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信用卡 下半年信用卡发行计划
今天给各位分享下半年信用卡发行计划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今年信用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中信银行相关人士日前表示,该行计划到2011年将信用卡发行量由目前的300万张提升至1000多万张。我国信用
A
试题分析:信用卡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是经济往来结算中使用的信用工具,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购物和消费,持卡人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和转账。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故本题选A项。信用卡的持卡人可以在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信用卡不具有货币的各种职能,只是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故①②项错误。
点评:使用银行信用卡的优点,是近几年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也是与我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对银行信用卡的内涵、作用,复习时要结合实际深入领会。本题难度适中。
信用卡历史

信用卡历史
信用卡早在18世纪中叶,就有类似的概念。
但到了20世纪初期才出现实体卡片的形式。
20世纪初期,美国人摩理斯(Auther Morris)发明了信用卡,卡片则是以金属制成。
虽然发行对象有限、受限使用场所,但由于标榜可以『先享受,后付款』,果然吸引大型企业开始推出信用卡,美国通用石油公司在1924年,即发行了『油品信用卡』,最初当成送给公司职员及特定客户的贵宾卡,由于反应不错,后来更扩及一般民众,做为促销油品的手段。
其他石油公司则在激烈的竞争下,亦陆续推出各式信用卡因应。
从此信用卡市场开始蓬勃发展,其他业种如电话、航空、铁路公司等,亦纷纷推出信用卡招揽客户。
但后来由于美国经济大恐慌,许多发卡公司因呆帐问题及信用卡诈欺蒙受损失,使信用卡业务受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曾下令战争期间禁止使用信用卡。
现代信用卡的雏型,可说直到1951年大来卡(Diners Card)问世才形成。
大来卡公司先替持卡人垫款,并向商家索取手续费。
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而商店范围亦逐渐从餐饮业,延伸至一般零售业及旅游相关行业。
1959年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开始发卡,凭借丰富的旅游经验,顺利将业务范围扩及美国以外的地区。
1950年代的信用卡的发展,除了建立了持卡人(Cardholder)消费,不需付现,发卡银行(Issuer Bank)向特约商店(Merchant)收取手续费(Merchant Discount)的模式,更提供循环信用付款方式,持卡人付费颇具弹性,银行增加利息收入。
尔后,持卡人逐渐习惯利用循环信用,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开始蓬勃。
1976年花旗银行首开信用卡收年费之先河,打破长久未向持卡人收取年费的惯例,当时确实引起了轩然 *** ,但也挽救了银行入不敷出的窘境。
而后来当信用卡收年费几成行业惯例后,ATT公司又以免年费,作为最大卖点,期能打入信用卡市场。
因此,现在很多银行信用卡并存着收年费和免收年费的制度。
VISA Card发展史
1959年开始洛杉矶的美国商业银行(Bank of America)将信用卡推广到全加州。
到了1965年美国商业银行开始拓展全国性的业务,隔年发行一种有蓝、白、金三色带图案的BankAmericard,并授权其商标给其它银行使用。
为了扩充业务,美国商业银行成立National BankAmericard Incorporated(NBI),并将使用授权商标的银行,转成NBI的非持股会员。
但浓厚美国色彩的BankAmericard,并不受国外银行的青睐,终至1977年将BankAmericard正式改名为Visa。
Master Card发展史
1967年「西部各州银行卡协会(Western States Bankcard
Association, WSBA)」成立,这个由四家加州银行组成的协会,计划推出Master Charge的信用卡。
后因该协会加入银行间卡片协会,即将Master Charge授与该协会使用,到了1970年,银行间卡片协会正式取得Master Charge的专利权。
为了拓展国际市场,1978年,Master Charge改名为Master Card。
MasterCard在成立之初即以Visa为主要竞争对象,经过多年的竞赛,这二家信用卡组织发展成全球有超过1400万家的特约商店的国际组织,MasterCard及Visa卡二大信用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80%以上。
其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已成为现今消费者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
中国银行信用卡多久能办下来
审核通过后一般需要3个工作日的制卡周期,中国银行信用卡会以快递方式邮寄至您在中国银行登记的邮寄地址,邮寄时间大约3-5个工作日左右。如长时间未收到卡片,建议您致电客服热线查询。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
诚邀您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或中银跨境GO APP办理相关业务。
信用卡有什么功能和作用?资费如何?
