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使用银行磁条卡存、取款有可能不安全?
一、为什么使用银行磁条卡存、取款有可能不安全?
银行卡的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卡片本身的安全性和密码的安全性。 IC银行卡 关于卡片本身,目前有磁条卡和IC卡两种类型的银行卡。从技术上说,制作磁条卡的技术门槛较低,其读、写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有能够读、写词条信息的设备,磁条卡很容易被复制。而IC银行卡则和磁条卡有本质的不同,IC卡可以看作是一个超迷你的微型计算机, IC芯片中存储空间非常大,可以存储密钥、证书等、附加应用等, IC卡从物理上和算法上有多重保密机制,以目前的技术无法进行复制。除了安全上的优势,IC卡较为庞大的存储空间还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因此,IC卡替代磁条卡是银行卡发展的趋势,根据央行的规划,到2015年,IC卡将全面替代磁条卡。 国内多家银行陆续发行金融IC卡,按照计划,今年年内将更换1.4亿张芯片银行卡。专家认为,芯片卡相较于磁条卡更安全。首先,芯片卡从根本上提高了银行卡的安全性。由于以前银行磁条卡技术简单,磁条信息易被复制,伪造磁条卡、盗用磁卡信息的案件频发,给持卡人和发卡机构造成巨额损失。 与传统的磁条卡和芯片磁条复合卡相比,单芯片银行卡的特点是完全以芯片为介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相比存储量小、保密性差、容易被复制的弱点,芯片卡容量更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以及指纹保护、读写加密等功能,安全性较磁条卡大幅提高,复制难度很高。同时,通过可运算的芯片和存储在其中的密钥,确保终端与卡片的交互过程安全真实,而且能保证联机交易信息的安全。 其次,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IC卡具备多应用加载平台,可丰富银行卡产品系列,称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重要手段。 再者,顺应了政府管理和服务民生的迫切需求。目前,社会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支付卡,由于发卡主体多样,技术标准不一,不能联网统一清算,账户资金管理混乱,“一事一卡,一人多卡”的情况非常普遍,造成持卡人携带和使用的不便,卡内的沉淀资金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也存在许多潜在风险。使用IC卡后,可以以IC卡为主导,逐步减少和代替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卡,实现一卡通用(在全国范围内通用支付),一卡多用(多个行业共用一张卡),是统一规范支付市场,强化行业管理职能,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民生的必要抓手。 最后,IC卡是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高度融合的工具,采用芯片技术与金融行业标准,可兼具银行卡、保障卡、管理卡等多重功能,具有安全性、便利性、标准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及部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已开始发行IC卡。 但是目前从制卡和读卡设备的成本上说,IC卡的成本是磁条卡的几十倍。而随着IC卡的推广,ATM、POS机等设备也需要能够支持IC卡,不过目前不是所有的设备都能够支持IC卡,而更换设备以及IC卡的推广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样的过渡时期内,各家银行发型的IC都是双通卡,卡上既有芯片又有磁条卡,可以方便用户的使用。然而,磁条的存在,使得这张卡并不能像纯IC卡一样避免复制,因为如果磁条能够被复制,卡就能够被复制。将来,随着IC卡的推广以及设备的更新换代,单纯的IC卡一定会成为主流,卡的复制也将暂时终结,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用IC卡存、取款都是安全的。 虽然卡的复制性可以被暂时终结,但是卡本身的安全性风险仍然存在,例如IC卡可能被遗失、偷窃等。因而为了保证银行卡的安全,还需要密码的保护。卡片和密码,只要保证其中一者的使用安全,就能够保证卡片所有者的银行账户安全。如果犯罪分子仅仅复制或者获取了银行卡,但是手中并没有密码,他仍然没有办法从你的银行账户中取款。 技术的更新只是为大众提供了更安全的使用环境,要保证个人银行卡的使用安全,除了在技术层面的保护外,用户正确的使用习惯也至关重要。设置个人银行卡密码时,不要使用生日等个人信息,更不要设置“111111”这样简单的密码,此外,最好定期更新此密码。建议在输入银行卡密码的过程中给予遮挡,以防止别人窥探。

二、过去的2016,线下支付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2015年,财付通与支付宝独占天下2016年,大牌手机商家和银联进军移动支付,与微信支付宝抢移动支付这块诱人的大蛋糕。2015年,扫码支付是最为流行的支付方式撼动,但NFC支付有了很大的进步。2016年,央行出台了对第三方支付软件的管理规定,让移动支付变得更安全。2016年,中国成为线下支付最发达的国未来是未知的,但未来的线下支付格局一定会变得更完善,更好!
