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触收银机(赌王的传奇故事)

一、赌王的传奇故事
1、人们从电影里看到过无数的赌王,但真正的赌王会告诉你,电影,终究只是电影,赌王的故事,比电影要精彩一万倍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赌王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2、赌王是江湖上给的名字,不是他自称的。赌王说:“那是中央电视台叫出来的。”2004年,他上了几个电视节目,这名号就传开了。他本来是去宣传“反赌”,传来传去,大家好像忘了“反”字,只记得“赌”了。赌王在电视上露过几手,凭空把手中的牌变了数字、花色。行家知道,这是出老千。普通人看了,认为是魔术。赌王不喜欢别人说这是魔术。他说:“魔术表演失败,最多成了小丑。千术失败,你可能断手断脚,甚至丢命。”和“赌”沾边的人,大都有传奇。多年前,影视大亨邓建国想以赌王的生平拍个电视剧,讲的是一个澳门赌王和大陆赌王终极PK的故事。赌王演他自己,那个大陆赌王。在戏里,退隐后的他住在海边,海浪滚滚,故事慢慢地浮现。但这电视剧拖了几年,夭折了。赌王也从未去海边住过。不过,从他家的阳台,倒是能望见钱塘江的一小截。
3、赌王住在杭州市区一栋高层公寓,地价很贵,房子是租来的。租金自然有人付——如果能学到赌王浑身千术的一点点,哪怕一招一式,好多人都会抢着付这个租金的。这房子100多平方米,陈设简单,客厅摆一台电脑。无聊时,他喜欢在网上玩扑克。虽然他随身携带一副牌,但要想亲眼一睹赌王玩牌的风采,是要付钱的——就算是付了钱,你也看不清楚他怎么出的老千。
4、赌王隐在这闹市中。大家都知道,如今他没多少钱。住这楼里的其他人,想必不知道他是个赌王。但肯定人人都认识他。出入电梯,难免会碰到。碰到了难免多看几眼。离开大楼,赌王就更显眼了,像有聚光灯打在他身上,连旁边的人也会被照亮。过马路时,汽车会减慢速度,给他让路。还有人探出车窗观望。当然,大家只是望望,不会说什么。即使在杭州这么大的城市,赌王也是走到哪里,眼球就跟到哪里。
5、大家稀奇他,是因为他跪着走路。而且走得器宇轩昂。他头有点秃,但剩下的发丝精心梳理过。他不是近视眼,但出门时会戴一副平光眼镜,他说这样会显得年轻。外面热浪袭人,他坚持打领带,穿长袖衬衫。衬衫轧在西裤里,看起来精神。如果从膝关节往上看,他是个标准的江浙生意人打扮。但他的小腿消失了。两只阿迪达斯球鞋绑在膝盖上。与正常人相反,他的鞋跟朝前,鞋尖朝后。这样,他无论站在哪里,都像在给人下跪。
6、虽然左手只剩两指,但赌王洗牌的功夫依然不减当年——“非一个月功夫,是练不出来的。”
7、他去楼下的小卖部买烟,脑袋刚好和收银机持平。老板熟识地探起身子,把烟递给他。他抽烟用左手。那只手只剩大拇指和小指,其他三根被截平了,剩下一点点肉墩。烟呢,就夹在那肉墩之间,夹得很紧,也不掉。他抽烟抽得凶。好赌的人,烟酒不离身。这是习惯,改不了。酒是另外一种喝法,边喝酒边谈人生。他喝了酒,才只言片语地聊起他过去的经历。那些经历有些是辉煌的,花天酒地;有时很瘆人,断手断脚,血雨腥风。
8、这城市都是年轻人,他们没经历过也没听说过赌王的时代。在他们眼里,他应该只是个残疾人。“如果听话,是一条龙;不听话呢,是一条蛇。”
9、赌王的真名,叫尧建云。年轻时还有其他外号,比如“蛤蟆头”。这是江西抚州话,指那些江湖上混的人。蛤蟆口大,什么货都吃,尧建云就是蛤蟆的头,想当年,他在南昌是数一数二的老千。
10、成了名的人,往回看,总想把有些不干净的事抹掉。地方上的人,也有一种传奇癖,爱听异闻。对一个生活经历稍微复杂一点的人,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添油加醋。赌王年轻时的异闻,就是这么传出来的。有些是别人传的,他自己当然不会去修订。有些是他在电视上亲口讲的——他自己讲,别人反倒会去质疑了。