信用卡(贷记卡)是商业银行或专营公司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以向特约商户购物消费或向银行存取现金,并具有消费信贷功能的信用凭证。作为一项集资产、负债与结算功能于一体的金融产品,信用卡在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市场已经发育得相当成熟。中国信用卡市场 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还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较小,市场结构呈现出两寡头主导的垄断竞争格局,市场交易结构和收入结构还有待完善。 一、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历程 信用卡进入中国基本上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时进行的,但其后信用卡在中国的发展就一直落后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从1995年到2000年五年的时间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市场开始产生,并步入市场的初步启动阶段。2000年中国加入WTO后,面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开放趋势的加速和外资金融机构的潜在竞争,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在信用卡业务上的投入,中国信用卡市场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1979年8月,在中国刚刚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许可下,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了代理国外信用卡协议,外国信用卡开始进入中国。外国信用卡进入我国以后,不仅使来华经商和旅游的外国机构、企业和个人,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也使现代金融意识、消费观念和支付方式深入到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使国人对信用卡有了初步了解。 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首张具有购物消费、存取现金和透支功能的准贷记卡 ,此后,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都相继发行了准贷记卡,这一时期准贷记卡的发展为今后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从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时间里,除了准贷记卡的发展之外,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市场一直没有产生。 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民币贷记卡和国际卡,开创了中国真正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先河。1998年,中国银行发行了长城国际贷记卡,在上海、广东进行了人民币贷记卡试点发行。广发行和中行的信用卡发行拉开了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序幕,谱写了中国信用卡与国际接轨的新篇章。从1995年到2000年的五年的时间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市场开始产生,并步入市场的初步启动阶段。 进入2000年来,面对加入WTO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趋势的不断加速,面对虎视眈眈的外资银行的潜在竞争威胁,国内银行开始大举进军信用卡市场,积极改进产品和服务,努力与国际接轨,中国信用卡市场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2002年5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成立了牡丹卡运营中心,建立了较为独立的信用卡专业化经营体系。同年7月,工行开始发行牡丹贷记卡。中国建设银行于2002年12月18日开始发行贷记卡(国际卡),并于 2003年第3季度发行了双币种贷记卡。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也于2002年下半年开始发行贷记卡,上海银行于2002年12月29日发行了人民币双币种卡,是我国第一家且目前也是惟一一家发行贷记卡的城市商业银行。 2002年以来,我国信用卡市场的竞争开始加剧,除了国内发卡行的增加外,中国信用卡市场也开始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间接竞争。外资银行在耐心等待中国信用卡市场全面开放的同时,也未雨绸缪地积极与中资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合作。目前已有“美国系”、“欧洲系”、“澳洲系”以及“大中华系”的众多银行频繁地和中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商讨信用卡业务合作。一些已经获得个人外币金融服务执照的外资金融机构正在收购中国国内银行的少数股权,希望以合作方式把其在信用卡审批、结算、积分计划等方面的经验转让到中资银行,共同发展信用卡业务,中国信用卡市场的竞争主体更加多元化起来。 二、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 近年来,我国信用卡市场虽然已经初见雏形,但与境外成熟信用卡市场相比,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市场规模还很小。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共有11家银行发行了标准的贷记卡,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上海银行,共发行贷记卡400多万张,成年人持有信用卡的比例开始接近3%,信用卡占持卡人日常支出的比例开始接近1%。 在信用卡市场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里,信用卡发卡量和交易量都很大,以消费信贷为主要功能的信用卡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个人理财工具。据统计,美国信用卡的发卡量已经超过了10亿张,成年人持卡比例超过80%,信用卡占持卡人日常支出比例为25%;在8000万拥有信用卡的家庭中,未清偿的平均欠款为6000—7000美元,并且只有40%的持卡人每月偿清信用欠款而享受免息期待遇,其余60%的持卡人都愿意选择最低还款方式承担贷款利息。