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被诈骗透支(被骗透支信用卡,无力偿还怎么办)

信用卡被诈骗透支(被骗透支信用卡,无力偿还怎么办)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信用卡被诈骗透支,以及被骗透支信用卡,无力偿还怎么办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 信用卡被人借走透支故意不还算是诈骗吗

  • 被公安局拘留交待信用卡透支50万属于诈骗罪?

  • 信用卡诈骗案例 短信验证码泄露导致信用卡被透支

  • 信用卡透支多少钱未还才会被称为信用卡诈骗

信用卡被人借走透支故意不还算是诈骗吗

简单地说是诈骗,并且就是你在诈骗,因为卡是你的。如果是刷卡签单消费,你要能够证明签名的不是你本人的还可以说是卡被盗刷,否则你的罪责难逃。因为信用卡章程已经明确了信用卡仅限本人使用。擅自转让他人使用的要承担全部后果。这就是你的责任,不是什么“连带”。 就算是你被人陷害了,但你的卡既不是被抢、也不是被盗,所以你无法免责。吸取教训吧!不是什么都可以与人共享的。

被公安局拘留交待信用卡透支50万属于诈骗罪?

按信用卡诈骗论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自首可适当从轻量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6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铰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信用卡诈骗案例 短信验证码泄露导致信用卡被透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许多花费者都已经有了危险的意识,但还是有不少人安全意识还需要普及,小财网友G女士就曾经因为短信验证码泄露而损失了不少金钱。

小财网友G女士曾经接到一个“银行用户经理”打来的积分兑换电话,G女士没有细看短信内容就直接将验证码告知了对于方。结果,就这一个验证码导致G女士关联银行卡的手机号码被修改,信用卡被连续透支盗刷,即使挂失了都止不住损失,G女士为此和银行对于簿公堂。

G女士在某银行办了储蓄卡和信用卡,都设置了存钱余额变动短信提示功能。2015年9月29日10时左右,G女士上班期间接到一个电话,对于方自称是银行客服经理,问她有无需要兑换积分,并要求G女士告知手机上收到的验证码。

就在这个电话打通之前,有人以G女士名义拨通银行电话要求修改手机号码。G女士收到了几条银行发来的短信。结果,G女士没细看,就在通话中将手机短信收到的验证码告知了对于方。第二天下午,G女士致电银行客服反映要还款时发现银行卡密码居然不对于。

客服人员核实后告知G女士她的信用卡被诈骗,并为她办理了信用卡挂失手续。几天后,G女士到银行的营业网点了解到她的信用卡及储蓄卡中资金发生损失,于是向公安机关报警。

银行的交易记录让G女士大吃一惊,就在她说出验证码给对于方后几分钟内,她的信用卡被重置提现密码及花费密码,个人网银登录密码也被重置了,还开通了一张虚拟卡。G女士的网银手机号码被修改了。

短短一周时间不到,G女士的信用卡共透支转账及花费26995元,透支手续费523.7元,申请财智金3.5万元、手续费3150元,还有因信用卡透支款及财智金逾期还款产生透支利息8929.82元、滞纳金14997.51元、超限费1875.58元。

为此,G女士将银行告上法庭。法院结合案情一审判令G女士负责3.7万损失,银行负责2.4万余元损失。

看完这个示例后,小财温馨提示大家伙:不管是什吗短信验证码,千万不要轻易地泄漏给其他人。假如是短信验证码泄漏,应检查短信验证码有无被转发或者手机被植入了木马导致短信被转发。

信用卡透支多少钱未还才会被称为信用卡诈骗

你还:不构成犯罪。参考以下。 两高的《司法解释》对”恶意透支”具体规定的   司法解释明确了”恶意透支”的数额,”恶意透支”的数额指拒不归还和尚未归还本金和利息的相加后款项,不包括滞纳金、复利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在具体金额方面,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属”数额较大”,可能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可能被判处5年到10年有期徒刑;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刑期可能在10年以上。而透支金额在5000元以下,则要承担还清欠款及利息的民事责任,并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中备案,存下不良信用记录。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