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业商机《健康大趋势下的大商机》
健康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未来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正日趋完善
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健康产业是辐射面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复合型产业,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
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品的总需求急剧增加。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健康产业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保健品行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兴动力。据相关统计资料,目前我国共有药品生产企业6000多家,每年1500多亿元的消费市场保健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每年超过500亿元的消费市场。目前我国年销售额也近6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中国保健品年销售额将达1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年产值5600亿元左右,生产企业共约1700家,销售企业约2.5万家。预计2015年健康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人民币。
虽然中国健康产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是:健康产业创新能力缺乏,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健康产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准入、监管机制,国家和行业的行政标准,评估体系以及专业人才的培训规范等。同时在健康管理和服务上对于核心技术与相关健康服务的整合还有欠完善,还无法对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尚普咨询产业投资决策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行业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显示,未来我国健康产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经营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服务形势多样化健康服务市场由供方向需方转变,健康服务机构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医疗保险公司介入,将使健康服务行业逐渐步入法制化的轨道信息技术在健康服务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服务内容将不断发生重大转变规模经营与专科化并驾齐驱,依靠自身的独特优势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将成为健康服务机构最重要的经营战略由于健康服务市场竞争加剧,各健康服务机构将更加讲究服务营销策略,广大群众会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为了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公众美誉度,健康服务机构将更加注重品牌推广和形象宣传。
健康产业是未来的商机吗?
中国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数很大,健康医疗是商机,不仅是未来的,也是现在的。现在很多健康管理公司借鉴国外的经验,发展健康医疗,只是目前市场不成熟,还在摸索中
马云:为什么说大健康产业是未来五年财富商机
1、政策导向
在医药创新、医疗信息化、治疗精准化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健康中国2030》提出,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加强医药技术信息智慧化、精准化创新;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发展精准化、早期化医疗、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创新。
2、产业趋势
技术创新,包括前沿生物技术、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模式创新,医疗分级、医药改革推动下,互联网+模式异彩纷呈;
业态创新,需求客群细分不断催生医疗旅游、医药供应链等新业态。
结合政策和产业趋势的分析,大健康产业的热点区域——精准医疗、“互联网+”医疗、生物制药、生物制造、创新型医疗器械、健康服务。
3、目前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白领女性更容易受到妇科、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男性则面临猝死、过劳、癌症等问题!中国社科院《人才发展报告》:七种职业有过劳死的危险,如果中国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2008年,慢性病患病率就已达20%,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3%。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慢性病例接近了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病例增加了近1倍!美国《保健事物》杂志报告,中国人的腰围增长速度将成为世界之最。肥胖人口将达到3.25亿,未来20年将会增长一倍,腰围只要增长一英寸(2.54厘米),血管就会增长4英里,患癌风险高8倍!
202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严重阶段!骨质疏松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 6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为56%,女性发病率为60—70%。其中骨折率发生率接近三分之一,每年医疗费用按最保守的估计需要人民币150亿。全世界痴呆病人已达2400多万,平均每7秒增加一个,中国老年痴呆患者约占全世界病例总数的1/4,平均每年增加30万的新发病例。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在5000—8000美元。2003年我国未富先老,人均GDP为1000美元。
目前我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未来10年,各种慢性病将以爆发式的速度迅速扩展到每一个家庭。世卫组织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健康支出不足美国的5%,距离全球人均健康支出差距更大,仅为1/5。因此,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如何挖掘健康产业中的商机
现实中的零和博弈为啥加上“产业”两个字,好端端的东西就能让我们产生如此不良的联想?这似乎得从当前市场中一些不良现象说起,即是 “非赢即输”,用时髦一点、专业一点的词汇来形容,则叫“零和游戏”、“零和博弈”。范伟在《求求你,表扬我》里面有段“幸福论”,就是这一不良现象的最好代表:“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于是乎,想要自己真正幸福起来,必须让别人首先不幸福,也就是把别人手里的肉包子先抢到自己手里,“不幸”了别人,“幸福”了自己。最近一段时间被广为关注的“远红外按摩床”、“地沟油”、“问题狂犬疫苗”皆属此类。如果一本书,不仅谈论“健康产业”,还要在其中寻找商业机会,凭着我们受到上述不良市场现象影响的判断力,我们也许会避之唯恐不及。然而,恰恰就是这么一本舶来的书籍,给了我们中国读者一种全新的视角,用以解决我们当下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那些洋模式纵观《健康产业的商机》一书,作者贝恩德·埃贝勒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非零和博弈”,企业如何通过为大众提供持续、有价值的服务来获得持续不断的利润,也就是“商机”。无论是坚持“自始至终的企业哲学”的天然食品供应商阿尔纳图拉,还是运用“现代手段与传统营销之间的市场开发策略”的辅助治疗药品先锋薇莉达;无论是以“产品打动顾客的心”的网络资讯服务商宝宝俱乐部,还是“打造独一无二的产品核心价值与形象”的和乐婴儿俱乐部,这些优秀的企业,都在向我们证明,不用生产“问题奶粉”,也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而且还是持久的“健康利润”。也许带有批判精神的读者们会认为,国外的产业体系与我国不同,社会成熟程度亦不同于我国。就算这些“洋模式”真的能够为我们带来健康,但其是否能够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中“健康成长”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的确如此,由于我们的法律、人文环境、市场成熟程度与作者所在的德国都不一样,上述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既然谈到了“商业机会”,我们就不能简单地移植和模仿,如果有志于抓住健康产业发展的商机,我们更应该分析这些“洋模式”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思想。寻找商机的切入点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就已经为现代化的健康概念奠定了基石:“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各方面都感觉完全舒适的一种状态,这并不是仅仅不生病或者不犯罪就可以达到的境界。”此后,这一定义风行于世,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在今天,对于欧洲人来说:“健康就意味着具备积极地开展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动力。”而作者本人认为,健康的新趋势已经扩展至生活质量层面,他更加认同未来学家马蒂亚斯·霍克斯(Mathias Horx)对健康的定义:“现在所谓的健康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有了这种明确的定义,凡是能够通过给人提供“积极生活方式”的服务以及与服务相关的商业模式,都可以涵盖入“健康产业”之中。“在此,我们可以举一个书桌的例子,虽然书桌本身并不是纯粹的健康产品,但是由于顾客购买它时,所考虑的是它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以及制作材料的无害人体性质,一个普通的书桌也自然成为了‘健康产品’。”作者的这种推论,无疑为我们过剩的制造业产能以及失业人口找到了一个出路。在“健康产业”领域,只要是和人以及人的生活方式有些关系的,都可以以此作为“商机”的切入点。普遍意义上的医药、保健品自然包括在其中,而最近10年左右兴起的美体塑形、保健养生疗法等等自然也不会被排除。更重要的是,无论大到建筑制造,小到家具设计都可以以健康作为服务客户的亮点,在健康产业兴起的大趋势中,分到自己的一杯羹。但找到商机的真正前提,就是我们的企业,真正把总挂在嘴边、被反复提到的“客户价值发掘”作为核心考虑,多花点脑筋和力气,以此为起点,重新塑造自己的供应链和组织结构。显然,这要比生产问题奶粉要难得多,不仅仅是动动脑筋的问题,还要花上很多气力。是否能够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首先有“道义上的立足点”,再去寻找“持久的双赢利益”。本书的作者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相信读过之后,您一定会获益良多。然而,真正走上“健康产业”发展的“健康之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为江苏大任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