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用我的身份证办银行卡送人

公司用我的身份证办银行卡送人

就直接说不行,或是说你的已经办了。

一、关于新中国建立72周年读后感300?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正张开铁的臂膀,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踏着时代的旋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我为自己是一个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对我来说,祖国是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我爱她的河山,爱她的人民,爱她的历史,爱她的文化。

  中华民族是个不屈的民族。中华儿女英勇奋战,团结一致对抗外来侵略者。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等不一而足。中华民族是个积极进取的民族。改革开放带动了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国体育健儿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奋力拼搏,为祖国夺回一枚枚闪亮的金牌;神舟5号载人飞船升上太空,成为中国航天的一次壮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都证明:中国早已不是什么“东亚病夫”,而是正在掘起的东方巨人!

  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明天,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兴旺发达。我们只有心系祖国、勤奋刻苦,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报效祖国。

  要心系祖国就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我们的祖国是世界瞩目的巨人,现在,中国已经站起来了,摆脱了贫穷和侵略者的欺压,毫无愧色的站了起来!中国——这条沉睡初醒的巨龙,惊动了世界!作为这条巨龙的传人,作为一个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能不为此感到骄傲自豪吗?

  要心系祖国就要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我们的祖国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祖国的前程无比灿烂,祖国的未来无比辉煌,我们少先队员要确立远大志向:将来做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作社会主义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要心系祖国就要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要时刻以“读好书、写好字、画好画、唱好歌、做好操、说好话、作好文、扫好地、行好礼”这“九好”做一把尺子,用它来规范自己,用它来衡量自己,用它来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一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好少年。

  要心系祖国就要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基本素质,就是要具有创新识、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治观念、劳动观念、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提高基本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二、木氏土司作品?

历史上,木氏首领接受汉文化最早。史称:”云南诸土司,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木氏家族世代文化素养都比较高,”以文藻自振,声驰士林”,出现了几代作家群,后称为木氏六公。他们写下许多颇有生气的边地诗,为丰富和发展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学作出了贡献。

木氏作家群的诗文造诣,被一些文人评为”文墨比中州”、”共中原之旗鼓”。其中今有诗文的有木泰、木公、木高、木青、木增、木靖等六人,后人称之为明代木氏传代诗人六公。

木泰(1455-1502),是纳西族用汉文创作的第一位诗人。他的诗仅留存一首《两关使节》:

郡治南山设两关,两关并扼两山间。

霓旌风送难留阻,驿骑星驰易往还。

凤招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间。

折梅寄赠皇华使,愿上封章慰百蛮。

诗中生动描绘了丽江山川形胜,反映了与中原王朝亲密往来的情景,文笔娴熟,格调清逸。

木公(1494~1553),字恕卿,号雪山,又号万松、六雪主人,系木泰的孙子。木公自少有志于学,思想开化。他到处寻师访友,与云南著名文人张志淳、张含、张贲所、李元阳、贾体仁等结为诗文之友,唱酬甚勤,友谊颇深,明代著名文人杨慎贬谪到云南,木公多次修书致候,并派使者携诗稿步行千里到昆明求教,故张志淳为木公诗集《雪山始音》(手抄本藏丽江图书馆)作序云:”雪山者,丽之望也;始音者,丽初无诗而今创有之也。”

诗集《隐园春兴》,收五言诗一百首。诗集《雪山庚子稿》,集诗二百首,张含批点并跋云:”集中七言律朗润清越,布骤自然;五言律森蔚纷缛,言调有节;七言绝壮竣崔巍,间发奇句;五言绝独平稳耳,不迨七言多也。……时有爽令,均可以言诗也。”诗集《万松吟卷》,集诗二百首。杨慎在序中云:”雪山世守丽江,以文藻自振,声驰士林;其所为诗,缘情绮靡,怡怅切情。其秀句佳联分坌层层。”诗集《玉湖游录》,收诗百首,贾体仁、张含作序,贾谓读其诗”萦青缭白,蓄黛停膏,飏飏焉若坐我,碧波青霭之际,与鸥鹭上下矣。”诗集《仙楼琼华》,集诗百首,杨慎为其集命名并作序,称”仙楼”本其地名,”琼华”赏其音美。杨慎还为木公选编了《雪山诗选》,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木公有六部诗集,共1 400多首诗,《列朝诗集》、《云南丛书》、《滇南诗略》等都选有他的诗。