11、尧建云的口述历史简略如下:1963年出生在江西抚州,9岁入学,调皮捣蛋很快退学。那时就有人评价他:“如果听话,是一条龙;不听话呢,是一条蛇。”在建筑工地打工时,他开始接触赌博,输了很多钱。然后拜了位很厉害的师父,学到一身出千耍鬼的把戏。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已是南昌的老千高手。市场放开后,他到了浙江金华,以开饭店为幌子,四处设局骗人,赚了很多钱。1993年,他在南方的公海上出老千,被身边人出卖,对方当场砍了他手指,断掉两条腿。他活了下来。消沉了几年后,开始全国巡演,到处讲赌博的危害。然后央视盯上了他,认为是禁赌宣传的好例子。虽然左手丢了三根手指,他右手玩牌的功夫仍在。从那时起,大家开始叫他赌王。央视那个节目叫《乡约》,农业频道的。节目还没播出,节目组就收到了金华市《浙中新报》记者发来的邮件,说尧建云的故事有不实之处。考虑再三,节目组认为,故事内容虽然模糊,但却具有时代性和舆论意义。《“赌王”反赌》顺利播出,几个月后,尧建云上了《实话实说》——这名字似乎已证实了他的故事,但名气越大,越招风。
12、据说有些金华本地人,站出来讲述尧建云的真实故事,他们说他就是个街头骗子,饭店是假的,赚了很多钱也是假的,断手断脚是真的,却是火车轧的。
13、金华那饭店早已不存在,但尧建云肯定是在金华生活过的。而且他结过婚,老婆就是那饭店的服务员,比他小10岁。他对女人有自己独特的品味。喜欢三种女人。一是要思想干净的,比如年轻时在南昌结识的一位女大学生。那是上世纪80年代,他很酷,花衬衫长头发,骑着嘉陵摩托在八一广场等她。通过那女孩,尧建云进了有钱人的圈子,还骗了她舅舅几千块钱。结果东窗事发,女大学生发现自己被骗,彻底分手。第二种女人,“丑无所谓,有子弹就行”。子弹,就是钱。他个子虽然不高,但还算有些样貌的,如果这女人有很多很多子弹,他不在乎是否漂亮,更不会在乎思想了。最后一种女人,像是经历过后的选择,他要“上得床,也下得厅堂的”。他老婆属于哪一种?不知道。1993年,老婆怀了孕他们才结婚的。那时他30岁。
14、说他赚了很多钱是假的,这就更难查证了。他曾说,4天之内赢了80万元,这在那时是个天文数字。拿麻布口袋装钱,都是两块、5块、10块的“子弹”,堆成了小山。赢了钱就拿去吃饭喝酒,花光后再赢。这些事情呢,假不假如今不重要了。反正钱都没了。
15、他断了小腿是真的,但那三根手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说是火车轧的就有点奇怪了——怎么轧,才能让另外两根手指毫发无损呢?也许真是被人拿刀剁掉的。要弄清楚这件事,得回到赌王身上,看他是否有骗人的真本领了。
16、解放前的江浙地区,据说有三大帮派,青龙帮、斧头帮和肖家帮。前两个有名气,第三个因为以魔术见长,隐得比较深。当中有些玩牌的好手,到了赌桌上,渐渐变成了荷官,也就是发牌的人。牌在手上,就能控制全局了。尧建云说,他师父就是肖家帮的。
17、师父并没有手把手教他,都是他偷学来的。如何凭空变一张牌出来,如何换牌,如何藏牌,都是要练手的。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尧建云有一双大手。“老天爷注定我走这条路,”他说,“为什么别人看不懂,我一看就懂了,天生干这个的。”
18、但到了赌桌上,除了手上的功夫,还得有心计。有次他参加一个赌局,打梭哈,开场就说:“我没带太多钱,你们都是老板,我来自江西,产穷光蛋的地方,跟你们浙江人比起来差十万八千里。我就是来玩的,太多我也玩不起,还要养老婆孩子。这样吧,一把牌见成效,我只带了50万。”
