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机刷卡流入楼市(pos机刷卡流入楼市详细介绍)

本文目录
个人消费贷款严禁违规流入股市楼市
pos机刷卡流入楼市(pos机刷卡到谁账户了)
pos机刷卡流入楼市(pos机刷卡到谁账户了)
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股市 监管出手遏制消费贷“异化”
近年来,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在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规模、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产品偏离消费属性、用途管控弱化、多头授信普遍等问题,尤其是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房市,影响了宏观调控效果。
如何规范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当前,这一问题再度引起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经济日报记者获悉,接下来,个人消费贷款的资金流向将受到更加严格的把控。
记者获悉,浙江银保监局已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个人消费贷款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银行机构加强对个人消费贷款用途管控,确保用途与合同约定一致,严禁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以及其它投资性领域。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资金流向管控”一直是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一大难点。“信用卡业务大多采用‘受托支付’模式,即银行把钱直接打到借款人需要付款的商家那里,资金流向清晰。”某国有大行个人金融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说,相比之下,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则大多采用“自主支付”模式,即银行将贷款资金直接打入借款人账户,再由借款人去支配这些资金。因此,资金究竟流向何处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目前,各家银行都规定借款人获取个人消费贷款的账户不得绑定证券投资账户。但是,如果借款人将贷款在自己不同的账户中周转几次,最终进入股票市场,银行往往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上述负责人说。
针对以上问题,《通知》重申了个人消费贷款用途的“四大禁止性领域”。一是严禁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资金;二是严禁流入股市、债市、金市、期市等交易市场;三是严禁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信托计划以及其它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四是严禁用于民间借贷、P2P网络借贷以及其它禁止性领域等。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业务经营,《通知》还重申了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六大合规底线”。一是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个人消费类贷款;二是不得以未解除抵押的房产抵押发放个人消费贷款;三是不得对无偿还能力的客户发放消费贷款;四是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五是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放贷或为其提供资金放贷;六是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增信及变相增信。
此外,真对信用卡业务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预借现金”“大额分期”业务,《通知》也要求强化资金用途管控,具体规定有三:一是严格遵循消费定位,除服务“三农”的信用卡外,不得办理用于非消费领域的信用卡;二是严格预借现金业务管理,预借现金额度原则上不得超过非预借现金业务授信额度;三是严格专项分期用途管控和交易监测,规范与中介机构合作行为,切实防止套现行为。
pos机刷卡流入楼市(pos机刷卡到谁账户了)一、pos机刷卡流入楼市的介绍
POS机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向商户提供的一种刷卡收款设备,通过该设备,商家可以将客户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支付的货款直接转入自己的账户。随着电子支付逐渐普及,POS机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商家必不可少的收款工具。而这些刷卡流水也带来了不少影响。
二、POS机刷卡流入楼市对买房人有什么好处?
1. 方便快捷:使用POS机交易,无需携带大量现金和支票,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也可以及时处理;
2. 提高购房资格:在购房时,很多人都需要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如果有足够的POS机刷卡记录,能够增加个人信用度并提高借贷额度;
3. 减轻购房压力:很多人在购房时需要准备一定比例的首付款。如果有足够的刷卡记录,能够有效减轻首付压力。
三、POS机刷卡流入楼市对开发商和中介公司有什么影响?
1. 刺激消费:POS机刷卡流水的增加,意味着购买力的提升。这对于开发商和中介公司来说是一种刺激消费的方式;
2. 降低成本:传统的房地产交易主要依赖现金支付,而这会造成很多安全问题和管理难题。使用POS机进行交易,不仅可以提高安全性,还能够降低开发商和中介公司的运营成本。
四、POS机刷卡流入楼市可能带来的风险有哪些?
