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债务重组上岸的福音(债务重组信用卡)

信用卡债务重组上岸的福音(债务重组信用卡)

大家好,关于信用卡债务重组上岸的福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关键词2}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 信用卡还不上怎么债务重组?(什么叫信用卡债务重组)

  • 什么是债务重组?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债务重组?

  • 债务重组属于企业重组吗

  • 凡是修改了原定债务条件的事项都属于重组债务吗

信用卡还不上怎么债务重组?(什么叫信用卡债务重组)

一、信用卡还不上怎么债务重组?

一般来说,信用卡的债务是不可以进行重组,债务重组本质上是重组。当债务人遇到财务困难时,债权人根据与债务人达成的共识协议,或者经法院判决,作出一定的让步,修改原还款协议,达成新的协议。

信用卡逾期不能申请债务重组,信用卡逾期的,由银行向持有收催收欠款,如果经三次催收无效的,一般会起诉持卡人。发卡银行应当建立信用卡欠款催收管理制度,规范信用卡催收策略、权限、流程和方式,有效控制业务风险。发卡银行不得对催收人员采用单一以欠款回收金额提成的考核方式。

信用卡催收函件应当对持卡人充分披露以下基本信息:持卡人姓名和欠款余额,催收事由和相关法规,持卡人相关权利和义务,查询账户状态、还款、提出异议和提供相关证据的途径,发卡银行联系方式,相关业务公章,监管机构规定的其他内容。

二、信用卡个性化还款协议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在特殊情况下,确认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发卡银行可以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

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的内容应当至少包括:

(一)欠款余额、结构、币种;

(二)还款周期、方式、币种、日期和每期还款金额;

(三)还款期间是否计收年费、利息和其他费用;

(四)持卡人在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相关款项未全部结清前,不得向任何银行申领信用卡的承诺;

(五)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六)与还款有关的其他事项。

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分期还款协议的,发卡银行及其发卡业务服务机构应当停止对该持卡人的催收,持卡人不履行分期还款协议的情况除外。达成口头还款协议的,发卡银行必须留存录音资料。录音资料留存时间至少截至欠款结清日。

只要是信用卡持卡人使用了信用卡,并且用于消费的话,那么信用卡持卡人和发卡银行之间就订立了债权债务关系,之后信用卡债务人就需要按照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在约定的期限内,按照约定的标准来计算相应的利息,之后再按时的偿还。

什么是债务重组?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的目标有二:一是承担损失,二是盘活资产。其中盘活资产是企业起死回生的关键,企业经营困难和亏损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债务负担沉重本身,更多的是不良资产或者低效资产影响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当企业的收入不足,缺乏足够的现金流量来维持经营资金的正常周转,最终导致企业进入资金不足经营恶化资金进一步短缺的恶性循环,从而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已经造成的损失是盘活资产的前提,按照主要承担损失的对象不同,可以将债务重组分为外部重组和内部重组。所谓外部重组就是主要利用政府或者大股东等外部力量对债务进行重组,而内部重组则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清偿债务。无论是外部重组还是内部重组,只有债务重组中每个参与者进行一定让步,然能使得债务重组顺利进行,每一个参与者的损失才会减少到最低限度。

债务重组属于企业重组吗

债务重组和企业重组是两回事。债务重组是指经济往来单位之间发生坏账,债权人和债务人通过协商,让渡一部分债权,也就是向对方少收一部分债务,而发生的债务重组。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证券市场中,错综复杂的交易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多。一些公司可能因为管理不善或遭受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陆续出现了资金周转不灵、经营亏损、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诸如债务重组等交易行为也就日益频繁。据调查,1994年底对全国2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结果表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79% 。1995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80%左右。其中许多企业流动资产负债率为95%以上。生产周转资金几乎全部依靠银行贷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恶性债务链涉及的债务高达8000亿元以上’。对于陷入资不抵债的企业,根据法律程序,债务双方都可以申请债务人破产清算。这种做法,一般耗时耗力耗资,对债务双方均无好处。在这种情况下,债务重组的交易行为就产生了。进行债务重组,一方面,对于一时陷入窘境的债务人而言,可以缓解其债务困难,使之有更多的时间拓展经营业务、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管理结构和管理水平等,尽快摆脱现状;另一方面,对于债权人而言,可以最大限度地收回债权,减少坏账损失。所以,1995年,财政部成立项目组,开始研究制定相关准则,1997年12月完成征求意见稿。经过调查研究和往复修改,在1998年6月第一次颁布了有关债务重组的具体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行为加以规范。

98年债务重组准则的颁布,规范了我国债务重组的核算,弥补了准则在重组交易方面的不足。对于解决债务纠纷、避免企业破产、帮助企业摆脱财务困境等起到了约束作用,使得债务重组事项循序进行,改变了过去无法可依、杂乱无章的状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

问题与措施:

给你这篇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链接: http://www.china-k.net/accountant/finance_614_733.html

凡是修改了原定债务条件的事项都属于重组债务吗

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2006)的规定: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权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的债权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根据原《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2000)的规定: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如果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收金额,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损失;如果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等于或小于将来应收金额,债权人不作账务处理。 上述对于债务重组的不同会计处理,是新旧两个会计准则的不同规定。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因此,如果题中相关书籍以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为编写依据的,那么,题中相关会计处理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2006)的规定办理,不执行按原《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2000)的规定。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