19、对方发牌。他赢了,变成100万。这第一把,他没搞鬼,真的是运气。他接着问对方:“还想玩吗?”“还想”。仍是对方发牌,他又赢了,变成150万,这次还是运气。到了第三把,他问:“还要玩吗?”对方说:“要。”“好啊,”他客气地说,“但是,对不起,轮到我洗牌了。”当然,他又赢了。这一次,不是运气。
20、这时该缓口气了。他语重心长地说:“今天你不要玩了。三把牌我都赢了,这是天意,你脸上写了一个死字,老天爷今天给我机会。你还要玩吗?不好意思,我要先休息一下。”
21、接下来不打梭哈了,五百、一千地玩小牌。他开始逍遥地抽起了烟、喝了点酒。打了七八个小时,边打边调侃:“你还赌得起吗,赌不起可以滚蛋了,你还有那么多‘子弹’吗?”对方已经红了眼:“有,当然有,我借。”然后几个电话打出去,借来400万。这时赌场已经变成了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死。“不好意思,还要打?好。但牌要我来洗,我来发。”赢了最后这一把大的,他起身走人。对方瘫坐在椅子上,站不起来。
22、他偶尔也有失手,比如藏的牌突然掉地上了。他赶紧一脚踩上去,粘着那张牌出了门,说去买烟。半晌回到赌桌,假装数牌,大喊一声:“怎么少一张?这里有鬼,不玩了。”起身走人。他渐渐有了名气,开始做更大的局——“杀猪”。什么意思呢?几个人合伙设骗局。
二、不屈之人和田一夫传奇励志
1、和田一夫将一家乡下蔬菜店,建设成为在世界各地拥有400家百货店和超市,员工总数达28000人,鼎盛期年销售总额突破5000亿日元的国际流通集团,旗下多家公司
2、的股票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上市。在半个世纪中,和田一夫创造了八佰伴的神话,但1997年,因为经营不善,公司宣布破产,而和田一夫还在准备新的开始。
3、曾几何时,八佰伴的事业是多么辉煌,从一家小小的蔬菜铺子发展成为了年销售额达到5000亿日元的国际流通集团八佰伴公司,分店遍布世界各地。但现在,这个经历了几代人的家族事业已经破产了,一个时代的神话已经破灭,由于过度扩张,再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一瞬间,公司总裁——和田一夫从一位拥有四百家跨国百货店和超市集团的总裁,变成了靠借住过日。虽然光荣已然成为过去,但和田一夫并不灰心,因为他打算在70岁创业,重新开始。
4、 1929年,和田一夫出生在日本静冈县热海市郊野的一个贫寒家庭。和田一夫的母亲和田加津就是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中主人公阿信的“原型”,勤劳能干。像《阿信》中展现的那样,和田一夫的父母开办了一间名叫“八佰伴”的蔬果杂货店。作为家中的长子,和田一夫从18岁开始,边学习边帮助父母打理店中生意。
5、和田一夫天资聪颖,又少年老成,勤奋努力,学业向来出类拔萃,很使父母感到欣慰。但是在当时,卖杂货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行当,和田一夫总是被人蔑称为“杂货仔”,为此他十分苦闷,年轻的心渴望读书,渴望接受高等教育,做一个风度翩翩的外交官。
6、他为自己设计了一条通往外交官的有效途径:报考当时的名校东京外事专门学校英语科。这所学校,即今天的东京外语大学,一直是外交官的最佳教育机构。正在一夫做着美梦的时候,祖父老和田阻止了他。
7、老和田并非不知长孙志向高远,但从他务实的观念来说,外交官的梦想实在太虚幻了,远不如经商来得实在。况且一夫是长孙,是要继承家业、分担家庭的责任的呀!
8、他将这番思虑殷殷切切地对长孙说了,虽不无严厉,但却包含着无比的期盼。况且当时日本是战败国,做外交官要看别人脸色行事,是没有前途的!
