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逾期什么条件下会被诉讼?

一、信用卡逾期什么条件下会被诉讼?

信用卡逾期超过3个月,银行就可能会起诉

一、 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称银行两次催收3月未还为恶意透支。

1、 第一,在司法解释中,对“恶意透支”增加了两个限制条件:一是发卡银行的两次催收;二是超过三个月没有归还。

2、 第二,因为“恶意透支”这种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故意犯罪,因此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该行为非常重要的构成要件。

3、 第三,这次司法解释明确了“恶意透支”的数额,“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拒不归还和尚未归还的款项,不包括滞纳金、复利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4、 第四,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法院未判决或者公安机关未立案之前,偿还了这些透支款息的,从轻处理或者不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既依法追究那些“恶意透支”的诈骗行为,同时又发挥法律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尽可能地缩小刑事打击面。

二、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恶意透支”属于信用卡诈骗的犯罪行为。

1.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信用卡逾期什么条件下会被诉讼?

二、信用卡达到多少金额会被起诉

1、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依据《民法通则》及《合同法》规定,银行和持卡人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个人通过向银行申办信用卡与银行建立了合同关系。

2、其次如果持卡人透支逾期不还,应承担违约责任。在银行催收后应尽快还款,否则会因延迟还款而发生滞纳金、罚息等额外支出。

3、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信用卡透支逾期不还可能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4、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信用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属于恶意透支行为,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三、请问欠信用卡多少钱就会被起诉

你好,你所说的起诉是指什么?民事诉讼还是被刑事诉讼? 如果是民事诉讼,只要你还款超过与银行约定的还款期限,银行均有权提起诉讼,向你追讨,与欠多少无关。但实践中,由于超过还款期限,信用卡的利率相对较高,越晚起诉,所积累的本息越高,对银行也越有利,所以银行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为了几千块随意讲信用卡持有人起诉还款。 但是信用卡持有人如果是恶意透支,不进行及时还款,可能涉嫌信用卡诈骗,意味着可能会因此而坐牢。以下相关刑事法律规定供参考: 我国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律规定是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公安机关立案后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四、信用卡多少金额会被起诉

法律分析:信用卡逾期多少金额会被起诉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是逾期不还,就有被起诉的可能。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信用卡逾期三个月以上,欠款的金额达到一万以上,经过发卡银行多次催收仍然不还,不仅会被银行起诉,还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逾期金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将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两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法律依据:《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