木公作为丽江土知府,他还能注重体察民情。有《春社》曰:”戊日无风雨,时平足稻粱。国丰惟我愿,民乐此心康。”《刈麦》:”村村刈新麦,万顷黄云秋。复恐催租至,哀哀寡妇愁。”

木高(1515~1568),系木公的长子,他立志要以武功著称,但也擅长于写诗。木高曾于嘉靖四十年在”长江第一湾”立一面石鼓,记述军功。鼓正面刻有他所撰写的《大功大胜克捷记》和一诗一词。木高有一诗题刻在中甸县三坝乡风景名胜白水台的一块磐石上,生动地描绘该地奇异风光:”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云波雪浪三千垅,玉埂银丘数万塍。曲曲同留尘不染,层层琼涌水常凝。长江永作心田主,羡此当人了上乘”。

木青(1568~1597),号乔岳,又号松鹤。从小聪颖好学,能诗工书,年仅29岁即卒。遗诗有《玉水清音》集。他的诗先后收录在《滇南诗略》、《列朝诗选》、《清诗略》中,钱牧斋编的《列朝诗集小传》云:”木青诗’轻云不障千秋雪,曲栏偏宜半亩荷’,”含烟翠筱和秋瘦,啄麦黄鸣佐酒肥’,’堤柳绿销应有限,渚莲红褪岂无愁’。皆中土诗句也。”

木青的诗集《玉水清音》,曾由他的儿子木增拿到江苏汲古阁刻印成书,但已失传,能看到的几首诗收录在明清的一些集子中。

木增(1587~1646),字长卿,号华岳、又号生白。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袭职,天启十三年(1635)授为四川布政使司左布政,天启十七年,加太仆寺卿职。木增从小好学,博览群书,少年时就能吟诗作赋。他力倡学习汉文化,特盖”万卷楼”,广集百家之书,还在芝山上的”解脱林”创设印书所,从内地请来了印刷工匠,刻印木氏历代诗文。这是纳西族文化发展史值得一书的大事。

木增36岁时退隐,静居著述,与本省及中原著名文人交往甚勤。徐霞客、周月泉、担当和尚等先后到丽江,木增拜他们为师,结为文字交。木增的作品流传后世有一千多篇诗文,分别收在《云 淡墨》、《啸月堂诗》、《山中逸趣》、《芝山云 集》、《空翠居集》、《光碧楼诗抄》等六部集子中。其中《云 淡墨》是读书札记,录了不少奇闻逸事,花鸟虫鱼小品,清《四库全书·子部杂家》对此书有提要介绍。《滇南诗略》、《滇文丛录》、《滇诗丛录》、《滇词丛录》、《云南丛书》选录有其诗作。除诗外,还有30多首词,20多篇辞赋。他是纳西族文人中创作词曲和辞赋的作家,他的创作把纳西文人的文学创作推向更广的领域,在纳西族文学史上真有开创意义。

木靖是木增之后,留传至今的诗仅有一首《雪山》收录《光绪丽江府志稿》中:

边关一窦隔 ,固守提封去路难。

玉垒千年存古雪,金沙万里走波澜。

舆图虽尽天犹广,月令无凭夏亦寒。

磅礴远足精白意,忽从日下见长安。

此诗被历代文人称之为题咏雪山的压卷之作。在纳西族地区广为传颂,该诗既写山川壮丽,又写元明以来丽江木氏开放进取的思想观念:地处”边关一窦”的丽江,崇山为墉,金江阻隔,”固守提封”,闭关自守必然”去路难”,不会有出路和发展前途。只有像金沙江那样”万里走波澜”,才能走遍神州大地仍有”天犹广”的境界,只有像玉龙雪山那样”千年存古雪”,才能站得高,望得远,虽地处雪域边地,也能”日下见长安”。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由丽江看到世界,由山川想到人的精神境界,这是一首形象地反映纳西族的民族性格、民族感情、民族精神以及审美理想和趣味的诗。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