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起源(信用卡起源于哪个国家)

信用卡起源(信用卡起源于哪个国家)

大家好,信用卡起源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信用卡起源于哪个国家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信用卡起源和信用卡起源于哪个国家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 信用卡起源

  • 信用卡(贷记卡)的起源

  • 信用卡起源于( )。

  • 中国信用卡的起源

信用卡起源

认识信用卡的起源与发展

信用卡起源於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是以金属做成,发行对象与使用场所均相当有限。在一九五一年大来卡问世以后,奠定了现代信用卡的雏形。当时持卡人消费时只要出示卡片,由大来卡公司代垫帐款,之后再向持卡人收款。由於其便利性使得信用卡业务渐渐扩展到饭店、航空公司各种行业,发卡机构也从大来卡公司、美国运通公司扩及到各银行。

一九六五年,发展信用卡业务较具规模的美国商业银行(Bank

of

America)开始拓展信用卡业务,并在次年授权商标给其他银行。当时所发行的是一种带有蓝、白、金三色图案的

Bank

Americard。之后美国银行进一步将信用卡业务扩充到美国境外,但由於Bank

Americard的美国色彩过於浓厚,不受外国人欢迎,Bank

Americard

在一九七七年正式更名为VISA(威士卡),也是第一张正式的信用卡。

信用卡在台湾真正大行其道也不过是近十年的事,各信用卡国际组织VISA(威士卡)、MasterCard(万事达卡),JCB(吉世美卡)、Dinners

Card(大来卡)、American

Express(美国运通卡)等都无不处心积虑攻占这片广大市场。

信用卡(贷记卡)的起源

信用卡(贷记卡)又叫贷记卡,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最简单的信贷服务。

信用卡(贷记卡)一般是是85.60毫米、宽53.98、厚1毫米的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塑料卡片,是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

凭此向特约单位购物等、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其形式是一种正面印有发卡行名称、有效期、号码持卡人姓名等内容,背面有磁条、签名条。

信用卡(贷记卡)有银行或者信用卡(贷记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卡给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贷记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账单日时再运行还款。

信用卡(贷记卡)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贷记卡是指银行发行的、并给予持卡人一定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贷记卡)。准贷记卡是指银行发行的。

持卡人按要求交存一定的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账户余额不足支付时,可以在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准贷记卡,而我们所说的信用卡(贷记卡),一般单指贷记卡。

最早的信用卡(贷记卡)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英国服装业发展出所谓的信用卡(贷记卡),旅游业与商业部门也都跟随这个潮流,但当时的卡片仅能运行短期的商业赊借行为,款项还是要随用随付,不能长期拖欠,也没有授信额度。

据说20世纪50年代的一天,美国商人曼哈顿信贷专家费兰克·麦克纳马拉纽约一家饭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忘记带在身边,

不得不打电话叫妻子带现金来饭店结账,因而深感难堪。于是麦克纳马拉产生的创建信用卡(贷记卡)公司的想法。

1950年春,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一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即大家来信用卡(贷记卡)公司的前身,大来俱乐部为会员们供应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

会员凭卡片到指定68间餐厅就可以记账消费,不必付现金,这就是最早的信用卡(贷记卡),这种无需银行办理的信用卡(贷记卡)的性质属于商业信用卡(贷记卡)。

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贷记卡),成为第一家发行信用卡(贷记卡)的银行。

1959年,美国的美洲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行了美洲银行信用卡(贷记卡),此后许多银行加入了发卡银行的行列。到了20世纪60年代,银行信用卡(贷记卡)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信用卡(贷记卡)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也盛行起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办理信用卡(贷记卡)业务。

信用卡(贷记卡): 一词,本义是指这个帖子里介绍这个金融产品,可是由于以前国内没信用卡(贷记卡)甚至没有任何的信用卡(贷记卡)功能的储蓄卡,所以真正的信用卡(贷记卡),反而只能以贷记卡这种不能不类的称呼,真正的信用卡(贷记卡)具有以下的特点,不鼓励预存现金,先消费后还款,享有免除利息还款期,可自主分期还款,有最低还款额。

20世纪60年代,信用卡(贷记卡)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萌芽并迅速发展,经过50多年的发展,经过50多年的发展信用卡(贷记卡)已经在全球95%以上的国家得到了广泛受理。

?