1. 银行贷款审核困难:虽然使用POS机交易可以增加个人信用度,但过于频繁或规模过大的刷卡记录可能会被银行视为违规行为,从而导致银行贷款审核困难;
2. 信用卡透支:如果使用信用卡进行支付,并且无法及时还清欠款,就会出现透支情况。这可能会导致个人信用度下降并面临更多的借贷压力;
3. 市场波动:房地产市场一直存在波动风险。如果投资者过于依赖POS机刷卡记录来决定买入或卖出时机,那么可能会遭受市场波动的风险。
综上所述,POS机刷卡流入楼市虽然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因此,在进行房地产交易时,投资者需要全面考虑个人情况和市场变化,以便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pos机刷卡流入楼市(pos机刷卡到谁账户了)1. POS机刷卡流入楼市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房产需求越来越高。而POS机刷卡作为一种便捷、快速的支付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日常消费中。此外,政府也通过多种政策鼓励居民购房,促进楼市稳定增长。
2. POS机刷卡对楼市的影响
POS机刷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楼市交易的发展。它使得购房支付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可以避免现金交易带来的安全风险。同时,在银行信贷政策支持下,使用POS机刷卡进行支付还能够获得一定的信用额度。
3. POS机刷卡流入楼市存在的问题
虽然POS机刷卡流入楼市有利于推动楼市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POS机进行洗钱等非法活动;其次是过度依赖POS机付款会导致现金流量减少;最后是使用POS机结算还需要支付手续费。
4. 未来POS机刷卡流入楼市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支付、数字货币等新型支付方式将逐渐普及,而POS机也将不断升级和改进。因此,未来POS机刷卡流入楼市的趋势会更加多样化、便捷化,并且在保证交易安全的前提下,不断促进楼市发展。
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股市 监管出手遏制消费贷“异化”“消费贷款资金严禁进入楼市、股市等违规领域。”北京白领王丽丽(化名)近日在支取自己的个人消费贷款时,发现手机银行APP上弹出这么一句“警告”,这让本打算给老家表姐凑上几万元购房首付款的她,心里咯噔一下。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了解到,一段时间以来,各银行在零售金融领域“攻城略地”,其中尤以消费贷、信用贷和信用卡等业务为主。在业务扩张的同时,一些银行的贷款业务“异化”,出现 资金流入楼市、股市等违规现象,引起银监部门警觉。浙江、北京等地及时出台相关监管文件,加大现场检查力度,防范风险。
严查资金流向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肖远企近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监管部门支持消费 信贷发展,这与当前扩大内需、支持消费升级大环境相匹配。“银保监会也支持金融机构挖掘这一市场。但是,相关业务发展必须符合规律,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政策进行。”
在肖远企看来,近期一些信用卡透支、违约的情况较多,实际上反映出银行对信用卡透支和信用卡消费风控不严格,银行应对此加强风控。
浙江银保监局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个人消费贷款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银行机构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用途管控,重申了禁止性领域:一是严禁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资金;二是严禁流入股市、债市、金市、期市等交易市场;三是严禁用于购买银行 理财、信托计划以及其它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四是严禁用于民间借贷、P2P网络借贷以及其它禁止性领域等。
北京银保监局前不久印发的《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防控的监管意见》要求,辖内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信用卡大额透支和现金分期业务的资金流向监控,必要时要求客户提供发票等购物凭证,确保个人信用卡透支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经营、购房和投资等非消费领域。
另外,此前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银行机构 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其中检查内容和要点包括信贷资金被挪用流向房地产领域等。
消费贷乱象
实际上,对银行消费贷资金用途,信用卡使用等,监管部门早有明确规定。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个别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导致消费贷、信用贷业务出现不少乱象。
不过,上海购房者张强(化名)此前在申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时,就差点因为消费贷资金去向不明被银行拒贷。
“监管部门对消费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股市等敏感领域,一查一个准,因为后台的数据都是联网的。比如,你从A银行申请消费贷并支取,再转账给身边的亲戚B,B再转账给朋友C。无论这笔资金有多少人经手,对这个‘资金闭环’,监管后台都看得一清二楚。只要最后资金用于购房等,哪怕不是你自己购房,而是借给他人购房,此类行为都属于违规,相关银行都会被从重处罚。”一家国有大行浙江地区支行负责人表示。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因个人消费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银监部门对一些银行频开“罚单”。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认为,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对可疑交易应立即查清,加大处罚力度,对所有放贷机构都一视同仁。
警惕业务风险
专家认为,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过快所带来的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等风险,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新发布的《2019年二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显示,短期消费贷款依然是拉动居民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动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说,个人消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影响房地产调控效果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应坚决堵住各种漏洞。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消费贷资产质量恶化迹象亦需警惕。分析人士认为,个人贷款不良率上升,主要源于信用卡消费贷带动,这可能与银行为“抢客户”降低门槛相关。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浙江银保监局在《通知》中重申,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放贷或为其提供资金放贷。肖飒表示:“这才是有关部门最担心的问题。如果银行将核心业务外包,就等于架空了监管体系。”
肖飒建议,无论是银行还是其他放贷机构,都要对消费贷款严格审查,不轻易放贷,金额也不宜过大。做到只对“白名单”用户进行放贷,对“黑名单”或征信有问题的用户,绝不放贷。联网制度亟待建立,对同时申请多家放贷机构用户要做到预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