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用卡市场状况《中国信用卡市场状况怎么样》
信用卡的弊端有哪些

1、服务人员于持卡人消费过程超刷,或窃取其信用卡资讯至其他商家消费。这种情况无论是实体商家还是网络虚拟商家,皆有可能发生。
2、我国的诚信体系不够完善,在银行授信、POS机发放等环节审查不严,同时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够,导致信用卡套现犯罪愈演愈烈。
3、刷卡不像付现金那样一张一张把钞票花出去,一刷,没什么感觉,几个数字,导致盲目消费,花钱如流水。
4、信用卡虽然有免息期,但只针对刷卡消费,套现没有免息期,而且还要收取手续费。
扩展资料:
信用卡的很多“好处”其实都是暗藏的陷阱:
1、短期的优惠利率最终是得不偿失。有一定百分比的人会让紧急融资变成长期欠债。因此,别受短期低利率引诱,做不必要的借贷。
2、太多的个人信用额度不但不是信用好的证据(还款纪录才是),在融资者眼中反而是一种风险,可能反而推高借贷利率。
3、回馈计划的赠品往往在车库内积灰尘,与其消费来取得赠品,不如直接省钱更实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用卡
征信不好,办哪家信用卡
1、光大银行:光大银行申卡门槛一向低,特别是有其它银行使用期限1年以上额度3万左右的信用卡,以卡办卡下卡率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如果征信花,最好还是不要申请高端卡,可以办理光大热推的信用卡,比如光大小黄鸭信用卡、光大抖音联名信用卡、萌力星球主题信用卡等等。
2、民生银行:民生银行批卡率比较高,这和它的门槛低是离不开的,一般只要没有不良信用,就算征信花点,民生银行也还是会给你批卡。卡种选择方面可以根据身份来选,比如女性朋友办女人花信用卡,车主朋友办民生车车卡等等。
3、兴业银行:兴业银行门槛低,风控也是比较松的,并且提额速度相当快,征信花也是有机会下卡的。这里推荐大家办理兴业银行pass信用卡、兴业淘宝信用卡等这些热门卡种,比较容易放水。、
拓展资料:
1、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经济的起伏后,我国信用卡市场在2016年有所回暖。截至2016年底,国内信用卡发总量已突破5.9亿张。2016年全国信用卡消费交易金额达到741.81万亿 增长10.75%,信用卡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
2、据《2013-2017年中国信用卡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以来,为了抑制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和控制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实施了稳健货币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适度紧缩措施,表明宏观审慎和强化资本监管成为当下中国银行业监管的核心,各项紧缩性货币供给操作和资本约束政策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水平、信贷投放节奏和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析认为,行业格局的演进状况使得产品组合进一步优化、多元化,也加大了对新行业标准和移动支付的研发力度;信贷渗透深化;分期业务向纵深发展。
3、2012年2月,银行证实信用卡无密码更安全,若盗刷与银行同担责任。享有25-56天(或20-50天)的免息期。刷卡消费享有免息期,到期还款日前还清账单金额,不会产生费用。取现无免息还款期,从取现当天收取万分之五的日息,银行还会收取一定比例的取现手续费。中国信用卡市场依然是中国个人金融服务市场中成长最快的产品线之一,虽然行业经济效益充满挑战,但受规模效益以及消费者支出增长的推动,今后10年间中国信用卡发卡量的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4%左右,盈利状况也将趋向好转,预计到2020年,中国信用卡的累计发卡量将超过8亿张。
信用卡的行业背景和市场需求
信用卡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提前消费和无痛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
一则报道,美国男子沃尔特·卡瓦纳持有1497张信用卡,信用额度大约1亿人民币,但因为管理有方,所有卡从没有出现过逾期,利用这笔巨款给自己买了21套房产,目前总价值超过35亿人民币。(厉害了,简直是神人)
杨惠茹,利用信用卡刷卡,两个月的时间赚取八倍红利。
我不经感叹,都是神人,膜拜的偶像!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当时是一种赊销卡,其发行的目的主要是扩大销售,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是商业信用关系。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这种以商业信用形式存在的信用卡达到了高峰。
截止到2017年四季,我国信用卡:
发卡量已超过5.88亿张,人均持卡0.39张,授信总额12.48万亿。卡均授信额度为2.12万元,应偿信贷余额为5.56万亿,逾期半年未偿还信贷总额为650.69亿,占应偿信贷余额的1.47%。全国授信使用率为45%,信用卡交易额超25万亿,每张卡月均消费5笔以上
无论是从发卡量,交易量,授信额,透支额还是使用率,不难看出刚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庞大的用户体量。随着信用卡的发卡量、交易量不断增加,信用卡授信额,透支额不断提高,信用卡使用率,逾期率不断上涨的同时,信用卡用户的焦虑症也随之出现。
那信用卡用户的焦虑症有哪些呢?
1.管理混乱:卡片太多,每张信用卡的账单日、还款日、还款金额都不一样,导致管理混乱。
2.消费过剩:经常盲目消费,随意消费,无效消费,过度消费造成消费过剩
3.资产负债:没有良好的用卡意识,规范用卡行为,导致资产负债。
4.征信逾期:经常出现少还,错还,漏还,忘记还和没钱还等现象导致征信逾期。
既然有这么多的痛点,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使用?
