,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公司)董事长荣毅仁先生向中央专函要求在中信公司系统下成立一个银行,全面经营外汇银行业务。经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先成立银行部,扩大经营外汇银行业务,为成立银行作好准备工作。
朱鹤新,男,汉族,1968年3月生,江苏启东人,199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8月参加工作,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系经济信息管理系统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高级经济师。现任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董事长,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中信有限公司董事长。
荣毅仁(1916年5月1日-2005年10月26日),男,江苏无锡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民建成员。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主席,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
生态系统正被快速重构 银行将如何生存?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 银行业的生态正在快速被重构。
在C端,消费市场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趋势更加凸显,“长尾效应”及“超级明星效应”同时显现,消费品交易效率大幅提升,消费平台化、场景化已成为趋势,然而银行在平台化、场景化并不擅长;在B端,随着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快速拓展,“互联网+”与“智能+”通过连接产业上下游企业以及企业内部的个体及设备,正在重构传统企业的业务链及产业链,以产业互联网为核心的互联网下半场拉开大幕,数字经济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但是,银行目前尚未完全介入企业的业务链及产业链;在金融监管端,针对金融 科技 创新发展新形势,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全面提升监管效能,如打造包容审慎的创新监管机制,有序开展金融 科技 创新监管试点,并加快完善金融 科技 监管框架。
“(银行)在未来的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就是开展各方合作。”11月25日,《BANK 4.0》作者布莱特·金在2020京东全球 科技 探索 者大会上表示,在新兴生态系统中,与其他参与者合作是绝对必要的,如果要生存下去,并在未来的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必须实现数字化。未来银行业的功能将通过技术能力来实现,银行应积极地与BAT、GAFA和FAANG等 科技 巨头建立合作,还包括一些开发了专业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纯粹技术初创企业,甚至与在这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中国华为等公司开展合作。
实际上,中国当前已构建起布莱特·金理解的新兴金融生态系统。如中信银行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统,以及浦发银行在业内率先推出“API Bank 无界开放银行”。
11月24日,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党委委员穆银芳在中信银行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统一周年沙龙上表示,新核心系统迁移时,邀请到江融信、长亮、天阳、毕马威、红帽软件等合作伙伴,历时八个月交付四大版本,交付了上万个功能点。从上线至今,StarCard新核心系统已成功实现“更稳定、更快、更敏捷”的效能提升。
最新数据显示,该系统已经成功承载1.1亿账户运营管理,整体交易成功率99.999%,在业内率先实现五个“9”高可用率,交易峰值达4500笔/秒,平均交易响应时长36毫秒,有效满足会员日、抢购抢兑、营销活动等高频交易场景需要。同时,借助研发体系全流程敏捷化和生产运维自动化、智能化,基本实现按周“零感知”金融产品发布,充分满足敏态业务快速迭代需要。
“新核心系统用一句话来概况就是’为连接而生’”。穆银芳称,银行是实现行业与行业的连接,目前整个开放、构建的API总数达到了3万+,微服务化2000+,基于StarCard新核心系统,中信银行信用卡将按照“1+N+ ”的模式,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在哪里,就把系统和服务、数据延伸到哪里,与不同的公司和合作伙伴融合在一起,推到N个场景,创造无限的可能。
“我行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统于2019年10月率先成功投产,并平稳运营一年有余,成为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云架构信用卡核心系统。取得这一重要突破得益于坚持’无界开放’的经营理念、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迈向‘共创、共赢’的协同之路。”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张明表示,中信银行信用卡将持续加大 科技 投入,通过 科技 手段驱动业务发展,以数字技术为驱动,打造金融与 科技 的“双动力”,携手多方合作伙伴共建数字金融的新生态。
2018年7月,浦发银行推出“API Bank 无界开放银行”后,拓展银行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在开放生态中聚能和赋能,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质效,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并引起国内开放银行创新热潮。
为嵌入客户生活、生产场景,浦发银行近年 探索 为B、C、G、F端客户提供一站式打包解决方案。通过API与各合作伙伴深度融合,浦发银行切入龙头企业服务场景,提升B端客户服务能力,支持在线融资、支付结算、代收代缴、账户托管等银行业务能力的快速组装,为B端客户建立一个包含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的全量生态圈;基于“浦惠到家APP”,为企业客户提供触达C端的客户经营平台,共建特色会员体系、互相导流,并共同为C端客户提供品牌商品销售、扶贫纾困、本地生活等线上服务。在深度合作中,生态各方通过开放共享、合作共建,释放叠加、倍增效应,共同努力为C端用户打造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同时,浦发银行强化5G+IoT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结合,从5G智能网点等场景逐步拓展,面向客户旅程体验与银行智慧管理,实现物、虚拟物对人的代替,构建无界泛在的智能金融服务,依托数字孪生驱动银行智慧化运营。
“过去金融服务主要以产品为中心, 社会 极致分工下金融产品服务的效率已接近达到最优边界。”今年9月,浦发银行、华为联合发布的《“物的银行”白皮书》指出,消费市场、生产市场的结构变革,经济主体提升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将驱使金融机构进行颠覆性变革,以提升服务质量。场景化泛金融服务是未来商业银行的重要发展方向。
“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走在 科技 应用最前沿的优势,加快推动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利用各类新兴技术搭建平台、丰富场景,赋能 社会 百业,实现经营的数据化、线上化、智能化、个性化和生态化,提升消费的可得性和便利性,让金融无感隐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在《中国金融》的署名文章中指出,银行要加强对直播消费、在线教育、网上 娱乐 、线上医疗等新型消费、升级消费领域的金融服务,培育消费增长新引擎,进一步挖掘消费内需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与此同时,还应利用好各类金融 科技 ,持续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尤其是加强对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为培育 健康 和可持续发展的消费内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8.结合世界信用卡发卡过程谈谈如何发展我国的信用卡市场
我国信用卡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据统计,到去年底,我国信用卡发卡量达9026万张,较上年同期增长82%。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分别以2300万张和2068万张占据信用卡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从公布的年报看,各家银行去年一年的发卡量几乎都接近或超过了此前的发卡总量。其中,工行突破2300万张,比上年末上升了一倍;招商银行累计发卡2068万张,当年新增发卡1034万张;交通银行与汇丰合作累计发卡超过500万张,当年新发300万张;中信银行累计发卡422万张,当年新发193.86万张,增长91.91%;民生银行累计发卡334万张,去年新增发卡190万张,同比增长46%;浦发银行联手花旗累计发卡166.94万张,当年新增105.69万张;深发展有效卡量188.43万张,同比增长191%,当年新增发卡137.03万张,同比增长419%。
尽管如此,鉴于目前我国居民信用卡持有率较低,信用卡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陈劲认为,我国信用卡市场的这种高速发展将会持续3至5年时间。
他表示,中信信用卡不会以牺牲盈利的方式来带动增长。在此期间,那些能够做好风险管理,并且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好产品和服务的银行将会在竞争中胜出。招商、民生、广发等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也曾表示,相对于量的增长,他们更重视信用卡品质的提升,其中包括风险控制和不同目标客户的精确开发。目前,招商银行的国航知音卡、中信、民生银行的白金卡以及广发、中信的女性卡等成为各自的标志性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应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吸取足够的教训。由于信用卡涉及面远远超过住房按揭业务,对其潜在的风险以及可能引发的问题不能有丝毫大意。在发卡量迅速扩张的时候,有必要未雨绸缪,从各个环节控制好各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