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何时起静态扫码不能超过500元

日前,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银发〔2017〕296号),配套印发了《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银办发〔2017〕242号发布),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新规为条码支付立了“规矩”:若使用静态扫码支付,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机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使用动态扫码支付的最高不限额,该新规从今年4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很多人会问是不是新规实施后,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每天只能花500元了?其实并不是这样。举例来说,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扫静态条码付款就有困难了,这时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而且这样更安全。
一、央行新规:微信支付宝每日扫码限额500
\/信支付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扫码买早餐、扫码买菜甚至扫码乘公交车,移动支付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是央行新规,从4月1日起,通过扫静态码支付单日限额500元,我们平时买东西商店门口贴着的收款码就是静态码。
\/信扫码支付要限额 每日限额500元
12月27日,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的通知,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为什么要对静态码支付实行限额呢?
专家认为,静态二维码的安全性,远远低于实时生成的动态二维码。有不法分子偷偷更换商家的收款二维码,给商家带来了损失。目前这一块的监管还处于空白,如果扫静态码导致资金被盗,没有地方申诉。所以,央行4月1日对静态扫码支付限额500元,是对用户权益的一种保障。
专家们觉得小超市和饭店经常使用的二维码扫码付款,这种支付场景对应的一般是吃饭和买日常用品,消费额度并不大。正常人买菜和一日三餐,500元是足够用了。
不过网友表示,你通过扫商家静态码是不能完成支付的。但是,你可以这样处理:让商家扫你的\/信和支付宝的动态码。而马云和马化腾均表示服从央行的新规,会继续探索新的更安全的条码支付。
新规对各类条码支付的风险进行了分级,并指明了交易限额,使用静态条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消息曝光后,瞬间刷了屏。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支付宝、\/信扫码付款,与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看到报道中限额500元的消息,开始抱怨不够用,还有人大呼要用回钱包了。
其实不然,如果仔细看央行的新规,会发现限额500元仅针对静态条码,即商家贴在摊位的二维码,也就是大家经常使用的“扫码支付”。有专家表示,500元的限额已经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用户需求。
而如果是购买超过500元的物品,商家用扫码仪扫用户的动态条码,即“付款码”的方式,不受此限制。
动态条码分为三类,包括A、B、C级。如果风险防范能力达到A级,即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可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
对于静态条码的付款额度的限制,主要是基于安全的考虑,比如之前就出现过不法分子将静态条码调换,将钱盗走的案例。
所以,使用条码支付时,尽量不要拿手机扫别人的静态条码,而是让别人扫你的手机。静态二维码的安全性远低于实时生成的动态二维码。
央行表示,依主要市场机构条码支付交易数据显示,该额度已覆盖绝大部分使用条码支付付款客户的需求。
据中新网报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介绍,2015-2016年,主流支付机构每日条码支付95%以上都在500块钱以下,今年上半年,主流的支付机构条码支付人均每日金额是108块钱。
他表示,500元限额是针对用户而言,对商户并无限制。我想对于实际使用,无论是商户还是消费者个人,都不会带来影响。若你在饭店消费600元,要扫码付款就有点困难了。不过,这时让收银人员扫你手机上的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