在我国台湾地区,共有60家发卡银行,发卡量超过了2000万张,成年人持卡比例达到65%,信用卡占持卡人日常支出的比例为9%,每月有一半以上的持卡人使用信用额度。香港拥有600多万张信用卡,成年人持卡比例达到71%,信用卡占持卡人日常支出的比例为18%,其中60%的持卡人最高贷款额度达到月薪的2—4倍。 表1:现阶段中外信用卡市场规模比较发卡量 成年人持卡比例 信用卡支出比例中国大陆 400.82万张 不到3% 不到1% 美国 超过10亿张 超过80% 25% 中国香港 600多万张 71% 18% 中国台湾 超过2000万张 65% 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信用卡》2003年各期及中国银联网站相关数据与资料整理所得。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内地信用卡市场的市场规模不但远远落后于信用卡市场最为成熟的美国,而且也较大幅度的落后于我国的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综合考虑市场规模、网络建设和市场规则等方面,可以说我国信用卡市场还处于新兴市场形成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还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 三、中国信用卡市场的竞争结构 去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投入开始加大,有条件的商业银行纷纷选择将信用卡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2003年6月30日,国内信用卡市场还只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上海银行等7家银行发行了标准的贷记卡,但到了2003年12月31日,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国内信用卡市场就新增加了四家发卡银行,分别是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市场主体数量增长异常明显。 虽然2003年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卡银行数目明显增长,竞争程度有所提高,但由于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还很小,仍处于新兴市场形成期向成长期过渡的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信用卡市场的竞争还不够充分。通过对2003年年末中国信用卡市场 的新发卡量、交易量、透支余额和累计发卡量的统计,通过对各发卡行信用卡新发卡市场份额、交易量市场份额、透支余额比例和累计发卡量市场份额的分析与比较,可以发现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市场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两寡头主导的垄断竞争格局。如表二所示,工商银行贷记卡在发卡量、交易额及透支余额方面都居首位,广发银行居第二位,并且工商银行和广发银行都处于了市场寡头地位,在各指标上远远领先与其他发卡银行。如表三所示,工商银行和广发银行在发卡量、交易额及透支余额三个指标上的和都在80%左右,占领了中国信用卡市场的绝大部分。 中国工商银行之所以能够在2003年的中国信用卡市场上能够占据绝对领先的寡头地位,要归功于其2003年对信用卡业务的投入的加大、其信用卡业务独立运作体制竞争优势的发挥和工行遍布全国的强大网络优势。广东发展银行作为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能够在中国信用卡市场占据仅次于工行的寡头垄断地位,是与其对信用卡业务的定位和多年来在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勤奋耕耘分不开的。广东发展银行早在1995年就开始运作其信用卡业务,并把信用卡业务定位为该行的特色金融服务之一。其后广发行又最早开始了信用卡业务的独立核算,并在营销机制上实现了中国信用卡业务的多项创新。除了工行和广发行自身优势的发挥外,其它商业银行对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较晚进入、投入力度的不足和运作机制的欠缺也是工行和广发行能够占据寡头垄断地位的重要外部因素。 表2:各发卡行2003年全年贷记卡发卡、交易情况行别 工行 广发行 招行 中行 上海银行 建行 深发行新发卡量(万张) 137.1 50.0 23.14 10.58 20.95 1.14 6.4 新发卡量市场份额 54.99% 20.06% 9.28% 4.24% 8.40% 0.46% 2.57% 交易额 (万) 2860,000 789,550 115,042 359,968 16,638 337 16,000 交易额市场份额 68.79% 18.99% 2.77% 8.66% 0.40% 0.08% 0.38% 透支余额(万) 97,700 53,262 11,693 12,800 3,759 61.6 4,797 透支余额比例 50.36 % 30.58% 6.71% 7.39% 2.15% 0.03% 2.75% 累计发卡量(万张) 190.1 125 21.7154 33.99 20.95 1.16 7.9 累计发卡市场份额 47.43% 31.19% 5.42% 8.48% 5.23% 0.29% 1.97% 表3:工行与广发行在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市场份额之和市场份额指标 新发卡市场份额 交易额市场份额 透支余额比例 累计发卡市场份额工行与广发行市场份额之和 75.05% 87.87% 80.94% 78.62% 数据来源:同表1。 四、中国信用卡市场的交易结构与收入结构 为了能够更清晰地展现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的现状,本文还对中国信用卡市场的收入结构和交易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中国信用卡市场在收入结构和交易结构上与成熟市场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交易结构上表现出取现比例高的特征,在收入结构上呈现出透支利息收入比例低的特征。 (一)中国信用卡市场的交易结构 本文通过对以上七家主要发卡银行信用卡交易的分析,考察了中国信用卡市场的交易结构。由于各发卡银行信用卡交易方式的构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信用卡经营策略,因此不同商业银行人民币信用卡取现、消费、转账比例差异很大,信用卡取现比例最高的达48%。根据本文对以上七家发卡银行信用卡交易的分析,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平均取现比例为34%,消费比例为50%,转账比例为16%。 