1.可以拉动内需,倡导消费金融。其次减少现金,推动移动支付。
2.对银行,利息收入,商户回佣,滞纳金,高手续费,年费收入,取现手续费,掌握了优质的客户资源
3.对自己而言,省去了携带现金的麻烦,参加各种优惠打折的活动,消费抵扣积分,个人银行信誉度得到提升,网上消费方便快捷,理财投资,附加优惠待遇,无低于性使用限制,减少人情债,有透支信用额度,解燃眉之急。
从政策到银行再到个人好处,结果都是一种利他行为,痛点只是缺少对理财产品的深度认知及正确使用所致;所以说信用卡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 以债生财,用不好,背负卡债,沦为卡奴!
中国总发卡量从2011年起以11%的年增长率增长,预测到2020年,信用卡发行量将达到8.51亿张。
互联网大佬正在跨界打劫,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腾讯信用分等方式出现的虚拟信用卡
在美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是3张/人;而在中国,人均持卡量0.39张/人,美国的信用卡持卡量是中国的10倍,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5倍,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如果要做到美国这样的饱和度,至少还有50倍的空间,所以在中国,未来信用卡的市场是巨大的。
信用卡行业前景怎么样
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大力倡导消费金融都为信用卡行业发展带来机遇。
推动移动金融 开创支付新体验
随着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勿庸置疑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移动支付的需求将对信用卡的营销创新,产品结构优化,进而做大消费金融,推动内需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发展消费金融 促进消费新增长
通过大力推动消费金融业务,不仅有效提升持卡人的用卡率及忠诚度,为持卡人日常生活提供金融便利,同时凭借信用卡丰富的支付模式,银行专业化的管理运作,合理引导并扩大了消费,带动了周边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对做大内需市场具有实际意义。
信用卡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图书、报告)
参考:
中国信用卡发展史
中国银联银行服务部供稿
我国的银行卡产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银行 (5.13,-0.04,-0.77%)开始从事信用卡代理业务至今,银行卡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金融支付工具。概括起来,我国银行卡产业大致走过了5个阶段:
萌芽、起步阶段 1978年至1993年,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萌芽、起步阶段。从开始代理信用卡业务,到多家银行实现发行自主品牌银行卡,我国银行卡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这个阶段发生了两件对于我国银行产业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一是1979年12月,中国银行广州分行与东亚银行签署协议,代理其信用卡业务,这是中国银行业第一次开展银行卡业务;二是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这是我国第一张自主品牌的银行卡,也是我国第一张信用卡。此后,其他银行也纷纷开始发行自主品牌的银行卡:1987年,工商银行( 5.37,-0.02,-0.37%)广州分行发行“红棉卡”,2年后发行“牡丹卡”;1990年,建设银行发行“龙卡”;1991年,农业银行发行“金穗卡”;1992年,深圳发展银行发行“发展卡”;1993年,交通银行发行“太平洋卡”。
初步发展阶段 1994年至1996年,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初步发展阶段。不仅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在大中城市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加入发卡行列,全国金卡工程开始启动。
在这一阶段,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外,国家邮政储汇局(1994年10月)、广东发展银行(1995年3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995年4月)、招商银行( 27.35,-0.34,-1.23%)(1995年6月)等都加入了发卡行列。1993年,为了实现POS与ATM机具与网络资源共享,改善用卡环境,**总书记亲自倡导了“金卡工程”;1994年,金卡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厦门、大连、青岛、杭州、沈阳、广东、江苏、山东等12座试点城市的银行卡网络服务中心和全国总中心的筹建工作开始启动。
走向国际标准初级阶段 1995年3月,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中国内地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标准信用卡。中国信用卡与国际接轨的序幕由此拉开。
不过各大银行对信用卡市场做出集体反应是从2002年开始的。2002年5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成立了牡丹卡中心;10月,招商银行成立了信用卡中心,总部设在上海;12月18日,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中国信用卡中心。虽然各家银行在信用卡具体经营模式上有一定差异,但目标非常明确,即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卡经营体制。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16个城市和1个省份的人均GDP达到1900美元。这个数字意味着,这些地区的1.56亿人口已经为进入信用卡消费阶段做好了经济上的准备。“中国信用卡市场像浇了油的荒地,只要一点燃就会硝烟弥漫。”有外资银行这样评价当时正欲厮杀的中国信用卡市场。
2003年,办公室里、百货中心、超市门口、大街上都出现了许多发卡人员的身影。“办XX银行信用卡,有多重好礼赠送”的条幅自此随处可见。2003年甚至被业内称为“中国信用卡元年”,也被看作是“黄金十年”的起点。
广东发展银行是第一个把真正信用卡的标准和概念引入中国市场。自2000年开始,广发银行进行国内信用卡市场深度开拓并取得突破性发展,发卡量连年翻番,2003年7月,信用卡发卡规模突破100万张。2004年发卡规模突破200万张,并成为国内首家信用卡业务实现盈利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