9、一夫听了,默不做声,以这么一间小杂货店缚住年轻人的一生,未免有些急功近利的残酷了,但爷爷的话确实有他的道理。终于,和田一夫按照家庭的意愿,在父母的支持下,转读日本大学的预科,准备明年进入经济系攻读,为他商海的航行,做充分的、理论上的准备。
10、一次,学了一点商业知识的一夫回到了家乡,意外地发现一个被忽略的事实:人口只有四五万的小小的热海市创造了一个日本之最,那就是物价全日本国最高。而在这里,赊账是家常便饭,要知道赊账最容易妨碍资金的流通,甚至形成呆账,而标高价更是不符合公平和竞争的精神,这一对孪生怪胎像两条绳索,束缚着热海市的商业发展。但是当地人都习以为常,并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劲儿。
11、年纪轻轻的和田一夫凭着其商业天聪,已经感觉到,八佰伴要发展,就必须改革,首当其冲的拦路虎就是赊账和标高价。
12、但就在和田一夫准备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的时候,八佰伴经历了一次重大挫折。
13、 1950年4月13日,至今热海人说起这个日子,至今仍然心有余悸。一场空前大火,烧去市内1000多间店铺和民房,4000多人无家可归。父母在1930年创建,合力经营了20年的小水果蔬菜杂货店八佰伴商店也在这场无情的大火中毁于一旦,化为灰烬。
14、面对焦黑的废墟,父亲和田良平、母亲和田加津无法承受20年心血付之一炬的沉重打击,当场就晕厥过去。
15、看到这样的惨状,和田一夫心里暗暗发誓:“不能就这样屈服!我要尽全力协助父母亲,把新的家再建立起来,要再次把八佰伴的招牌挂起来。不只要把这小商店变成热海市最大的商店,还要把八佰伴的业务伸展到全世界去!”
16、只在一天之内,和田一夫就已摆脱了绝望,化悲痛为力量了。当全家人还在悲伤中,仅仅是大灾难的第二天,和田一夫就重新挂起八佰伴的牌子,继续小生意的经营。和田家准备从零开始!
17、 40年后,和田一夫回首话当年,甚至对那场大火表示感激。假如没有那场大火,不可能那么快建造出比原来大5倍的家和八佰伴。是信念促成和田一夫带领家人重建家园。这信念,后来就成为八佰伴百货超级市场的发展原动力。
18、由于八佰伴的信用与和田一夫的努力,八佰伴重新一开张就有很好的利润。只是因为款项被旅馆拖欠,因此,经营依然陷入困境,形势很严峻。全家人都担心:“再这么拖下去,八佰伴就要在有利润的经营下倒闭啦!”
19、这时,转机出现了。日本著名的两个财经界理论权威学者联袂到热海市附近举办一个经营研讨会。大家一致举荐母亲和田加津去参加。在研讨会上,母亲不仅了解到“商人的价值不在于赚多少钱,而是由顾客的愉快与否做判定”的理念,还得到一条信息:有一位住在郡山市的商人,在他开设的名叫红丸的商店,实行现款交易的买卖,不赊账,所有货品都以最廉价出售,结果生意兴隆。
20、全家人都来到红丸的商店进行现场观察,之后一致决定破除赊账,实行现款买卖,而这正符合了和田一夫早先的打算。
21、 1955年11月1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就在这天,八佰伴正式实行现款交易和低价出售的新举措。由于事先已做宣传,还没开门,八佰伴门前就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一开门,顾客蜂拥而进,一边啧啧惊叹售价便宜,一边抢购商品。店员忙得满头大汗,应接
22、不暇,两部收银机没有一刻停歇。
23、第二天,八佰伴现款交易和低价出售的消息就在热海一带广为流传,顾客更是纷至沓来,有的人甚至从几十里外乘车赶来八佰伴购货。
24、此后的八佰伴真正成为远近闻名的价廉物美商店,而在“台风事件”中,八佰伴坚决不涨价的措施更是赢得了不少顾客,发展的速度是一日千里。
25、但和田一夫并不满足,1961年,32岁的和田一夫参加了一个名为“美国西部百货业视察团”的商业组织,赴美国洛杉矶考察。考察的项目主要是当时在美国零售业十分流行的超级市场,向他们学习管理技术和经营策略。
26、在考察中,和田一夫发现,超级市场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对顾客来说,自由挑选商品,一次性付款,能获得很大的便利;对店主来说,可节省大笔人事开支。和田一夫把未实施自选的百货商店,与超级市场的店员数做了一个比较,二者大约是1∶5的悬殊。这就是说,光营业员的开支,超市就可节省五分之四。
27、和田一夫决定把超级市场作为八佰伴今后的主营方向。两个星期的考察日程匆匆而过。他觉得,走马观花的考察,还不足以应付日后开办超级市场。视察团解散后,他又独自留了下来,来到一家超市做杂工,对商品的存库、分类、包装、上架、标价等都仔细揣摩,收工后把原始数据和心得记在笔记本中。赴美3个月,和田一夫记下的笔记就有四大本。
28、回到日本后,和田一夫便着手将自家的老店改成超级市场。也就是这一年,33岁的他正式接替了父亲的社长职位。从此,八佰伴进入和田一夫时代。
29、 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百货业开始大分化、大改组、大兼并。许多像八佰伴这样规模的公司遭到兼并的厄运。八佰伴坚持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业绩不俗,但仍有遭外强吞噬之虞。和田一夫经过反复权衡,决定提前走海外发展的路子。
30、他最先把目光放在了巴西。当时巴西正处于经济发展期,有充分的发展空间。1969年5月,和田一夫乘飞机飞往巴西东南海岸的大都市圣保罗,进行实地考察,结果他发现,当地的服务业十分落后。日本的服务水平比这里至少要先进一个世纪,八佰伴来圣保罗发展,大有可为!1971年9月24日,巴西八佰伴首间百货公司开张。和田一夫带领全体职员站在店门口,一边频频鞠躬,一边不停地说:欢迎光临,请多关照。
31、开张仪式后,顾客如潮水般涌进商场。不到一小时,已有超过一万人进入店铺,店内挤得水泄不通,收银机前排起长队。这种情景,和田一夫在国外从未遇到过!