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信用卡市场的交易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取现比例高的特征。例如,美国2002年末现金服务的比例为21.2%,日本2002年末现金服务的比重为25.7%,加拿大1999年末的比重为11.0%,澳大利亚1999年末的比重为13.3%。2003年我国发卡银行现金服务平均比例为34%,显著高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同时期的水平。 我国信用卡市场取现比例之所以较高,与以下三方面的情况密切相关:(1)我国银行卡受理环境与上述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刷卡消费还不是十分方便,因此,取现的需求比较大。(2)一部分持卡人对信用卡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够,往往把信用卡当作借记卡使用,把自己的钱存入信用卡再在需要的时候取出来,虽取现,但并未透支。(3)个别发卡机构对信用卡使用的一些政策不规范,如:某些银行信用卡存款有利息,当地取款无须缴纳手续费。 表4:2003年中国信用卡市场的交易结构平均取现比例 平均消费比例 平均转账比例 34% 50% 16% 数据来源:同表1。 (二)中国信用卡市场的收入结构 本文通过对中国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深发银行2003年贷记卡平均收入构成的分析,考察了中国信用卡市场的收入结构。从各发卡银行信用卡的收入构成来看,虽然由于各发卡银行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和风险控制策略,其收入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都表现出年费收入所占比重最高的特征。通过对上述四家银行2003年贷记卡平均收入构成的分析,本文发现年费收入是中国信用卡市场的最主要收入来源,平均比例高达55%;其次是利息透支收入,平均比例为22%,第三为回佣收入,平均比例达到16%,最后是平均7%的其它收入。相对于成熟市场来说,我国信用卡市场的收入结构还很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透支利息收入占的比例过低的问题。在信用卡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透支利息是信用卡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基本上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重,例如,2002年美国末透支利息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7%,日本达到了55%。因此,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信用卡市场的收入结构还有待完善。 导致我国信用卡市场透支利息收入比例低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信用卡市场发展的程度较低,社会上还没有普遍形成透支消费的观念;二是由于信用体系建设的落后导致发卡机构信用卡的营销策略大多表现为稳健型的经营风格,高度重视高度稳定且风险低的年费收入,而对具有信用风险的透支消费的营销力度不够。 表5:中国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深发银行2003年贷记卡平均收入构成 年费 透支利息 回佣 其它 55% 22% 16% 7% 数据来源:同表1。 五、中国信用卡市场规模与结构的变动趋势 从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国内外研究都表明,中国宏观经济一直处在一个持续高速增长的时期,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是能得到保证的。从发卡银行投入的角度来看,由于信用卡业务可以高达20%的净资产回报率 ,我国商业银行对信用卡业务将会越来越重视,投入也将逐渐加大。从外部环境来看,为改善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现状,为促进中国消费导向GDP的快速增长,我国政府近年来一直积极采取措施来鼓励使用银行卡,努力建立有关信用卡和银行卡使用的法律环境、支付基础环境、信用风险评估和征信管理体系,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不断改善。综合考虑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商业银行对信用卡业务投入不断加大的趋势,本文认为,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将能实现实质性扩张,市场结构将可能转向多寡头垄断竞争的格局,市场交易结构和收入结构将不断趋于合理。 (一)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将实现实质性扩张 对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表明,人均个人信贷与人均GDP的规模呈高度正相关性。高盛公司(2002)有关信用卡贷款与人均GDP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与信用卡贷款额在GDP中的比重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7,这一系数是通过对泰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澳大利亚、巴西、英国以及美国市场2001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后得到的,回归分析的R2值也比较高,约为0.83。,人均个人信贷与人均GDP的规模高度的正相关性正说明了人均GDP的增长将能有效促进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目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趋势为中国信用卡市场规模的实质性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就现实条件来说,中国部分较发达地区目前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信用消费的收入临界点,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已经具备了在较发达地区大规模扩张的条件。根据国际银行卡产业权威杂志《尼尔森报告》的相关研究,当一国或地区人均收入达到1900美元时,居民就达到了信用消费的收入临界点。世界银行2003年的一项研究报告认为,中国至少已经有16个城市和1个省份约1.56亿人口的收入水平已经达到2000美元。