信用卡起源于( )。

B

解析:

1915年,信用卡起源于美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

中国信用卡的起源

  中国信用卡发展历程

  1979年10月,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了为其代办”东美VISA信用卡”协议,代办东美卡取现业务。从此,信用卡在中国出现。

  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标志着信用卡在我国诞生。

  1987年2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在国内首家推出ATM服务,打破了国内存取款必须到银行的传统做法。

  1987年3月,中国银行加入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成为国内该组织的第一家会员。国际支付组织开始进入中国卡市场。

  1988年6月,中国银行发行外汇长城万事达卡(国际卡),该卡可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商户使用,中国信用卡开始真正走向世界。

  1993年,***总书记提出实施以银行卡联合发展为目标的”金卡工程”,以改善用卡环境,实现设备共享、资源共享和市场共享。

  1997年10月30日,由人民银行组织和发起,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邮政储汇局共同参与的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

  1998年12月24日,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系统正式投产运行。

  1999年3月26日,由人民银行牵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共同参与的CFCA(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工程正式启动。

  1999年7月,首家具有中介性质的个人征信公司–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2000年7月1日起,上海正式启动”个人联合征信”制度。

  2000年6月29日,CFCA正式运行。

  2002年1月10日,首批银联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五大城市推出。

  2002年3月26日,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正式成立。

  2002年5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

  2002年6月25日,银联公司正式成为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会员。

  2002年11月,银联同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合作建成外卡信息交换接口。该接口的建立,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银联商户能够接受万事达卡外卡消费。

  2002年12月,银行卡联网通用”314”目标已全部实现,且绝大多数发卡商业银行系统内异地交易成功率都达到了80%以上,超额完成了任务;在100 个城市中同城平均跨行交易成功率达到75%以上;在推广普及”银联”标识卡城市中,各商业银行均全部完成了标准化改造和异地跨行业务开放工作,实现了”银联”标识卡在这些城市内和城市间的跨行通用。

  2003年6月底,中国已有发卡金融机构91家,在近6亿张的发卡总量中,借记卡5.44亿张、信用卡2499万张;银行卡账户人民币存款余额已达9941亿元;可以受理银行卡的商店、宾馆、饭店等特约商户约20万户;各金融机构装备的自动柜员机总计5.3万台,销售点终端机31万台;全国受理银行卡的电子化业务网点发展到14万个。2003年上半年,通过银行卡的交易总额达7.57万亿元,其中购物消费金额为1321亿元,转账交易金额为1.7万亿元,存取现金5.74万亿元。

  2003年12月31日,花旗、汇丰银行获得银监会批准,在内地发行双币信用卡。外资银行迈出进入中国银行卡市场第一步。

  2004年1月18日和9月8日,银联卡分别在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实现受理。

  2005年1月10日,中国银联正式开通银联卡在泰国、韩国及新加坡的自动取款机(ATM)和商户POS受理业务,此举意味着银联卡继在香港、澳门地区实现受理后,首次在真正意义上走出国门。

  如何发展我过信用卡市场,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请看央行司长陈静在2003年4月份的讲话

  央行科技司司长:信用卡发展要翻“五座山”

  尽管VISA和万事达卡两大信用卡国际组织经过调查表示,中国是最大的信用卡潜在市场,但昨天(17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陈静表示,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还需要解决五大问题。

  ?? 持卡人消费观念的差异是中国信用卡与国外信用卡市场的重要区别。陈静昨天在“中国金融信用暨信用卡高层研讨会”上说:“在美国没有信用卡简直没法生活,中国人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是量入为出,不愿意向银行透支。”

