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柜台不全开,非得让大量客户排队办理业务

网友一: 我的女儿在银行做柜员已经多年了,她最怕每月社保为退休职工发退休金的日子(天津是20号),这一天是老头老太太大聚会。早上一开门,大厅就坐满了老人,这一天下来,腰疼肩酸头发胀。许多老人都觉得退休金只有存在自己开户的存折里才保险,所以大部分老人都是取退休金,存钱,要办两笔业务。 说到银行窗口为什么不全开,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窗口的数量是根据营业面积设计的,而银行的工作人员分配是根据业务量分配的。窗口多不说明银行的工作人员就多。二是银行是企业,不是事业单位,是要考虑成本核算的。人员多,开支就大。 网友二: 银行对于柜员的日均处理业务流水量有一个均值,比如为日均100笔流水(不是处理100个客户,因为有时候一个客户可能办理好几个业务),那么假设该网点最近半年每个月的平均的流水量为10000笔左右,那么日处理的流水为100000/30=333.33笔,则银行只会在该网点设置开立三个柜台进行服务。在日处理流水到400笔时,银行会增设柜台,在减少至200笔以下时,会减少设立柜台。 网友三: 银行是一个流水线的服务,所以要看到整个流水作业,你才知道在哪个环节掉链子了,所以:你是不是看到的是正在观摩的实习生,或是柜员以外的管理岗了。因为网点岗位都有明确分工和流水作业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是只要是银行的人就什么都会,也不是会了就什么都能干,非柜员是没办法办理业务的,这涉及到操作风险。除此之外,银行也会从人工成本角度考虑:别看他五六个柜台,有的可能是对公的,有的可能是贵宾的,就是同一个柜面的,有的人在流水作业上是授权的,有的是复核的,有的是管理的,并非都是柜员。 网友四: 客户的时间成本,众所周知,来银行等待的客户,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成本,在银行眼中客户的时间成本是不值钱的,因为在外面等待的都是小客户,而大客户早已在vip室了,所以说客户的时间成本不值钱。银行的时间成本,银行是现金流非常大的场所,里面涉及了理财,贷款,存款等等业务,所以对于银行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减少一个窗口的开放,就少浪费时间在客户的时间上面。 网友五: 银行柜台不全开的原因有三:一是电子渠道、自助设备的普及,已经不需要像原来一样多的柜员了;二是银行已经不是躺着赚钱的黄金时期了,更多的员工走出去开始营销客户;三是银行每天办理的业务种类有很多,不光对外的,还有对内的,例如零余额支付业务等,所以在外面你可能看着柜台没有开,但是里面的柜员却在忙碌着。 网友六: 银行的工作性质越来越多元化,一些简单的存取款业务都可以在自动取款机上进行,这也是节省人力物力的具体体现,试想一下,柜台上的人反复做着重复而单一的工作,是不是很无聊,也很无聊,造成了人力浪费,有了自动设备,就没必要浪费人力,浪费银行工作空间了。 银行业属于高大上的行业,一切都要走在行业前端,而且当前支付方式多种多样,取现金的人也越来越少了,银行工作也逐渐向理财、放贷等方面发展,这些业务都是简单的窗口柜台无法满足的,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银行中,人工柜台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的。
一、为何超市宁可顾客排队结账,也不把收银台全打开?
这也可能是他们的策略之一,如果队伍特别长,人们会选择再转一轮。而且全部打开比较浪费。
1、这些收银机似乎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是因为当超市面临极高的客流量,客户数量不到人满为患的时候,通常只需打开几个收银机就足够了。虽然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排队,但现在的结算方法相对简单。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开通了人脸识别,解决问题几乎只需要几分钟和几秒钟。此外,收银员已经非常熟练,所以顾客通常不允许等太久,所以没有必要完全打开。
2、为了让顾客停下来。对于那些不懂销售的人来说,收银机永远都是收银机。对于了解销售的人来说,收银机就是销售柜台。许多人不知道收银机是客户无目的消费的高销售平台。如何让消费者为非目的商品付费,第一步是让消费者停下来看看。如果消费者甚至没有机会看到商品,更不用说付钱了。对于需要消费的顾客来说,商店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收银台停下来,这样可以在前面交通堵塞的情况下,直接在收银台的销售区拦住顾客。接下来就是看看架子上的“运气”。易耗品、便携产品和折扣产品只适合放在收银机的货架上。它不仅能消除消费者的不耐烦,还能给商店带来额外的好处。
3、另一方面人多的时候也面临着管理难题。当假日或休息日的人数大幅增加时,超市可以完全开门。一方面,它减少了人们的等待时间,另一方面,它减轻了收银员的压力,甚至降低了机器的损坏率。有时候超市已经到了关门时间,但是顾客仍然聚集在一起,肯定会打开足够的收银机为每个人服务,所以它不是关门而是在有需求的时候开门。
4、为了让商店闹一闹。人都是口是心非,一边吐槽摩肩接踵积,一边往人山人海的地方扎堆。人多超市嫌弃不舒适。没有人的超市敢根本不想进!大多数商店会选择营造一种拥挤的氛围,会给人感觉超市去货进货块,产品的日期更“新鲜”。收银台结账的人数多,商店看起来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