这说明在中国收入较高的发达地区,信用卡市场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未来几年内将有更多的地区和人群达到启动阶段的收入水平,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必将能够实现实质性的扩张。 (二)中国信用卡市场将可能转向多寡头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从2003年的数据来看,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市场结构是一种两寡头的垄断竞争格局,随着各商业银行对信用卡业务投入的逐步加大,随着信用卡市场的对外开放,中国信用卡市场的竞争度将逐步加大,中国信用卡市场将有可能转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多寡头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 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工商银行在中国信用卡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这也正说明了与其相似的其他三大商业银行在中国信用市场上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重视和投入的加大,加上它们所拥有的中小银行无法比拟的巨大客户基础和分支机构网络,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将有可能实现大的发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有可能成为信用卡市场上的主要营运者。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有可能成为信用卡市场上的主要营运者的同时,一些较小的更有活力的第二梯队银行,如浦发银行、上海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将有更好的机会从信用卡业务中获利,同时使其成为它们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构成部分。相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中小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可以更快速地成为其总资产和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些银行也具有较好的灵敏度、集中度和市场技能,从而能有更好的机会从信用卡业务中获利。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信用卡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国际化。按照中国加入WTO的金融开放程序,2007年外资银行将能从事居民人民币信用卡业务。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以及花旗等外资银行凭借他们在信用卡运营、市场营销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经验,在中国以外地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是市场中的重要经营者。因此,随着中国信用卡市场的逐步开放,这些外资银行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信用卡和消费信贷市场的重要经营者。 (三)中国信用卡市场的交易结构和收入结构将不断趋于合理 目前我国信用卡市场的交易结构和收入结构还不是很合理,主要表现为提现比例过高的交易结构问题和透支利息收入比例过低的收入结构问题。在受理环境不断改善、持卡人观念与认识有效转变、发卡银行投入不断增展的形式下,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这两个结构问题将能得到有效解决,市场交易结构和收入结构将不断趋于合理。 在我国政府和众多发卡银行的共同推动下,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受理环境将不断完善。持卡人持卡消费受理环境的改进将大大提高刷卡消费的比例,持卡人提取现金的动机和必要将大大减弱,同时,刷卡消费比例的提高也提高了持卡人利息透支的可能性。因此,我国信用卡受理环境的改善将为提现比例的下降和透支利息比例的上升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 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和舆论的引导将促使中国普通社会阶层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整个社会对信贷消费的认同将大大加强。同时,持卡人对信用卡功能和用途的认识也将不断加深,观念和认识的转化将能有效降低提取现金消费的比例、提高透支消费的比例。因此,持卡人观念和认识的变化,将为我国信用卡市场交易结构和收入结构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保障。同时受理环境的改善、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都将促使发卡银行不断增加在信用卡市场营销和宣传等方面的投入,发卡银行的努力也将为上述两个比例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能介绍一下中行北京2022冬奥主题信用卡吗?
中国银行北京2022冬奥主题信用卡介绍:
为助力“三亿人上冰雪”的国家规划,落实中行冬奥冰雪战略,支持运动场景建设,结合Visa与银联关于冬奥的合作契机,发行Visa·中国银行·银联北京2022冬奥主题信用卡,产品包括金卡、白金卡、无限卡三个卡等级。此产品的卡片有效期为5年。在有效期内,发生挂失补卡、重置办卡,中行仍将为您换发原产品。有效期过后将不再续发此产品,中行会使用同等级产品作为替代,继续为您提供贴心的服务。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
诚邀您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或中银跨境GO APP办理相关业务。
中行长城广州友谊信用卡面向哪些群体发行?
长城广州友谊信用卡主要面向广州友谊商店VIP会员和我行及友谊商店推荐的有需求客户发行。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
诚邀您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或中银跨境GO APP办理相关业务。
关于下半年信用卡发行计划和今年信用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办理pos机添加微信181270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