  ?? 其次,没有全国统一的个人征信系统影响了信用卡市场的发展。“银行虽然在主观上支持信用卡的发展,但由于国内除上海外尚未实现私人征信体系的联网,各银行间不能实现持卡人信用记录的共享,银行无法区别优质客户、普通客户和拖欠银行贷款的客户。”

  ?? 再者,中国与国外信用卡管理体制也不同。在发达国家,信用卡是卡业务利润的主要增长点和争夺重要客户的重要手段。而在我国,金融机构却把借记卡视为吸收存款的手段,片面追求发卡规模,忽视效益。因此陈静认为,需要吸收国外经验,采取集中管理的模式。

  ?? 此外,陈静还特别提到迟迟没有出台的《银行卡管理条理》。他说:“没有专业法规和与业务运行配套的制度,市场上就没有游戏规则,发卡行、收单行、中介机构、特约商户和持卡人的利益哪一方受到损害都将影响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记者了解到,《银行卡管理条理》早在2001年就提交国务院法制办,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出台。

  ?? 陈静认为,国内的用卡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就目前的情况看与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他介绍目前在北京的297000家零售商户,仅有6000家特约商户。不过,他表示,今年将在所有地市级城市实现银联标识的联网通用,并进一步降低银行卡使用的差错率和提高处理差错的能力使退换货更加方便。

  在看2008年4月份的一份新闻

  中国信用卡进入高速发展期

  我国信用卡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据统计,到去年底,我国信用卡发卡量达9026万张,较上年同期增长82%。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分别以2300万张和2068万张占据信用卡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从公布的年报看,各家银行去年一年的发卡量几乎都接近或超过了此前的发卡总量。其中,工行突破2300万张,比上年末上升了一倍;招商银行累计发卡2068万张,当年新增发卡1034万张;交通银行与汇丰合作累计发卡超过500万张,当年新发300万张;中信银行累计发卡422万张,当年新发193.86万张,增长91.91%;民生银行累计发卡334万张,去年新增发卡190万张,同比增长46%;浦发银行联手花旗累计发卡166.94万张,当年新增105.69万张;深发展有效卡量188.43万张,同比增长191%,当年新增发卡137.03万张,同比增长419%。

  尽管如此,鉴于目前我国居民信用卡持有率较低,信用卡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陈劲认为,我国信用卡市场的这种高速发展将会持续3至5年时间。

  他表示,中信信用卡不会以牺牲盈利的方式来带动增长。在此期间,那些能够做好风险管理,并且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好产品和服务的银行将会在竞争中胜出。招商、民生、广发等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也曾表示,相对于量的增长,他们更重视信用卡品质的提升,其中包括风险控制和不同目标客户的精确开发。目前,招商银行的国航知音卡、中信、民生银行的白金卡以及广发、中信的女性卡等成为各自的标志性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应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吸取足够的教训。由于信用卡涉及面远远超过住房按揭业务,对其潜在的风险以及可能引发的问题不能有丝毫大意。在发卡量迅速扩张的时候,有必要未雨绸缪,从各个环节控制好各类风险。

  信用卡产业的利润特征之一是基于大数原理的规模效应。在完成信用卡市场跑马圈地之后,接下来的几年间,各大银行将重点转移到维护客户忠诚度和深度挖掘客户价值上来。根据成熟市场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信用卡将进入国际公认的信贷消费高速成长期。2006年,中国城市中有数十个已经达到此规模。信用卡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从2002年开始的成长期走入成熟期。高盛公司预测,未来的4~6年内,中国信用卡贷款将达到70亿~90亿美元的规模。Visa信用卡组织也有结论认为,2010年中国中等收入的人群可能超过2亿人。

  从中国信用卡的成长期到进入成熟期,2003年~2012年的这10年,将注定会在中国银行界成为“关键年代”。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将最终决定各家银行在信用卡这块蛋糕上能切到多少份额,更因为这可以被看作中国银行业市场化后,第一次集体性的“能力测验”。

  回答者: 共创科技 - 举人 四级 2008-6-10 21:38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