三、etc是什么?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ETC是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的缩写,是指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通过车载设备实现车辆识别、信息写入(入口)并自动从预先绑定的IC卡或银行帐户上扣除相应资金(出口),是国际上正在努力开发并推广普及的一种用于道路、大桥和隧道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收费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服务功能之一。在车场管理中,为提高出入口车辆通行效率,Holoen H3智在通行管理系统针对无需收停车费的车辆,建设无人值守的快速通道,免取卡、不停车的出入体验,正改变出入停车场的管理模式。过往车辆通过道口时无须停车,即能够实现车辆身份自动识别、自动收费。
和传统的人工收费系统不同,ETC技术是以IC作为数据载体,通过无线数据交换方式实现收费计算机与IC卡的远程数据存取功能。计算机可以读取IC卡中存放的有关车辆的固有信息(如车辆类别、车主、车牌号等)、道路运行信息、征费状态信息。按照既定的收费标准,通过计算,从IC卡中扣除本次道路使用通行费。ETC也需要对车辆进行自动检测和自动车辆分类。
收费制度
据《2013-2017年 中国ETC行业产品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在“十一五”期间,中国有28个省(区、市)实现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开通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车道数约为1300个,平均覆盖率(设置ETC车道收费站数量占高速公路收费站点总数量的比例)约为15%,全国ETC用户数量突破50万,提高了车辆在收费站的通过效率,降低了油耗,有效缓解了收费口交通拥堵。
到2011年6月底,全国有22个省市建设不停车收费系统,开通ETC车道2197条,使用OBU不停车收费用户150.5万,储值卡用户67.1万。
推进状况
2014年3月,交通运输部正式下发通知,启动了全国高速公路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工作,到2015年年底基本实现全国ETC联网,主线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全国ETC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
2014年4月17日,交通运输部将成立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管理委员会,协调全国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运营管理工作。
2014年12月21日,按照交通运输部安排,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辽宁、陕西、湖南14个省市高速公路ETC全国联网系统完成切换及测试工作,正式启动试运行。据悉,到明年9月底,将基本实现ETC系统全国联网,届时ETC卡将畅行全国高速[1]。
2015年6月30日,河南、湖北、广东、贵州4省成功并入全国ETC联网区域,这标志着中国已有18省市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开通,全国1500多万ETC用户可“一卡通行”18省市,全国ETC联网纵贯南北、互通东西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2016年12月,一段“POS机隔空盗刷ETC速通卡”的视频,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后,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路网中心)已经介入调查并制定应急方案。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12月14日下发《关于应对ETC银行联名卡存在被盗刷风险的紧急通知》,调查结果显示,该ETC联名卡采用ETC卡与银联卡二卡合一模式,相关人员利用银联卡“小额免密面签”服务,通过“闪付”功能直接刷取与ETC联合发行的银行卡账户资金。[
四、什么银行卡不安全?
银行卡安全性大比拼!
磁条卡:磁条卡用户只要在POS机或ATM机上刷卡,就会在机器上留下该银行卡的磁条信息。因此持有磁条卡的用户,很容易就发生被盗刷的情况,而且有时还会消磁!
芯片卡:金融IC卡又称为芯片银行卡,是以芯片作为介质的银行卡。其信息存储在智能芯片中,卡内信息难以复制,并且有多重的交易认证流程,可以有效保障账户资金安全。
磁条芯片复合卡:目前,磁条芯片复合卡既有磁条卡又有芯片卡的功能,所以它实际的安全性等同于磁条卡,在防止复制的效果上并没有起到作用。只有关闭它的磁条交易功能,这样它才是真正的芯片卡。
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芯片卡比磁条卡难复制很多,安全系数相对较高。
银行建议:
大家尽快将手上的磁条卡换成芯片卡!
磁条卡还能用吗?
此次,央行关闭的是“芯片磁条复合卡的磁条交易”,也就是说,只针对那种既有磁条又有芯片的复合卡,这种卡今年5月起只能使用芯片功能,纯磁条的银行卡还可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