32、在巴西开设分店成功后,和田一夫决定加大海外投资的力度。他的国际化最明确的构想就是“环太平洋连锁化”。1974年9月14日,新加坡八佰伴开张;1984年12月22日,香港八佰伴第1号分店开张;1987年马来西亚八佰伴第1号店开张;1988年,台湾八佰伴第1号店在台中市开业……
33、 1990年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总部从日本转移到中国香港,当年,和田一夫访问了北京和上海,了解到上海浦东地区开发的宏大计划毅然决定在浦东建世界最好的百货店。1995年12月,“上海第一八佰伴”在浦东开业,开业当天,一共接待了107万名顾客,这不仅仅创造了八佰伴集团的一个新纪录,而且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34、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但也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35、他在日本的分店数增至58间,其中“新世纪半田”一次投资就高达1.5亿美元,而八佰伴集团在日本国内总收益才900多万美元,如此不合比例的投资,一时间被日本同行引为笑谈。
36、 1992年,他又斥资3.4亿美元在上海合资建造了世界第二大规模的上海新世纪商厦。他更石破天惊地宣布:要在2000年,在中国内地建立1000家超级市场、3000家汉堡包快餐店?
37、然而,他犯了欲速则不达的经营大忌。他不惜负债求发展,令集团潜伏下巨大的危机。由于过度扩张和市场定位不准,1994年八佰伴兵败北京;1995年,上海新世纪商厦也陷入严重危机……八佰伴的经营开始极度恶化,债台高筑,欠下13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公司不得不于1997年9月18日宣告破产!他的破产也同样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38、一夜间,和田一夫变成一个连累八佰伴股东和员工的罪人。“破产”一词,更像恶魔似的纠缠着和田一家,夫妇俩最终决定宣布“自我破产”,交出所有财物,向企业界告别,搬到一个租来的两房一厅居室。
39、和田一夫一生经历过三次失败。第一次是他21岁时热海的那场大火,第二次失败是遇到经济危机,和田一夫在海外的第一笔投资———20世纪70年代在巴西的投资全部损失,第三次失败就是八佰伴破产。
40、在经历了最初的痛苦、伤心、绝望之后,他在书本之中寻找慰藉。他曾经回忆说,八佰伴宣布倒闭以后,他就捧着《邓小平传》读了好几遍。好似找到一个知己,因为邓小平和自己一样,失败过三次。他还说:“邓小平最后一次从失败中站起来时是74岁。之后,他提倡改革开放,留下丰功伟业。而当八百伴倒闭时,我才68岁,我深信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41、 1998年,年已70的和田一夫设立经营顾问公司,并开办国际经营塾,决心将自己的经营经验和教训传授给年轻的经营者们,NHK电视台等日本传媒称其为“不屈之人”。这位昔日“八佰伴舰队”叱咤风云的舵手,如今只是一位靠退休金生活的72岁的日本老汉。不过,那种骨子里的浪漫和豪气依然没有消褪。
42、泡沫经济崩溃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日本的经济景气依然没有曙光,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倒闭破产的企业家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而像他这样70多岁的老人在企业倒闭之后依然乐观向上,寻求东山再起,也许会给那些事业失败、生活无着的人一些鼓励。
43、和田一夫说过:“火凤凰必将重生,在燃烧自己后,会再创新天地,大不了从零开始。”“一切都是我的错!真是,72岁重新登攀。有梦想,就有可能。”
44、勇于从零开始的“不死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